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棠兔的樂園
-
2 # 後知後覺的菜瓜
我們經常聽說一些天才,莫扎特、肖邦等等。那麼小的年齡就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優秀,不是天賦異稟是什麼?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們的童年有過怎樣的訓練,一定就不這樣說了。
其實,天才最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天才,最知道他之所以被稱為天才,是因為自己曾經有過怎樣的努力。魯迅說:哪裡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你只看到了他的鮮花和掌聲,卻沒有看到他的汗水和淚水。你的追劇時,人家在練習;你在購物時,人家在練習;你在交友時,人家在練習。在無數個悄悄溜走的日子裡,人家在練習、大量地練習、刻意地練習。這就是天才的秘密。
《天才假象》這本書裡就告訴我們天才真相到底是什麼。《刻意練習》這本書更是透過各種案例證明天才是怎樣練成的。
1.大量的練習。要想擁有嫻熟的技藝,沒有什麼獨家秘笈,就是練習,大量地練習。之前有人曾提出過一萬小時定律,說的就是要經過極其大量的練習是成才最基本的前提。從小開始,真正打下堅實的基礎,到後來真正能夠出人頭地,至少需要10之久,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我們可能看到某個人一夜成名,卻絕不會看到他之前的辛勤付出,就是因為有了許多年的鋪墊和積累,才會有某一刻的展翅高飛。刻意練習是最有效最強大的練習方式。
2.必須是有目的的練習。要有明確的特定的目標。有目的的練習,是為了積跬步以至千里,最終達到你的理想目標。所以目標一定要明確而且可行。確定目標之後,要把大目標分解,變成一個離現狀不太遠的小目標,看上去稍微努力就能實現,這就很給人以力量。然後再定一個不太遠的小目標,就這 樣一點點地向大目標靠近。
3.練習必須專注。如果三心兩意心猿意馬,那肯定是不可能提高業務水平的。那些無效的勤奮其實是更壞的一種表現。
4.要能得到反饋。練得好不好,哪裡有錯,有什麼弱點和不足,這些往往自己看不到的。如果有一個懂行的良師益友在身邊,不時地給你提出意見,告訴你如何改進,甚至有時候可能會一針見血地指出關鍵問題所在,讓你一下子豁然開朗。所以說反饋的力量是巨大的。
5.走出舒適區。很多人習慣了自己的工作之後,就不再要求上進了,可能更安於現狀。每天輕車熟路地做自己熟悉的事,覺得很愜意。但是這樣沉浸在舒適區裡的人,他幾十年如一日,是沒有任何進步的,確切地說,還可能退步。
要走出舒適區,對自己的要求高一點,勇於挑戰自我,才能進步。但不要走得太遠,太遠也會讓人因為一時很難達到而望而卻步,要走向離舒適區並不太遠的甜蜜區,這樣才能提升自我,不斷地進步。
6.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徵。如果能有優秀的導師那就太好了。導師因為自身的優秀,以及本身過硬的水平,使他可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來給你方法和技巧上的提示。
優秀的導師,不僅可以引導你少走彎路,還會引導你如何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徵,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必定比普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
7.成長型的思維方式。人的思維方式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人通常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我們現在推崇以讚美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於是有的人做得並不對。
比如當孩子做得很好時,說:你真棒,你太聰明瞭!這樣的話不僅增添了他的虛榮心,也給了他沉重的包袱。當他遇到困難時,因為他怕做不好會影響“聰明”的頭銜,會逃避面對困難。他想做的只是證明給你看:我聰明。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這樣誇他:你做得這麼好,一定很努力!這樣的說法不僅讚美了他,更鼓舞了他。當他遇到困難就是勇往直前,越挫越勇,他會想著我一定要努力!
