回覆列表
  • 1 # 謝小樓

    常建並不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但他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卻很著名,被清人蘅塘退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現在還被選進了高中課文。

    全詩如下: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又作《破山寺後禪院》。詩題的意思,不是題寫在一座破爛山寺後面的禪院裡,而是題寫在破山寺的後禪院裡。破山寺,是寺名,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虞山北麓。後禪院,是寺院中僧人居住的地方。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初日,初升的太陽,旭日。

    早晨,我走進這古老的破山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山上的樹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曲徑,一作“竹徑”。

    曲曲折折的道路,通向幽深的後禪院,那裡花木繁盛。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空,空明澄淨。這裡,悅和空都是使動用法,意為“使……愉悅”、“使……空明”。

    山上的Sunny,讓鳥兒感到愉悅,潭水中的倒影,讓人的內心感到空明。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萬籟(lài),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裡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

    俱,一作“都”。

    鐘磬(qìng),寺院中的樂器。僧人誦經參禪,開始時敲鐘,結束時擊磬。

    此時,世間各種聲音都消失寂靜了,只聽到寺院裡的鐘磬之聲。

    讀常建的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小樓不想分析它的技法和妙處,而是想分享我讀這首詩時內心獨特的體悟。

    在這首詩的文中,暗藏著人的心靈之旅。

    詩人早晨進入破山寺,但破山寺並沒有引動他的詩心,所以詩中一筆帶過。

    詩人沿著曲曲折折的首路再往裡走,來到了後禪院。在這裡,破山寺將塵世隔離在外,幽深的環境將詩人的感受由外在引向內心,找到內心深處那個本真的自我。

    人是自然萬物之一,與自然萬物是相通的,當我們用心體察自然萬物時,就能找到本真的自我,當我們用心欣賞自然萬物時,就能感受到本真的快樂。

    這裡的山光潭影,就觸發了詩人本真的快樂。

    山光悅鳥性,明寫鳥,實寫人。山光美好,讓鳥兒都感受到了愉悅。詩人能感受到鳥兒的愉悅,說明他的內心也感受到了愉悅。

    潭影空人心。潭水,能映照世間萬物,然而潭影悠悠,畢竟空無一物,詩人用心觀察此潭心,內心也變得空明澄淨了。

    於是,此時世間的聲音彷彿消失了,在詩人的心裡,只聽到了象徵佛教了鐘磬之聲,而佛教,正是引導人們迴歸心靈。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並不是破山寺後禪院的旅遊紀實,而是尋找本真快樂的心靈之旅。那曲曲折折的幽靜之路,不僅是通往花木幽深的後禪院之路,還是通往詩心隱秘幽微的心靈之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覺得內心很浮躁,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久而久之,我們的內心也變得難以感受到真正的歡愉。

    此時,讀讀古詩詞,或許能幫我們的內心靜一靜,幫我們拂動俗世的灰塵,找回內心的本真。

    這首詩啟示我們,我們應該更多的用心去觀察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或許,我們可以在用心觀察欣賞大自然的美好中,可以找到我們本真的快樂。

  • 2 # 老街味道

    問題:怎樣欣賞《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名篇《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

    前言

    宋歐陽修曾感慨地稱讚道: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故仿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難工也。"

    這首詩是一首題於寺廟的題壁詩。破山寺(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常建(708-765),唐代詩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盛唐詩派中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之稱。

    一、詩體與變格

    這首詩被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中》 五言律詩目錄下,是一首體式比較特別的律詩。

    1、偷春格

    五七言律詩的中間二聯要求對仗,首尾聯不必對仗。但是這首詩首聯對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頷聯不對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首五言律被稱為偷春格。其他有名的偷春格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也是首聯對(不過這首最後一字平仄不對),頷聯不對仗 :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三仄尾

    出句的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仄仄,被稱作三仄尾,這首詩有兩處三仄尾:

    清晨入古寺,平平仄仄仄。

    山光悅鳥性,平平仄仄仄。

    三仄尾在唐詩中非常多,可當作正格看待。

    3、半拗體

    出句的仄仄平平仄的變格仄仄仄平仄,被稱為半拗體,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拗,這首詩裡採用了救拗的方式,鍾,這個位置可平可仄,用平聲就是救拗。

    萬籟此俱寂,仄仄仄平仄。惟餘鐘磬音。平平平仄平。

    二、簡析

    《四庫全書總目》稱常建“卓然與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對常建的山水詩的評價極高。這首詩四聯都是寫景,唐人高處不加議論,純以景勝,一切景語皆情語。

    首聯點明時間地點,並勾勒出古寺的環境,頷聯深受歐陽修的讚賞,其中曲徑、花木、禪房等意象表現了一個深幽寂靜之地。修禪之人無慾無求,五蘊皆空,偏偏戶外卻是曲徑通幽花木蔥蘢,詩人不著色相,只從景物描寫中生出意蘊,令有心者自去聯想。

    三聯稍起波瀾,“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其中悅和空的使動用法,不同於一般的散文語法。

