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綠竹一片
-
2 # 夏天穿棉襖11
謝謝邀請。家庭貧困有很多因素,分身體健康與否,分城市或農村,針對不同因素就有不同的改善方法,我們就以城市裡,身體是健康的來討論,城市裡的機會還是比較多,如果夫妻倆的工資比較低,首先要控制花錢的慾望,不要亂消費,養成記賬的習慣,這樣就很清楚錢花哪了,哪些不該花的要控制;其次想辦法提供收入,可以學習進修或學技能,讓自己值錢,再換個工資高的工作,這個方式是比較理想而且很好實現的方式;或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做兼職,這也可以給你帶來收入,改善生活;你也可以嘗試下班擺地攤,在現在這個社會,只要你勤勞,肯吃苦,相信日子都會好起來的,加油。
-
3 # 淺淺歲月0413
有些貧困是可以改變的!
首先,如果由於疾病造成的貧困,那是需要很漫長的時間來改變的,也或許一輩子都改變不過來的!不是說有啥也別有病嗎!即使再富有的家庭,也經不起疾病的折騰呀!
其次,如果是因為懶惰,好高騖遠,造成的貧困!那是可以在短期改變的!現在這個社會,只要你肯幹,願意吃苦,是有許多機會掙錢的!一個送外賣的,一個送快遞的,也不需要什麼技術,只要你踏踏實實的,我相信一個月六千應該是可以的!
最後,如果是因為賭博造成的貧窮,只要你能下決心戒賭,然後好好掙錢,那也是可以在短期改變生活的!只怕你沒有那個決心戒賭啊!
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都是有辦法可以改變貧窮的,只要你願意!
-
4 # 誰戀一片影
脫貧攻堅工作開始後,貧困戶資格逐漸成了人見人愛的香餑餑。
因為很多貧困戶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扶持,給錢物的,免費讀書,分房子,花很少的錢甚至不花錢看病、……
這些措施強力地改變了許多貧困戶的困境。
眾所周知,國家對於貧困戶的認定是比較嚴格的,比如人均收入不應高於貧困線,兩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住房、醫療、教育有保障)未全部實現等條件限制。
但在我們的實際扶貧工作中由於部分工作人員(包括村幹部、扶貧工作隊等)工作不嚴謹以及優親厚友、照顧大戶等情況,導致了很多本不應該進入貧困戶序列的人成了貧困戶,部分生活真正貧困的人卻沒有進入到貧困戶的隊伍中來。
這就是所謂的識別不精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滿意度。
本應成為貧困戶的人自然不用多說,自身條件不夠貧困戶資格的人也會覺得憑什麼別人能成為貧困戶而我不能……
如果您夠貧困戶資格卻沒有成為貧困戶的話大可以理直氣壯的去找村幹部和扶貧工作人員,2018年應該還有動態調整新識別貧困戶的機會。
如果您不夠貧困戶條件,還是少一些怨言,多一些奮鬥吧。
其實無論是否為貧困戶,想過上好日子,個人的努力都是第一位的,有個大家都很認可的口號不是扶貧先扶智,脫貧先立志麼。
-
5 # 尖椒部落
摘要:今年的10月17日,是第25個消除貧窮國際日。世界上的貧困人口中70%是婦女,在中國,貧困人口中超過50%是婦女。貧困具有一張女性面孔。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仍有近全世界十分之一的赤貧人口生活在中國。
看似遠離貧困的我們生活一個消費主義全面勝利的時代,快速迭代的數碼產品,隨時即到的外賣,還有各種購物狂歡節,消費編織起我們的日常生活。玲琅滿目的商品、各類消費信貸……讓我們無暇思考自身和周遭世界。消費不僅遮蔽了我們青年自身的貧困,更掩蓋了婦女作為貧困主體的事實。
1980年聯合國哥本哈根大會指出,雖然全球2/3-3/4的勞動量由婦女承擔,45%的食物是由婦女生產,但婦女僅獲得全世界收入的 10%。1995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世界上的貧困人口中70%是婦女,貧困具有一張女性面孔。[1]在中國,貧困人口中超過50%是婦女。[2]
普遍存在的就業歧視、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不友好的教育機會等等結構性不平等,這些都是造成婦女貧困的原因。被遺忘的下崗女工,打零工的“留守婦女”,“自願加班”的移民女工,朋友圈中做微商的媽媽們,通宵達旦直播的網紅……她們構成了我們的時代。
被遺忘的下崗女工
2007年,南方週末曾報導一位中國下崗女工劉春蘭在法國死亡的事件。
1995年,劉春蘭從撫順市服裝二廠下崗了。她是最早感受到市場經濟殘酷的那一批人,而服裝和紡織業則是這個城市裡最早經受市場經濟考驗的行業。劉春蘭好強、有主見,也曾有過自己的榮譽:連續幾年被評為這家企業的“技術革新能手”。
自謀出路的劉春蘭第一次體會到社會競爭的殘酷。四十多歲幾乎是一個毫無競爭力的年紀,她替縫紉店做過針線活,一個月能掙四五百塊錢,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下降,只能幹類似護理老人、飯店洗碗的工作,收入日減,最少的時候只有一百多塊。
.....