刻意練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不僅提高自己的技能,還能改變大腦結構,還能建立心理表徵。因為有著過硬的技術,就會在看到一些現象的時候,比如一個高階棋手看到一個棋局,就能找出規律,能看出每一步走的意義,甚至知道走這樣一步會有怎樣的隱患。而一個新人是沒有這種能力的。這種能力是一種積累,是一種表現。
傑出的人物之所以傑出,是因為他透過刻意練習,改變了大腦的神經結構,同時也建立了專業的心理表徵,於是他就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從而做出好的決策。普通人看見一棵樹就是一棵樹,傑出的人看見一棵樹時,還看到一片森林。
所以,世上本沒什麼天才的,你練得多了,技能強了,就成了別人眼裡的天才。
-
3 # 我是餘十一
我們聽到過太多關於“神童”、“天才”的事例,這似乎讓我們很絕望,無論怎麼努力,終究比不過天賦。畢竟,在我們的認知中,天才是天選之子,是極少的一部分人。而我們只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生來註定平庸。
天賦似乎不可戰勝,但馬修·薩伊德並不這麼認為。馬修·薩伊德在《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以下簡稱《天才假象》)中甚至否認天賦的存在,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起決定性作用是勤奮而不是天分。只要經過大量的“目的性練習”,任何人都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馬修·薩伊德是英國乒乓球名將,年少成名,雄踞英國乒壇榜首近十年。後來又憑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經濟學,最終以一等成績畢業。馬修·薩伊德在別人眼中本身就是一個天才般的存在,在《天才假象》中,他將親自打破天才的傳言。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並保持高水準發揮,兩個方面必不可少:一是大量的“目的性練習”;二是積極的心理暗示。
01 你沒成功,只是因為“目的性練習”不夠多大家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也就是不管做什麼事,只要堅持一萬個小時的練習,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但實際上很多人的開車時間達到了一萬個小時,只是成為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並沒有成為一個賽車手。原因在於一萬個小時定律要求的是至少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
馬修·薩伊德把“刻意練習”稱之為“目的性練習”,這其實更容易理解,在練習時一定要帶著一個堅定、明確的目標。就像讀書的目的,可以是為了消遣,也可以是為了獲得知識,兩者沒有誰對誰錯,但是獲得的結果不一樣。前者可能看過就忘了,而後者看過的內容很長時間都會儲存在你的記憶之中。
馬修·薩伊德在《天才假象》一書中列舉了大量體育和藝術領域成功人士的例子,他們無一例外被認為有絕對的天賦,都是不可一世的天才。但經過馬修·薩伊德的深入瞭解,他們的成功,實際上是大量目的性練習的結果。通常他們起步都比較早,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一萬個小時訓練。
切默季爾曾經是肯亞內羅畢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冠軍。她原本是一個農婦,參加馬拉動是迫不得已——為了拿到獎金負擔四個孩子的學費。沒有錢請訓練師,只是為了一個堅定的目標,27歲的切默季爾日復一日地在崎嶇的山路上奔跑,甚至因為營養跟不上,昏倒在地,也不停止訓練。大量的目的性練習讓原本普通的切默季爾如願以償獲得了馬拉松冠軍獎金。
我們很容易把失敗歸因於天賦,很容易說出“我不是這塊料”,這是最方便找的藉口。但實際上,只是我們不願意堅持大量的目的性練習,畢竟相比之下,選擇放棄要容易得多。
02 相信自己能行,你就能行經過大量的目的性練習,就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無關天賦。但要想長時間保持高水準,積極的心理暗示必不可少,尤其是對運動員來說,更是如此。體育賽場上頻頻出現黑馬,這是因為能夠進入頂級賽事,選手之間的實力差距通常在毫釐之間,一個小小的失誤就能改變比賽的結果。實力能保證你站在頂級的賽場上,心理策略決定你的臨場發揮。
