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嘯鷹評
-
2 # 五嶽掩赤城
不看好,目前發動機技術還無法滿足
單臺大推發動機難以滿足四代機的重量。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為了隱身需要,設計時需要武器內建和不使用副油箱滿足任務需要,必須在機內留足夠的空間滿足內建武器艙和內部油箱,從而導致整體空重要比三代機高很多。
瑞典薩博公司設計下一代輕型戰鬥機FS2020的時候做過研究,第四代輕型戰鬥機要想滿足上述需求,氣動佈局上即使採用最節省重量的無尾三角翼方案,整體空重也將達到11噸水平,如果取消掉內建武器艙使用半埋式掛架,這種準隱身模式,最低空重也需要9噸。
薩博的FS2020專案,計劃使用推力16噸級的單大推(美國F-22的F119-PW-100)
FS2020設計空重10噸+,為此其格鬥彈是採用半埋式掛架掛在機外,可以說是接近於四代機的最低空重要求。
實際上題主的想法就是美軍F-35的想法,而F-35還是對F-22的F119-PW-100發動機進行大幅度改進,不僅技術上大幅度提升,還透過增大涵道比,犧牲超音速效能來增加推力,單位油耗率還特別高,最終推力達到20噸水平。
目前F135-PW-100是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而F-35在設計佈局上,還取消格鬥彈艙的設計,沒有專用格鬥彈艙。即使這樣,最輕的F-35A空重達到13.2噸,接近於F-15E重型戰鬥機的重量,海軍型的F-35C重量更是達到14噸,這樣小馬拉大車,機動效能嚴重不足,被人稱之為“肥電”。
F-35三兄弟,左側機翼最大的是海軍的F-35C,中間機翼最小的是陸戰隊的垂直起降型的F-35B,最右的是空軍最輕的F-35A
航空發動機技術世界第一的美國尚且如此,我們更是難以實現單發四代機的目標。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海軍不喜歡單發戰鬥機。
這個問題也是美國海軍不喜歡F-35C,多次流露出想用超級大黃蜂進行代替的原因所在。發動機故障是戰鬥機最嚴重的故障之一,單發戰鬥機遇到就只能跳傘,而海軍飛行員在茫茫大海上跳傘就是生死由命的事情,雙發戰鬥機即使遭到重創無法著艦,只要能掙扎回艦隊周圍跳傘,存活率也有保障。
還有就是撞鳥問題,海岸邊低空飛鳥特別多。當年殲-10表現遠超預期的時候,海軍也訂購了一個團的海軍型殲-10AH型試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3次低空起降過程中發生撞鳥事故。
所以還是採用雙發中推方案比較好,設計上富餘度更大,不至於弄出個殘次品,而且還可以照顧海軍的感情,你說對不對?
F-35制定計劃的時候,有個全壽命使用成本的硬指標,對平時使用成本要求很高,雙發戰鬥機根本不可用滿足。
-
3 # 海事先鋒
可以,而且可行,事實上,根據現在的訊息,中國也確實正在研發一款單發動機的輕型第五代戰鬥機用於和殲20進行高低搭配。
成飛曾經曝光出來的一款以殲20的基本設計為基礎的單發輕型五代戰鬥機,說明中國正在進行相關的研究論證。
根據美國最新提出的空軍規劃2030方案來看,美國空軍未來的主力也將會是單發的F35中型第五代戰鬥機,主要執行的是穿透性制空的任務,而不是過去利用F22戰鬥機發動總體的體系對抗的思路。過去美國空軍追求全面的壓倒性的戰區制空權,以真正實現戰區的聯合作戰的自由搭配,但是目前面對國土防空體系相對完善的國家,繼續採用總體對抗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尤其是面對地面上有區域防空導彈、大型指控中心、中程防空導彈、近程防空導彈、地面預警雷達站、空中預警機、電子偵察機、電子突擊機等多種設施構成的國土防空體系時,將會難以取得完全的制空權。
