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小馬哥呀
-
2 # 初酒
五代十國時的南唐,疆域最盛時,包括江蘇省(不含徐州、宿遷、蘇州)、安徽省淮河以南、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江西全部、福建西部。史稱“近代以來僣竊之地,最為強盛”。
北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趙匡胤出兵滅掉南唐。實際上,趙匡胤只是摘挑的。如果沒有周世宗柴榮用三年時間,拿下南唐的淮南十四州,北宋滅南唐是不可想象的。
淮南十四州,其實有兩個州在淮河北岸,分別是:海州(江蘇連雲港市)、泗州(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剩下的淮南十二州,從東往西分別是:泰州(江蘇省泰州市)、東都揚州(江蘇省揚州市)、楚州(江蘇省淮安市)、滁州(安徽省滁州市)、和州(安徽馬鞍山市和縣)、濠州(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廬州(安徽省合肥市)、壽州(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舒州(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蘄州(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黃州(湖北省黃岡市)、光州(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
對南唐來說,只要守住長江北岸的淮南十四州,進可圖中原,可以守江南(定都金陵,今江蘇南京)。而對志在統一的柴榮而言,必須先拿南唐的淮南十四州開刀,否則統一大業無從談起。
在這十四州中,襟淮(河)帶(長)江的壽州無疑是南唐門戶。守住壽州,淮南十四州可保無虞;丟掉壽州,一切歸零。柴榮於周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初一,發兵南征,第一站就是壽州。
論綜合實力,南唐不在後周之下。但是,南唐中主李璟派來的大將劉彥貞卻不會打仗。劉彥貞帶3萬南唐軍,在壽州西郊的正陽,被周軍殺得幾乎片甲不留,劉彥貞本人戰死。這場慘敗,極大地挫傷南唐君臣守住淮南的信心,南宋人陸游評價說:“南唐之亡,實始於彥貞之敗。”
劉彥貞敗後,壽州城無援可持,柴榮認為拿下壽州易如反掌。沒想到守壽州的劉仁贍死守不降,即使柴榮在淝河的戰艦上架起石炮,如雨般的石頭砸進壽州城,依然沒有讓劉仁贍屈服。
柴榮是一代雄主,他不信小小的劉仁贍能阻攔他的統一大業。在城下,柴榮坐在胡床上指揮,招呼劉仁贍用箭射死他。射術高超的劉仁贍當然不客氣,但連射幾箭,始終射不中柴榮。劉仁贍扔箭,長嘆:“此天意也!”
壽州暫時打不下來,那就圍而不打,吸引大批南唐軍北上救援,周軍則在淮南的大棋盤上來回跳躍,殲滅南唐軍的有生力量。接下來,就是周朝名將兼忠臣趙匡胤攻打滁州清流關(安徽省滁州市區西郊)的故事。由於滁州(含清流關)距離金陵只有幾十公里,滁州的丟失,給南唐造成極大的生存壓力。李璟想與柴榮求和,願意每年供給周朝“歲幣”,但地盤一寸不讓。淮南之戰的形勢對周軍有利,柴榮當然不會籤這樣的和約。周朝大將韓令坤等人攻克揚州、泰州,在李璟的眼皮子底下橫掃,李璟成天提心吊膽。
李璟的噩夢還沒有結束。周顯德三年(956年)三月,光州、舒州、蘄州連線被周軍拿下。李璟派右僕射(“射”讀音為“葉”)孫忌求和,請周軍回師,條件是割讓壽州、濠州、楚州、光州,以及淮河北岸的海州、泗州,每年貢銀20萬兩,向周稱臣。李璟此舉可謂誠意滿滿,但柴榮要是的統一天下,這點“蠅頭小利”打動不了他。當然,柴榮也累了,想休息一下。他的條件是李璟交出淮南所有州縣,這顯然不是李璟可以承受的。
李璟只能咬牙打下去。
南唐救兵在李璟四弟、齊王李景達的率領下,火速北上解救被周軍圍住的壽州。可監軍卻是南唐“五鬼”之一的陳覺,南唐軍簡直就是羊入虎口。同時,還有一路南唐兵去收復揚州、泰州。趙匡胤和韓令坤等人守住了揚州、泰州,可柴榮始終拿不下彈盡糧絕的壽州城。直到周顯德四年(957年)三月,壽州城中的南唐軍官實在撐不下去,開城向柴榮投降,並把病到奄奄一息的劉仁贍抬到柴榮面前。當天,劉仁贍病死,柴榮嘆息不已。
柴榮拿下壽州,等於打開了淮南的大門,諸州對柴榮已無威脅可言。當柴榮第三次徵南唐時,形勢對他很有利。柴榮攻打濠州時,身先士卒,這是趙匡胤篡位後根本不敢去做的,因為他得國不正,惜死。濠州已在周軍掌控之中,接下來,柴榮親征泗州,依然身先士卒。十二月初三,周軍攻克泗州。七天後,濠州降周。
