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努力學習ps的手機店主

    皇帝吃飯是一個人單獨吃,如果沒有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和皇帝一起吃飯。一般是主菜八品、小菜四品,再加火鍋、粥、湯等。主食有米飯、麵食及糕點多種

  • 2 # 鄧海春

    古人有“過午不食”之說,或稱“日入後不食”,以避死氣。古人主張早飯可飽,午後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虛。《益齡單》中說:“晚食在酉前,夜食莫交足。”

    按照清宮典章制度規定,最初,皇帝每天於早晨4~5點,後改為早晨7點半,又改為8時進早膳。下午3~4時進晚膳,每日兩餐。清末改為每日三餐。此外,每天午時初刻備有茶點。晚6~7時以後,或需飲食,則由內宮承應,其物隨意命進,無定供。不難看出,清宮內用膳時刻的規定與中國傳統養生之道基本相一致。

    清代帝王的筵宴,立有各項規定,載入典章,不可隨意更改,更不得僭越。

    以太和殿元旦宴、乾清宮廷臣宴為例,略示其程式。太和殿國宴之日,王公大臣均朝服,按朝班排立。至吉時,禮部堂官奏請皇帝禮服御殿。午門上鐘鼓齊鳴,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皇帝升座後,樂止,院內階下三鳴鞭,王公大臣各入本位,向皇帝行一叩禮,而後進茶、進酒、進饌。席間演喜起、慶隆舞。

    光緒十年(1884)正月十七日,乾清宮宴請廷臣。這天,午正時分宴會開始。皇帝升御座,菜席先設,皇帝入座後先賞賜大臣們每人各2碗飯及湯,大臣行禮叩頭。特賜御前大臣1盤菜。再賜每人1盂奶茶,菜盡撤去,換果席,賜每人各5個元宵,食迄,進酒者起,眾皆離席立,進酒者給皇帝獻酒,眾臣皆叩頭,禮畢。皇帝賜大臣酒,人各1杯,賜果茶,飲迄。眾臣起,挨次出殿,宴席散。

    皇帝平時的膳飲也很講究,進膳時要嚴格按照膳單的先後次序呈上。

    按照養生學理論要求,進食次序,一般以護胃、便於消化吸收為原則。以先進稀稠適度的羹、湯、粥類為佳,使胃粘膜形成一層保護膜,同時,又能維持消化液的一定濃度。中國有句俗語“吃飯先喝湯,老來不受傷”。正餐可根據個人喜好,時令季節,合理搭配。餐後秋冬季可飲熱茶,既可爽口,又助消化。春夏季節,可選用果盤,清心愉悅。

  • 3 # 任說天下

    皇帝作為九五至尊,身份的顯赫無可厚非。皇帝吃飯其實就是在“擺譜”。皇帝為了顯示自己一國之君的霸氣,吃飯自然也要講究排場。只不過皇帝的這個排場講的也未免太大了吧!

    清代的皇帝吃飯是一件特別隆重的事,一般一頓飯的標準大概是120道菜,這些菜當然一個桌子肯定是擺不下的,所以最少要準備三張桌子。此外還有主食和點心,水果等食品。

    清朝皇帝住的是宮殿,穿的是龍袍,吃的自然也都是美味佳餚。食材那都是選的上等的精品,每天的食材大概是葷的有:盤肉二十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兩隻,雞五隻,鴨三隻,然後是素的青菜有:白菜,韭菜,香菜,蔥,菠菜,芹菜等加一起二十斤左右。另外還有蘿蔔五十個,冬瓜一個等瓜類食材。當然了小材料也不必不可少的,醬油,醋每天都得五六斤。還有玉泉酒一斤,牛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桶,茶葉六十包。大致就是這些吧。

    這樣的開支皇帝一年要吃掉幾十萬兩銀子都是少的。後來歷代皇帝覺得這樣有點太浪費,做這些東西根本就吃不了,所以到了清咸豐年間,菜譜逐漸就減少了,最少的時候只剩下三十二道菜。可是好景不長,後來到了慈禧太后執政的時候,慈禧這個人是特別奢侈的一個人,所以她就又恢復了以前的一百幾十道菜。反正起碼慈禧一頓飯最少也要上百道菜。可見慈禧太后是多麼的鋪張浪費奢靡至極。

    說了這麼多,那麼面對這麼多美味佳餚,皇帝是怎麼吃飯的呢?

