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雷叔雷語

    唐玄宗時期的唐朝並沒有到王朝末年,因為外重內輕的政策,導致邊鎮武力高於內地。要知道,唐朝此時有十一個節度使,安祿山只是其中比較強的那個,安祿山也就是抽冷子給了唐玄宗一個冷不防,滅唐機率不大,攻克長安以後燕軍擴張已經達到極限,勢力出不了長安城,後期的失敗也並不是因為安慶緒能力不行,有什麼決策失誤,而是被唐軍在多次重大失誤,損失巨大的情況下還以壓倒性的兵力一步步推回去的,安祿山就算沒死,張巡在睢陽也能頂一波,頂不住了後面淮南還有高適來瑱田神功,江淮沒那麼容易丟,江淮不丟賦稅糧草不斷,隨著邊軍不斷回撥,有兵有錢糧有郭子儀李光弼這些名將還有回紇外援,收復兩京也是遲早的事,別忘了即使在最初劣勢下,郭李也是壓著史思明打的

    燕軍唯一可能的機會是,起兵的時候抓住前期優勢一波流衝進長安挾持天子百官,殺楊國忠清君側,採取懷柔政策,然後再行廢立,一旦讓玄宗、肅宗跑了,後面失敗就是大機率事件,實力差距太大,那時候的唐朝還是很強的,兵多將廣又有錢,外交形勢好,百姓也心向朝廷,這種差距不是你一場戰役的勝敗一城一地的得失能抵消的,就像41年的日本一樣。

  • 2 # 書中有毒

    徹底顛覆,就是徹底推翻的意思。安祿山要徹底推翻李唐王朝,必須具備三個必要前提條件:一是在道義上要站得住腳;二是活捉或打死唐玄宗或滅乾淨李唐皇室;三是佔領都城。至於佔領多少地區,政治意義不是很大。

    回頭看看,安祿山最多僥倖能佔其一,攻佔了長安與洛陽,所以他是推翻不掉大唐王朝的。因為太上皇李隆基還在四川,新皇上唐肅宗及他的流動朝廷絲毫未損在正常運轉。安祿山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唐朝“兩京”,很大程度上是鑽了空子——即在政治上鑽了被唐明皇高度信任的空子,在軍事上鑽了唐朝中原兵力空虛的空子。唐朝中原的兵力卻哪了?抽調去打吐蕃與南詔了。當然,安祿山還鑽了經濟上獨攬三個藩鎮相對獨立的財政大權的空子,有了相對厚實的家底。打仗打的是銀子,安祿山們之所認能苟延支撐八年之久,也是這點經濟基礎在作祟。

    既然是鑽了空子,那就說明具有僥倖性。這就象山洪爆發一樣,剛開始,霎那間,由於太過突然太過猛烈致使沿途的村莊生靈瞬間被沖毀或被裹脅,一時間人們被衝震地昏頭轉向,分不清二五。但當洪水衝擊到一定程度時,自己本身的力度在遞減,相對應的,沿河的阻力在增大,最後洪水會被耗幹殆盡。當大唐王朝緩過神之後,政治上唐肅宗登基後,開始了組織反擊。僅河南的一個縣令張巡就在一個小小的平原與雍州城下,將史思明的13萬大軍(令狐潮軍)拖了兩年之久,為唐軍收復兩京贏得了寶貴時間。安祿山雖自己稱帝,但那只是自己給自己加封鬧著玩的,並非真正的天命所歸,也並非真正的天下歸心。即使安祿山史思明不為兒子們所殺,他們終將成不了氣候——天時地利人和,三樣中他們連一樣都不佔盡,還想顛覆大唐帝國?上天讓誰滅亡,先讓他瘋狂。安祿山的造反,正印證了這個道理。尤其是他在道義上從一開始就已輸了。

    為什麼說安祿山造反在道義上一點站不住腳呢?因為大唐王朝雖從天寶年間開始政治上開始腐敗,社會矛盾有所加劇,但不可否認大唐盛世的餘溫還在,老百姓還沒到每個朝代末期的那種“水深火熱”的狀態,社會相對穩定,從宏觀上看中央集權穩定,四夷臣服。這個時侯,安祿山突然舉兵20萬造反,他在洛陽一登基,天下人就認清了其本來面目——亂臣賊子,胡人亂華。所以,各地藩鎮紛紛起兵勤王,至於哥舒翰兵敗潼關,那確實是楊國忠搗的鬼,否則叛軍根本進不了潼關。所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介安祿山在道義上站不住腳的叛亂者,終將成為歷史的小丑。其實,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有唐一代289年間曾發生了20多次藩鎮叛亂,竟沒有一次成功的。為什麼?因為叛亂是非常不得人心的啊。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安祿山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成功。