時間到了周顯德五年(958年,南唐保大十六年改為交泰元年)三月,李璟再無力打下去了,只好再向柴榮求和。淮南之戰打了三年,淮南十四州,只剩下黃州、蘄州、廬州、舒州。再打下來,這四州也保不住。現在對李璟來說,只要能守住江南,再大的屈辱也要扛著。李璟的求和條件是割讓淮南全部十四州六十縣,22.6萬戶人口。同時,南唐自去帝號,只稱江南國主,每年向周朝貢財物四十萬。
-
3 # 路遙lgy
南唐是趙匡胤在位時收復的。
公元960年,趙匡胤策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當時的五代十國,留下的還有北方的北漢,南方的南堂,吳越,後蜀,南漢,南平等割據勢力。
趙匡胤穩定了內部,打算統一全國。由於北漢緊接遼國,擔心受到遼國的威脅,趙匡胤與宰相趙普商量,採取先南後北的戰略。大約用了十年的時間,先後消滅了南平,後蜀,後漢。南部只剩下南唐與吳越兩國。
南唐是當時割據政權裡最大的一個國家,那裡土地肥沃,國家富裕足,可是,南唐後主在政治上卻顯得昏庸無力。
公元974年9月,趙匡胤派大將曹彬-潘美帶領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攻打南唐。很快佔領池州和採石磯(今馬鞍山)。當宋軍打算用大船和竹筏搭乘浮橋過江時,李煜和他的大臣們還在嘲笑這是在玩遊戲。
三天後,潘美的十萬大軍已經打到了金陵城下了。李煜還在與一些和尚在誦經講道,等他去巡視,看到城外都是宋軍旗幟時,才大吃一驚,連忙派大臣徐鉉到東京求和。
徐鉉見到趙匡胤,說:“李煜待陛下,就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孝順,為什麼還有討伐他呢”?趙匡胤反問:“那你說說,父親和兒子能分成兩家嗎”?徐鉉無語,回去彙報李煜。
過了一個月,宋軍圍城越來越緊。李煜又派徐鉉去東京求和。徐鉉苦苦哀求趙匡胤不要攻打金陵。趙匡胤不耐煩了,怒氣衝衝的道:“你不要多說了,李煜沒有什麼罪。但現在是天下一家,我的床邊,豈能讓別人安睡”。
李煜得到徐鉉彙報,感到求和沒有用了,急忙調上江十五萬大軍來救。結果,兵至皖口,被宋軍兩路夾擊,慌亂中,南唐軍用火燒宋軍,不料正起的是北風,大火反燒了南唐大軍,造成全軍覆沒。
宋大將曹彬派人進城勸說李煜投降,免得百姓生靈塗炭。李煜實在不甘心,想繼續拖下去。曹彬下令攻城,第二天,金陵被攻破。李煜本來在宮中準備了柴草,打算與眾臣自焚殉國,但畢竟還是沒有勇氣,最終帶眾臣出宮門向曹彬投降了。
李煜被押解到東京,趙匡胤對他基本還是不錯的。可惜的是,沒有多久,趙匡胤就去世了(976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這位出色的詞人,在亡國的憂傷中,也很快結束了悽慘的生命。
-
4 # chickens
960年,趙匡胤登級
975年,滅掉南唐
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藉口北漢與遼聯合南侵率軍出大梁(今河南開封)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授意將士給他穿上黃袍擁立他為帝。趙匡胤即回師大梁逼後周皇帝讓位建立宋朝。陳橋兵變,這是一個典故,即趙匡胤策劃的奪取後周政權的軍事政變。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訊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乃一介女流,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幾天後,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就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而且這也是他的傑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而就在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趙□)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民間相傳,在陳橋驛的時候,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天,元帥帳內,趙匡胤正一個人喝著酒,喝著喝著,他突然起身向掌書記趙普的營帳走去。