殲20比較貴重,製造也不會太多,面對廣大的空域,還需要易部署、反應快的輕型五代機搭檔。
由此,追求輕量化、集中使用的五代機機群,在大範圍進行機動後,從一個點突破進去,在執行完任務後馬上撤出的穿透性作戰思路開始取代總體體系對抗的思路。這不但對美國的五代機叢集的靈活性和機動性提出要求,也對其他國家的戰鬥機反應速度和作戰密度提出了要求。
F35是目前已經服役的五代機中唯一一款單發飛機。
中國有必要研發一款單發的輕型五代機,在重型五代機覆蓋不到,或者來不及到達的區域,利用反應速度快、部署靈活的特點,進行大量的部署,以填補國土防空系統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這是有必要的,也是我們正在做的。
-
4 # DOT改造實驗室
不可行,有這個能力應該研發短距起降垂直起降機型(可以說中國絕對已經在實施了),適配未來的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實現多艦起降能力,研製單純的單發沒有意義不如直接用J31改進型號。五代機發動機的研發要求是非常高的並不是你喜歡就可以做。
我們可以參考J20的研發,先說一下j20是不是五代機,答案肯定是,按照五代機4S標準“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隱身能力”和“高階戰役意識和效能的航空器(即資訊化和超視距攻擊)”J20是滿足設計要求的。
但唯獨有一點“超音速巡航”上存在爭議,個人認為J20不完全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超音速巡航的定義是指飛機在不開啟後燃器的情況下能夠持續在1.5馬赫以上進行超過30分鐘的超音速飛行,這個指標的提出是基於超音速突防和遠端高速奔襲攔截等戰術需求。
首先1.5馬赫對於現在的戰機是可以輕鬆達到的,例如米格25擁有超過3馬赫的最大速度,殲-8Ⅱ擁有2.2馬赫的最大速度,然而不稱為超巡原因在於必須開加力並且犧牲不小的發動機壽命難以保證巡航時間。而號稱“超巡”的颱風戰機是在開啟加力突破音速後僅僅以1.2馬赫速度巡航,遠遠達不到4S標準的1.5馬赫。
按照中國發動機水平與歐美的差距應該清楚的知道推力壽命比不過目前僅有美國總有如此高效能的發動機,歐俄即便有米格25.31颱風這種高速戰機一樣望塵莫及,
J20使用的WS10B的改進要達到超巡首先解決的是質量可靠性問題就資料來看也是如此高複合材料使用率超過50%,直接好處就是耐用性大幅度提升加力推力近150kn幾乎達到F119中期量產型水平(比不過後期170+kn的型號)。可以明確的是目前J20的超巡應該是以加力先超音速再巡航的方式達到的,為何這麼說因為WS10B最大推力雖然高但是初始推力和推重比並不高,F119推重比則超過10。簡單的說兩臺車馬力極速差不多但是推重比比不過0-100km加速時間就比不過,進入超巡就要花更多的時間要彌補最簡單的方法只有多開加力。所以說J20在超巡還是有劣勢的,要解放J20完整的能力必須裝配為J20設計的WS15。要知道超巡發動機研發難度,ws10B磨礪了多年不過這個水準,你覺得有必要花時間精力再研發一款小型機嗎?
-
5 # 航天兔
四代機高低搭配?圖注:咱就先別說“單發的殲20”,咱就說眼前的,諸位覺得“F22+F35”是高低搭配嗎?
在解釋這個問題以前,“天真”覺得有必要和大家解釋一個長久以來被大家所誤解的誤區,那就是什麼是戰鬥機的“高低搭配”?
