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則底線1
-
2 # 驚蟄001
主要還是法華人戰術思想陳舊,在法華人眼裡坦克是用來支援步兵,他們將坦克分散到步兵部隊之中。
而德華人則不同,他們充分認識到坦克的重要性,將坦克集中起來,快速的擊潰敵人的防線,從而影響戰爭勝負,試想一下,士兵在面對這樣的鋼鐵洪流將會充滿絕望,士氣將會受到影響。
其次,法華人在通訊方面也比德華人落後很多,德軍幾乎都在坦克裝備了無線電,而法華人則沒有。這對法華人坦克的機動性和反應能力帶來巨大的劣勢。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法華人已經失去了制空權,法華人的坦克面對呼嘯而過的“斯圖卡”轟炸機,根本毫無辦法,只有等待死亡的降臨。
-
3 # 偷走靈魂
主要原因在於作戰思想的落後。法華人眼裡坦克僅僅是用來支援步兵的,所以他們將坦克分散到步兵部隊之中。而德華人則不同,他們充分發揮了坦克叢集的巨大作用,利用坦克的高機動性進行縱深迂迴,撕裂分割敵方防線,外加斯圖卡轟炸機的空地一體突擊,法華人毫無抵抗之力。
-
4 # 小熙為人人
一、法徳坦克數量對比:法國約有3250輛坦克,德國約2439輛坦克。
二、法徳坦克技術對比:法國夏爾B1坦克,火炮口徑75mm,裝甲厚度60mm。 德國I號、II號、35T、38T坦克,火炮口徑30毫米上下裝甲厚度13毫米-30毫米。
綜上所述,法國坦克在數量與技術上都優於徳國,為什麼反而敵不過對方呢?原因如下:
一、坦克部置方式不同
法國:將坦克分散佈置在各個步兵營,作為掩護步兵穿越戰壕的移動碉堡。 徳軍:將坦克列為獨立於步兵與炮兵的新兵種,集中統一指揮。
二、突擊方式不同
法國:分散掩護步兵共同行動。
徳國:集體向單個方向形成規模突擊,在快速移動中形成超級火力網。
所以,徳軍的這種突擊方式使得法國步兵戰壕根本無力阻擋。法國坦克雖然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但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難敵群狼,一上戰場便陷入幾倍於自己的德國坦克的包圍中,結果便顯而易見了。
這要歸功於德國的古德里安將軍,他在1934年10月參與組建了德軍第一個裝甲師。古云: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有時,幾位將領與統帥,就能改變國家的命運。這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論調,是歷史的真實存在!
-
5 # 小史微課堂
雖然法國自稱最強陸軍,但是戰敗是必然的,但是沒想到敗的這麼快(39天)。是什麼原因這麼快的戰敗呢?
坦克的質量問題
法國在設計坦克的時候,就將其裝甲設計非常厚,所以他們的坦克其實算是步兵的輔助工具,其機動性也是非常差的,所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快速度的機械作戰。反觀德國就不同了,他們雖然坦克數量少,但是人家卻能專心研究戰術,並且把坦克集中在一起使用,別看數量少,但是在每次對決的時候,卻能佔有區域性優勢。法國還有大量一戰遺留下來的坦克,所以法國坦克數量多,但是質量差德國的一大截。
坦克的戰術問題
另外就是法國的軍事裝備和戰術思想那是和德國沒法比的,別看法國是個強國,可是那軍事裝備還真比不上德國,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時是二戰初期,坦克和裝甲車已經登上戰爭舞臺,但是西方國家面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坦克在地面戰場上應該怎麼用?是當成大炮一樣放在後方對轟來配合步兵的行動呢?還是直接用來和騎兵一樣進行衝鋒?這在當時的軍事界確實是個大問題,英法當時的戰場思維是這樣的:坦克應該用來策應步兵的作戰行動,也就是應該像一門大炮那樣去發揮作用,而德國把坦克和步兵放在一起更能發揮出坦克的作用。
