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應作如是觀
-
2 # 腳踏一枝梅
兵仙韓信的墓誌銘: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知已指蕭何,兩婦人指漂母和呂后。他的命運跟蕭何、呂后緊密相關。
蕭何月下追韓信,推薦他當上漢軍統帥,成就了韓信的軍事天才,譜寫了韓信的驚天地、泣鬼神的神奇戰功!又是蕭何,為了明哲保身,附和劉邦殺韓之策,親自送韓信赴鬼門關。
呂后當然是受劉邦之託或默許,出面指揮誘捕斬殺了兵仙。因韓信的存在,已成為她兒子上位的肉中刺,必須拔掉,夷其三族!果然最毒婦人心。
韓信與蕭何、張良同為漢三傑,韓信必死的原因,是他武功太厲害了。劉邦死前必殺之,否則劉家江山不穩。而蕭張僅是文臣謀.士,不掌握軍權,對劉氏江山沒有威脅,故蕭張逃過一劫。自韓信始,掌兵權的彭越、英布等武將,都被幹掉了。
-
3 # 不說話就不會有煩惱
感謝邀答,蕭何智商肯定不低,也不是技術宅男。做到那麼高的位置,他應該能看出點劉邦的想法。然後蕭何效忠的是劉邦,這是關鍵。他要是忠誠,就要推動劉邦的計劃。同樣,蕭何夜下追韓信,蕭何乃是韓信的推薦人,按照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念上講,蕭何肯定是不願意的。蕭何在韓信被殺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儘量保全自己名聲,坑害韓信。也可能是搖擺不定,在忠誠與義之間徘徊,在痛苦中的不作為。劉邦在呂后殺死韓信的時候正在出遊,個人看法,覺得這是劉邦和呂后之間的默契。首先不論史書對呂后一系的書寫,呂后在劉邦的老兄弟之中威望很高,遠不是所謂戚夫人能比的。不然也不會有在呂后把持朝政後,那些掌握重要力量的諸多軍將(劉邦的老部下,老兄弟及他們的後人們)會默許,同時呂后家族中她的兄弟也為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後面因為政治鬥爭被掩蓋)。劉邦的位置也只能傳給呂后所出,呂后在為她的兒子剷平障礙,要說她想把位置傳給她自己家族也不可能,畢竟他們不比她兒子更親。在雙方意願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作為帝國旗幟的劉邦怎能因違揹他曾經的諾言而被抹汙,哪怕只是表面上。這時,呂后的作為就很必要了,這樣大多數人會覺得是呂后那個惡婦做的,不關劉邦的事,劉邦還是值得信任的,能看出來的也不敢做聲。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
-
4 # 伊斯旦丁
大漢建立之初,天下初定人心不穩,驕兵悍將各各擁兵自重,劉邦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自然不免使些手段,剷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江山帝位。為後世子孫留下一個,萬世不拔之基。
其實劉邦最為不放心,就是外姓諸侯王,而他最為忌憚就是韓信,所以對於除掉韓信之心早已有之,劉邦偽遊雲夢,逮捕韓信,將其降為淮陰侯,就足以充分說明了問題。所以呂雉殺韓信,就算沒有得劉邦的明示,也得到過暗示,這是毫無疑問的。
至於說韓信的死,和蕭何有沒關係,答案是肯定,想當初韓信,先後跟著項梁、項羽,都沒有混出名堂,之後跟了劉邦也不得重用,所以中途,便棄劉邦而去,後來便上演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事,後來經蕭何引薦,韓信才得到劉邦的重用,從此以後,韓信青雲直上。此為成也蕭何。
再後來,韓信也是受了蕭何的誘騙之計,被騙入宮中,死於呂雉之手。此為敗也蕭何。
-
5 # 歷史簡單說
韓信是漢六年,被劉邦採用了陳平的雲夢澤之計拿下的,由楚王貶為淮陰侯,帶到了長安城。陳豨擔任了鉅鹿太守,過來跟韓信辭行,韓信就叫身邊的人退下,然後跟陳豨說:你去的那個地方很重要,而你又是深受陛下的信任。
回頭肯定會有人說你造反,第一次的時候,陛下肯定是不相信的,但是第二次,陛下就會懷疑你了,第三次,陛下就會親自率軍去討伐,到那個時候,我做為內應,那我們一起合作取得天下。陳豨本來就十分的崇拜韓信,他說:我一切都聽你的。
漢十年,陳豨果然造反了,劉邦親自去平叛,韓信就藉口生病沒有跟著去,他寫信派人送給陳豨說:你儘管做,我這邊配合你。那韓信怎麼做呢,他就和家臣商量,假傳詔書把牢獄的囚犯給放出來,然後讓他們去攻打呂后和太子。
不巧的時候是,韓信家裡有一個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就把他給抓起來了,準備回頭殺掉,這個家臣的弟弟為了救哥哥,就把韓信的情況告訴了呂后。