現在很多人所認為的戰鬥機“高低搭配”,都是“高階”機型與“低端”機型的配合,更大的區別是在其“成本”造價的差距,典型的例子就是F15+F16的組合,而實際呢?F15與F16並不是單純的價格高低搭配,而是多工組合的搭配,而且也就僅有這一個組合成功的例子而已。
在二戰前確實是有一些高低搭配的機型,原因也確實是製造成本的原因造成的,而在二戰結束後50年代戰鬥機的搭配,則就變成了“白+黑”的搭配方式,那時候的戰鬥機由於雷達技術落後的原因,並沒有“全天候”戰鬥機,所以那時的戰鬥機組合,就是白天型戰鬥機與夜間截擊機的組合,比如F86與F89的組合,或者F104與F101的組合。
而等到60年代由於電子技術尤其是雷達技術的進步,主力制空戰鬥機基本都有雷達了,重型的F4開始獨霸美國海空軍,相對輕型的單發F104便不再採購,F4的搭配物件也變成了F105戰術轟炸機和A-7攻擊機這樣的多用途組合方式。
而到了70年代,美國國會想用低端制空的F16配合重型的F15進行高低搭配的時候,美國空軍則把F16搞成了一種主打對地兼顧自衛能力的攻擊機,(F16A剛出來的時候甚至連發射連續波制導的“AIM-7M”的能力都沒有,而合成波束制導的AIM-7F則只給F15用,這也就是F16剛出來時“沒有中距彈發射能力”這個梗的由來)它取代的是過去A-7攻擊機的位置,所以,儘管在理論上“F15+F16”是一種價格高低搭配的組合,但實際它們更多的還是多工搭配的組合。
圖注:F16與美國海軍的F/A18E/F一樣,取代的都是過去A-7攻擊機的位置,它與F15的關係更多的是多工搭配的關係,而之所以給人以價格高低搭配的原因,就在於F16過於成功產量極大,所以拉開了與F15之間的價格差距,所以給了人們一個錯誤的印象。
而至於另一個“典型”蘇27+米格29組合也是如此,蘇27與米格29其實是高中搭配,米格29是典型的中型偏重型機,其空重足有11噸,而且米格29的造價也接近蘇27所以兩者與其說是“高低搭配”不如說是“高中搭配”或者“遠近搭配”。
圖注:米格29可不是輕型機是貨真價實的“中型機”。
並且“蘇27+米格29”的組合在今天看來並不算成功,俄羅斯寧可多要蘇27的各種改型也不願意多采購米格29。
而我們國內“殲11+殲10”的組合,如果按起源來說的話,當初引進蘇27、仿製殲11都是當年空軍對“10號專案”的備份,並且在現在換裝有源相控雷達、寶石臺綜合航電架構的殲10,並不比過去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的殲11B便宜(還有種說法,是現在正在換裝生產裝備相控陣雷達的殲11BD,但這個真假就未可知了),並且兩者的關係也更接近“多工搭配的模式”
而到了四代機,已經服役的F22與F35也是如此,F22偏向制空、F35偏向對地打擊,也是多工的搭配組合方式。但是由於技術的進步尤其是航電系統與隱身材料的進步,四代機的航電系統與材料工藝遠超三代機,製造成本尤其是航電成本極其高昂,並且維護保養費用也相對較高,所以四代機的搭配就變成了多工的“高高搭配”。圖注:F35確實比F22“便宜”但是這個“便宜”是相對的,而且F35與F22的任務分工也不同。
所以目前來說,在二戰後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高低搭配”戰鬥機(也就是任務相同,但但兩者可以拉開造價差距),並且“高低搭配”的決定條件在於“相對數量”。
這個“相對數量”指的是;高階戰機應該有一定的部署規模,要能達到壓制對手的目的,不然光用“低端機”去拼數量是沒有用的。
而正如前文所言,四代機本身的造價就不可能便宜,所謂的“低端四代機”實際根本不可能存在,而四代機的主要優勢就在於其技術的先進性,用遠超三代機的技術去換取對三代機驚人的“效費比”。
而造“低端四代機”,反而是將這種技術優勢大打折扣,降低了四代機應有的“效費比”優勢,而二戰後起也僅有過“F15+F16”,這一對相對成功的三代機的例子,所以“四代機的高低搭配”,還不如直接用“高階四代機+三代機”來的更合適一些。
而這也正是我們目前所做的“殲20+殲16”的組合方式!
