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亮月半

    成立蜀國與蜀國滅亡,是與諸葛亮有關,而且在其中起了作用。然而事關一個國家的事,絕不是諸葛亮一個人能成功的,也不是他一個人決定失敗的。在成立蜀國上,諸葛亮運籌帷幄化分三下,早已為劉備爭得一席之地立了方向。然在為目標作戰的過程中絕不是他一個人所能翻雲覆雨的,是集體力量的結果,上到劉備下到士卒共用力謀劃與決戰的成果。

    包括蜀國敗亡,也不是諸葛亮之死而蜀衰。是蜀國在亂世中成立擁有一國,實力還不強大,劉備又出征報仇折其羽翼。而在實力有限情形下,諸葛亮以六出祁山為實現一統,人員有限,糧草供應不足,內現出徵耗損財物幾次致國力空虛。未一統又先折損實力。諸葛亮治國路線有些心急,耗損實力延長了外力不侵內力消耗。只能是當此之時無論怎麼謀略,國小勢弱面對強手生存是問題。

    而諸葛亮死,給缺少智慧與人才的團隊又增唯護實力之難,國家空虛面對強兵來襲智上無有勝者,實力無以比拼,國治不強。在強大對手來臨沒有應對的兵力實力,劉禪知其國弱而空,率人投降,不只想保自命,想保民安。諸葛亮的智慧是使蜀國強建,因成胎質弱,存在艱難。當時劉備入蜀兵不足,佔劉璋之邦只不過偏安險地得生存的小諸侯。蜀國之立實質國力不強。亡敗也是早晚而已。諸葛亮之才成全了劉備之名也成全了自身之名。在亂世中留下英名,人生有價。

  • 2 # 文說三國

    這個話我不知道是誰說的,

    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

    個人只是覺得對蜀漢而言:

    成非諸葛,敗亦非諸葛。

    火燒博望,是劉備自己燒的。

    劉備途窮,赤壁連吳,出力主要在吳,戰事首領主要是周瑜。

    取荊南四郡跟諸葛亮沒多大關係。

    入西川,劉備自己打的,首功在法正、馬超,諸葛只是助攻。

    取漢中,本謀黃權,統帥是劉備自己,帳前獻策是法正,衝陣是黃忠魏延馬超等諸將,孔明在後方搞後勤,不能說跟他沒關係,但沒有那麼大。

    這些,是蜀漢所以“成”,諸葛只是較重要的參與者,不是主要也不是最重要的。

    白帝以後,孔明主政治理蜀中,後南征,安後方和邊境,外結孫吳。收拾蜀國殘局,政局相對穩定,人民安業,這是諸葛亮對蜀漢的主要貢獻。

    至於後面多次北伐,未有建樹,有人指出,稱其窮兵黷武,特別是傳人姜維放魏兵進漢中導致蜀漢滅亡,據此指責諸葛亮要為蜀漢滅亡的“敗”負責,這種看法也是不正確的。

    蜀漢國弱,特別是人口太少,都只有孫吳的約三分之二,可能還不到,更不用說跟魏國比了。

    以一州之地對抗整個北方,滅國是遲早的事,更重要的是在諸葛亮接手蜀漢重擔之前,劉備的蜀漢連續經歷了漢中之戰,關羽之敗,東征之失,

    蜀漢財貨、軍力、人口、特別是中高層人才及將領(如關羽 張飛 黃權 馬良 程幾 傅彤 吳蘭 馮習 張南 黃忠病逝 劉封被斬 法正病逝 孟達投魏等等)大量消亡,到諸葛亮時代,都沒什麼人才可用,也就魏延 趙雲 李嚴等,國力迅速衰退至全盛時的一半都不及,即使在劉備全勝時期那幾個月,劉備也是三方中勢力最弱的。

    所謂益州疲弊,人心惶惶,隨時有傾覆之危,諸葛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起這個爛攤子,殫精竭慮,事必躬親,讓蜀中日益豐足起來,如果說成,我以為這是諸葛亮的“成”。如果說“敗” ,在關羽劉備兵敗後已經定了。