主要的失敗原因:馬奇諾防線的消極防守
馬奇諾防線雖然可以正面的擋住德國進攻,但是德國主力透過阿登山脈,從馬奇諾防線左翼迂迴,在蒙梅迪附近突破達拉弟防線,佔領了法國北部,接著進抵馬奇諾防線的後方,使防線喪失了作用。
就是德軍繞過防線都打到巴黎了 法國領導人還沾沾自喜 認為德華人敢來就一定是炮灰 最終 又一場鬧劇在法國誕生了。
-
6 # 大將軍威武K
法德雙方的坦克數量、效能這些資料筆者不在此贅述,這是作為一個軍事理論家該考慮的事情,筆者只在此講一些通俗易懂的東西,供讀者參考斧正。
20世紀初期軍事上的一大變革就是內燃機驅動下的戰車、飛機作為兵器上了戰場。坦克源於英國、卻發揚於德國。到了二戰初期,坦克在德華人手中已經不僅僅只是作為支援步兵的可移動火炮,而是作為一支單獨的機動突擊力量,在德軍將領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研究和試驗下,坦克最終成為現代化大兵團作戰中舉足輕重的力量。
當然,作為傳統的Continental軍人,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多數德華人都對坦克可以發揮如此大的作用一直持懷疑態度。雖然德軍組建了裝甲部隊、裝備了大量坦克,很大程度上是希特勒好大喜功、過分注重形式所致。所以,裝甲部隊在多數人眼裡表面上看是一支現代化戰略機動力量,實際上不過是擺設。但是當古德里安指揮的德軍裝甲部隊在波蘭戰役中在但澤走廊做深遠迂迴殺得波軍屍首相疊、血流成河之際,希特勒才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從那時起,裝甲部隊在德華人眼裡不再是時髦的產品,真正成為了一支中流砥柱的戰略鐵拳。
現在說一下法華人的軍事部署。吸取普法戰爭和一戰的教訓,兩次戰爭都是在法國東北部工業集中的地帶進行,無論勝敗與否,因為工業地帶被戰火摧殘,從而導致國家元氣大傷。但是誰也無法左右未來戰爭中敵人從哪裡突破,為了確保工業地帶的安全,法華人將主力部隊集中在了東北部與比利時接壤的地方,因為德軍進攻法國如果還走這條線,比利時是必經之地。一旦德軍有所行動,法軍主力將迅速推進至比利時境內,將戰火擋在法國國境線以外。南面與德國接壤的地方,為了防止德軍突襲,法華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構築了現代化防禦體系——馬其諾防線。
對於馬其諾防線和主力部隊的結合部——阿登山脈,法華人其實也沒有忽視,相反在這裡也部署了一支重兵。集結在阿登山脈西側、默茲河西岸的色當地區駐紮著法軍一個重兵集團:有1個裝甲師、1個機械化師、1個炮兵團和以卡車為運載工具的機械化步兵部隊。法華人認為,德軍機械化部隊即使是穿越了阿登山脈,也必然會在默茲河東岸停下來等待步兵部隊和炮兵部隊,得到了補給和火力支援後才能繼續進攻。屆時,法軍將利用這個時間從北部、南部調集兵力連同集中在色當的部隊同時向德軍來個半渡而擊。
無獨有偶,不光法華人這樣想,多數德軍將領也是這個看法,就連在波蘭戰役以及後來在蘇德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德國陸軍元帥馮·博克,在開戰前仍然認為阿登方向是個很明顯的陷阱。希特勒之所以選擇在阿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多數德軍將領們搞不出一個更為行之有效的辦法,這才授權給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去從阿登突破。
古德里安偏偏就把一步看似死棋給走活了!
