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點點

    孩子的敏感期,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可以說0-6歲,兒童就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發展自己的。但果敏感期錯過了,在0-6歲期間充滿愛與自由的環境中,依然可以進行彌補。但需要家長願意改變自己,從人性的角度審視自己和孩子。

    0-6歲孩子會遇到哪些敏感期

    1、語言敏感期(0~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併發出呀呀學語的聲音,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這時候家長要多和孩子說說話,在孩子語言敏感期能夠多和孩子多進行言語上的溝通,能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

    2、秩序敏感期(2~4歲):幼兒的秩序敏感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這個敏感期對家長比較挑戰,很多家長把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當做無理取鬧。比如1~3歲處

    於執拗敏感期的孩子你給他開門,即使他已經出去了,也要再進來,自己重新開門再出去。是不是讓家長很崩潰?

    3、感官敏感期(0~6歲):比如在寶寶味覺敏感期,世界一切都是有味道的,自己的手和腳從來吃得是津津有味。再比如在寶寶的觸覺敏感期,孩子見到什麼都要摸摸,見了孔就想把手插進去,所以家裡要把電源插口封好。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一般來講,在1歲半到2歲左右,孩子開始進入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這一敏感期一直會持續到4歲。有的孩子蹲在地上看螞蟻、小蟲子一看就是半天,或對泥土裡的小昆蟲、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家長不要不耐煩,不妨陪孩子一起觀察螞蟻吧。

    5、動作敏感期(0~6歲):嬰兒7個多月就進入了爬行敏感期,喜歡在地上爬,追逐運動的玩具,喜歡爬樓梯等。1歲的孩子開始了行走敏感期,到處走、到處抓、到處翻。常常把家裡弄得一塌糊塗、亂七八糟,媽媽可不要生氣哦,寶寶正處在行走敏感期呢,是正常的。

    6、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了明確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比如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買東西要排隊等。

    7、書寫敏感期(3.5-4.5歲):有的家長髮現孩子突然喜歡塗鴉了,到處寫寫畫畫,這說明他已經進入書寫敏感期了。家長如果順勢指導,說不定會培養一個畫家呢。 8

    8、閱讀敏感期(4.5-5.5歲):小孩子閱讀的敏感期一般在4、5歲左右,一般不會超過6歲,如果6歲以後才想起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那就比較難了,所以,6歲前是培養孩子閱讀的黃金時期。 敏感期不僅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家長應尊重自然賦予孩子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

    父母應如何支援、協助孩子完整地經歷不同敏感期的發展呢?

    一、認識敏感期,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就會喪失成長的最佳時機。

    二、尊重孩子是有能力的個體,讓孩子做自己身體、感覺、情緒、認知、心理和精神的主人。孩子是具有天賦能力的最佳學習者。他們會尊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先要改變的觀念。

    三、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因此父母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

    四、佈置豐富的學習環境,支援孩子經歷敏感期的充分發展。當成人觀察到孩子的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準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五、鼓勵自由探索、勇敢嘗試,保護和培育孩子的專注力、自信、自尊和人格。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嘗試。

    六、適時協助而不干預,遵循愛和自由、尊重和規則的理念。當孩子熱衷於感興趣的事物時,父母應放手讓孩子自已嘗試和實踐,避免干預。只適時予以保護、協助和示範。

  • 2 # 嘰裡咕嚕楊媽咪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經歷敏感期,這是孩子們性格塑造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作為一個媽媽,我具體觀察覺得有這麼幾個方面:

    1.語言組織能力,這和表達能力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孩子是會模仿的,鍛鍊孩子與他人交流

    2.生活習慣,早知道童年時期的良好習慣是會收益終身的,我們要嚴格培養孩子自立自強,學會適應環境

    3.感知能力,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敏感,對事物有好奇心,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0到6歲是幼兒學習的關鍵時期,是心理、人格塑造的黃金期,我們應該做到引導和幫助,為孩子的人生藍圖打好基底!!

  • 3 # 城堡來了

    0-6歲的孩子會遇到的敏感期有:語言敏感期、運動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對環境的熱愛敏感期。

    敏感期是透過環境中吸收各種元素而實現能力的一段重要時間。

    孩子需要透過感官、探索、模仿,去熱愛環境,充滿熱情,不斷重複練習。

    敏感期稍縱即逝,就像一扇窗開啟後就會關上,意味著這個敏感期結束,沒有在這個敏感期獲得的東西就是沒有獲取能力,兒童需要在敏感期中實驗、實現。

    我們成人的目標是幫助孩子發展自我,將個體引領到獨立、自由、自主、和平的狀態。

    我們需要設定有秩序的、合適的、孩子感興趣的環境,給孩子自由探索,讓孩子在敏感期內自我完善,獲得相應的能力。

    過程中,給孩子清晰有邏輯的話語,給孩子學習的質量和認知的數量。

    給孩子自由的選擇和尊重,在運動敏感期到來的時候,成人阻礙,孩子就會任性。

    成人能夠在孩子剛剛任性的時候就給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就會迅速正常化,自然化。

  • 4 # 卡梅拉的春天

    所謂敏感力,就是孩子對外界影響所產生的特別敏銳的感受力,在敏感密集期,孩子會對特定的事物或者行為產生特別狂熱的愛好和追求,因而在這時期,孩子敏感力也特別強,所以給與孩子最好的心靈成長安慰就是,永遠不要讓安全感缺席。

