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潀

    李志雖然沒有他父親李世民那樣的有雄才大略,但他卻守護著和平盛世。李治從小就是一個有愛心的好孩子,不戀權利。他的皇位要不是“首發隊員”李承乾和李泰都被“罰下場”了,是輪不到他這個“替補隊員”的。一開啟電視,看到電視劇都把我們的小李治形容成一個怕老爹怕老婆,總愛流眼淚的小可憐形象,讓人們誤會唐朝早期只要有太宗和武則天就夠了,李治可有可無。事實上,李治執政期間,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進步,施恩下惠,是個好皇帝。他剛剛上任就否了老爹的遼東之功。遼東一役,使得大唐損兵折將,經濟凋零。李治快刀斬亂麻,一舉改變了當時的現狀,他下令歸還百姓田地,並開倉賑濟百姓,免賦稅;知人善用,任用良臣,他在位期間國家版圖是整個唐朝當中最大的。用現在的話講,無論是使用者滿意度還是硬體配備上,都得到了5顆星。

    李治慈愛、低調、樸素、性格溫和、品質和順,是一個特別好的人。在位期間從不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更不修仙問道企圖長生。他常常施恩下惠,尊老愛幼,賞賜80歲以上的老人糧食衣物;賞賜80歲以上的婦人封號,賜予被褥衣服食品;准許宮人可以回家,免受白頭宮牆內的苦楚;自己和皇后帶頭親蠶,鼓勵耕織。他許多看似平凡無奇的行為,日積月累的恩惠這大唐江山,彷彿是無為而治,實際效果卓越。由此,國家才漸漸從戰爭的泥淖中解脫出來。

    李治愛民

    相傳,李治有一個乳母叫盧氏,也是官宦人家的妻子,她丈夫是滑州總管杜才幹。杜才幹在太宗時涉嫌謀反被斬首,他的妻子才被送進宮成為李治的乳母。李治當了皇帝,時常感念盧氏對自己的養育恩德,授予一品誥命,封其為燕國夫人,風頭一時無兩。盧氏仗著高宗恩寵,總想要替自己的亡夫翻案,說自己的丈夫是冤枉的。但是李治一直都沒有答應,並且告訴她:“你亡夫的處死是我父親的決定,我不可以擅自更改父親在世時候的案件判決。”由此可見,即便他感念盧氏恩德,但是也不會因寵失正,大事面前,一是一二是二,絕不輕易動搖。

    不為盧氏翻案

    李治手下有一個萬年縣縣令,名為楊德干。有一回,有一個跟高宗比較親近的宦官在百姓田地裡放鷂子玩,把田地搞得一塌糊塗,楊德干二話不說,抓住了就是二十大板,殺了毀人田地的鷂子。宦官咽不下這口惡氣,就跑去李治那裡告楊德干的惡狀,見李治並不在意,便脫下自己的衣服,指著自己的傷痕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要求李治懲治楊德干。李治看了看,還是不吱聲,後來架不住宦官沒完沒了的唸叨,才慢悠悠的說:“你早就知道楊德干的脾氣,何苦還要毀壞他管轄內的田地呢?”說完就悠然離去了,留下宦官自己在那乾瞪眼。

    宦官

    李治在位時,朝中貴族勢力非常囂張,其中為首的是五姓七望,這些姓氏的人只跟自己同樣門第的人結婚,互相勾結。偏偏這幫人手握兵權,有錢有權,長此以往,危及皇權。於是李治下令,不許這些貴族再互相聯姻。由此,這七大家族的陣線被打破。李治小小策略,就解開了這些士族對自己統治的威脅。

    唐朝貴族

    要想被稱為好皇帝,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是第一位的。李治愛民如子,他曾經說過:“有什麼對百姓不好的事情,都需要告訴我,說不完全的更需要上書給我。”每次見到官員,都要問一問百姓的情況,實行對百姓行之有效的政策。

    愛民如子

    或許,李治做了這麼多好事,還會被人詬病的就是他對武則天的專寵,他的寬容,顛覆了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李治並非是對武則天千依百順,任武則天妄為。他也想要掣肘武則天,甚至一度想要廢后,但是晚年的他,身體不好,到後來雙目失明,在這場夫妻之間的權力之爭中,有心卻也無力。