  • 3 # 江曉01

    沒能力。安祿山的兵力並無優勢,與朔方軍不相上下;大唐的民心尚在;大唐有外援。所以,安祿山利在速戰,一旦進入拉鋸戰,必敗無疑!最重要的是,史䘵山身體不好,肥胖,高血壓,還有糖尿病,眼睛幾乎失明,接班人無威信,無能力。

  • 4 # 王榮聯1

    謝謝小秘邀請。安祿山,何許人也?安祿山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唐盛世走向全面崩潰的導火線人物。安祿山曾擔任三鎮節度使,相當於大軍區司令,絕對手握重兵。唐玄宗李隆基左手是安祿山,右手是朝廷宰相楊國忠(楊貴妃的堂兄),自以為這樣就可以起到相互平衡的作用。李隆基讓武將安祿山高攀自己的寵妃楊貴妃為乾媽一事,無非就是讓安祿山牽制楊國忠,好讓自己坐穩大唐江山。但是李隆基的美夢剛做,惡夢便來了。宰相楊國忠是個缺錢的主,老是去安祿山那兒敲詐錢財,時間長了便遭安祿山拒絕。於是楊國忠就反覆在李隆基耳邊挑撥告狀,說安祿山想搞兵變。有些事,不說啥都沒有,一說反倒成真了。後來安祿山聯手史思明,真的在河北范陽起兵鬧事了。根據安祿山的能力和兵力,他完全有可能徹底顛覆唐朝。好在一年後,安祿山死了,但“安史之亂”卻亂了大唐八年之久。

  • 5 # 歷史壹加壹

    首先,安祿山在唐朝節度使中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他的軍隊也不是最精銳的部隊。中唐時期,唐玄宗設定了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廬、隴右、劍南9個節度使和一個嶺南五府經略使,時稱“天寶十節度”。

    從表格我們可以看出,僅五大節度使就擁兵二十五萬餘人,而安祿山控制的范陽,平盧也就十四餘萬人,而且此時他也並沒有完全控制河東的軍隊。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西北軍事多為大戰,所以從單兵素質來看,朔方、河西、攏右、北庭、安西的唐軍至少不弱於安祿山的叛軍。

    可既然如此,那為什麼初期之時,叛軍可以所向披靡,直入長安呢?其實,叛軍之所以初期能有這樣的聲勢,離不開以下幾個原因:

    1.唐朝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可以說當時對東北方向的安祿山是沒有防備之心的。所以才讓安祿山鑽了個空。其實呢,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西北藩鎮的主要將領都剛好都不在任上,原西安節度使高仙芝被招入朝,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因病在家修養,安西北庭續任節度使又還在路上。可能這就是運氣吧。

    2.還是因為中心地帶的兵備實在太爛了,隨著唐高宗時期,中原土地兼併日漸激烈,以均田制為基礎的府兵制早已不復存在。

    其實呢,當時的戰爭形勢已經穩定了下來了。高仙芝,封常清堵住了叛軍西進關中之路,朔方軍也在郭子儀的帶領下,突破了長城天險殺虎口,攻克靜邊軍,斬殺了周萬頃,安守一等叛軍將領。

    與此同時,身在河北常山的顏杲卿,顏真卿兄弟也舉起了歸唐義旗。安祿山得知此形勢之後,也幾度昏厥,可見,連他自己根本都沒有滅唐的把握。

    然而此時,安祿山一生最大的貴人出現了,他先是誅殺了高仙芝、封常清,接著有嚴令哥舒翰放棄潼關天險,出關與叛軍野戰。他就是李隆基。

    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說,如果沒有李隆基的神助攻,安祿山別說滅亡唐朝,關中都不一定能打得進去。

    哪有徹底顛覆唐朝的能力呢,頂多也不過是運氣罷了,你覺得呢?

  • 6 # 歷史神秘人

    安祿山的確夠牛的,是讓盛唐走向衰落的轉折人物,不過他能攻陷洛陽和長安那是因為唐玄宗和楊國忠這兩君臣的“神助攻”,君臣兩人愚蠢操作讓安祿山有了可乘之機,當然安祿山是沒有足夠實力滅掉唐朝的,畢竟爛船還有三分釘,唐朝還沒有衰落到一推就倒的地步,當然還有安祿山素質太差,實在不是滅掉唐朝開創新王朝的君主!

