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落無痕xy
-
2 # 歷史深度揭秘
此事說來話長,且聽我慢慢道來:中國自三代以來,得國正者,只有漢與明。這句話首先給了漢朝和明朝一個崇高的地位,而明朝的建立就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作為一介草民,從底層坐到了皇帝,本身充滿了傳奇色彩。今天讓我們來看一下朱元璋起兵後的一步至關重要的戰役—鄱陽湖海戰!中國為數不多以少勝多的海戰,被無數名將作為經典戰役來研究。
在朱元璋攻打了應天后,準備營建自己的帝國,以應天為基地逐漸開始向周邊擴充套件,以鞏固自己實力。朱元璋希望自己能在短時間內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並且有源源不斷的供應。在1356年,朱元璋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旅,不斷派自己手底下的將領攻城掠地。例如:讓徐達攻打鎮江,鄧愈打廣德,並且在次年,朱元璋親自出馬攻打寧國。其餘各將領也繼續分配任務,不斷擴張自己的領地。在三年後,朱元璋基本上把浙江,江蘇,安徽三地連成一片,建立了一個以自己為首領的區域霸主。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還不能算是老大,陳友諒的軍隊,領土,人口等都超過他,隨著領土的擴張以及朱元璋按照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朱元璋的勢力穩步上升。但這個時候,陳友諒開始對朱元璋搞事情了,在1360年,陳友諒把他的老大徐壽輝殺了,自己當了老大,並且稱帝,國號漢,隨後帶著自己的全部軍隊來攻打應天府。但是誰知道朱元璋先派了自己的部下胡大海斷了陳友諒的後路,又讓自己的部下康茂才假裝詐降,裡應外合在應天城外大敗陳友諒,這朱元璋就是朱元璋,在打敗陳友諒後,又順勢把太平,安慶等地都給納入了自己的領地。到了1361年後,朱元璋又和陳友諒打了幾次仗,均大勝,朱元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張,江西基本也被佔領,與陳友諒的領土完全接壤,隨時有可能爆發戰爭!
轉眼到了1363年,張士誠讓自己的手下圍布小明王韓林兒和劉福通,謀士劉基力勸朱元璋讓他不要去救,但是朱元璋不願意,這一步差點讓朱元璋的稱帝生涯徹底結束。在前往救援翰林兒的同時,陳友諒帶著自己這幾年整頓的家底60萬士兵水軍攻打江西的洪都(就是今天的南昌)。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關鍵的人物,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此人平日裡花天酒地,當時南昌城內大約有2萬的守軍,許多人都準備投降和跑路了,朱文正振臂一揮,吾輩豈是敗軍嗎?帶領城內的守軍和人民艱苦抵抗了整整倆個月,真是個天才!朱元璋帶領20萬部隊緊急趕往,陳友諒帶著自己的部隊前往鄱陽湖迎戰,陳友諒的船隻巨大,並裝有火炮,朱元璋損失慘重。但是朱元璋充分利用這一點,模仿曾經的赤壁之戰,用火攻,陳友諒船隻不易掉頭,大量船隻遭到了損壞。
雙方整日交戰,互有勝負,但是這個時候為夏季,鄱陽湖的水位不斷降低,朱元璋的小船優勢就出現了,於是朱元璋分散船隻,全面包圍陳友諒,並且派步兵陸續把湖北全境都給拿了下來,而這個時候陳友諒準備退回到武昌,打不過咱們就休戰唄,反正我人多呢!但是,這個時候朱元璋的軍事天分又顯示出來了,他相信陳友諒肯定要突圍,所以在湖口埋伏下重兵,果不其然,陳友諒中招了,滿山的箭雨射向陳友諒的軍隊。真是天命所為,陳友諒一代梟雄被箭射死了。軍心大亂,幾十萬大軍四散而逃,朱元璋步步為營,在各個水路出口進行攔截,大量士兵被俘虜和殺害,至此,江南再也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威脅到朱元璋了。這一戰朱元璋20萬打60萬,打出了自己的風格,併為朱元璋統一江南埋下了基礎,後來,朱元璋不費吹灰之力陸續兼併土地,直至統一南方!