3年前,劉春蘭穿著從二姐那兒借來的鞋子踏上了去巴黎的旅程。3年後,劉春蘭“穿”著三姐帶去法國的鞋子回到家鄉。她的家人說,在這3年裡,劉春蘭沒有一雙屬於自己的鞋子。
“我只知道她剛出來那會兒做過一段時間的保姆,替別人看孩子。做了一年多,檢查出來身上有糖尿病,後來邊打工,邊看病,今年年初時又打電話說,她挺長時間沒有找工作了,身體沒力氣。” 劉春蘭還是堅持了下來,儘管因為害怕被遣返而時時生活在恐懼當中。最終,她留下的只是困窘艱難的身後事。
劉春蘭因為死在法國而被報導,事實上大部分下崗女工都面臨同樣的困境。我曾經在成都聽過國企下崗工人說過太多因下崗而家破人亡的故事:家裡男人女人都下崗了,男人身體不好治病要花很多錢,女人想撐起一個家,到了洗浴中心工作。男人發現後就做了一桌子好飯,那天之後一家人全都死了。
我真的不是好吃懶做,要賴吃低保,找工作難啊!我們就像沒人要的孩子,被人推來推去。下崗這幾年我也試過十多次,招工單位不是嫌你沒技術,就是嫌你沒文化;不是嫌你“老”,就是嫌你醜,怎麼瞧都不順眼。有的答應了,卻又要交這個費那個費,最後折騰下來,還是被人踢了回來。 [4]
1990年代,國家經濟體制轉型,大批女工被迫離開企業,走向市場。大多數下崗女工年齡在31-50歲之間,她們很難重新學習新技能,在勞動力市場中處於劣勢。
她們在走向市場後,又沒有得到有效的就業幫助,其中很多人依靠做家政工、清潔工等低技術含量的工作過活,又或者做一些小本生意,在天塌下來之後,獨自撐起一個家。
她們承受了改革帶來的劇痛,成了社會的邊緣人,熬過了辛苦的柴米油鹽,就此消失在歷史。
打零工的“留守婦女”
由於遲遲未能解決移民工人子弟入學問題,很多適齡兒童被迫返回老家讀書,加上移民工人的父輩幾乎都沒有養老金,按照“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傳統觀念,婦女被迫回到家鄉照顧老人和小孩。根據調查資料推算,全部“留守婦女”的總量約3670萬人。[5]
百度搜索“留守婦女”首頁截圖
在百度鍵入“留守婦女”關鍵字,會發現“留守婦女”被塑造成供男人捕獵的“獵物”,成為人們獵奇的物件。“心裡空蕩蕩的”、“感覺沒人說話挺孤單”,這是很多“留守婦女”的內心獨白。“留守婦女”一人就負擔了負擔家庭的重任,但她們的真實境遇很少有人關心。
丈夫外出打工,她們不僅需要照顧老人和小孩,還需要做農活,很多婦女都表示農活負擔很重。“男外出、女留守”的人口流動和夫妻分工模式加重了婦女的生活負擔,她們往往比在城市打工的婦女承擔了更多勞務。
本圖來自:河北新聞網
如此龐大的勞動力人口,用工短缺的工廠自然需要,加上有政策扶持,很多家庭加工廠在農村開始出現。
近年來,阜平縣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勞動力大量閒置實際,把發展新型家庭手工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舉措,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全力推進農村家庭手工業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已有 186個行政村建起了涉及服裝、玩具、箱包、編織袋加工等20個行業的10人以上加工廠396家,吸納從業人員 2.6萬名,人均年收入達1.8萬元。 [6]
“我在服裝廠打工,每月掙3000塊錢,日常花銷足夠用了。”說起縣扶貧辦扶持的童裝加工廠,河北省順平縣蘇辛莊村貧困戶魏惠芳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了。
在順平縣,嚐到家庭手工業扶貧甜頭的不光魏惠芳一家。今年48歲的張秀梅是蒲上鎮貧困群眾,女兒上大學,兒子讀中專。兩口子沒本錢、沒技術,過去靠打零工維持家用,日子緊巴巴的。後來村裡建起布鞋廠,她就近來上班,很快成為熟練工,每月固定收入2000多元。 [7]
河北農村的留守農民進入了家庭加工廠,而廣東沿海農村的婦女則進入了海鮮廠剝蝦,雖然工作內容不一樣,但本質都一樣,都是單價低廉的計件工。
本圖來自:有故事的人
在湛江海鮮廠剝蝦的女工,年紀大多數在30歲以上,她們都是“留守婦女”,她們從早到晚承受著高強度的勞動,忍受陰冷潮溼的環境,熟練工可以每天100多塊錢的工資,也有不少每天80多塊錢,每月工資2000-3000元。沒有休息,也沒有保障,生病工傷就自己倒黴。可能是因為單價更低的緣故,即使同樣是計件制,這裡的工人也比流水線上還要賣力得多。[8]
月入2000多元,城市工廠工人不加班拿到的也比這些多,工廠還不用解決住宿問題。不知道2000多塊錢如何解決貧困問題,大概可以解決溫飽吧,只是“留守婦女”又多了一項生活重任。即使家務勞動已經很辛苦了,也沒人關心她們在工廠裡的工作時長是否超過8小時,是否有勞動保障。
“自願加班”的移民工人
按照深圳最新發布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6月1日起,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準為2130元/月,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9.5元/小時。
2130元的工資,大概只有活得像“三和大神”一樣才能在深圳存活。實際上,很多廠都按照基本工資發放工資,如果想拿更多錢,就必須“自願加班”,這已是公開的秘密。
登上《時代》雜誌的中國女工,本圖來自南方日報
201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點名批評富士康等一些企業長期違法安排勞動者長時間加班,致使部分勞動者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過勞死或自殺現象時有發生。[9]
在很多地方,電子廠中普工往往女工居多,她們也很難晉升到管理崗,而工資更高的技工崗招聘也有性別限制。可能僅僅為了擁有自己生產的數碼產品,也可能為了工作之外參加學習班的費用,為了交足上漲的房租,總之,為了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不至陷入赤貧,她們不能不忍受加班的苦痛。
靈活就業的婦女
女性往往在擇業上遭遇歧視,晉升也很困難,對於很多女工來說,懷孕則意味著失業。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自主靈活就業,比如開淘寶店、做線上兼職客服、網路直播、微商等等。那麼她們真的發家致富了嗎?
