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升866漢升866

    安史之亂,衝擊了唐玄宗芙蓉帳暖度春宵的兒女夢,他不為國家利益的大局著想,積極平叛,而是採取消極的對策,退守四川,偏安一隅。這樣的結果,勢必造成國家分裂的局面,因此遭到大臣和軍隊的反對。在退走到馬嵬坡的時候,眾大臣和將軍們一致認為,造成今天安祿山反叛,天下大亂的局面是楊國忠,楊玉環兄妹誤國造成的,異口同聲要求玄宗殺死楊家兄妹,大勢所趨,李隆基只好聽命於事態發展,無奈的殺了楊家兄妹。

    接下來,眾大臣要求太子李亨留在長安,領導平叛救國,太子李亨是在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被推上皇位的,史稱肅宗,並不是有意逼父親退位,蓄意政變。肅宗既位後,重用大將郭子儀,郭作戰有方,英勇殺敵,終於斬殺安祿山,平定了安史之亂,穩定了唐朝李家江山。

  • 2 # 美映椒房

    馬嵬之變應當是自安史之亂以來政局客觀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由於楊國忠依仗玄宗的寵信長期專權誤國,上至太子集團、下到普通百姓,所有人都怨恨他,甚至連叛軍都打著誅奸相的旗號,可見楊國忠已經是眾矢之的,楊貴妃則更多是被連坐而死。

    馬嵬之變可以說是從六軍軍士到太子集團等各階層、各勢力的一個合力的結果,太子李亨參與並支援了這次行動,而且享受到了兵變最大成果,但不能說是誅奸相、殺貴妃是他主動故意策劃的。

    皇太子李亨和楊國忠有著尖銳的矛盾

    皇太子李亨和宰相楊國忠之間是存在著激烈矛盾的。早在東都洛陽淪陷時,唐玄宗曾和楊國忠商量,準備自己親征,派太子監國。楊國忠非常驚懼,於是讓楊氏姐妹哭訴於貴妃,請楊貴妃出面勸阻玄宗,事情果然成功。但這也反應出太子和楊國忠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尖銳了。因此當輿論出現要誅殺楊氏家族的呼聲時,李亨是樂見其成的,甚至在必要時刻他會親自參與支援,以此為自己消滅最大的政敵,從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皇太子李亨支援並參與了馬嵬之變

    馬嵬兵變的主要目的在於剷除權相楊國忠,而非通俗小說裡渲染的為了殺楊貴妃。由於楊國忠是皇太子李亨的最大政敵,李亨顯然是支援並參與了這次兵變的。《舊唐書》的楊貴妃傳記裡記載了:

    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

    這個說明掌握禁軍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在決定發動馬嵬兵變之前,是知會並且主動爭取了太子的支援,並與之秘密協商。但值得注意的是,李亨在這裡是被動方,他接受和支援了這個行動,而不是他去挑唆和鼓動陳玄禮發動兵變。因此,從這裡看得出他並不是兵變的主謀和策劃者。

    當時另一位宰相韋見素在《舊唐書》的傳記裡記載得更清楚:

    次馬嵬驛, 軍士不得食, 流言不遜。 龍武將軍陳玄禮懼其亂, 乃與飛龍馬家李護國謀於皇太子,請誅國忠,以慰士心。

    皇太子李亨是馬嵬之變的最大受益者

    馬嵬之變發生後,宰相楊國忠被誅,楊氏家族被斬草除根,楊貴妃被逼自殺,唐玄宗可以說威信掃地毫無尊嚴;而政變最主要的發起人陳玄禮為了表達自己對玄宗的忠誠,也沒有利用政變為自己謀求政治利益,而是始終守護在失勢的玄宗身邊。

    面對著江山淪陷、愛妃身死,年邁的玄宗已經失去鬥志,他為了逃避痛苦,急赴蜀地以求平靜。就在玄宗準備趕路時,當地的父老迅速集結起來試圖挽留玄宗,玄宗著急趕路,於是派皇太子李亨出面撫慰百姓。

    此刻是玄宗的君權最為衰弱的時候,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李亨的太子集團抓住這個天賜良機,迅速勸他以“父老牽馬請留”的理由擺脫玄宗的控制,北赴朔方,成為唐政府抵抗叛軍、收復江山的新的領導人和精神領袖。李亨撇開玄宗,直接在靈武自立為帝,遠在蜀地失去君權民心的玄宗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被迫成為了太上皇。

  • 3 # 看遍山川

    首先太子李亨和楊國忠兄弟姊妹的矛盾由來已久,李亨早就對楊家那幫人的專橫感到厭惡,這一點楊國忠等人也非常清楚。當安祿山的叛軍滾滾而來時,唐玄宗流露出想親征的意思,讓太子監國,等平叛之後讓位給太子。

