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味聊教育

    教師職稱,本來是國家給予教師資歷和業績的一種認可和榮譽,並讓它與工資掛鉤,既是對教師資歷和業績的經濟待遇體現,也是鼓勵教師終身從教和樂教的舉措之一。

    在教師職稱制度之下,無可否認,不少老師的付出,不僅獲得了相應的榮譽,也獲得了相應了經濟待遇。也就是說,教師職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發揮了它的作用的。

    但是,從網友們對教師職稱的"吐槽",以及"三味"身邊教師同行的境遇上看,教師職稱制度確實給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

    "三味"具體講兩點:

    一是,教師職稱被“編制崗位指標”綁架後,教師用成績"評職稱"變成了按資輩排隊"等指標"。這讓很多優秀老師對職稱失望。

    "三味"在2017年50歲時評上的高階,在同齡的同事們眼裡,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事了!但這不過是我苦等了5年之後碰上的一種偶然機遇而已(有位高階教師退休了)。如果2017年我沒抓住這機會,那麼,我校撤併到新學校後,我也會放棄評職稱。至今,我校已撤併一年多了,但學校核編工作仍在等待中。2018年職稱評審中,我校因編制未核定,全體教師取消評職稱和晉檔資格。

    我的兩位大學同學,情況比我更糟:她們在市裡某中學任教,還有3年55歲就退休了,可是依然還是中級職稱。其實,她們的工作很出色,成績很突出,並擔承過多年中考命題工作。但她們都表示已放棄評高階職稱,因為她們學校已將近10年沒空崗指標了。

    教師職稱,既然是對教師資歷與業績的認可,在各項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為何要受編制指標限制?一所學校明明有100位老師,為何核編後又只有50個編呢?其餘50位又算什麼呢?

    二是,由於職稱指標數少,以成績"評職稱"往往變成了憑人情關係"給職稱"。這既傷了一線教師踏實教學的積極性,也滋生了教育行業的腐敗現象。

    由於職稱指標有限,大量一線夠評職稱條件的教師,被堵"指標"門檻之外。要想跨進這條門,教學資歷和業績的作用已不再明顯,關鍵靠一些人情關係上的暗箱操作誰更到位。

    "三味"個人認為,要想充分發揮職稱的激勵作用,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評職稱應該只受職稱本身條件約束,不應受崗位指標限制。只要達到某級條件,就應評上並聘上某級職稱。

    網友及老師同仁們,以為如何?

  • 2 # 楚天959

    提這問題的人肯定自己得不了高階職稱而又眼紅別人得到高階職稱。

    我說有人在35歲的2000年晉升了中學高階職稱,得到的諷刺挖苦聲音很多。有人問“是憑什麼晉升的”,有人直言“會不會教書”,“是不是會為自己的晉級感到臉紅”。如果我們要為那些受限於各項政策的偏差真誠地為教育努力付出而不能晉級的老師們抱聲不平外,真為系統內居然對待晉級和晉級人是如此態度的人感到羞恥。

    可以說,晉級的不一定個個優秀,但特別優秀的一定得到了晉升。當然各人職稱的層次和所處的工作環境決定看事論事的觀點不同,但至少在一所高中做一名教師,不是會不會教書而是教得好與不好問題。沒有過硬的本領你永遠會被學生轟下講臺,因為人家要前途高考要分數。一個課堂善於思索總結髮表論文的人他的答疑遠比照本宣科的人深受學生歡迎。

    同樣一個看重學術的人永遠也不願離開講臺做其他雜務,因為他不希望在一所學校被邊緣化。多數骨幹教師站講臺至退休那一刻,校長可以面向年輕人發號施令但對於德高望重堅守講臺的老師只能事先登門商量,否則他有能量讓你在全體老師中下不了臺。

    有人說職稱傷害了你的心,那麼你一味地攻擊職稱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傷害了那些耕耘教壇卓有成績的那些老師的心呢?

  • 3 # 77878rmhh

    熊丙奇看教育2

    教育學者

    教師職稱不是有些教師的煩惱,可以說是幾乎所有教師的煩惱。不管是職稱評審的出發點,還是具體操作,都是和教師職業發展不符的,因此,中國應該取消職稱評審制度,對教師實行基於職務的管理和評價,將目前的教師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制度,以及教師註冊制度,改革為年薪制與終身教職制度,以此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中國教師職稱評審存在的問題已經有目共睹,職務與職稱“兩張皮”,為評職稱,教師不得不在職務之外去完成評職稱所要求的論文、評比、職稱英語考試、職稱計算機考試,而且,在職稱評審中還存在“跑要”現象,這既折騰教師,又打擊教師的積極性。近年來,中國也在對職稱評審制度進行改革,包括破除唯論文論,取消不合理的外語、計算機考試,關注崗位貢獻等。但由於主導職稱評審的是教育行政部門,評審的根本機制未變,因此目前的改革很難消除職稱評審的弊端。