“結婚以後,沒有一個工作適合我,照顧不了孩子,照顧不了家庭。有了微商,滿足了我的所有需求,時間自由,人身自由,付出就有回報,多勞多得。” ——微商網 《黃麗群:我加入微商傳媒的8大理由》
本圖來自:艾潤諮詢,2017年中國微商行業研究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靈活就業並沒有提高多少收入,很多時候更像是女性無奈的就業選擇。
團結一致,摧毀貧困
插畫師:左丘
很顯然,因為性別遭受不公待遇,婦女更容易陷入赤貧生活。
我們所有人都分享了這些苦痛和抗爭——下崗女工、“留守婦女”、移民女工,還有所有那些只差一步之遙就陷入赤貧的人們,我們分享著同樣的命運。
許多扶貧措施,雖然能減少赤貧的情況,卻不能根除貧困。因為勞動者只能出賣勞動力為生,一旦失業或者遭受意外,很容易陷入赤貧。為了摧毀貧困,我們需要改變這個狀況。
為了摧毀貧困,我們需要為非正規就業婦女提供健全的保障;為了摧毀貧困,不應按傳統觀念把婦女視為“主內”的家庭“保姆”,她們付出了太多無薪勞動;為了摧毀貧困,不應按照性別對職業加以限定,更不應限制女性的職場發展。
註釋:
[1] 中國婦女報,閆坤:中國女性貧困特徵及致貧原因——精準扶貧應引入性別因素
http://www.china-woman.com/wf/2017-01/18/content_138077.htm
[2] 樂施會,惠寄:中國農村婦女減貧概況及展望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6680.html
[3] 南方週末,非法移民劉春蘭之死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13
[4] 新華網 2003-01-21,別再往“傷口”上撒鹽了—— 一位下崗女工的含淚訴
[5] 段成榮、周福林、楊舸:中國留守婦女狀況研究
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fnbg/2009-05/07/content_17738716.htm
[6] 河北新聞網:阜平家庭手工業扶貧,促農民增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650351467728403
[7]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9日10 版):河北順平發展勞動密集型家庭手工業,就近打工,就地脫貧
[8] 曉嵐:我們在湛江海鮮廠剝五天蝦,賺了60塊
http://www.jianjiaobuluo.com/content/9581
[9] 人民網:富士康長期違法安排勞動者長時間加班,致自殺現象時有發生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02/c1001-26494626.html
[10] 南方都市報:惠州7名鞋廠女工為加班嗑藥提神,最小僅19歲
http://gz.southcn.com/content/2015-09/15/content_132839302.htm
[11] 2016-2017微商發展與趨勢報告
http://www.sohu.com/a/124231717_424598
[12] 新華社:網紅主播,背後辛酸幾人知?
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7-11/18/c_1121976537.htm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看具體原因。
我認為會有這樣幾種家庭。
第一種、懶惰所至,勤奮努力的人家庭一般都不會太貧困。一個正常人只要想幹就沒有找不到工作的,對自己不要要求太高勤勤肯肯腳踏實地的做,我相信一定會有好的收入慢慢改變家庭的貧困。
第二種、因病致貧,這樣的家庭很多尤其是農村,這樣的家庭除了醫療補助減輕負擔,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搞養殖就是農村比較不錯的選擇,小規模養殖既然改善家裡條件也不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地的話種菜也是不錯的選擇,不用費太多的體力。
第三種、五保戶和無兒女的孤寡老人,這樣家庭一般都比較貧困。在農村閒人很少像這樣的貧困家庭能幹活的人也都閒不住,種地養雞鴨牛羊的來賺些錢。沒有勞動力的就只能靠國家救濟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了。
總之,沒有永遠的貧困只要努力的付出心血總會有美好的明天。改善家庭狀況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