    當然玄宗只是在故作姿態,並不是真的打算御駕親征,再說他也沒有那能耐,但就是嘴上透露點意思,就把楊國忠嚇得半死。趕緊回去告訴他的那些姐妹,抓緊向玄宗吹枕頭風,經楊貴妃一“作”,玄宗只能暫時收回成命。

    另外,有怪才之稱的神童李泌是太子的發小和死黨,李泌博學多識,有執政才幹,唐玄宗也十分欣賞他,從小就被玄宗刻意安排在太子身邊。這位太子高參和太子心氣相通,侍奉東宮時譏諷楊國忠,為了剪除太子的左膀右臂,被楊國忠彈劾流放至湖北。

    潼關失守後,唐玄宗面臨的不是逃不逃的問題,而是往哪裡去的問題,楊國忠極力勸說玄宗去四川,這不奇怪,因為那裡是楊的老巢。楊國忠領劍南節度使,雖然他人在京師,但那邊大小官員都是他任命的親信,安祿山造反剛開始時,楊國忠就就讓人準備物資,以防萬一作西逃準備。

    對於玄宗來說,他既然還信任楊國忠,那四川當然是最好的選擇,蜀中富裕,有物質保障,有相當的軍力護衛,地方最高長官又是自己的親信楊國忠,還有比這些條件更優渥的地方麼。

    但是對於太子李亨來講,四川可是龍潭虎穴,只要太子有正常智商,他都打心眼裡不願意去楊國忠的地盤四川。太子和楊國忠有舊仇又有至親的幕僚被趕走的新恨,但在京師各方勢力相互制約,太子畢竟還有威嚴和地位權勢,某種程度上楊國忠還落下風。一旦到了蜀地,楊國忠手裡兵權在握,除了玄宗,老子天下第一,李亨身家性命難保,又何談坐穩太子之位。

    那麼接下來的事,只要西逃路上太子能夠利用各方面條件,要麼除去楊國忠一黨,要麼他去別處地方,反正必須得脫離玄宗的大隊伍,否則一朝入蜀如同羊入虎口。

    禁軍將領陳玄禮在離開長安前早就想幹掉楊國忠一夥,只是東宮宦官李輔國從中斡旋未能得到太子的明確表態。當玄宗的逃難隊伍來到馬嵬坡,軍士們怨聲載道,陳玄禮利用士兵的不滿情緒,發動兵變誅殺了楊國忠一黨。

    太子事前知道陳玄禮有殺楊國忠的企圖,在西逃的路上如果幹掉楊國忠一夥,最大的得益者應該就是太子。太子知道陳玄禮的計劃,不管陳玄禮在馬嵬坡有沒有再次試探過太子,但太子保持沉默甚至可能透過心腹宦官李輔國透露些資訊,都足以讓陳玄禮有“底氣”鋌而走險。

    太子李亨是馬嵬坡兵變的後臺老闆,儘管他可能沒有發聲,當然更用不著他出面,所有事宜由宦官李輔國和禁軍將領陳玄禮具體操作。事後,太子李亨得到了利益最大化,既除掉了心腹大患楊國忠,又脫離了玄宗北上靈武另立門戶。

  • 4 # 一半秋色

    馬嵬坡兵變,說是兵變,其實就死了兩個人,一個是楊國忠,一個是楊貴妃。

    據《安祿山事蹟》記載,殺死楊國忠的,是一個叫作張小敬的小兵;勒死楊貴妃的,是玄宗最信任的大太監高力士。

    張小敬,最近因為《長安十二個時辰》大火特火,其實這個人在歷史上名不見經傳,是個籍籍無名之人,他與楊國忠毫無瓜葛,也無血海深仇,他為何第一個衝上去殺掉楊國忠呢?

    肯定有人挑唆,誰是幕後大boss呢,會是誰呢?

    來看看事變的參與者:唐玄宗、李亨、陳玄禮、高力士、李輔國、張小敬等小兵。

    我們用排除法。

    第一個排除張小敬。

    剛才已經說過了,肯定不是張小敬,因為他沒有強烈的殺人動機,而且也不是最終的受益者。他或許對戰爭有怨言,是這場叛亂讓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或許對唐玄宗有怨言,是唐玄宗用人不當,錯失了平定叛亂的最佳時機。

    但這不足以讓他殺人。

    第二個排除高力士。

    高力士是唐玄宗身邊最忠誠的狗,他終生陪伴在唐玄宗身邊,不離不棄,當唐玄宗失勢之後,高力士依然陪伴在玄宗左右。雖然高力士親手勒死了楊貴妃,但那純粹是形勢所逼,即使他不動手,楊貴妃也會死。