呂后就找蕭何過來商量,商量出了一個計策,那就是傳訊息說,劉邦已經把陳豨平定了,要班師回京,所有的列侯大臣都得來祝賀。蕭何就去請韓信,韓信本來藉口生病不想去,蕭何說:陛下得勝歸來,你就勉強一下,還是去一下吧,否則陛下會生氣的。
韓信無奈,只能跟著蕭何一起到了長樂宮,一進去,就被準備好的武士直接給綁了,然後殺死於鍾室之中。
我們瞭解了這個過程,再來看看那兩個問題。殺死韓信是否得到了劉邦的允許?我的結論是沒有得到劉邦的允許,為什麼這樣說呢?我覺得有三個理由。第一,因為劉邦這個時候是在征討陳豨,不在長安城。
第二,劉邦回來聽到韓信被殺死後,他的反應是“喜且憐”,喜的是什麼呢?韓信一直是心頭大患,這下終於除掉了,而且還不是自己動手,是呂后動的手。憐的是什麼呢?韓信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也做了很多貢獻,就這樣被殺死了。
第三,呂后常常干政,當然,她也能知道這個結果是劉邦想得到的,所以她就自做主張了。
那麼另外一個問題,韓信的死與蕭何有沒有關係?有,有直接的關係,因為這個設計殺死韓信,就是呂后與蕭何共同商定的,還是由蕭何親自去請韓信的。但總的來說,韓信的死,還是咎由自取,他自己的問題還是主因。
-
6 # 南宮寂嵐開壇品歷史
公平地講,韓信的死跟蕭何既沒有關係又有關係。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劉邦最初並沒有誅殺韓信之心。是由於韓信自己一步步把自己逼入絕境的。
為什麼呢?
韓信缺心眼兒
淮陰侯的爵位與韓信的功勞是相符合的,因為所有最初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名將,最後得到的都是侯爵的封賞。韓信這個時候,如果能反省一下自己的付出與獲得,平衡一下心態,老老實實做自己的淮陰侯,仍然可以瀟灑安逸地享受榮華富貴。可是韓信沒有。
戰勝強大的敵人容易,戰勝自己患得患失的心態難!
韓信前有保舉張耳為趙王試探,後有挾封齊王為自己強行謀利,再後來不願做一個空頭齊王而按兵不動,逼迫劉邦封賞陳縣以東的地方。所以這一切,都為他日後被殺埋下了伏筆。
垓下之戰,漢軍各路人馬會師垓下,進行最後的決戰。韓信為齊王,又離垓下不遠,出工出力理所當然,可是韓信沒有。這便在漢王劉邦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韓信缺人緣
韓信的陡然躥紅和一夜暴富,使得他與其他將相之間的關係難以融洽。再加上韓信本身就自大孤傲,不會主動去緩和與同僚的關係,這就日益加劇了他的孤立。比如,樊噲低位相待反遭貶損,朋友變敵人。在韓信落魄不得志的時候,沒有牆倒眾人推地踩貶韓信。樊噲很佩服韓信,在韓信來拜訪的時候,樊噲仍然以對待諸侯王的禮節迎送韓信。可是,韓信出門後卻道:“生乃與噲等為伍!”沒想到我這輩子竟然和樊噲這般人為伍!
傲慢且不識好歹,這樣的結果,是把鐵桿的朋友變成了誓死的敵人!
有一個事情清楚地顯示了韓信在劉邦集團內部的孤立。漢高祖六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詢問諸將的意見,當時竟然沒有人替韓信辯護,眾人都異口同聲地催促劉邦馬上發兵攻打韓信。
由此可以看出,劉邦動手收拾韓信,是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的。
韓信缺自省,坐失最後的機會
在劉邦奪取了韓信的兵權和齊王的稱號之後,沒有將其一擼到底,而是改封韓信為楚王。在劉邦的所有諸侯王中,數韓信參加革命最晚,資歷最淺,功勞最小,可是獲封的卻是最大最好的楚國。按理說,這個時候的韓信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愉快地接受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可是韓信沒有。
韓信缺乏自省的能力,念念不忘齊王的風水寶地和榮耀,對劉邦奪取他的齊王耿耿於懷,從此陷入了怨恨和不滿之中,終於坐失了最後到機會。
除此之外,韓信還幹了幾件蠢事:
劉邦痛恨鍾離昧,聽說他藏在楚國,便下詔要楚國逮捕鍾離昧。但韓信拒不逮捕、甚至庇護降將鍾離昧。此時已在洛陽稱帝,楚王頭上還有大漢的皇帝,大漢皇帝下面還有朝廷的法度,朝廷讓你逮捕鍾離昧,你必須執行。但韓信沒有,不僅拒不執行命令,還率領相當數量的軍隊巡視各縣,最終遭致了謀反的舉報。
這樣劉邦再也無法容忍韓信的為所欲為了,有可能授權呂后殺了韓信,這其中,筆者認為蕭何只是扮演了一箇中間人的角色。畢竟是蕭何把韓信誘騙到未央宮的。
為什麼呢?