-
3 # 彈指千年
導讀:依題主所言,20萬VS60萬說的應該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的鄱陽湖之戰,最後以朱元璋的完勝而告終。這本來應該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但是結局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元朝末年,一個群雄逐鹿的局面,在這麼多的勢力中以陳友諒和朱元璋兩隻隊伍最引人注目。當時元軍的主力對付北面的劉福通,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也開始了驚心動魄的一戰。
據《明史》等史料記載,鄱陽湖大戰,雙方都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兵力,朱元璋20萬,陳友諒是60萬,陳友諒的總體兵力是朱元璋的三倍。補充一點,陳友諒的水師隊伍以戰艦為主,而朱元璋的戰船和漁一般,在鉅艦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船大既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最大的壞處是行動不便,尤其是在狹窄的水道,而在這樣的水道,小船的優勢,明顯大於鉅艦。
公元1360年閏五月初一,陳友諒率領10萬水軍,越過朱元璋軍隊佔據的安徽貴池,先後拿下太平、採石。連續的勝利讓陳友諒忘乎所以,連朱元璋最簡單的誘敵深入之計都沒看出來。誘使陳軍從開闊的大江進入狹窄的新河之前,朱元璋先是命令各路人馬,在各處要地設伏,為其準備了一個大口袋,朱元璋本人,則率主力埋伏於盧龍山。
隨後朱元璋依劉基之計,利用康茂才與陳友諒的關係,用出了無間道。朱元璋要他做的很簡單:給陳友諒寫一封,信中說,友諒啊,好久不見了,其實我早就想見你,早就想和你一起幹,之前投了朱元璋,那是沒辦法,我在那旮旯過得並不好,時刻想念咱們之前在一起的好時光,如此機會來了,讓我做你的內應吧,咱們裡應外合,把姓朱的幹掉,咱們會合的地方,就定在江東橋吧,以“老康”為暗號,到時候你叫聲“老康”就行了。接到康茂才的信,陳友諒竟然毫不懷疑有詐,率領大軍就出發了。
陳友諒是1360年五月初十,率軍自採石抵達大勝港的,來到江東橋,他依約連叫幾聲“老康”,誰知無人應答,陳友諒這才明白,該死的老康忽悠了他。天真的陳友諒同志,看來“除了自己誰也別信”這句古話,你不記得了。朱元璋立即下達進攻命令,頓時伏兵四起,水陸夾攻,陳軍遭此突然襲擊,頓時大亂,爭先恐後登舟而逃。最後陳軍被殺死者不計其數,兩萬多人被俘。
1363年二月,張士誠圍攻小明王所在之地安豐。朱元璋立即率兵救援,給了陳友諒趁火打劫的機會,集中60萬水陸大軍圍攻洪都。本來朱元璋想來個長期抗戰的,但是老天爺卻給了他一個天大的機會:連日的乾旱,河水下降厲害,有的地方甚至已乾涸,不利於陳軍鉅艦行動,陳友諒打不進洪都又不甘心離去。朱元璋一看機會來了,他先命令洪都守軍繼續堅守,然後聯絡徐達,讓徐達放棄廬州,夾擊陳友諒。同時得到訊息的陳友諒立馬撤出了洪都,第一時間與朱元璋鄱陽湖內相遇了。
經過了兩三天的試探,雙方各有勝負,總體來說朱元璋的小船吃的虧大一些。朱元璋見親自出戰幾次都無功而返便採納部將郭興建議,決定火攻。在傍晚時分,朱元璋挑選400名勇士,讓他們駕駛7艘裝滿火藥柴薪的漁船,徑直衝向敵艦,靠近後放火。轉眼之間,陳友諒一百多艘鉅艦化為灰燼,陳軍死傷過半。被困湖中一個多月後,陳友諒扛不住了,決定冒死突圍。據《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傳第十一》,焦慮不已的陳友諒剛將腦袋伸出,指揮反擊,突然一支流矢飛來,“驟中流矢,貫睛及顱死”。
傳聞在當時發生了非常巧合的事,陳友諒在冒死突圍的過程中,被流矢擊中身亡,而的劉基準確的利用天象和邏輯分析,得出了陳友諒已經死亡的訊息,然後,利用幾千弓弩手射出帶信的箭,主帥陳友諒戰死的訊息傳開後,60萬的農民軍立馬軍心渙散,不戰自潰。
結束語:陳友涼雖有60萬大軍 , 卻早已人心盡失,所以主帥戰死,就大面積潰退逃亡。而運氣加上足夠的智謀,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
4 # 歷史風趣說
鄱陽湖之戰,窮小子朱元璋僅憑20萬兵力戰敗擁兵60萬的陳友諒。朱元璋是如何逆襲成功的呢?