    高力士也沒有殺人動機。

    第三個排除唐玄宗。

    這個肯定不可能,唐玄宗愛楊貴妃都愛不過來,怎麼忍心殺她呢。

    第四個排除李輔國。

    李輔國是太子李亨的人。李輔國原名不叫李輔國,而是叫李靜忠。他長的奇醜無比,但情商極高,他從小盡心服侍李亨,與李亨建立深厚感情。他四十歲之前默默無名,四十歲之後卻突然發力了,後來一舉做到了元帥府行軍司馬,權傾朝野。

    他的“突然發力”就發生在馬嵬坡兵變之後,可見,馬嵬坡兵變必然與他有著莫大的關聯,但是以他當時的身份,當時的實力,當時的威望,不足以發動兵變。

    第五個排除陳玄禮。

    陳玄禮是唐玄宗的人,唐玄宗剷除韋后和安樂公主之時,他是直接參與者,也是最重要的參與者。但陳玄禮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皇位遲早是李亨的,所以他私底下與李亨有密切往來。

    《舊唐書》上記載,是陳玄禮發動了兵變,是陳玄禮讓人殺了楊國忠,又是陳玄禮逼迫唐玄宗殺掉楊貴妃。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陳玄禮造了天大的反,最後卻沒跟這李亨北上,而是選擇繼續跟著唐玄宗去了四川,安史之亂結束後,他又陪著玄宗回到了長安。

    他殺了玄宗的女人,難道玄宗不恨他嗎?玄宗難道不能殺了他嗎?

    可是,玄宗卻沒這麼做,依然信任陳玄禮,這如何解釋呢?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陳玄禮是被逼迫的,他不是真正的幕後兇手。

    排除了上述五個嫌疑人,作案兇手就水落石出了,沒錯,就是李亨。

    李亨的作案動機最大。首先他最恨楊國忠,這個恨甚至不亞於對安祿山的恨,楊國忠倚仗玄宗的寵信,整天耀武揚威,絲毫不把李亨放在眼裡,李亨早就想除之而後快了。

    其次士兵有情緒。玄宗逃跑是秘密進行的,逃竄之前,絕大部分人並不知情,包括這些負責保衛計程車兵。士兵們稀裡糊塗的就出發了,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什麼時候回來,他們根本沒來得及向老婆孩子道別。

    當士兵們得知要逃往四川,而且再也回不去,老婆孩子極有可能死於戰火之後,那種悲憤的心情可想而知。

    再次,李亨恰恰抓住了時機,將士兵悲憤的情緒引向了楊國忠,這個他最想幹掉的人。他讓李輔國等親信在士兵中大肆散佈謠言,說是安祿山之所以發動兵變,就是為了剷除楊國忠,只要殺掉楊國忠,叛亂就停止了。

    謠言四散開去,很快士兵們都知道了,本來情緒激動的他們,在謠言的鼓動之下,群情激憤地衝向了楊國忠,將楊國忠砍的稀巴爛。

    然後,士兵又將矛頭對準了楊貴妃,斬草要除根,留下楊貴妃,早晚是個禍患,殺一個是殺,殺兩個也是殺。

    唐玄宗無可奈何,為了平息眾怒,為了自由,他只能選擇犧牲愛情。

  • 5 # 鄭州第二大閒人

    既然說到馬嵬坡兵變,有李亨的影子出現,就必須介紹下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從中得到問題,並分析得出答案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安史之亂,東都洛陽陷落。次年(756年)安祿山進逼西京長安,唐玄宗出逃,到了馬嵬坡(今陝西省興平)途中將士飢疲,六軍不發,陳玄禮與太子李亨、李輔國謀,請殺宰相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太常卿楊暄。結果楊國忠被亂刀砍死,屠割支體,以槍揭其首於驛門外;玄禮又請誅楊貴妃,玄宗不得已命令高力士處死楊貴妃,史載玄宗“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尸寘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玄禮等乃免冑釋甲,頓首請罪。上慰勞之,令曉諭軍士”,史稱馬嵬之變。

    大概意思就是,到了馬嵬坡這個地方,將士人困馬乏,就不走了,陳玄禮和李亨,李輔國商議,要殺掉楊國忠等人,結果楊國忠被分屍,頭被割掉,拿著杆子挑著楊國忠的頭來到唐玄宗的帳外,讓唐玄宗必須殺掉楊玉環才行,唐玄宗沒有辦法,就讓高力士勒死了楊玉環,這就是馬嵬坡兵變

    太子李亨在馬嵬坡兵變中起到什麼樣的角色呢?