    李治武則天

    李治享年56歲,他晚年縱容武則天獨攬大權,引起李氏宗親對其大加詬病,所以史書評價不高。他逝世之後,武則天開闢新王朝,光輝蓋過了他在位時的兢兢業業。多少史書記載,都沒有給他一個很好的正名,就這麼不尷不尬的存在與歷史的洪流中,好像一個浪花,就要把他曾經為國為民的慈愛撲倒,不復存在。最後,武則天選擇和他死同穴,歸還權利給李家,除了政治考慮以外,我想,在從前美好的時光裡,李治給了武則天終身不可再得的溫暖,讓她心甘情願與他葬在一個墳墓裡。

    希望大家在回顧唐朝歷史的時候,不要忘了這個愛國愛民的好皇帝。

  • 2 # 回望華夏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李治即位後開創了有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在位34年間,百姓生活水平持續改善,人口持續增長;大唐版圖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僅對西北和海東的用兵很有成果,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亂,就算是對吐蕃的作戰有所失敗,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穩定了對吐蕃的態勢。

    1.他統治的時候,基本完成建造了大明宮,(全世界有史以來可以考證的最大的宮殿之一,未央宮比它大,百度百科說,是紫禁城4倍大,凡爾賽宮3倍,盧浮宮13倍大),其中丹鳳門是埃菲爾鐵塔建成以前人類最高的人造建築物。

    2.改進了唐代的法律,有了著名的永徽律,記得褚遂良和李勣寫了唐律疏議。

    3.戶口上升,從貞觀不到三百萬戶到三百八十萬戶。和現代演算法不同,唐代一戶一般都超過3人,大的家族幾百口人算一戶,含傭人。

    3.擊敗外敵,平漠北、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他在位的時候,是中國所有,漢族統治國家裡面,國土面積最大的時候。

    4.內政,在他繼位的時候,國家大事說白了就是群門閥的代理人說了算,關隴系和中原系,還有些鮮卑什麼的貴族。李治和武其實是聯姻,武有能力有手段,李用她來打擊門閥對於官府的控制。可以說等李治駕崩的時候,那時候的中國的皇權的集權程度相較於唐初就是個質的飛躍。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至於所謂的李治晚年被武后把持朝政的問題,事實上與臆想中的唐高宗對武后言聽計從的場景截然相反,史書中處處可見的是武后在一心討好著唐高宗,小心揣摩著唐高宗的心思。

    歷史上多數人認為李治作為一個皇帝是不合格。對他的評價是多是昏庸無能。尤其是歐陽修撰《新唐書》以後更甚,今天的電視裡的李治更多的時候是在武則天的淫威控制之下。簡直是有些慘不忍睹了。在這裡說說我個人的淺見。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以往的人們在對李治進行評價的時候總是以李世民作為參考。他自己也無法從他父皇的籠罩下襬脫陰影。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絡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叫人明瞭高宗的政績。

    表面上看李治在位的時候平平淡淡,沒有什麼對政治大的改動。有的人就以此認為這是李治的無能。我恰恰認為。李治的不作為就是最好的作為。他的行為就讓人想起了一個成語”蕭規曹隨”,因為他的前輩們已經很好的為國家規劃了藍圖。要做的就是繼續下去。而李治很好的執行了”偃武修文”的國策。 繼續沿著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正確道路開拓前進,怎麼能夠給他一個“昏懦”的評價呢?