    尾聯兩句以聲襯靜,與王維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語

    唐人山水詩的妙處在於只從景物描寫,自有寓意令人尋味,不必一定要說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3 # 使用者6044430665

    《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收錄於《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部分,是首題壁詩。為常建所作。

    常建,盛唐時邢州(今河北邢臺市)人,唐開元進士,與王昌齡同榜。曾任盱眙(今屬江蘇淮安市)尉,後隱居於鄂州武昌(今武漢武昌)。著有《常建集》。

    破山寺今稱興福壽,位於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始建於南北朝的南齊,初名“大悲寺”,因寺建在破龍澗旁,故名“破山寺”。

    《題破山寺後禪院》原詩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此詩沒有從正面寫破山寺,而是從屬於後院的後禪院作手,吟詠寺廟後院的幽靜情趣。從清晨旭日初昇光照山林時入寺,直接描寫經曲折小路來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竟然隱蔽在花叢樹林深處。驚歎陶醉中舉目看見寺後青山沐浴在霞光中,群鳥自由自在地歡歌飛鳴;走到清澈的深潭旁,映照在水中的身影在晴空的襯托下湛然空明,心中的紅塵雜念頓時盪滌乾淨。此時空門禪悅的心境,使人世間萬物的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那悠揚宏亮的鐘與馨代表的佛之聲,引導人們進入純淨忘情的境地。

    此詩構思新穎,描寫省淨,興象深微,意境渾融,別具一格。下面謹從此詩的格律結構和藝術手法方面來欣賞其妙處。

    一、音韻結構和對仗。

    1.此詩選為五律,先從平仄入韻方面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此詩為五言八句,押平水韻中下平聲十二侵韻,押平韻。

    首聯“入古寺”為三仄尾。頸聯“悅鳥性”為三仄尾,“空人心”為三平尾。分別屬拗律句。一般來講,如出句出現“平平仄仄仄”時,對句通常是“平仄仄平平”或“仄仄仄平平”。是作格律詩時允許的拗律句。所以首聯、頷聯符合平仄。而“潭影空人心”中出現的三平尾,在古人的律詩中極為罕見,是律詩創作的大忌。但在“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由於出句出現三仄尾,再在對句的第三字用平聲字來救拗。這樣整個聯就平仄相對了。這是詩人筆調古樸的一種流露。但這種格調不宜提倡。

    尾聯出現五仄即“萬籟此俱寂”的大拗之句,則對句就必須用第三字以平聲來救拗。所以“平平仄仄平”句式就變成了“平平平仄平”句式了。

    這種形似古體,格律變通的格律詩作法,實屬異體。雖清代以前時有可見,但不宜在當代創作格律詩時提倡,因其用詞沒音律極難掌握。

    2.對仗方面:此詩首聯對仗,對仗方式是流水對。並在頸聯對仗,而頷聯不對仗。按常規,五律、七律中的頷聯和頸聯兩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不作要求,可對仗亦可不對仗。這裡首聯、頸聯對仗,頷聯不對仗的情況在律詩對仗中叫“偷春格”。

    流水對是對仗方式的一種,是指在對仗中,前後兩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相對,而是前後相承,並且有一定的前後順序。前後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係。像此詩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只有清晨在野外,才看見旭日初昇照山林的景象。

    偷春格也是對仗方式的一種。但是流水對是從對仗的語音意義上劃分的種類,而偷春格是從對仗所處的結構位置上劃分的種類。偷春格這種格式就像冬天的梅花,把春色偷來率先開放。故名偷春格。它是律詩創作的一個技巧。

    此詩在對仗方面採用了流水對和偷春格的創作技巧,突出了它構思造意的優美,很有興味。

    二、在藝術手法上

    1.構思新穎。不從寺本身著墨,而是從晨遊山寺的後禪院入手,用委婉含蓄的構思,抒發隱逸情趣。引導讀者在平常中入其仙境。詩中佳句出人意外地顯現。“曲徑通幽”、“花木深”、“悅鳥性”、“空人心”等等。工於造意,妙在言外。

    2.筆調古樸,語言樸素。此詩不以描摹和詞藻驚人。造句用詞不求形似,著力於構思和造意。如“入”、“照”、“山光”、“潭影”、“俱寂”、“惟聞”等等。多含比興,重在達意,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盛唐時的山水詩,大多數吟詠隱逸情趣,都有一種優閒舒適的情調。常建這首山水詩,同樣抒發的是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具有盛唐山水詩的共同情調。但在敘事風格上,不但語言警拔,閒雅清警,而且寓意更加深長,發人深思。確實是別具一格的名篇。

  • 4 # 每天讀宋詞

    詩人常建,詩紅人不紅,卻寫下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詩,中間兩句千年無人超越

    生活在大唐開元天寶盛世,常建一生不戀功名,寄情山水,詩風接近與他同時代的王維和孟浩然,可名氣卻比王孟小很多。但是他的一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卻無人不知。這首詩不但筆法凝練,自然天成,而且還衍生出兩個著名的成語——曲徑通幽和萬籟俱寂。