德軍裝甲部隊在阿登山脈的行動充分發揮了裝甲兵、航空兵、工兵這些專業化兵種相互協同的能力。裝甲部隊抵達默茲河後,只停留了一天一夜,等到工兵部隊架好浮橋後隨即在航空兵部隊火力掩護下開始強渡默茲河。而在此之前由於北線打得激烈,法軍統帥部認為這裡是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於是把在色當的部隊大部分調到北線去了。古德里安突破了默茲河,向法國腹地兇猛撲來。
匆忙之下的法軍統帥部急忙從北線、法國國內抽調了兩個裝甲師,連同色當地區的1個裝甲師向古德里安發起反擊。雙方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第一場坦克戰。
這個時候,雙方對裝甲部隊的玩法開始立見高下!與德軍不同,法軍裝甲師組建於戰前5個月,分為兩種:一是輕型機械化師,負責遠端機動的偵察、警戒、遲滯敵軍的任務,機動性強、攻擊能力很差;二是預備裝甲師,擔負攻堅、反擊任務,攻擊能力很強,但是機動能力很差。按照法軍奉行的防禦作戰思路,裝甲部隊只是在小範圍內進行有限機動,亦或是在固定的防線後反擊敵軍突破。所以,法軍的從戰車類兵器設計以及諸兵種組合,都和德軍不同,不適合在廣大的空間內與德軍裝甲部隊進行機動作戰。
所以,法軍裝甲部隊完全是一支既沒有形成合理的兵種結構也沒有成熟的裝甲戰學說支撐的時髦貨!
更糟糕的是,由於是倉促行動,並且對德軍行動判斷的一再失誤,導致了後勤的脫節。3個裝甲師6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很大一部分還沒到達戰場就已經中途趴窩。並且隨著法軍戰線的全面動搖,又有不少裝甲部隊被零敲碎打的調去應付新情況、新危機了。再加上德軍裝甲部隊、航空兵部隊的打擊,最終法軍這3個裝甲師被各個擊破,其他的法軍部隊也來不及增援,所有的反擊全部無效!
穿越了阿登山脈、突破了默茲河、打垮了法軍裝甲部隊,古德里安的裝甲兵團便在法國腹地橫衝直撞、所向無敵了。
-
7 # 七仔聊歷史
說起二戰,我們就不得不提歐洲戰場上的倆個國家,法國和德國。法國當時在歐洲可是稱為陸軍第一的國家,而德國在一戰過後,軍事力量發展一直受到限制,雖然希特勒上臺後明裡暗裡發展軍隊,但是與法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而法國有低地國家以及英國的幫助。然而大家都知道法德交戰後幾周的時間,法國就被德國打的一敗塗地。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原因。
其次,法國將領思想過於保守,像戴高樂將軍在二戰前夕在《建立職業軍》一書中,闡述了建立機動效能強的裝甲部隊,配合作戰,但這些想法卻沒得到法當局的重視,反而引起了希特勒的關注。另外德軍又有古德里安這位“閃擊戰之父”,不僅對閃擊戰進行理論上證實,又改進德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使其更加符合現代戰爭的特點。還有曼施坦因、隆美爾這樣的優秀的將領,將坦克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
8 # 國平軍史
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攻打法國,由於錯判了德軍的作戰計劃,沒有指揮能力高超能力挽狂瀾的將領,且過分相信馬奇諾防線,認為阿登山區無法透過,加上法軍戰術老套,反應較遲鈍,抵抗意志薄弱,貝當政府竟然選擇了投降,大大出乎了德軍統帥部的意料,歷時不到三個月,德軍就攻佔了法國。
(德軍1號坦克)
僅從德法兩軍坦克的裝甲厚度和火來比較,德軍並不佔優勢,反而還遜色於法軍坦克,其中,德軍1號坦克,裝甲厚度僅13毫米,重不足6噸,僅裝備了1挺7.92毫米 MG-13機槍。