我們大多數經歷過將近二十年的學生生涯,看見過太多發揮失常的例子。有些學生成績很好,但在大型考試中,比如中考和高考,卻總是失敗,簡直讓人無法理解。不能發揮出應有的實力,很多時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避免失誤,甚至超水平發揮。1983年,一位美國擊劍運動員,知道在將舉行的比賽中會遇到一位曾經兩次擊敗過自己的古巴選手,因而缺乏信心。心理學家為他反覆播放一段講話,敘述在未來的比賽中,為什麼那名古巴選手反而一見他就害怕的理由。他聽了幾十次,越聽越有道理,從害怕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並最終在泛美運動會上戰勝了對手。
當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很難獲得成功,因為我們已經給自己發出了會失敗的訊息。相信自己能行,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真的可以做到。
我上高中的時候,英語很差,抱著“華人為什麼要學英語,我以後指定用不上英語”的消極心態,認為自己肯定不是學語言的料。經過一次高考失利之後,明白了分數的重要性。在復讀班一個月的時間內,做完了一本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並且找出了所有的新單詞,每篇都讀了好幾遍。之後我發現,英語成績提高了,而且解題速度變快了,單科基本上能穩定保持在班上前五名左右。
那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讓我取得了之前不敢想的成果。如果我能堅持下去,我相信一定會讓自己更驚訝。
天才更多地存在於臆想之中,一個人經過刻苦練習取得了成功——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一個人擁有絕世天賦,天生就是為冠軍而生——這就有震撼力了,而人們通常喜歡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這也提供了眾多天才滋生的土壤,儘管可能連“天才”本身都沒意識到自己具有這種天賦。
天賦很多時候成為了逃避的藉口,通向卓越的路上佈滿荊棘,而一句“我沒有這種天賦”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選擇更平坦的路,儘管是通向平庸。放棄很容易,長時間的堅持目的性練習則很難,枯燥、跌倒、汗水、迷茫、打擊總會接踵而至。而這就是我們想要取得卓越成就要付出的代價。
回覆列表
我認為天才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雖然有些人可能有一些天賦。但是這離天才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我們似乎很容易就陷入天賦決定一切的陷阱。高中時比較流行的一個觀點就是女生天生不適合學理科,男生不適合學文科。這種偏見就導致文科班多女生,理科班多男生。在上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這種男多女少或者是男少女多的現象尤為突出。在體育界,全國每年都有那麼多運動員,能夠進入國家隊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要是能夠參加奧運會的話,那就是天才了。我們總以為天才只是靠自己的天賦就很容易取得成功。諷刺的是,這些我們眼中的天才很少有人承認自己的成功靠天賦。就像來自英國的乒乓球名將馬修·薩伊德曾經兩次參加奧運會,一度雄踞英國乒壇近十年。在他的著作《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中,他結合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人能隨便成功。成功的關鍵在於後天的勤奮練習,不在於天賦。
馬修·薩伊德是天賦論的反對者,他指出天賦只是一個人的起點,只有刻苦的練習才能決定你走多遠。馬修本人就是一個很好地案例。他在運動員生涯中,就是一個很成功的運動員。後來又靠自學考取了牛津大學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最後以一等成績畢業。中國的乒乓球名將鄧亞萍也有相似的經歷。鄧亞萍剛退役時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可是她後來也取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這真的是天賦使然嗎?答案是否定的,馬修·薩伊德在《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中給了我們詳細的答案。
一、不低於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