    這裡出現了幾個關鍵的名字,李亨,陳玄禮,楊國忠,李亨大家都知道,當時的太子,這個不必介紹太多。

    陳玄禮是誰?楊國忠是誰?他到底做了什麼事情,非得殺掉他才行?

    陳玄禮:唐朝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陳玄禮因為幫助唐玄宗除掉了韋后、安樂公主等亂黨,唐玄宗就讓陳玄禮做了禁軍龍武大將軍,什麼是禁軍?就是專門守衛皇宮的軍隊,所以陳玄禮深得唐玄宗信任,馬嵬坡兵變什麼時候?發生在756年,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陳玄禮兢兢業業做了46年的禁軍大將軍了,在這四十六年中一直守護著皇帝的安全,可以表明陳玄禮對唐玄宗是絕對忠心的,是皇帝徹徹底底的嫡系。既然是陳玄禮忠於皇帝,那麼將近70歲的他怎麼敢脅迫皇帝殺掉楊國忠和楊玉環呢?這在當時可是大不敬,誅九族的罪過?

    現在就說說楊國忠,他到底都做了什麼事情,必須殺掉他才能平息叛亂?

    楊國忠:楊玉環的哥哥,在唐玄宗得到楊玉環後期,楊玉環把唐玄宗哄得團團轉,楊玉環吹啦彈唱,樣樣精通,深得唐玄宗寵愛,所以楊國忠,妹貴哥榮,逐步升遷,後來竟然升任到宰相,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

    1、即使由於楊玉環的緣故,你升任到宰相也沒關係,關鍵是他任相期間,由於個人不思進取,沒有丁點能力,只會拍馬屁,專權誤國,敗壞朝綱,和安祿山爭鬥奪權才導致了安祿山直接起兵謀反,所以此處是重點。

    楊國忠由於楊玉環的關係當上了宰相,別人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安祿山不一樣啊,他做了十幾年的節度使,手裡兵馬幾十萬,根本不怕楊國忠,處處瞧不起楊國忠,可是楊國忠也不服氣,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匹夫小兒安祿山竟然不聽我的,我必須得壓你一頭,所以就在唐玄宗面前整天說安祿山的壞話,唐玄宗心裡明白怎麼回事,就不理睬,可是呢,楊國忠整天說安祿山要造反什麼的,

    2、唐玄宗決定測試下安祿山,於是在754年,就讓安祿山進京面聖,看起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由於提前得到訊息,就在唐玄宗面前,痛哭流涕,慷慨陳詞:聖上啊,我對你衷心耿耿,日月可表,總之,吧啦吧啦說了一通,唐玄宗覺得這安祿山不錯哦,就準備升他任宰相,這時候楊國忠知道了,搞什麼?不是讓皇帝幹掉安祿山嗎。怎麼突然間跟我平起平坐了?這不行,於是對皇帝說安祿山目不識丁,當了宰相豈不讓人笑話,同樣也笑話皇帝的任用有問題?於是安祿山的升遷就泡湯了,

    3、此後安祿山和楊國忠的矛盾已經不能調和了,安祿山心裡想,皇帝越來越老了,現在還清醒,假如有一天糊塗了,我還不得非楊國忠乾死,不行我得先幹他,搞死他,於是在755年安祿山在各大新媒體,自媒體等釋出告示: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社會動亂,民怨沸騰,誤國欺主,所以必須征討他,來振興唐朝

    安祿山依「誅國忠、清君側」為名,發動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的直接當事人就是楊國忠

    好了,前因後果都清楚了,話還得再說過來,大家都清楚這次戰爭是因為楊國忠引起的,從長安城出逃,一路上風餐露宿,頓頓連肚子都填不滿,而楊國忠呢,吃的上面還擺譜,這雞怎麼燉的這麼輕,這菜怎麼顏色不正,鹽加多了,醬油放少了,我R,陳玄禮同樣對楊國忠無好感,於是鼓動將士,我們為什麼出逃,還不如因為這個奸相導致的,你們累死,餓死,他還裝作看不到,士兵一聽,急了,都不走了,開始示威,必須誅殺楊國忠才行。

    可是這也是大事情,陳玄禮他自己不能做主,他做的只是煽動大家的情緒,於是去找太子李亨商議,太子李亨從小就生活的戰戰兢兢,生怕做錯事被廢除太子之位,所以他根本不敢答應,但是他也不傻,這是他的天大好機會啊,對陳玄禮說,你們做你們的就行,我沒聽到,也沒看到,於是陳玄禮知道了該怎麼做,就有了後來的事情。楊國忠被殺,楊玉環被勒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萬VS60萬,窮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