2號坦克,重量也不足10噸,正面裝甲厚度30毫米,裝備了1門20毫米機關炮,1挺7.92毫米 MG-13機槍,和1號坦克一樣,都是坦克中的小玩意。
而法軍裝備的坦克數量有2000餘輛,其中包括著名的char B1重型坦克,車體前裝甲厚度達到了60毫米以上。
因此,德軍1號坦克上的那挺7.92毫米機槍、2號坦克上的那門20毫米機關炮,對char B1坦克基本上形不成傷害,畢竟裝備有1門47毫米坦克炮,部分裝備了1門75毫米坦克炮,不僅可以發射高爆彈,而且也能射擊穿甲彈。
(法軍char B1重型坦克)
單論坦克防護和火力,僅從紙面上判斷法軍坦克應該完勝德軍的小坦克,但事實上就是,德軍坦克開進了巴黎,法國選擇了投降。
德軍之所以打敗了法軍,其最核心的就是戰術領先,法國則非常呆板,始終堅信馬奇諾防線固若金湯,德華人打不進來。
沒想到德國軍隊,繞過了馬奇諾防線,沿盧森堡邊境,經阿登森林,度過馬斯河,從法國軍隊的薄弱弱環節入手,向法國腹地迅猛穿插,最終直達巴黎。
一戰戰敗的德軍,非常重視坦克的運用和戰術,將坦克集中起來使用,二戰前成立了裝甲師,而法軍則依然堅信塹壕陣地戰的作用,修築了全長約390公里馬奇諾防線,以防止德國的入侵。
同時法軍將坦克當做掩護步兵進攻的移動炮塔使用,分散裝備到各步兵營,形不成像德國那樣快速突擊作戰的坦克叢集,在坦克戰術運用上已經落後於德軍。
(德軍2號坦克)
在法軍依然將坦克當作步兵的支援武器時,德軍已將坦克當作實施快速突擊閃電戰的主戰裝備,雙方對坦克在戰時的運用,以及坦克在軍中的地位差距之大,體現得涇渭分明。
以char B1為代表的先進坦克走出生產線之後,被分散之各步兵營,作為掩護步兵的裝備使用,有時就當作獨立的炮臺,因此在面對德軍裝甲叢集鋪天蓋地的輕型坦克時,char B1重型坦克被德軍群起而攻之,焉有不敗之理。
-
9 # 老槍與戰線
二戰爆發的時候,法國坦克不但數量多於德國,質量其實也高於德國。
同時法國對坦克集中使用研究起步也很早,但在當時法國大環境下裝甲兵機動攻勢作戰是不得人心也無法實施的。
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打得太慘,打光了整整一代青年。因此雖然是戰勝國,但法國整個社會還是瀰漫厭戰畏戰的思想。而法國軍隊基於上次大戰的成功經驗以及國民對戰爭的態度,將今後的作戰定位為守勢作戰,即以馬奇諾防線為依託以步兵為主力打一場靜態戰爭,在防禦中拖垮對手。
既然是以步兵為主力,那麼步兵部隊就需要隊屬坦克進行加強,法國的大量坦克就被分散到步兵單位中去了。開戰的時候法國相當於德國裝甲師的輕裝甲師只有4個,並且開戰後因為各處守軍都需要坦克支援,因此也遭到了拆分。
開戰後法軍分散佈置的坦克往往被德軍優勢坦克進攻,被數量優勢壓垮。德國裝甲師是裝、步、炮協同的混編集團,還可以得到俯衝轟炸機緊密支援,法國單純的坦克部隊很難在交手中取勝。而被攻擊的部隊陷入苦戰時,分散在其他步兵單位中的坦克無法投入,所以法國坦克總是以少打多最後被消滅掉。
少量的法國機動部隊則因為指揮的混亂和戰場局勢變化,在不斷變換目標中疲於奔命,最後被拖垮。
當時戴高樂屬於對坦克作戰較早進行研究的先驅,他指揮的第四輕裝甲師作為整體行動,發揮就比較好。
但他一個師也不能力挽狂瀾,法國就這麼輸了。
-
10 # 不正經的軍棍
戰術、思想、理念,德國全面佔優,法國戰術呆板落後,即便坦克數量和質量上佔優,依舊無力改變現狀。
法國戰役時期,英法加一起投入到法國戰場上有3200輛坦克,而德國,生拼硬湊才有2800輛坦克。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德國都處於下風,然而,德國就是憑藉著先進的戰術,打贏了法國戰役。
閃電戰