    當然是自己一個人吃啦,“吃獨食”是歷朝歷代皇帝的做法,只不過皇帝吃飯的時候,身邊會站一大群伺候他的宦官和宮女,因為菜太多,皇帝根本自己夠不著,所以太監們就會將遠處的菜夾給皇帝吃。這還不說,皇帝吃飯的時候後面還會有大臣, 妃子,皇子們在後面候著,也叫“聽賞”。也就是是皇帝吃高興了,他就會將好吃的菜賞賜給這些人,被皇帝賞賜的人就會站著吃完,嘴裡還有說這菜味道好吃,不能妄加評論,必須說好吃。

    說一千道一萬,皇帝也是人,無非就是地位高貴罷了,吃飯也沒什麼不同,都是往嘴裡吃,就是皇帝的“譜”擺的確實有點太大了。無論吃飯,還是拉屎撒尿都要有人陪著,而且普通人一飯一菜就夠了,皇帝則明明吃不了那些菜,就算扔掉浪費了也還要做這麼多,這就是皇帝與庶民不同的地方,要不說古代怎麼人人都想當皇帝呢?待遇不一樣啊,對不對。好了皇帝吃飯講完了,下一次該說說皇帝怎麼拉屎撒尿的了!

  • 4 # 歷史知事

    內務府檔案中的御膳大揭秘,10000元一顆雞蛋你信了嗎?

    一顆雞蛋到底多少錢?

    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道光皇帝與大臣談話,詢問早飯吃了什麼。大臣說吃了四枚雞蛋,道光連連羨慕,一個雞蛋要10兩銀子,你這光吃雞蛋就要40兩?你的月俸怕不夠用吧?大臣連連扯謊,說自己的雞蛋都是破碎的,不值錢。

    後來這個故事演變出多個版本,袁騰飛更是說皇帝可以用一枚雞蛋的錢來洗個雞蛋浴了。

    可是當我們翻開內務府檔案,發現雞蛋絕不可能會有那麼貴。《內務府掌儀司呈堂稿》記載,1873年四月採購的海參和魚翅,每斤價格為2兩5錢和2兩8錢。如果野史中記載的道光一個雞蛋要10兩,吃一碗片兒湯要一萬兩銀子,那你還給不給海參燕窩和魚翅一點面子了?現在海參動輒數千元一斤,你確定皇帝吃一個雞蛋要幾萬塊嗎?

    清朝內務府的貪汙卻是登峰造極,但絕不至於一顆雞蛋要用10兩銀子報價,光緒年間,每年內務府的雞蛋都要用掉67萬個,如果真的十兩一個,那就是670萬兩。亞洲第一鉅艦定遠艦才要140萬兩,難道清朝宮廷一年吃雞蛋能吃掉5艘定遠艦?吃麵粉大米是不是要吃掉整個英國海軍了?

    為啥一天只吃兩頓飯?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分別是早膳和晚膳,事件大約是天亮時和中午時分。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北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就是如此,而當時的南方則大多數人會一天吃三頓飯。清朝晚期紫禁城也接上了電燈,才逐漸改兩餐製為三餐制。因為如果天黑前後不吃飯,如何支撐夜生活?

    十兩銀子對雞蛋,據說還上了紀錄片

    1765年,乾隆三十年,清朝如日中天之際,清朝皇帝吃些啥?

    卯 初二刻(5點30分),請駕,伺候冰糖燉燕窩一品。這是餐前甜點。

    卯正一刻(6點15分),養心殿東暖閣早膳 : 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 、 酒燉肉燉豆腐一品(五福琺琅碗)、清黑鴨子糊一品、豬肉鹿尾橫盤一品 、 竹節卷(花捲) 小饅首一品; 舒妃、穎妃 、愉妃 、豫妃進菜四品、 隨送面一品 、 老米水騰一品 (湯膳碗五穀豐登琺琅碗金鐘蓋) ; 額食四桌: 二號黃碗菜四品、羊肉絲一品(五福碗)、 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 , 餑餑十五品一桌,盤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

    現代人總說早餐吃得要像皇帝,可是看看皇帝這個飲食標準,估計少有人能達到吧?

    4點起床,梳洗打扮,6點開始早飯,一天的辛勤工作就開始了。第二頓飯啥時候吃呢?