蕭何雖然和韓信有過交往,甚至上下級處過,但時間不長。
漢高祖元年韓信投奔劉邦一同前往漢中。漢高祖二年,韓信由於犯罪,在行刑前結識了滕公,經滕公推薦見到蕭何,由蕭何向劉邦舉薦,最後得到重用的。
可以這麼說,韓信的死確與蕭何有關,但誅殺韓信的根源不在蕭何,而是劉邦和呂后,呂后的計謀很可能得到了劉邦的允許。
-
7 # 重軍
韓信是中國歷史著名的軍事家,是西漢的開國大功臣。雖身居高位,但是他的結局卻是很悲慘的。韓信家境特別貧寒,常常餓肚子,無奈之下只好去鄰居家蹭飯,久而久之四周的人都很討厭他,因為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導致了他想要反抗的決心。
在秦末的時候,他參加了反秦鬥爭,因此結識了項羽,後來經過蕭何的推薦,劉邦拜他為大將軍,剛開始劉邦不是很看好他,蕭何知道如果放走韓信那將是一大損失,無論如何都要將他留下,得到重用的他果然沒有讓蕭何失望。滅秦之後,各方勢力都想稱王,此時比較強的主要有兩方,一方是項羽,一方是劉邦。項羽和劉邦的實力相對來說,項羽要更強一點,此時的劉邦若是沒有一個厲害的謀士和厲害的戰略決策,他是不敢輕易出兵的。
韓信雖然久居貧困之地,但是眼光長遠,觀察細緻,他向劉邦分析了楚漢兩方的實力懸殊和具體的形勢,並且建議劉邦向東進攻,成功拿下了關中。楚漢之爭,拼的不僅僅是兵將,更是謀略,韓信指導劉邦平定了魏國,又擊敗了趙國,再繼續北上,擊敗了燕國,軍隊的實力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韓信的才能在戰爭中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劉邦非常欣賞他,而且對他委以重用,四年之後,劉邦被封為丞相,帶領士兵擊敗了救助齊國的龍且,齊國一時無王,劉邦就封韓信為齊王。劉邦在一步步擴大自己的領地,實力也在不斷擴充,此時的他足以與項羽抗衡,於是劉邦派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逼得項羽自殺而亡,韓信除掉了劉邦的心腹大患。
漢朝建立以後,韓信的軍事才能太過於突出,最終成為了劉邦的眼中釘,劉邦害怕韓信起兵造反、奪取政權,於是授意呂后和蕭何殺了韓信。韓信是一個性情中人,跟隨劉邦這麼長時間,他知道劉邦對自己充滿防備心,但是他並沒有惻隱之心,在被殺之前,蒯通曾經勸他起兵造反,奪取天下,但是韓信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最終落得悲慘的下場。
呂后和蕭何將韓信騙到長樂宮,命令手下將韓信用亂棍打死,韓信臨死之前說“吾悔不用蒯(kuǎi)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從這19個字中可以看出他的後悔,遭到了小人的設計陷害,然而後悔也已經無濟於事。呂后和蕭何在聽完韓信說完這句話之後,心有餘悸,他們實在是有愧於心,殺了大功臣。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漢朝,韓信在漢朝的成長之路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有難可以同當,有福不一定能同享,韓信終究沒能做到劉邦那樣決絕。本文系作者原創,喜歡的還請關注一下哦。
-
8 # 君山話史
韓信之死,主要是呂后一手策劃的。當時劉邦正在前線平定陳豨之亂,並不知情。同時,韓信之死,與蕭何的關係也是很大的。
依照史書的說法,韓信暗地裡與陳豨往來,密謀在京城舉兵響應。陳豨與韓信關係密切,他在上任鉅鹿太守時,曾拜訪韓信。據說韓信密囑他起兵自立,自己則暗中在內響應。
公元前197年時(漢高帝十年),陳豨叛變。劉邦率軍隊親征陳豨叛軍,考慮到韓信長於兵略,便派人召韓信隨軍出征。韓信卻推脫身體有病,不肯前往。
在陳豨起兵時,韓信就秘密與之取得聯絡,並告知他:“老弟你起兵造反,我將助你一臂之力。”此時韓信無兵無權,他還是想出一個方法。他與家臣偽造了一份聖旨,打算釋放囚徒與奴隸,以此來組建一支軍隊,進攻皇宮,目標是呂后與太子。
這個計劃需要陳豨在軍事部署上做出配合,韓信便派人送密信給陳豨,只要陳豨的訊息一到,就可以發動政變,控制皇宮。
這時侯卻發生一個意外,韓信有一名隨從,不知因為什麼事情得罪這位將軍,韓信一怒之下,把他關於牢裡,準備處決。這名隨從的弟弟寫了一封信,交給呂后,告密韓信要造反,並把其陰謀供出。