-
6 # 追風精品裝備館
感謝提問。我個人的意見是這樣的,如果這個專案早在10年前就已經正式啟動,且WS15發動機到今天已經達到完全成熟的量產狀態,也就是確保到2020年之前可以實現整機量產,那麼這對於海空軍來說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不過現在再搞這個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時間節點已經滯後太多,如果算上設計研發,試飛再到裝備起碼又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此時中美兩國的六代機專案已經啟動,10年以後很可能已經進入最後試飛階段,屆時美軍F35的裝備規模也已經達到1500架以上,而如果這個時候再開始批次裝備中型五代機就已經於事無補了
-
7 # 兵者詭道也
題主出發點是好的,但有點想當然了。研發一款中型隱形戰機,實現跟殲20的“高低搭配”,就像F-22和F-35一樣,當然是非常理想的結果。但對中國而言,這條路困難重重。中國目前也在研殲31,且就是定位於中型隱形戰機,但能不能研製成功那還是一個未知數。殲31中型雙發隱形戰機
殲31研製過程跟殲20比起來頗為不順,迄今為止只製造了2架驗證機,而且試飛次數不多,跟同期殲20相比相距甚遠。這固然跟殲31屬於中航沈飛內部型號,沒有國防部支援有關,但同樣跟沈飛技術實力不夠,整合能力不足相關。殲31是沈飛首次脫離蘇式戰機模式,獨立研製的新型戰機,從目前來看,顯現出“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
目前,世界上中型單發隱形戰機只有F-35,如果中國重新研發一款中型機,那勢必是隱形戰機,那是當前戰機的潮流,反其道而行研製一款非隱形戰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是定位於單發中型機,那跟F-35相比,中國面臨以下幾大難題:F-35B在美軍航母上降落
其一,中國缺乏大推力發動機。目前殲31試飛使用的是俄製AL-31F發動機,推力只能說很勉強,同樣用於殲10上,可靠性也不足,如果將其用於下一代中型機,那將來的機動性和巡航速度堪憂。即使是目前的殲20,使用的還是渦扇10B,目標型號WS-15仍在研製當中。即使是目標推力達到18噸的WS-15,也只能說剛好滿足單發中型機使用,畢竟F-35使用的F-135矢力發動機推力也是18噸,增推型甚至達到22噸,也無法保證F-35獲得穩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而現在,中國連WS-15都尚未攻克,談何研製單發中型機?F-35使用的F-135大推力發動機
其二,市場有限。研製一款新型隱形戰機,動輒幾百億的投入,如果全部由本國承擔,那代價太大了。即使是美國,也是將F-35用於出口,來緩解研製成本壓力。但中國現有潛在客戶,基本是第三世界國家,他們很難有資金去購買新一代戰機;如果將目標定位在中等強國以上國家,那就跟F-35形成直接競爭關係,先不說未來中國中型單發戰機跟F-35相比實力如何,就是跟美國的國際影響力相比,中國都尚且不如,很難從美國嘴裡奪食。目前F-35已經生產超過300架,並銷售多國
所以,研製一款單發中型隱形戰機,想法很好,但困難重重。現在更現實的,還是把中型雙發的殲31搞定,並進而研製其艦載版,讓下一代中國航母艦載機有了著落。中國未來彈射起飛型航母
回覆列表
根據j20研發,單大推的中型戰鬥機在與殲20搭配作戰是否可行?這當然是可行的。別說是殲16什麼的。隱形戰鬥機最好的搭檔永遠是另一架隱形戰鬥機,搭檔最好更快,更強,更兇猛。但是有人機的話,誰是誰的搭檔啊。
所以這方面很難處理,但是中國已經有了最好的解決方式 就是暗劍無人戰鬥機。
在殲20執行戰鬥任務的時候,殲20是整個機群的處理中心,無人戰鬥機,負責前出,以及發射導彈。還有在關鍵時刻吸引火力的任務。
透過米波雷達,發現了一架殲20戰鬥機,然後派出戰鬥機進行攔截,在付出四五,架戰鬥機的代價以後,鬆了一口氣,至少這次算是安全了。然後嘛,暗劍無人戰鬥機開始引領全場。
說句實話,別看隱形戰鬥機夠騷包,但是這個掛載能力實在是差勁的要死。畢竟眼前見到你的導彈只能,扔彈艙裡啊。掛到機翼下面,還指望隱身?
有無人戰鬥機,把導彈掛到無人戰鬥機的彈艙裡,需要發射導彈的時候,讓無人戰機發射就得了,回不來也無所謂,反正戰鬥機從流水線上下的也就是稍微貴了點,但是這個飛行員可從流水線上下不來吶!
反正就是一個會飛的,彈倉,機動性差點也無所謂了,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