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莊子學說 莊子對老子所講的精神性的“道”,作了進一步的說明。他認為“道”是超感覺的,“無為無形”,又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即“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而“道”則自己生出自己,這和老子的解釋是一致的。但他進而認為人透過修養可以得“道”。得了“道”就可以與“道”同體,“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這樣,人生的苦惱和生死都可以得到解脫,這種“真人”的境界,是莊子理想中的人生最高境界。從這裡可以看出莊子的“道”與老子有區別。老子所說的“道”是一個獨立的精神性的東西,而莊子所說的“道”卻成了主觀精神的東西了。 莊子把老子的對立面轉化的思想引向了相對主義。他用相對主義觀點來對待好與壞、大與小、高與低的區別,認為對立雙方沒有絕對的界限,否認相對之中有絕對。莊子正是從相對主義走向不可知論的。他認為無論貴賤、大小、有無、是非、美醜,都不是由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而是由認識者觀察事物時的主觀決定的。 莊子舉例說:“莊周夢為蝴蝶”,這是站在莊周的立場上說的;站在蝴蝶的立場上,也可以說蝴蝶夢為莊周。莊子由此得出結論,不管什麼高談闊論,利害之爭,仁義之辯,一概沒有用,都是自找麻煩。
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莊子學說 莊子對老子所講的精神性的“道”,作了進一步的說明。他認為“道”是超感覺的,“無為無形”,又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即“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而“道”則自己生出自己,這和老子的解釋是一致的。但他進而認為人透過修養可以得“道”。得了“道”就可以與“道”同體,“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這樣,人生的苦惱和生死都可以得到解脫,這種“真人”的境界,是莊子理想中的人生最高境界。從這裡可以看出莊子的“道”與老子有區別。老子所說的“道”是一個獨立的精神性的東西,而莊子所說的“道”卻成了主觀精神的東西了。 莊子把老子的對立面轉化的思想引向了相對主義。他用相對主義觀點來對待好與壞、大與小、高與低的區別,認為對立雙方沒有絕對的界限,否認相對之中有絕對。莊子正是從相對主義走向不可知論的。他認為無論貴賤、大小、有無、是非、美醜,都不是由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而是由認識者觀察事物時的主觀決定的。 莊子舉例說:“莊周夢為蝴蝶”,這是站在莊周的立場上說的;站在蝴蝶的立場上,也可以說蝴蝶夢為莊周。莊子由此得出結論,不管什麼高談闊論,利害之爭,仁義之辯,一概沒有用,都是自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