格拉德威爾在他的著作《異類》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法則:一萬小時法則。他指出,這時習得任何複雜領域內專業知識所必須的最低時長。就像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你努力的程度還不需要來拼天賦。如果每天練習三小時,這一萬個小時大學是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每天拿出三小時來學習一門技藝,十年後才能達到大師級別的水平。我們中國也有句古話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也許會有人說:“我的駕齡也有十幾年了,駕駛時間也差不多有一萬小時了,可是我為什麼沒能成為頂級駕駛員呢?”這也就像我們中很多人英語也學了十幾年了吧,可是有幾個能達到母語水平的?想想我們在駕駛汽車或者是學英語是是什麼狀態吧!一旦我們掌握了駕駛技術,開車的時候是不是常常在走神?學習英語也是,我們背了那麼多的單詞,現在還能記住幾個?相比於練習的時間,練習的目的更為重要,也就是馬修·薩伊德所說的“刻意練習。”我們的大腦都喜歡待在“舒適區”,在這個舒適區裡都是我們已經掌握的東西。我們一遍又一邊的重複,也不會感到厭倦。但是也不會有什麼收穫。要想提高自己的技藝,我們就必須脫離“舒適區”,迎接更高難度的挑戰,這個過程對大腦來說是痛苦的。有目的的刻意練習就是不斷的走出“舒適區”來提高技藝的。
馬修·薩伊德透過刻意練習正手擊球法。透過這種訓練,他的正手擊球率從15個逐步增長到200個。退役後他成為了一名體育記者,採訪了包括奧運會冠軍在內的很多體育界名人。他發現,這些人無一例外的都是透過大量的刻意練習來提高水平的。巴西用“五人制足球”來訓練球員;中國的乒乓球隊進行多球訓練;頂級籃球隊用臨時球員提高球技等,這都是刻意提高訓練的難度。等我們適應了這些高難度的,那麼我們比賽時的難度就會覺得很容易了。
這一點我們自己也有體會吧!舉個例子說,我在上高中時,覺得化學課挺難的,可等我上大學後學習了有機化學。我才覺得高中時的化學就是小兒科。這個道理是和高手過招是一樣的。透過和高手過招,刻意提高難度。我們才能積極想出對策,進而不斷提升自己。而我們一旦養成了這種刻意訓練的思維,我們也能快速成長,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刻意練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專業知識。這些知識就是我們創新的來源。專家之所以能提出創意,就是因為他們長時間沉浸在自己選擇的領域中埋頭苦幹。換句話說,靈感的降臨不是意外之喜,而是對專業領域潛心研究後厚積薄發的結果。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廣受世人推崇,這也是他用了13年的時間畫了45張草圖後才完成的。在此之前,他也是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臨摹訓練作為基礎。就像是一個人再有音樂天賦,當靈感來臨時,如果沒有一點樂理知識的話,也寫不出曲子來的。
二、 積極的心理策略
在《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中,馬修·薩伊德還告訴我們大師還會利用有效的心理效用來取得成功。比如在重大的比賽前,很多運動員都會尋找相應的安慰劑來告訴自己我能行。雖然很多時候這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即使這次失敗了,他們也會忽略掉負面資訊,繼續抱著必勝的信念迎接下一次的比賽。這種心理暗示的作用無疑是強大的,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時不時的給自己加油打氣。有時候我們會因為過度重視結果,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所以在重大的比賽時,我們要看淡它,保持平常心。這些都是保持成功的有效心理策略。
三、擁有正確的思維認知
一個人的思維影響了它的處事方式。固定性思維的人逃避失敗,他們認同天賦論,認為失敗是自己的天賦不行。這樣就會使自己停止不前拒絕進步。成長型思維的人坦然面對失敗,認為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固定型思維的人容易被世俗的偏見所迷惑,他們或許對於“黑人天生就擅長跑步”這樣的結論深信不疑,而成長型的人則會探究這個結論的根源,以更加開放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很多人只是把天賦當做自己不努力的一個藉口而已。畢竟沒有天賦要比懶惰說起來更好聽一些。我們聽得多了,也會慢慢的而形成了這種偏見。就像文章開始說的女生不適合學理科一樣。可是照樣有很多女性在物理和化學界做出了接觸的貢獻。值得慶幸的是,今天懂得努力的人越來越多。因為這些人明白,即使擁有再好的天賦,如果不去練習,還是會被這個世界拋棄。現在這個社會拼的更多的是資源、是格局,這些都不是天賦所能給的。我們只有認識到這些,才能擺脫天賦論的陷阱。才會懂得只有長時間的刻意練習,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