    對李治的評價昏庸無道的最重要證據就是他一手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 他們兩人並駕齊驅的時候,總是被武則天搶佔了頭籌。對於武則天的干政。我想是因為愛和信任。所以李治很依賴於她。高宗委託政事於武則天,雖然心甘情願,但也不是完全放任。更何況,他還常常會命令皇太子監國,代他處理國政,而不是完全地依賴武則天一個人,而李治的後期實在是病的太歷害了。史書說。 “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這時的他要治理國家沒有幫手是不行了。 武則天無疑是最好的人選,武則天的野心顯現主要是後期和李治去世了以後。

    高宗李治的性格懦弱,恐怕不是來自早年的證明,因為即使堅持高宗懦弱的人也不能舉證李治的早年行為證明。當皇帝以後,畢竟會有一些妥協。那麼,那究竟是性格的證明,還是策略的證明呢?即使是隋煬帝這樣的皇帝,他也有妥協的時候。當他在雁門關被突厥包圍的時候,下令不再征伐高句麗,其實就是一個不得不妥協的辦法,因為全國上下都在反對徵高麗。妥協是政治的常態,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跟皇上的性格沒有必然聯絡。

    總之,說高宗的性格懦弱,是缺乏事實根據的。因為如果追究性格,必須到早年生活中去尋找例證,而唐高宗李治的早年,缺乏這樣的證明。反而是與庶母私通一事,只能讓人感到,他的性格正好與懦弱相反,那是什麼呢?膽大心細、外圓內方。

    唐高宗李治只是沒有武則天的功勞大,但他是武則天登上皇位的重要推力,至於李治本人卻少被提及。武則天是歷史上惟一的女帝, 作為一個女人,武則天有能力有心計有手腕, 所以突顯得李治很平庸。

  • 3 # 此李小龍非彼李小龍

    說起唐朝皇帝,我們首先都會想到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因為唐朝的兩個盛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分別出現在唐太宗、唐玄宗統治之期,而武則天更是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稱帝的女人。

    可是鮮少有人知道,將唐朝疆域擴充套件到最大的並非這幾位,而是一直被後人評價為“軟弱無能”的唐高宗――李治。

    真實的歷史上,李治的能力十分出色,並不亞於他的父親,但其身體一直不好,到了晚年更是雙目失明。

    因而他後期的治世,有賴於武皇后執掌朝政。

    他與武則天的感情經歷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再加上如今的小說、電視劇等對其評價的刻意降低以凸顯唐太宗或武則天,從而使其功績被遮蓋。

    從治國的角度來看,李治作為皇帝是非常優秀的。

    內政方面,他剛登基,就將唐太宗時期的三日一朝制改為一日一朝制,勤勉執政,使得社會安定,吏政清明,經濟持續發展,有貞觀之治的遺風。

    外事方面,向西平定了突厥,收服西域;

    向北,領地延伸到貝加爾湖;

    向東,更是拿下了隋煬帝和唐太宗為之飲恨的北韓半島。

    由此,大唐的疆域達到最大。

    法制文化方面,編成了《唐律疏議》,使其執政時期的執法狀況相對寬平公正,對後世及當時的周邊各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還重新建立科舉制度,使科舉制的影響在官僚機構的最高一級中顯現出來。

    李治有知人之明,能任用賢才。

    不僅重用了唐太宗時期的舊臣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還親自提拔了眾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薛元超、韋思謙、魏元忠等人。

    他勤政愛民,在他還未正式登基時便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

    在永徽二年九月,他下令將所佔百姓之土地田宅全部還給百姓。

    他常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的疾苦,訓令崇儉。

    永徽年間,邊防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人口數量大增,史稱“永徽之治”。

    李治有很高的的外交才能,在其執政時期,第一次與阿拉伯人建立了聯絡。

    其為人十分低調、簡樸,不信長生之術,不喜大動土木,不喜遊獵,在古代眾多皇帝之中可謂少見。

    如此愛民勤政,又能力不凡的皇帝,卻因娶了父親的才人,而使眾人忽略了自己的才能(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其唯一的過失)

  • 4 # 清水空流

    如果李治地下有有知,他一定要大聲吶喊:誰讓俺爹是李世民,誰讓俺媳婦是武則天。我被無視了,確實如此正式由於這兩個牛人在、一個是千古一帝,一個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李治再牛,在厲害也被無視了。他的一切功績和武功都被泯沒了,而實際上,恰恰是在李治當皇帝是時候,是唐朝的最高峰,無論是在國土面積上,經濟上。政治上。都有唐朝地巔峰。但只因為李治所處位置的尷尬徹底地消失了。