    至於姜維,在諸葛亮死後,他並沒有掌權,蜀中經歷了幾代丞相後姜維才僅掌北部軍權,這都是諸葛亮死後幾十年的事了,鍋不能讓諸葛亮背。

  • 3 # 客家小火

    在三國之前有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今天用在“成也諸葛,敗也諸葛”,我覺得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首先要明白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處在什麼狀態?劉備早年在三國諸侯混戰割據是渾水摸魚、狼狽不堪的,帶著兩位小弟關羽張飛東奔西走,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和地位,除了打著“正義、皇叔宗親”的幌子,基本可以說是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先是投靠基友公孫瓚,後來又應聘袁紹的集團公司,再後來又被曹操捉去做了個在家種菜的“人質”,也曾投靠陶謙、袁術、劉表,這一路下來跳槽了好幾家公司。始終是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更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城池及像樣的軍隊。直到最後劉家“老表”劉表,把自己的荊州半推半地讓給了劉備,至此算是有了穩定的安身之地,開始了大膽而曲折的創業之路!

    三顧茅廬而得諸葛孔明,猶如如魚得水,兩人相見恨晚,一篇《隆中對》給了劉備清晰而堅定的公司戰略規劃圖。從這個角度講,諸葛孔明的加入,對此時劉備的戰略規劃具有里程碑的戰略價值。後來的孫劉聯盟也有諸葛的一份功勞,後期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不完全是諸葛亮的用人失當,這裡面有劉備自己的感情左右務必用關羽的選擇,最後入西川得益州,法正、龐統可為首功,諸葛亮這時的角色就像當年劉邦之蕭何,做得是調撥糧草、招兵買馬的後勤工作。

    至於入蜀後治理益州及劉備後來東出伐吳,基本沒諸葛亮什麼事,想必這個時候諸葛亮哥劉備是走得不太近的,關係不瘟不火。直到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諸葛亮才再亮頭角,鋒芒再露,真正進入歷史高光的舞臺。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那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以西川得地理條件,不往北殺出去蜀國終歸也是死路一條,這個戰略選擇是沒有錯的,但是北伐最終失敗原因有三:

    一:地利不佔優,長途跋涉,勞軍遠征,曹魏司馬懿以逸待勞,此乃客觀之因。

    二:蜀國兵力及裝備武器相比曹魏明顯佔下風,窮兵黷武、逞強求勝,有違天意。

    三:後主劉嬋與諸葛亮同床異夢,加上親小人遠賢臣,把北伐當兒戲看待,豈有不敗之理。

    蜀國後期青黃不接,後路無人,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

    諸葛亮之於蜀,成在於諸葛亮之功,敗在於諸葛亮之過,更是天意難違的結果,諸葛孔明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算蜀國被滅也不影響他的歷史光輝形象!

  • 4 # 知未是也

    諸葛亮出山後,一把火燒得夏侯惇再不敢喊村野匹夫,也使關羽張飛從此另眼相看,有了諸葛亮,劉備從此如魚得水,改變了往日老吃敗仗的命運,隨著諸葛亮聯合東吳在赤壁大勝曹操,從此奠定了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因此,對蜀國來講,劉備能立國成都,諸葛亮功不可沒。

    但必須看到,諸葛亮在關鍵時刻也有拿不出的時候。一是定都成都後,沒有及時對蜀國戰略部署作出必要調整。尤其是在荊州這個主要戰略方向上沒有做到加強兵力部署,讓關羽父子面對曹魏和東吳威脅,從而讓關羽在歷史上演唱了一出大意失荊州的悲劇。二是東吳襲擊荊州後,諸葛亮不能因時因勢改變聯合東吳抗擊曹操外交戰略,繼續老生常談,招致劉備賭氣,讓蜀軍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從此元氣大傷,再也沒有緩過年來。三是劉備死後,隨著關張馬黃隕落,諸葛亮作為蜀國丞相,總攬一切軍國大事,但他凡事恭親,不放手發揮部下的能動作用,沒有在培養人才方面想辦法,下功夫,最終導致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並在死後還設計殺了魏延,讓姜維最後獨木難支,不敵鍾會、鄧艾兩面用兵,把蜀國送上了滅亡的道路。

    忽略人才培養和貯備,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誤,也是他對蜀國最致命的失誤。蜀國後期人才缺乏,一個姜維還是諸葛亮從戰場上收來魏國的降將,再加上從魏國投降過來的夏侯霸,兩個魏國將領成為蜀國後期軍中干將,這不能不說是對蜀國缺乏人才莫大的諷刺,而諸葛亮作為獨攬軍國大權的丞相,也不能不說與他有很大關係,正所謂蜀國者,成也諸葛、敗也諸葛也!