    未正(下午2點整), 黃新莊行宮進晚膳: 燕窩 鴨子熱鍋一品 、油煸白菜一品 、 肥雞豆腐片湯一品(此二品五福琺琅碗)、 奶酥油野鴨子一品、水晶丸子一品 、 攢絲烀豬肘子一品、 火燻豬肚一品,後送小蝦米油火渣炒菠菜一品 、蒸肥雞燒狍肉、鹿尾攢盤一 品、豬肉餡侉包子一品 、 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 神糕一品、 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 、 琺琅碟小菜四品 、 隨送粳米膳一品(湯膳碗 五穀豐登琺琅金碗)。 額食七桌: 奶子八品、 餑餑二品 、黃碗菜一品共十—品一桌,奶子二品、 脖鎊十五品(內有橫盤爐食四品)共十七品一桌, 內管領爐食十品一桌,盤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二方二桌 。

    下午兩點吃的這頓飯,也不比早飯那頓奢華太多,不過可以看出,清朝皇帝還是很會生活的。

    這兩頓飯算是正餐,有時候皇帝還會與王子和親近大臣商量事情,往往會加一些小菜。這些小菜並不是瓜子花生之類。比如這一點就在酉時二刻(下午五點半),吃了宵夜,內容是 肉 絲酸菠菜一品、 鮮蝦米託一品、 醋熘鴨腰一品、鍋雞一品 。

    從飲食作息來看,清朝皇帝的生活還是比較"健康"的,天不亮就起床,天黑馬上睡覺。比一般的家庭真的強太多了!

    從食物數量和質量來看,皇帝的吃飯真的是極盡奢華。可是花費上卻一點都算不上豪華,尤其是請客時相當小氣。據記載,乾隆四十八年就是1783年乾隆曾經請蒙古王公和八旗老人吃飯,吃了101桌,總共花費了843.655兩白銀。這800多兩白銀中,還包含了37只羊。

    乾隆四十八年那場東巡的宴請,其實是個大型的冷餐會,大概相當於團體拜年的小請客。這種請客,可能浪費程度一般,可是平常皇帝吃飯常常都需要幾十上百盤菜,擺成好幾桌。這樣必然會造成大量是"廚餘垃圾"。

    通常來說,皇帝喜歡或者不喜歡某些菜,常常會直接打賞給嬪妃和皇子皇孫。如果真的有剩餘,有可能端下去就讓太監和宮女分吃了。這一點,在《紅樓夢》中有相似的情節。

    最為有趣的是,有相當多的"廚餘垃圾"會送出宮外,丟在大鍋裡面煮成大炸燴。小販們會沿街叫賣"皇上的剩飯啊,十文錢一大碗,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樣的東西,常常會供不應求,瞬間售罄,於是還是有些"盜版御膳廚餘垃圾"出現,來搶生意,成了老北京的一大奇景!

  • 5 # 金兔歷史

    清朝皇帝是如何吃飯的?

    這裡金兔分幾個方面來聊聊吧。

    1.負責皇帝吃飯的“部門”

    給皇帝做飯的地方叫御膳房,而清朝的御膳房直接由內務府管理,設管理大臣若干,這些管理大臣都是由皇帝特別選派的。

    而管理大臣之下,設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膳、主事、委署主事和筆帖式等官職。

    算上採購、雜役、傳遞膳食的一干人,皇帝的伙房加起來有幾十上百號人。

    2.清朝皇帝吃啥?

    清朝皇帝吃的東西比較多,就肉食而言,以豬肉、羊肉、雞鴨為主,一般不用海味,偶爾有鮮魚。就素菜來看,有口蘑、白菜、菠菜、慈姑、蘿蔔、豆腐、豆芽等等。

    御膳房使用的水最為講究,御膳房做飯做菜用的水,都是從北京西郊玉泉山專門運來的泉水,據說這裡的水最清涼、最乾淨。

    清朝皇帝吃的米是黃、白、紫三色老米。這些米都是在京西玉泉山、豐澤園和湯泉等地由專人培植的。當然,也有一些米是從全國各地運來的上等好米,稱之為“貢米”。

    一般而言,御膳房的雞鴨魚肉、時鮮蔬菜都是從市場上購買的,但羊肉和牛奶則取自宮裡的慶豐司,而其他一些在市場上買不到的山珍海味、奇珍異果等,則由全國各地官員呈貢,這些都需要提前儲存準備好。

    皇帝飲食的製作,也由不同的機構負責。比如茶水和奶茶由御茶房負責,正餐飯菜由御膳房供應,各類點心則由餑餑房製作。

    3.清朝皇帝是如何吃飯的?