來到趙普營帳,他隨意看了一眼帳內,問道:“趙大人,歇息的可好?”“多謝將軍關心。”趙普暗暗揣測著這位頂頭上司深夜造訪的含意。趙匡胤謙虛地說道:“我有一件事想請教大人。”“將軍請說,普一定知無不言。”趙普惶恐不安。“我一直想不明白漢高祖劉邦本是一市井無賴,為什麼卻得了西漢兩百年天下?”“將軍,劉邦本人並無特別才能,只是他手下有一批人本事很大,劉邦的成功是他駕馭人才的成功。”趙匡胤詫異道:“哦?你說劉邦手下有什麼人才?我讀書不多。”趙普道:“文有蕭何,曹參;武有韓信,張良。”趙匡胤道:“蕭何這名字倒挺熟悉的。”趙普道:“蕭何乃劉邦手下第一大謀士,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蕭何,劉邦就得不到天下,”趙匡胤看著趙普,突然發現了什麼似的,嘴裡連連說著“ 不錯”,最後留下了一句“趙大人倒挺像蕭何的”就走了。只剩趙普還在苦苦思索這句話。趙匡胤又接著來到了其弟趙匡義的營帳內。趙匡義道:“不知兄長駕到,可有何事?”趙匡胤一臉無奈,嘆道:“近來東京城內謠言四起,說點檢將做天子,這是滿門抄斬之罪啊!為兄擔心要連累弟弟了。”趙匡義氣憤地說道:“著一定是有人陷害,咱們行得正,沒什麼可怕的!”趙匡胤又嘆了一聲:“唉,當今新主年幼,太后又是女流,只怕他們聽信讒言,趙家就要多災了。”趙匡義看著兄長,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趙匡胤看在眼裡,他說:“你有什麼話儘管說,難道還有比殺頭更大的罪嗎?”趙匡義緊握雙拳,大聲說道:“乾脆反了吧!咱們在前方拼命,他們在朝中享福,不盡不發兵餉,還要疑來疑去。況且點檢做天子也許是天意呢,我們不能逆天而行。”趙匡胤變了臉色,一把握住寶劍怒道:“住嘴!你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想我們趙家世受皇恩,萬萬不能有此想法,今天我要替家祖殺了你這個忤逆的子孫!”趙匡義急忙上前按住劍柄,說道:“兄長,現在情況緊急,心軟就是對自己殘忍,況且咱們無辜受死,趙家就會絕後,你對得起九泉之下的父親嗎?”趙匡胤聽了此話,好像呆了一樣,他突冉面向北方跪了下來,道:“先皇在上,臣趙匡胤一片忠心,日月可鑑,但是朝中大臣卻不容我,我該怎麼辦啊?”趙匡義扶起他兄長,說道:“兄長放心,只要你點頭答應了,餘下的事就交給我去辦,不會叫你為難的。各位將軍都對你忠心耿耿。”趙匡胤不置可否,他跌跌撞撞的走出營帳,回到自己帳裡大喝好酒而睡。當夜,軍中起了一陣騷動,人人都在議論,軍糧斷絕,朝政被韓通把持拒不發餉。因主帥趙匡胤爛醉如泥趙普提議各位將軍一起召開緊急會議。第二天,當趙匡胤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忽被一陣“萬歲”聲驚醒,大將高懷德捧著黃袍,不由分說就批在了趙匡胤的身上,三軍高呼萬歲,響徹雲霄。趙匡胤推辭再三,眾人以死相脅,最後趙匡胤依劉邦故事約法三章,大軍向東京進軍。城內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早已恭候多時,此二人都是趙匡胤的心腹。接下來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說的,趙匡胤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他即宋太祖)。
-
5 # 燕然居胥
南唐是趙大在位時被滅的。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按照“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原則,先後滅了先後滅了荊湖、後蜀、南漢等國。到後來,吳越王來歸,南方就只剩下南唐李煜還在苦苦支撐。但對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趙大來說,小小南唐是一定要滅掉的。開寶七年九月,趙匡胤命曹斌潘美兵分數路,水陸並進,發動南唐之戰。歷時一年,於次年十一月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活捉李煜,南唐滅國。
就像歷朝開國君主一樣,趙匡胤雄才大略,繼承後周世宗柴榮的基業,結束了晚唐以來的亂世,本該有一番大作為,卻離奇離世,兩個兒子也被更加腹黑的趙二弄死,也是一聲嘆息啊!