    中國正在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在我看來,職稱制度是中國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障礙之一,應取消職稱評審改革,對教師實行基於職務的管理和評價,這應該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調查顯示,當前很多教師都贊成取消職稱評審,中國教育部門應該順應呼聲,調整管理、評價教師的傳統思路。

    創建於2018.7.26

  • 4 # 善良的菜根

    傷人的職稱,本來我是那麼熱愛教育,沒有人去按照職稱發工資的時候,我還沒有什麼感覺。當情況一變,虛假髮表的論文,教育就發生變化。人們開始重視自己的職稱,同行之間也是在角逐。失去原本應有的和諧。

  • 5 # 皚雪7

    在沒有比現有職稱更好的評價制度出臺前,現有職稱制度具有唯一性。有人提出廢除職稱制度,難道我們又要吃大鍋飯,出工不出力,坐吃山空?別夢想!職稱評審有一定的缺陷,但它是用來鞭策後者的,並沒有錯!

  • 6 # 南山閒人陳孝海

    如果不符合條件,評不上,當然只能怪自己。若符合條件而無機會,就只有怪制度、怪體制,如果很多人都怪制度、怪體制,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 7 #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政府實行職稱制度,目的是打破平均主義的大鍋飯,創設激勵機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變形”和“扭曲”,確實給教育帶來了傷害。

    1.同工不能同酬,削弱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目前實行的是職稱工資制,就是說同樣的工作,低職稱的教師與高職稱的教師都在乾乾。高階教師的工作,中級、初級也都能勝任。一般說來,低職稱的教師工作成績未必比高職稱教師的差,有時,低職稱的教師為了晉升職稱爭取評優,可能成績還會優於職稱高的教師,但是同工卻不能同酬,低職稱的教師薪資遠低於職稱高的教師,久而久之。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惡化了幹群關係和同事情誼,影響了教師之間的協作

    由於職稱指標的限制,人人都想晉升高一級職稱,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造成同事之間關係不和諧。本來融洽的同事關係,變成了利益對立關係,為了職稱滋生了明爭暗鬥,甚至惡語相向的現象。惡化了的教師之間的關係,嚴重影響了教師之間的協作關係。有些高階職稱指標已滿的學校,具備晉升條件的老師感覺無望,個別人會說出極為傷害感情的話。

    3.職稱評定過程中,人為的因素很多,滋生腐敗

    我們不能否認,人為因素雖然是隱性的,但是卻是決定性因素,比如評優,安排支教等,還有就是評審權下放到地級市人事主管部門,業務行政部門,本市的人力資源背景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事實上,系統內外比較有話語權的人,如領導、領導親友評上的機率就大了許多。評定過程中的腐敗現象,使原本相對“潔淨”的校園滋生了一些不正之風,妨礙了教育的發展。

    4.教師精力“傾斜”,弱化了對工作的投入

    我們都知道,每個學校各個級別的職稱都是有名額限制的,短時期內晉不上,名額已滿,就意味著可能要等待N年,所以,夠條件的教師都志在必得,所以很多教師,比對著晉升職稱的條件,逐項搞資料,論文、課題、第二課堂、繼續教育、計算機模組、公開課、說課、微課等等,這些傾注了教師們的大部分精力,而用在教學上的精力就相對減弱了,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

    5.長期沒有指標,或者久評不上,冷了教師的工作熱情

    指標是教師心中不可言說的痛。指標少,申報的教師多,“僧多粥少”,總有部分教師久評不上。有的學校,高階職稱的指標早已滿額,只能等高階職稱的教師調轉或者退休,即使空出一兩個,等著的人有N多,希望渺茫,漸漸地,有些教師的心就冷了。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 8 # 俯首儒牛309

    中小學職稱對廣大教師是切膚之痛,心理傷害是最大的,因此對教育秩序隱性的干擾也是最大的,同時對社會環境毒化也是最大的。故而取消或淡化職稱的槓桿作用尤其重要。

  • 9 # 石頭70365

    我認為職稱制度沒錯,沒有職稱制度怎來衡量教師能力的高低?關鍵是一部分沒有能力的評上了高階職稱,不代課整天在校園裡瞎轉悠!而許多有能力的卻在付出在堅守校園!

  • 10 # 烤肉啤酒CR7

    不知道你們撒情況,我見過最牛逼的就是我們副校長,女的,18歲中專畢業工作,教音樂,30歲的時候進了副高,現在36歲,副高六年了,音樂也不教了,有時候排歷史課,有時候不給她排課,真的是烏煙瘴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因為美國害怕俄羅斯強大,所以經常對俄羅斯進行制裁,你認同這一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