  • 5 # 說道231960427

    這就是抹黑諸葛亮,劉備屢戰屢敗,征戰多年,有什麼成績,都是在逃,連根據地都沒有。為什麼說農民造反,農民沒有知識,大字不識一個,怎麼造反,農民熱衷的是土地,能耕田種地,為土地努力,過自己日子,是一種簡單生活。有那個農民喜歡權力,政治的,農民最恨的是儒家思想,權力文化,農民喜歡種地,自然,一種超脫,代代傳承下去,過簡單生活,很多時候是別人忽悠,別人欺騙,別人利用的。例如劉邦是士大夫,亭長,是官員。例如,朱元章,一個和尚,然後上門女婿,都是官員系統的,那麼說什麼,草根,說什麼農民出身。好似劉備樣,是賣草鞋的,手工業者,還不是農民,沒有知識分子支援,打得多辛苦,開創基業多難,那麼從這裡,就看到歷史一角,多有欺騙性。劉備一個手工業者打江山如此堅難,那麼農民,能成事嗎?好好想一下,歷史多大欺騙性,士大夫寫歷史,自然要甩鍋,甩鍋給兩種人,一種皇帝暴政,一種農民起義,使得政權失去了,士大夫一點事都沒有。劉備爭天下,如果不是知識分子支援,諸葛亮支撐,劉備連毛都爭不到,還會出名嗎?還會有蜀國嗎?封建時期,能成事,必須知識分子支援,不然什麼都幹不成,這就是歷史證明,不用勞動人民眼光看歷史,是看不懂的,連西方人,都看不懂中國,充滿神秘感,不瞭解勞動人民結果,那樣他們永遠不能瞭解中國的。他們只瞭解士大夫貪婪,所以對華人充滿偏見,這就是用士大夫眼光看歷史結果!

  • 6 # 上將噯福斯

    題目只說對了一半。

    成也諸葛亮是對的,敗也諸葛亮毫無道理。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

    遇到諸葛亮,是劉備人生最重大的轉折點。

    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屢戰屢敗。奮戰十餘年,竟無棲身之所。無可奈何,只好投靠劉表,盤踞小小新野。

    面對曹操南征大軍,如果沒有諸葛亮,以劉備一貫的表現,只能是一逃再逃,亡命天涯,最終被誅滅。

    遇到諸葛亮之後,劉備取荊州、奪益州、佔漢中,稱王稱帝,終成大業。

    用陳壽的話說就是:

    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備,又觀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

    所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漢。

    蜀漢的滅亡與諸葛亮無關。

    諸葛亮過世以後20年,蜀漢才滅亡。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把蜀漢治理的很好。

    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諸葛亮五次北伐,每次都要休養兩三年才出兵。所以沒有造成人口下降,生產破壞。相反,鍛鍊了蜀軍,軍閥了蜀國的疆域。

    蜀漢亡國的時候,諸葛亮都去世20年了,不用背鍋。

    所以說,敗也諸葛亮,沒有道理。

  • 7 # 楚狂接與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的時候已經四十七歲了,打了大半輩子仗卻無立錐之地,只能借居荊州給劉表當客將。也不知深夜時分他有無想起當年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的那句“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爾。”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半天下已入其手,正準備席捲八荒六合,一統江山。而自己奮戰半生除了博了個“仁義著於四海”的名聲外就只剩一班肝膽相照的兄弟還在追隨自己了。復興漢室的理想難道實現不了了麼?

    就在劉備苦思破局之法的時候諸葛亮來到了他的身邊,諸葛亮的到來補齊了劉備團隊一直一來的短板,那就是戰略規劃!

    隆中的草廬中四十七歲的劉備跟二十七歲的諸葛亮相遇了,亂世開啟了新的篇章。之後劉備集團真正照著隆中對的規劃取荊州、奪益州、收漢中。短短十餘年劉備三分天下得其一,繼位皇帝,諸葛亮也水漲船高位居丞相。諸葛亮的戰略眼光古今罕見,與劉備君臣相知更是“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

    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劉備也成就了諸葛亮!

    蜀漢的朝堂是三國中最具理想主義的朝堂,也是最熱血的朝堂。有人到中年一無所有卻心懷天下的大哥;有出生入死、不離不棄的兄弟;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強行逆天改命的丞相!