回覆列表
由於南唐後主李煜詩作的流傳,使人們對五代十國中南唐的關注度最高,在亂世中,這種情況是十分罕見的。而歷史上的南唐,是被北宋所滅,這段歷史許多人並不知道,許多人很想知道北宋統一戰爭中趙匡胤派誰統兵滅的南唐。這個問題其實在是有明確的歷史記載的,這兩位將領分別是曹彬和潘美。
在北宋消滅南唐的過程中,曹彬和潘美在僅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將南唐收復,這不得不說是一場快速結束的戰役。曹彬從幼有志向成為一個將領,這期間,統一戰爭給這位將領帶來的不僅僅是展現才能的機會,更是升官獲得太祖信任的契機。在統一戰爭中,平定後蜀、北漢、南唐的戰役中,表現卓越,尤其是在平定南唐的戰爭中,曹彬被太祖所重用,成就其一生的輝煌事業。
潘美與曹彬所不同的是,潘美和宋太祖關係親密,可以說是宋太祖非常信任的官員之一。在統一戰爭中,平定北漢、南漢的戰爭中表現卓越,在與曹彬合作攻克南唐的戰爭中,同樣被後來的史書所記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將領。和曹彬相同的是,他的一生也經歷了大起大落,但是最終還是被列入了北宋開國大將的隊伍中。
北宋統一戰爭中趙匡胤派誰滅的南唐?趙匡胤派的是曹彬和潘美兩位將軍,他們的努力又建立起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
歷史上對北宋統一戰爭的評價如何
北宋統一戰爭是在北宋建立初期對南方進行的平定戰爭,後代歷史學家在整理北宋統一戰爭評價這個問題時,主要側重其積極方面,北宋統一戰爭確實奠定了後來北宋王朝強盛的基礎,這場戰爭共歷時18年,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中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在安史之亂和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呈現出的分裂狀態,藩鎮林立,而且都不聽中央政府的管轄,北宋統一戰爭順利消滅了南方總共5個割據政權,使得南北方重新融為一體,促進南北方地區的經濟交流,雖然仍有幾個小數國家沒有被消滅但是南北方主要地區開始呈現和平態勢.
後代歷史學家普遍對北宋統一戰爭評價很高,認為趙匡胤進行的這場戰爭非常有遠見,他不僅順利轉移了國內視線,把國民的注意力都放到這場戰爭上來,而且提高了趙匡胤的個人威信,鞏固了政權,也安撫了一些大臣,對外就可以促進南北方經濟文化交流,使得南北方的工商業手工業都有較大提升.
但是對於北宋統一戰爭評價也應該有其消極方面,這場戰爭雖然是南北方重新得到統一,但是南方割據政權的百姓遭到戰火的侵擾,而且趙匡胤本人在進行戰爭中所使用的手段也是非常殘忍的,屠城事件屢見不鮮,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不管是南北方在這場戰爭中經濟都有很大破壞。
北宋統一戰爭有多久時間耗費其中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北宋的建立被人們所稱讚,尤其是北宋建立之後的統一戰爭,更是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在歷史上,這場戰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戰役,北宋統一戰爭規模非常龐大,持續時間非常久的一場戰爭。那麼,北宋統一戰爭有多久時間,效果究竟如何呢?它的領導者又是誰呢?
北宋的統一戰爭,從建隆三年的秋季開始,以武平作為突破口開始的,方針就是先易後難。後來,又分別在公元965年平定後蜀,公元968年平定北漢,公元970年平定南漢,公元975年平定南唐,公元979年徹底結束了這場長達18年的統一戰爭。在戰爭期間,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之間統一戰爭並沒有中斷,而是在不斷的進行著,十七年的時間兩代皇帝創造了後代的太平與統一。
北宋統一戰爭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是有十八年之久,這期間,北宋平定了五個政權,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是非常艱難的。尤其是南方的地勢複雜,在平定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困難,但是最終的目的卻是達到了。但是這並不是真的全部結束,在基本結束之後,依然發生了一些小的戰爭,這也應該屬於統一戰爭的範圍。
在史書上記載的北宋統一戰爭有多久時間呢?有確切記載的時間從公元前962年到公元前979年,這十八年的時間被認為是統一戰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