    可以說。終李唐一朝歷代太子繼位都不太平,大唐開國開始5代皇帝就發生了4次玄武門政變。而李治卻是堂堂正正登基為帝,皇后所生,以太子繼位。合理合法。當初李世民不想立李治為太子,覺得這個兒子太懦弱。覺得李治從各個方面來看絕非有為之君。但以國舅長孫無忌為首的功勳集團表示了強烈反對, 長孫無忌道: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公元649年李治登基。時年22歲。史稱唐高宗。

    如果最簡單地話說,李治就是典型的扮豬吃老虎的主,李治是一個極具政治智慧的人,知進退,有分寸,懂得隱藏的能力自己,該出手時就出手。隋唐兩代四位帝王都沒有解決的關隴集團,在歷史李治的手裡徹底解決了,絕對是老謀深算。登基以後,借立皇后時機。徹底剷除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輔政集團,開始自己的乾綱獨斷處理國事。李治完善科舉制,打壓山東氏族。限制門閥,提拔寒士,開創永徽之治。完成了隋煬帝和李世民都沒有完成的平定高麗是事情。使得唐朝疆域達到頂峰。

    公元661年。李治讓蘇定方二次掛帥,起兵三十五萬,直撲平壤,但北韓冬天異常寒冷,蘇定方只好退兵,李治讓劉仁軌留守原地。在公元663年八月,劉仁軌率先達到白江口。隨後日本四百多艘戰船也抵達白江口,中國日本第一次會戰徐徐展開。當時唐朝和新羅聯軍兩萬餘人,新羅不到一萬人再加上疲軟的戰鬥力也就可以忽略不計。日本五萬多人,百濟兩萬多人。可以說唐朝的軍隊數量和戰船的數量都處於絕對劣勢,但唐朝的武器是最先進的,戰船無需搖櫓。依靠風帆動力。就好比現在老美用一艘航母去攻擊一個國家的幾十艘二戰軍艦。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唐軍用火攻。再就是唐軍是順風做戰。順風順水好戰鬥,日本的戰船紛紛起火,淹死燒死不計其數。一萬多人喪生。水師大敗,陸軍也不行。唐朝和新羅聯軍大敗日本和百濟聯軍。大唐四戰四捷。日本當時還沒有武士道精神,看見唐朝軍隊也紛紛投降。百濟亡國,這次戰役簡直是一千二百多年以後甲午海戰的翻版,那次我們輸的比日本還慘。就這樣百濟再次納入中土。而指揮這場戰役的劉仁軌卻是文官,年逾六旬。

    當時北韓高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高宗李治趁機發兵北韓。在公元668年。兵部尚書李績為三軍大總管,讓泉男生為嚮導,一場鏖戰終於徹底佔領北韓半島,完成隋煬帝和老爹李世民沒有完成的功績,戶籍六九萬戶。州郡一百七十六座。但誰也沒有想到大唐養了一個白眼狼。新羅本來依靠大唐得以保全國家,現在卻想獨佔北韓半島。多次和大唐發生衝突。大唐內部由於武則天掌權,國家高層政治鬥爭激烈,根本無暇顧及北韓半島,而且吐蕃崛起,突厥,契丹也逐步崛起。也就徹底放棄了半島。而北韓半島崛起一個渤海國與新羅互有衝突。但失敗是最好的老師,日本也徹底服輸,紛紛派遣人員來大唐學習,也就是遣唐使,也老實了一千多年,由此也充分說明了。要想使得日本充分尊重和誠服一個國家,你只有擊敗他一次,或者絕對比他強大。這有這樣,日本才會臣服在與你。

    李治由於患有風疾。經常頭暈目眩達到了不能理政的地步,這樣就給一個女子帶來的機遇。這個人就是李治的皇后,武后帶來了歷史機遇。一代女皇就此走上歷史的舞臺,但也不得不說的是,李治和武則天四個兒子就沒有一個像他們兩口子的,都是窩囊廢。公元683年李治駕崩,時年55歲,在位34年,史稱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高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院做手術說請專家給做,沒有提做完手術要另外給專家費用,這樣不走醫院正規收費渠道的收費,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