1363年2月,張士誠圍攻小明王韓林兒的最後據點安豐,朱元璋遂率兵救援安豐。4月,陳友諒親率60萬水陸大軍乘虛而入,直搗朱元璋的領地洪都。7月,朱元璋率舟師20萬經鄱陽湖回救洪都。陳友諒圍攻洪都85天,久攻不下,士氣沮喪。得知朱元璋大軍來援,即撤洪都之圍,東出鄱陽湖迎戰。陳軍“舟大,乘上流,鋒甚銳”。朱元璋鼓勵諸將說:“彼巨舟首尾連線,不利進退,可破也。”於是,把水軍分成11隊,每隊配備大小火炮、火銃、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槍、神機箭和弓弩等。並令各隊接近敵舟時,先發火器,再射弓弩,靠近敵船時則短兵格鬥。
鄱陽湖之戰歷時37天,陳友諒敗績,突圍衝出湖口。朱元璋已事先截斷退路,陳友諒陷落在圍追堵截之中,不幸被飛箭射中,貫穿頭顱,當即死去。
鄱陽湖大捷為朱元璋統一江南,進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朱元璋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成功逆襲的原因是:
一、陳友諒戰略失誤。本來,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小明王,造成應天空虛。如果陳友諒乘機以主力順流東下,直取應天,朱元璋便會處於陳、張夾擊,進退失據的境地。可是,陳友諒卻把進攻矛頭指向小而堅的洪都城,致使數十萬水陸大軍被置於狹小地域,難以展開。且又沒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後路於不顧,結果被朱元璋堵殲於鄱陽湖內。
二、陳軍的戰船形體巨大,裝備精良,但聯舟佈陣,不利進退,易遭火攻。朱軍小船居多,但機動靈活,進退自如。
三、陳友諒剛愎自用,暴躁多疑,內部分崩離析,上下猜疑,士氣低落,軍心渙散,沒有形成合力。朱軍將士一心,人百其勇。
四、政治方面,陳友諒殺掉自己的主子徐壽輝而自立稱帝,朱元璋卻決定“緩稱王”。陳友諒大肆殺降,激起了朱元璋將士必死的決心,而朱元璋卻優待俘虜,導致陳友諒的逃兵越來越多。陳友諒的所作所為不得人心,他的軍隊外強中乾。朱元璋禮賢下士,善撫人心,他的軍隊精誠團結,短小精悍。
-
5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首先,咱們先看這場戰役之初朱元璋的勢力與實力。控制區域:以應天為中心,包括了今天浙江省的多半部分,外加江蘇省和安徽省的一小部分。主要軍事將領有,邵榮、徐達、馮國勝、常遇春、楊璟、康茂才等人。總兵力充其量不超過10萬人。而水軍的裝備也只有陳友諒水軍的十分之一。
然後,咱們再看這場戰役之初陳友諒的勢力與實力。控制範圍:他佔有江西、湖北、湖南的絕大部分地區,以及安徽省、福建省的一小部分,簡直可以說是笑傲群雄。其主要軍事將領有:鄒普勝、張必先、張定邊等人。總兵力至少也有30萬之多。而他的水軍裝備,不僅有“混江龍”、“撞倒山”等百餘艘名牌鉅艦,還有數百條小艇。
也正是在這樣很不對等的情況下,元順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的一個夏天,陳友諒就率領其強大的水師從安徽省採石開始東下,同時,還聯合了東面的張士誠,準備共同對朱元璋發起致命的攻擊,以將朱元璋儘早地扼殺在搖籃裡。當然,當時的一強一富聯合起來攻打弱小的朱元璋,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懸念可言。為此,當陳友諒率領大軍殺氣騰騰地直奔朱元璋而來的時候,朱元璋馬上就感到痛苦了。他立刻召開了一場緊急軍事會議。當然,如果美其名曰的話,也算是一場軍事會議,但實際上卻是一次逃跑會議。因為,會上,有好多將領包括朱元璋本人都想一跑了之。
但是,朱元璋馬上卻想起了一個問題,即:無論是逃跑或者是投降,如果按照陳友諒的一貫作風,自己的頭早晚都要搬家。所以,還不如放手一戰呢。此時,正在朱元璋左右為難之際,他陣營當中的一個新人——劉伯溫卻站了出來說:“應該打而不應該逃。因為只有打也許還有一線的生機。”話說到此,朱元璋眼前馬上一亮,就將劉伯溫單獨叫到了他的密室進行請教,說:“先生何出此言?”