    安祿山早就開始造反了,準備了十幾年的籌劃,其手下的軍隊有18萬,的確很多,可是唐朝的中央軍是安祿山的一倍呢,大唐僅在河西地區就有精兵24萬,那都是打過吐蕃的虎狼之師,只要安祿山敢南下,李光弼,郭子儀的軍隊馬上抄了安祿山的老窩,讓你進退兩難,左右夾擊,安祿山別說滅掉唐朝了,到時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呢,結果安祿山運氣好啊,唐玄宗和楊國忠的愚蠢操作一次次為安祿山送上大禮,你這麼熱情幫我,我不反你就不給面子了嘛,所以乾脆反了算了,安祿山配上唐玄宗這樣的豬對手,真是行了大運了。

    安祿山的壯大就是唐玄宗昏庸執政的結果,楊國忠也是一次次對安祿山包庇縱容,沒辦法誰叫楊國忠收了安祿山的錢呢,最有意思的是為了搶政績發動了對南詔的戰爭,最後瞎指揮導致全軍覆沒,結果很嚴重,導致長安和洛陽的防務一片真空,安祿山一看,形勢對自己真不錯啊,洛陽無兵可守,立馬進攻洛陽,迅速攻陷了洛陽!這是唐玄宗害怕了,安祿山已經攻陷了洛陽,如果再攻陷長安,自己就完蛋了,昏庸的唐玄宗難得一次頭腦清醒,馬上讓唐軍冷靜應對,守住了潼關,同時讓郭子儀和李光弼猛攻安祿山的老窩河北范陽,氣焰囂張的安祿山叛軍眼看就要甕中捉鱉,唐軍勝利在望了,結果唐玄宗的腦袋不知被驢踢了還是怎樣,他懷疑死守潼關的哥舒翰不忠,就不顧戰場情況,死催著哥舒翰出城去和安祿山絕戰,明顯這是多麼愚蠢的決定啊,沒辦法,皇帝下命令了,那就執行吧,哥舒翰帶兵出城就掉進了安祿山布好的口袋,最後當然是唐軍全軍覆沒,潼關失守了,進入長安的大門打開了,安祿山接著就攻陷了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盛唐就此終結。

    雖說安祿山攻陷了洛陽長安,逼著唐玄宗出逃,但是唐朝的實力還在,因為隨著唐玄宗的兒子李亨逼迫昏了頭的唐玄宗退位,搶奪了皇權,做了唐肅宗後,安祿山的日子就難過了,因為李亨不是愚蠢的人,他馬上收拾唐軍殘部,讓能力強的郭子儀等人領軍對抗安祿山,唐軍節節勝利,安祿山開始走到盡頭了!再者安祿山這個人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左右服侍的人和手下打罵,手下的軍隊更是無法無天,攻陷了洛陽長安後,士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老百姓非常痛恨安祿山的軍隊,安祿山徹底失去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眾不支援你,你是推翻不了唐朝的,雖說唐朝算不上好,但是一對比,老百姓覺得還是唐朝好一點,沒安祿山那麼壞,所以民心在唐朝那邊,打下去,安祿山也是輸定了!最有意思的是,因為安祿山對人不好,做了皇帝不到一年,就被宦官李豬兒聯合安慶緒給殺了,李豬兒就是因為安祿山發脾氣把他給閹割了,成了太監,所以痛恨安祿山,最後合謀殺掉了安祿山!

    安史叛軍最後還是被平定了,打了整整八年,這是唐朝為自己的昏庸所付出的代價,都是唐朝內部施政不當和君臣昏庸的結果,而安史之亂所帶來的惡果一直到唐朝滅亡,其實一切都歸咎於唐朝執政的人,當然歷史規律證明了沒有長生不衰的王朝,不管有沒有安史之亂,唐朝還是走向死亡,只不過早晚而已!

  • 7 # HK君

    安祿山是叛亂,不得人心,怎麼可能顛覆唐朝?

    安祿山能叛亂,完全是李隆基萬年昏庸。李隆基不昏庸,安祿山是叛亂不了的。

    不昏庸,安祿山就算叛亂了,也打不下關中,進不了長安。

    所以,換掉李隆基,安祿山就沒戲了。

    只是盛唐不再了。

    中國封建帝制時代的巔峰時刻就這樣過去了,同時也暴露了封建帝制的弊端。

    1.安祿山能當上三鎮節度使,不是透過他的軍事才能實現的。

    安祿山從軍的時候,對於練兵比較在行,對於打戰卻不在行。

    但是安祿山會玩政治,他不斷屠殺邊民,那邊民冒充漠北少數民族的叛軍士兵,透過這個不斷從低階軍官升到高階軍官。

    然後,安祿山不斷掠奪邊民的財產,向李隆基、楊玉環等人進貢,向李林甫等人送禮,簡言之,就是賄賂皇帝和丞相,李隆基晚年不理朝政,奸相李林甫(也是李唐皇親國戚)營私舞弊,還創造了一個科舉史上的一個最大的笑話——0錄取!