呂后聽了之後大驚失色,她決定先發制人,把韓信誘騙到宮中,只要韓信入了宮,就插翅難飛了。但是,呂后雖是皇后,並沒有干政的權力,怎麼辦呢?她決定請蕭何幫忙。只要蕭何出馬,韓信一定會入宮。
韓信的發跡,與蕭何有直接關係。沒有蕭何這個伯樂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哪來韓信的飛黃騰達。可以說,在漢政府高層中,他對韓信的才能最為了解。不過事易時移了,當年蕭何要挽留韓信,而現在,他卻要致韓信於死地。
要用什麼理由誘騙韓信入宮呢?蕭何想出一個辦法:假稱陳豨已經戰敗身亡,要求各級官員前往宮中祝賀。
在聽到呂后召見的訊息後,韓信確實滿心疑慮。按理說,皇后只管後宮的事,怎麼有召見群臣的權力呢?於是他先是聲稱臥病在床,不能前去宮中。此時,蕭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讓人帶話給韓信:“您雖然生病了,可是還是勉強到宮中祝賀一下的好。”
即使韓信不相信別人,他也沒有理由不相信蕭何。沒有蕭何,就沒有他的飛黃騰達。既然蕭相國都說話,他不能不賣這個人情吧。
當他一腳踏入長樂宮時,就大難臨頭了。埋伏在一旁的甲士們一擁而上,把他綁得結結實實。他沒有見到蕭何,也沒有見到別的大臣,只有呂后。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韓信,甚至連辯解的機會也沒有,當天就被處死在長樂宮的鐘寺。
對於史書所說韓信參與陳豨謀反之事,我覺得疑點重重。所謂的證據,不過是出於一位韓信隨從的誣告罷了。而且在韓信被殺後,也沒見史書有記載他有什麼同謀落網,難道就憑他自己一人造反不成?
因此,在韓信被殺一事上,蕭何扮演了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可以說是他一生的一個汙點。
回覆列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句話其是隨便說說的。
秦朝末年,陳勝吳官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天下群雄逐鹿。韓信,就是在此間,開始嶄露頭角 。韓信最初並非劉邦部下,而是在項羽麾下效力。項羽其人,勇猛無敵,剛愎自用,韓信雖 然有領軍之才,卻不得重用,不得已離開項羽投奔劉邦。
韓信,雖然有滿腹軍陣才略,但是並沒有顯赫的身份,耀眼的戰績,所以初到漢營,並沒有 受到劉邦的重視。BUT,此時的韓信遇到了他一生的第一個貴人,蕭何。
不知為何,在劉邦軍營中,韓信這個底層小軍官,與蕭何這個劉邦近臣大佬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在與韓信交往中,蕭何坦言,“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後劉邦擇良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才有了韓信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的經典一戰,封侯拜相,位列異姓王之首。
劉邦登基稱帝后,與群臣訂立白馬盟約“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無功者不得封侯”。清除異姓王,韓信首當其衝。
大漢建立初期,當之無愧的第一將,韓信無人能敵。所謂結鈴還需系鈴鐺的人。蕭何當年推薦的韓信,清除韓信對大漢威脅的任務也就落在了蕭何身上。
劉邦以遊獵雲夢澤為藉口,要求韓信親身覲見。劉邦趁機逮捕韓信,將為淮陰侯。
韓信韓信閒長安, 呂后為了消除後患,決定將韓信除掉。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鍾室。 韓信之死,其實是必然。項羽死後,劉邦與韓信兩人之間變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兩人只能活一人。即便蕭何不出手,也會有其他人出手。 結局早已確定,至於過程由誰來承擔,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