劉伯溫就說:“實際上,咱們屬於後發制人,以逸待勞,勝算更大!當然,在我軍計程車氣方面,你得想點辦法,把他們的戰鬥精神激發出來。尤其要將那些主張投降或逃跑的,都拉出去砍了!只有殺了他們,才能穩定軍心。然後,咱們就可以事先埋下伏兵,誘陳友諒深入,一舉將陳友諒予以擊敗。一旦他被打敗,那麼,自然就是您的老大了!”朱元璋聽後,不禁頻頻點頭。
隨後,他們回到會場後,朱元璋就定了調子:“不能跑更不能降,咱們一定要和陳友諒血拼到底。”於是,按照朱元璋的“安排”,陳友諒就被一步步引誘進了他的伏擊圈,進而在龍灣大戰中、陳友諒被殺的是丟盔卸甲,狼狽不堪,從此便一蹶不振,直至最終被朱元璋在後來的戰役中徹底戰勝。
回覆列表
1363年,張士誠出兵圍攻“小明王 ”,朱元璋率兵前去營救。陳友諒感到吞併朱元璋的機會來了,便親率60萬水路大軍向朱元璋的老巢應天(南京)進攻,將洪都(南昌)團團圍住,洪都的守軍是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他率軍拼死守城,堅持了3個月。朱元璋擊退了張士誠後於1363年7月率20萬大軍增援洪都,陳友諒聽說朱元璋趕來救援就撤圍洪都,進入鄱陽湖。朱元璋趕到湖口,截斷了陳友諒的退路,準備和陳友諒決一死戰,掃平南方最大的障礙。
此時的朱元璋高興萬分,終於可以消滅陳友諒。身邊的謀士劉基怕他輕敵便提醒道: “陳友諒仍有60萬兵力,主公不可輕敵,他退守鄱陽湖是自恃水軍比我們強大,妄圖透過水戰消滅我們,他造了幾百艘戰船,都是大船,大的可以容納3000人,小的也可以容納2000人”。朱元璋看著湖中陳友諒那一排排戰船,回身對劉基問道:“先生可有破敵良策? ”劉基回道“打勝仗必須有勇有謀,他陳友諒有勇無謀,他這次必敗”。當晚,朱元璋和諸將飲酒,徐達、常遇春等將領一再表示要同陳友諒血戰到底,最後,朱元璋端起酒杯說道:“朱某未給各位榮華富貴,這次打敗陳友諒後建造功臣樓,我讓你們享一輩子福 ”。將士們也共同舉杯道“誓死消滅陳友諒,為主公打天下萬死不辭 ”。
第二天,朱元璋親率大將徐達、常遇春等駕駛戰船向陳友諒的大船發起進攻,結果大敗而歸。
被陳友諒的大船撞翻的小船就有上百艘。陳友諒把大船用鐵鎖連在了一起,朱元璋無計可施。
接連幾天的戰鬥,朱元璋並沒有佔到大的便宜,反而自己差點戰死。在指揮戰鬥中,朱元璋的旗艦擱淺了,受到了陳友諒的部將張定邊的圍攻,後來幸虧部將韓成穿上朱元璋的戰袍投江,張定邊把注意力都放到了打撈朱元璋的屍體上面了,放鬆了對朱元璋旗艦的進攻,使朱元璋逃過了一劫。
幾天的激烈戰鬥後的一個傍晚。朱元璋和眾將飲酒,一部將提議:“三國時諸葛亮用火攻曹操戰船大勝,咱們也可以使用這個辦法 ”。朱元璋說道:“這個法子是好,但是要有東北風,否則火會燒到自己的 ”,話音未落,謀士劉基說道:“主公,我今日觀天象,今晚就有東北風”。朱元璋一聽,大喜。
回道:“就用火攻之 ”。
黃昏過後,湖面上果然吹起了東北風,風勢越來越大。朱元璋命水軍廖永忠、愈通海率7艘漁船,船上裝滿乾柴蘆葦和火藥,戰船前部安置稻草人外穿軍士衣服,士兵躲在草人後面,每船後拖一小船,供軍士點火後撤退時使用。
這七條漁船順著東北風向陳友諒的連環大船劃去,陳友諒的水軍,見只來了七艘漁船根本沒有把它們放在眼裡,就等著靠近後放箭。等到這七艘船靠近後,才發現上面全是草人,再上報陳友諒已經晚了,這七艘船霎那間丟擲數十隻鐵鉤,死死地搭在連環船上,隨後火光沖天、火勢迅猛,乘著強勁的東北風將連環大船燒起,燒紅了半邊天空。
隨後,朱元璋迅速出擊,大敗陳友諒。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和大將陳普略被燒死,士兵損失大半。
第二天,雙方又開戰。陳友諒瞅準朱元璋的旗艦猛攻,朱元璋無奈只得換船,躲避陳軍的進攻。接連幾天,陳友諒被朱元璋打得落花流水,手下的兩員大將也都投降了朱元璋。
陳友諒只能退守湖中藏了起來,部隊的人心被打散,兵士士氣低落。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陳軍的糧草也快用盡。此時的陳友諒百感交集,唯一的出路只能突圍。
8月26日,陳友諒率軍企圖經由南胡嘴突圍進入長江,但遭到朱軍毀滅性打擊後轉道,欲經涇江,被朱軍傅友德部伏兵阻擊。陳友諒戰死,5萬兵士投降。
這次朱元璋和張友諒的鄱陽湖大海戰,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戰,朱元璋以20萬大軍戰勝不可一世的陳友諒60萬大軍,使用謀略以少勝多,最終消滅了陳友諒這一勁敵,為今後開創統一大業掃清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