    縱覽古今理想主義往往會被現實所擊敗,夷陵的一把火燒掉了蜀漢的大半精兵猛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蜀漢的命運其實在這個時間點上已經定好了。

    訊息傳到魏國,魏廷舉朝相慶,已經準備勸降蜀國。吳國攜大勝之威未嘗沒有伐蜀的想法。蜀國內部的反對派也蠢蠢欲動,南中更是已經反叛。永安宮中病榻上的劉備看著諸葛亮和自己的兒子劉禪,對諸葛亮說,朕的兒子、江山、復興漢室的理想都託付給你了。甚至還給了必要時“君可自取”的權力。

    這一刻諸葛亮含淚答應,已經做好了以死盡忠的打算。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待之!

    其後諸葛亮東和孫吳,南平孟獲,誓師北伐,以期復興漢室。魏蜀強弱如何自不必說,攻守難易也沒什麼好講,但臨陣射殺上將張郃,滷城之戰大破司馬宣王“甲首三千”,逼得司馬懿再也不敢與蜀軍交戰,哪怕被送女裝羞辱。

    可惜天不假年,五丈原將星墜地,蜀國徹底失去了北伐中原的成功希望。我們因為一個人創造了一個奇蹟,便要求他去創造第二個。當第二奇蹟沒有出現的時候就把失敗的原因的推在他身上。當時諸葛亮手上的牌換三國裡任何一個人來打,誰又敢說會打的比他好呢?

    二十九年後,蜀國滅亡之時,諸葛亮的子孫諸葛瞻、諸葛尚死戰綿竹,以身許國。諸葛亮和他的家族沒有違背當年的誓言。

  • 8 # WarOH協虎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這句話用在劉備的身上是再好不過的了。劉備的成功可以說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諸葛亮。

    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是官宦世界,其祖先有著一定的名望;孫權則是繼承了父兄的事業,有了良好的基礎。而劉備呢?則明顯慘的多,他一無背景,二無人脈處於社會的底層,終日靠販賣草蓆為生,就連是否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很難考證。要想擠入上層實屬不易。

    幸運的是,在劉備的後半生中遇到了諸葛亮,併為他出謀劃策,最終奠定了蜀國政權。

    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其實劉備一直在嘗試,其最初的經歷,便是在黃巾起義時期。

    當時,劉備參加了征討黃巾軍的隊伍,但一直是道路不暢。雖然有著一統江山的夢想,但經過多年的打拼,卻空有“仁義著於四海”的名聲,和幾個部下追隨自己。而且每一次作戰幾乎都是屢戰屢敗,到頭來是居無定所,四處漂泊,寄人籬下。

    為了尋得落腳地,他先後投靠過呂布、袁紹,直至後來投靠劉表,才有了一席之地,但依然是前途未卜。就在此時,有人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為劉備規劃了戰略佈局,劉備大喜過望,此後在諸葛亮的輔助之下,經過赤壁之戰,又取得荊州、益州和漢中等地,成就了一番帝業,名垂千古。

    劉備在困頓之時遇到諸葛亮,讓他看到了光明的前途。總體來說,諸葛亮是為劉備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戰略規劃,那就是攻取荊州荊州之後,再向西川進兵,奪取益州和漢中,待到時局有變,益州和荊州兩路軍馬出動,到那時則天下可定。

    而後,劉備也是按照諸葛亮的這一計劃實行。十餘年之後,劉備奪取了四川,就此建立政權,這一對君臣的關係可謂是“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蜀國的成功離不開諸葛亮。

    而諸葛亮不僅對於蜀國的建立有著功勞,在建設蜀國方面,也頗多功績。總體來說,在劉備死之後,他精心輔佐幼主,事無鉅細都一一過問。他與東吳搞好外交關係,又平定了南方叛亂,制定法律,賞罰分明,以至於到了路不拾遺的情況,人民安居樂業。後來,他又北伐,他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而為之,發動北伐,也是希望蜀國能延續幾年。

    當然,也有人指出,蜀國的敗亡與諸葛亮也有著一定的責任。人們認為他連年北伐,獨攬政權,又不懂得培養人才,這些都造成了蜀國的滅亡。

    或許這些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蜀漢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歸罪於諸葛亮。畢竟他在世期間,維護了蜀漢政權,而且在他去世20之年之後,蜀漢才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創DNA什麼情況下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