坦克是一戰中的產物,到了二戰,幾乎所有國家都還和一戰時期一樣,將坦克作為支援性武器,分散到各個部隊中。只有德華人看到了坦克的更加強悍之處,德華人組建了坦克師坦克軍,將坦克集中在一起,叢集作戰,聚而眾的擊潰英法散而寡的坦克。閃電戰,這就是德軍的高明之處。將坦克集中,突擊速度迅速提升,這個速度在當時算是非常恐怖的,而法軍也很難抵抗。
法軍的坦克分散,而且,過於依賴所謂的馬奇諾防線,這是典型的一戰時期的戰術理念,還是一樣的塹壕戰。當德華人繞開了馬奇諾防線,從森林山地中穿出,法華人也就隨著崩潰了,馬奇諾守軍隨時可以被德軍合圍殲滅,而巴黎也無險可守。當德華人從森林裡出來的時候,法國已經戰敗了,剩下的就是德軍高歌猛進直撲巴黎了。
法國戰役,法國輸了,並不是法國實力不行。主要原因就是戰術落後,而德國已經將坦克玩的飛起。再者,法國縱深太小,沒法像蘇聯那樣把德華人放進來打,德華人從山裡將坦克開出來,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
-
11 # 風在發端252434885
主要原因是裝甲戰術差異,法華人雖然坦克多於德國,但其裝甲作戰理論落後,把坦克當成支援步兵做戰的輔助裝備分散使用,而德軍把坦克編成坦克師集中使用,利用坦克的機動性進行大縱深迂迴,坦克師佔領重要節點,撕裂分割對方防線,後跟進的步兵各個擊破,這就是閃電戰。
-
12 # 大隱君
簡單地說,法國坦克戰術落後,把坦克作為步兵輔助,分散到各步兵軍團,不像德國組建裝甲軍團,步坦空協同作戰,形成勢不可擋的鋼鐵洪流
-
13 # 老劍客看球
經過時間的推移,法國這些坦克越來越過時了。注意:這些坦克大部分都不是Matildas。對於德華人在戰爭中使用被俘護甲的次數,真的令人震驚。法國坦克主要用於反黨派和駐軍任務,並將其數百個轉換為可用的坦克殲擊車和自行式炮架。由於備件的問題,大部分轉換都儲存在法國,在諾曼底戰役期間,他們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服務 - 第21戰爭分割槽有兩百輛裝甲前法國半軌,自行榴彈炮,火箭發射器,多管自行式迫擊炮車和自行式反坦克炮以及數百輛其他無裝甲法國運輸車。
在戰爭之前,德華人迅速採用捷克製造的坦克和火炮拖拉機,並建造捷克設計的38T,首先作為坦克,然後作為自行火炮的底盤,這些裝備都比當時的法國裝備先進的多,數量多不代表你就打的贏。
-
14 # 扭曲的油條
法國在一戰中是戰勝國,因此也不再有發動戰爭的動力。所以在二戰初期,法國奉行綏靖政策,對德國“宣而不戰”
二戰臨近,法國各界並沒有齊心協力應對戰爭,而仍然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其中,法國富人仍然沉湎於歌舞昇平之中
法國的戰略思想已經相對落後,二戰前夕的法軍依然排名世界第一。但沒搞清楚現代軍事,不是單純的陸軍天下了,是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
-
15 # 烏賊星人
因為法國投降的太快了,德軍從阿登森林入侵法國到法國投降僅僅只用了一個月,大批的坦克都分散在比利時和馬其諾防線上,它們不是因為被德軍佯攻部隊拖住就是因為後路補給被切斷而拋棄,最後直至法國投降這些先進的坦克都被德軍繳獲接收,其實如果正面交戰法國坦克並不輸於德軍坦克。
回覆列表
其實不光是德軍把坦克集中使用。最重要的是空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一般人只知道德軍的閃擊戰。不知道閃擊戰的實質就是冷戰時美國的空地一體戰。俯衝轟炸機在攻擊時給坦克開啟突破口。防守時陸軍來不及調動到被突破的會被斯圖卡堵上。看明白這個問題就明白為什麼蘇聯的米格29的航程那麼短。它就是爭奪前線制空權的。保護自己的坦克部隊。幹掉a10入侵者和武裝直升機。它只在自己的頭上工作。油裝多了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