    就是無人中舉。

    李隆基此時已經不上心治國,但是聽說無人中舉,還是有點生氣,質問李林甫。

    李林甫早就料到了李隆基會問,於是就說:“陛下,野無遺賢。”

    拍了李隆基的馬屁,沒事了。

    2.安祿山本來是不敢叛亂的,這得“感謝”李隆基

    安祿山不斷給李隆基和李林甫送禮,官位越做越高,最後到了三鎮節度使。

    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了。李林甫在位期間不斷打壓有為的官員,導致天寶年間,李隆基的朝中沒什麼人才,只有李林甫提拔了一些阿諛奉承之輩。

    這時候,李隆基就幹了一件250的事情,任用楊玉環的遠房哥哥楊國忠作為宰相。

    楊國忠能做宰相完全是靠楊玉環的這層裙帶關係實現的,楊國忠是典型的不學無術之輩,年輕時放蕩,嗜酒好賭。靠著楊玉環被封為貴妃,而得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他任宰相期間,治國無能,加上更無心治國,禍亂朝政,兩次發動了徵南詔的戰爭,由於楊國忠使用阿諛奉承的無能將領徵南詔而先後失敗,勞民傷財。當時關中地區的發生水災,楊國忠對於百姓疾苦不聞不問。

    安祿山因為之前一直賄賂李隆基、李林甫身居高位。而楊國忠發跡比較晚,再加上楊國忠實在無能,而李林甫還是老謀深算,能擺平一些事情的,安祿山心中還有一絲畏懼;而楊國忠搞不定人,也搞不定事情,所以安祿山就沒有賄賂他。

    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李隆基就想將安祿山調到長安,入朝為官,不掌握兵權。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事先得到楊貴妃(安祿山賄賂楊貴妃等很多人)的通風報信,故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讓李隆基更加信任,於是李隆基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並令太常卿張垍草擬詔敕。

    楊國忠自知安祿山如果入朝為官,自己肯定不是安祿山的對手,所以不同意讓安祿山入朝為官,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皆輕視朝廷。”

    李隆基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如果李隆基堅持掉安祿山入朝,安史之亂就可能會被平息。而此時楊國忠帶頭貪腐,弄得民怨沸騰,他是不想任何人來干擾自己專權貪腐的。

    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楊國忠不斷調動唐朝的國家機器和中央政府的力量來打壓安祿山,迫使安祿山起兵叛亂,且以「誅國忠、清君側」為名。

    3.安祿山能進長安,還得“感謝”李隆基

    756年正月,安祿山僭越稱帝,國號大燕,年號叫聖武。

    五月,南陽節度魯炅率領荊州、襄州、黔中、嶺南兵卒十萬多人,在葉縣城北邊的枌河跟叛軍將領武令珣作戰,唐軍全軍覆沒。

    六月,李光弼、郭子儀從土門路出征,在常山郡東部的嘉山大敗叛軍,叛軍控制的河北各州郡中有十多個歸降朝廷,安祿山此時處境困迫,打算退兵回范陽。

    這時候,安史之亂還沒有擴大,如果李隆基能像漢景帝信任周亞夫一樣,那安史之亂就跟西漢的七國之亂一樣,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但是李隆基這個昏君又開始干涉軍事了,強迫哥舒翰出潼關剿滅叛軍。

    當時哥舒翰正生病,率領部隊扼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潼關,還是可以的。

    但是安史之亂一天不平息,李隆基這個昏君就一天睡不著安穩覺,於是強行命令哥舒翰出潼關。

    出了潼關,就進入了函谷關道,這條道路非常狹窄,軍隊在裡面很難展開行動。上圖的紅叉處就是交戰之地。位於靈寶以西。

    因此,哥舒翰帶著病體,從潼關率領騎兵步兵八萬人東征,在函谷關內,靈寶以西的位置,遭遇到叛軍將領崔乾祐,倉促應戰,結果被叛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哥舒翰轉身向潼關逃跑,但是被自己的部下抓住送給了叛軍。由此潼關是守不住了,李隆基逃往西蜀避難,途經馬嵬坡時,士兵譁變,絞死楊國忠,賜死楊貴妃。

    隨後,太子李亨登基,為唐肅宗,此後唐軍的行動就基本上不受李隆基的干涉了。

    安祿山進入長安後,因為寵幸妃子所生的孩子,廢長立幼,沒多久被自己的長子所殺。

    安祿山能叛亂攻克長安,全都是昏君李隆基造成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生活中,到底是熱會死人還是冷會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