    這首詩是寫詩人遊歷破山寺,但他寫的不是破山寺的寺院,而是破山寺的禪房。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聲。

    清晨來到這古老的寺院,初升的朝陽照著高高的山林。

    清雅的竹林小道通向幽靜的深處,素樸的禪房掩映在繁花茂林中。

    明麗的山色讓鳥兒歡悅飛舞,澄澈的潭水令人心靜神清。

    此時此刻唯覺四周一片沉寂,只有鐘磬悠揚響在耳邊。

    開篇點題,直入古寺。此聯不但前後句對仗,而且句內亦對仗。先是遠景,寫禪房周圍的環境。旭日東昇,金紅色的Sunny照著寺院,灑向山林,寺院與山林都籠罩在朝陽之中,古老的寺院,清晨的美景,愉悅的心情融為一體,令人心曠神怡。

    下聯點出“後禪院”,“幽”和“深”尤為重要。禪院不是直接暴露在眼前,而是沿著一條彎曲的幽深小路走去。一排禪房在蔥蘢的花木中顯現,花香四溢,幽靜迷人,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豁然眼前。“曲徑通幽”的成語由此得出,它不僅是一個成語,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最常運用美學之法。大文豪歐陽修特別推崇這句的不對仗的頷聯,稱“造意者唯難工也”,真是渾然天成至極。難怪《紅樓夢》中寶玉“曲徑通幽”的題額及一番見解,讓平時嫌他“髒了自己的門和地”的賈政都少有地給了他好臉色和笑臉。

    再往前走,也就是頸聯,亦是精美的警句。上下句都是動詞連線兩個名詞,讓本來的順序“山光使鳥性樂”和“潭影使人心空”更加靈動優美,更具有跳動性和節奏美。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日光照林,潭水清澈,本來也屬正常,但是它們能讓鳥愉悅,能讓人出塵,意境頓然生動鮮活。試想:藍天白雲,繁花蔥林,小鳥歡舞,潭影空明,人的心裡怎能不被淨化,被洗滌,遠離凡塵,迴歸自然的本真主導了你的靈魂,這就是禪院的魅力,也是佛家的魅力。鳥性,人性,佛性完全融為一體。

    尾聯以動襯靜,與王維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和“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有異曲同工之妙。營造了一個寂靜的世界,“萬籟俱寂”由此而來。承接上聯,人在上面的環境中已經雜念全無,那麼就在嫋嫋鍾罄的引領下,進入一個純淨空靈的佛教世界吧。自然界的聲音還在,只是人的耳中唯有佛音罷了。

    詩人常建清晨入破山寺,透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成這首充滿禪意的五言律詩。短短四十個字,創造出兩個成語,足見這首詩的高妙。

  • 5 # 文字的二三事

    《題破山寺後禪院》由唐代詩人常建所作。常建詩的題材以描寫田園和山水風光為主,詩風清新雋永,語言凝練,盡顯詩人淡泊世事的志趣。

    《題破山寺後禪院》全詩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詩的大意是:

    一大早我來到這古老的寺院,晨光照射在山上的樹林。崎嶇的小路通向幽靜灰暗處,禪房四周的花朵樹木繁盛而斑斕。旖旎的山景使飛鳥愉悅;潭水清澈,臨水觀影,頓感煩惱全無,清爽怡人。此時此刻萬籟俱寂,唯有鐘磬聲迴盪在空氣中。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題壁詩,也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中最為人所稱道的是這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一日之計在於晨。” 早晨的風景是一天之中最美好的。詩人於清晨時分走進這座古老的寺院,只見初升的旭日照耀著山上的樹林。佛家把僧侶的居所稱為“叢林“,因此這裡的”高林“隱含著詩人對佛家寺院的讚揚之意。

    詩人沿著蜿蜒的小路來到了幽靜之地,這裡的禪房四周被茂密繁盛的花朵樹木所包圍;這裡的山景也十分美妙,直弄得山中飛鳥愉悅成性,山和鳥融為一體;潭水清澈見底,人和周圍的景物一齊倒映在潭水中,頓時令人心曠神怡,忘卻了世俗的煩惱。萬籟俱寂,唯有鐘磬的撞擊聲迴盪在空氣中。詩人在此處以有聲襯無聲,更加體現出深山寺院的安靜清幽。

    作者透過此詩,抒發了自己的隱逸情趣。能夠在此地居住和生活,自然是極好的。

  • 6 # 老馬識途183228897

    《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釋意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古寺"、"高林"句,言寺中之樹。"古"所以"高","高"即是"古"。總言寺之功德之久。

    "曲徑"、"禪房"句,"幽處"即"花木"之處。言禪房在花木幽深之處。總言寺之離世之遠。

    "山光"、"潭影"句,言"鳥"入其地遂其性,人來此處淨其心。總言於眾生功德無量。

    "萬籟"、"唯聞(餘)"句,總言天地一切眾生喧囂,得佛音而皆歸於寂靜。總言佛之法力無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採購業務應當關注哪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