    清朝皇帝有兩頓正餐,即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上午六點至八點,晚膳則在下午一兩點左右,其餘時間都有點心和零食供應。

    在清朝,皇帝吃飯叫“傳膳”。

    皇帝說要吃飯了,太監們分立兩旁,各司其職,有侍膳太監、布膳太監和執法太監。

    一旦老太監喊“膳齊”,院內的樂手們便開始鼓樂齊鳴,而皇帝則在太監們的簇擁下來到膳桌用膳,在此期間,皇帝不能說話。

    這時候就比較考驗太監的眼力了,皇帝的眼睛瞧到哪個菜,侍膳太監就要趕緊將那道菜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監不能獻殷勤,比如跟皇帝說“這道菜好吃,您嚐嚐”,這些都是不被允許的,犯則有可能人頭落地。

    清朝皇帝還有“菜不過三口”的規矩。

    比如皇帝吃哪道菜超過三口,執法太監就會高喊一聲“撤”,這道菜就得撤下去。而且在之後的十天半個月裡,皇帝基本上是看不到這道菜的,即便饞的流口水也沒辦法。

    “菜不過三口”的規矩,是清朝老祖宗定下的家法,皇帝喜歡吃什麼,這是不能讓任何人知道的。其原因有二:一是怕有人在飯菜裡下毒;二來,則怕傳出去有人邀寵,有心之人可能借此用口腹之慾腐蝕皇帝。

  • 6 # 李青蒿

    皇帝雖然貴為天子可也是要吃飯的,皇帝是怎麼吃飯的呢?和普通人一樣都是用筷子吃的,只不過過程和排場比較複雜罷了。中國自宋朝起就有了一日三餐的習慣,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不過在清朝是一個例外,清朝的統治者一般都是一日兩餐。康熙認為人要活得長久飯就只能吃七分飽這就是他的養生之道,對此他還鄙視漢族官員一日三餐的行為。

    往後的清朝皇室延續了這個傳統,皇子和公主們都不會被允許吃得太多。這就出現了吃不飽的情況,不要看他們生在帝王家可皇家也不是那麼好受的。

    根據溥儀的回憶皇帝的用膳時間並沒有特定的時間,只需要吩咐一聲傳膳他身邊的太監就會一道道的傳達到御膳房裡,傳達完畢之後很快就會把菜餚給端上來。御膳房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的把菜餚端上來,是因為他們早就提前做好了。這些菜餚的每道工序和過程都非常的複雜,而且還需要有人監督試菜。如果不提前做的話,皇帝恐怕需要餓上一段時間。

    過程複雜

    給皇帝做一次菜是有多麼的浪費時間呢?看看慈禧的壽膳房就知道了。慈禧的壽膳房是一個龐大的機構大約有300人100多個爐灶,每一個爐灶配有三人分別是掌勺配菜打雜。

    這其中打雜的工作最為繁瑣,他需要對原材料進行選、挑、洗這些工作完成之後他才能交給配菜的。而配菜的又需要經過切、割、剁和準備各種材料,當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才能交給掌勺的。

    這個期間都是有內務府和壽膳房的總管監督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下毒另一方面是知道這份菜是由誰負責的,之後若是上頭不喜歡怪罪下來也能有個著落。當菜品製作完成之後都會裝入銀疊銀碗只中,那些不方便用銀製品裝的菜品還會配有一個銀牌,這些是為了被防止下毒而設計的。

    菜品在送到皇帝前還會有太監進行品嚐這個過程叫做嘗膳,當這些完成之後會用黃雲段包上沒有送到皇帝面前之前不能開啟。

    從這一道道程式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御膳房必須要提前做好菜品,不然餓到皇帝可是很大的罪名。

    皇帝一般不吃御膳房的菜

    這些菜要經過種種程式擺上皇帝的餐桌之後,除了撐場面並沒有其他的用處。皇帝也知道這些菜餚是提前做好的,一般皇帝是不會吃那種過了火候的菜。

    那麼皇帝吃什麼呢?皇帝一般吃的都是太后或者太妃送過來的菜,大概有20來樣。

    當菜餚端完之後皇帝就可以動筷了,一般每道菜只能動三筷就會被太監給端走。

    同樣還是為了防止被別人知道皇帝的喜好,如果別人知道皇帝喜歡吃哪道菜,在這道菜裡下慢性毒藥這是很難檢查出來的。可見皇帝也不是那麼好當的,飯不能吃飽喜歡吃的不能多吃。太后給皇帝送菜這是清朝皇室的傳統,是太后或者太妃表達對皇帝的關愛之情。當皇帝吃完之後還會有太監去向她們稟報皇帝的用餐情況,當然大多數時候都是走個過場。

    皇室之間親情冷淡,這麼做只不過是為了給冷清的皇宮新增一點人情味罷了。

    不管皇帝吃的什麼,這名送菜的太監一般都是回覆太后說萬歲爺,進得香!

    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吃飯,除去那些繁瑣的過程也就和普通人沒區別,動筷子嚼咽完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樹談心的四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