    對自己熟悉的環境和人物的依戀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一種表現,而父母常常因為急於培養孩子獨立,堅強的性格而忽視了這表現,當大人們將孩子硬生生從熟悉的環境或者他們依戀的人身邊分開時,孩子的抗議或眼淚,成了大人認為小孩懦弱,沒有出息,表現,因而更加堅定決心。想想孩子因此承受的痛苦吧,孤立無緣的小人兒,是怎樣度過那一段對他們來說暗無天日的時光,可能讓以後用一生去治癒這童年的傷。所以為了孩子的敏感期,免受傷害,家長一定不要強制剝奪孩子對事物或人的安全依賴。

  • 5 # 有一爿倪奶奶快樂作文

    0-6歲孩子會遇到很多敏感期,我就孩子的讀寫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那麼孩子什麼時候開始閱讀和寫作合適呢?

    其實孩子從出生睜開眼睛就在開始閱讀和寫作,用他們的眼睛、耳朵和四肢好奇地閱讀著外面的世界,用他們的哭聲、笑聲和動作自然地表達著他們的想法、感覺和成長。這些都是最原始的,也是我們語文閱讀寫作的起點,只要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的,那我們孩子就有了良好的起點。

    有的家長肯定就會問,孩子還不會寫字,怎麼去閱讀怎麼就寫作呢?還有的家長會說,幼兒園都不許識字閱讀,我們需要那麼早就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培養嗎?

    其實,腦科學研究證明,大腦神經系統的網路化過程主要是發生在出生後的頭三年,聽說讀寫各種神經中樞,在幼兒五歲時已經趨於定型,從大腦皮層的發育程式看,兒童識字的最佳期是3到6歲,少兒閱讀的最佳時期是6到12歲,

    在3到6歲之間,所有正常的幼兒應該沒有明顯的努力,也不需要真實的幫助,就可以完成對符號漢字的掌握。

    但目前中國大多數的幼兒園是提倡幼兒學英語,但是反對學母語,所以現在導致了五六歲的孩子正是求知慾最旺盛的年齡,他們很喜歡看書,但識字不多,這不僅大大的阻礙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語言發展,也會影響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的進度和興趣。

    各種閱讀教育,現在我們國家把它放到了孩子六歲以後進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或者必須為幼兒識字,提供保證,所以家長知道之時就是孩子閱讀寫作開始之時。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開啟閱讀寫作之旅吧!讓孩子的人生成長更精彩!

    那麼怎樣引導孩子進行有效的閱讀與寫作呢?

    當然是親子讀寫!

    具體做法:

    1,關於每天的閱讀時間。

    每天讀15分鐘,基本上就可以養成習慣,關鍵就是要堅持。

    而且讀完以後能夠培養孩子針對閱讀的故事,讓孩子說一句話。孩子會寫的話,能寫字的話就把它寫下來,讓他自己寫下來,如果孩子不會寫的話,就讓他說一句話,父母幫他記下來這就是最初的讀書日記,是最好的一種寫作習慣的培養方式。

    閱讀和寫作結合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喜歡看書但作文不好的現象。

    2,關於閱讀地點,

    一、基本的要起碼有書桌,檯燈,以及整齊的書櫃。養成,要讓孩子有一個正式讀書寫作的,地點,可以讓孩子重視讀書。

    二、如果有條件的話,創一個家庭圖書角,可以幫裝扮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和孩子共讀。

    3,關於閱讀方式,最好是和孩子共讀一本書。

    這樣的親子共讀,可以對孩子的成長大有好處。親子共讀,不僅是孩子不會讀書,或者說不會寫作的時候讀,到孩子能自己讀書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提倡親子共讀。

    4,那寫作文呢?我覺得也應該提前到現在他呀呀學語的時候。因為他學說話的過程,其實也是開始寫作文的過程,寫作不就是說話嗎?

    幼兒寫作怎麼開始呢?

    父母寫親子日記是孩子寫作的良好榜樣,也是孩子寫作的開始。父母仿照簡書上的晨間日記,認真記錄下他的成長故事。這樣點點滴滴積累下來的一切,是一筆好的財富,等孩子真的會寫字的時候,他就會和你一起寫親子日記,寫作會成為親子活動一直下去。

    等到他真的進入學校的時候,等到他真的要寫作文的時候,難道他還會寫不出東西來?寫作還是還會成為問題嗎?寫作從幼兒教育開始,我覺得這是可以提倡的,不要讓我們的漢語教育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家長把和孩子一起日更這件事情一直堅持下去,不管何時開始,都會有一個傳奇!

  • 6 # 土豆伯爵

    視覺 剛出生的嬰兒,會到處尋找淡淡的陰影和陰影的邊界,隨之很快找到陰暗相交的地方,嬰兒會高度投入的注視這一個地方,直到疲倦。給我們的感覺就好像那裡有個很吸引他的物品一樣。

    口腔 嬰兒首先要使口的功能建立並獨立起來,其次才用口來認識世界。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過度保護,不讓孩子用口接觸物品(最直接的就是吃手),那口的敏感期就會延遲。口腔敏感期嚴重得不到滿足的孩子會搶別人的食物,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撿地上的食物。

    手 八九個月的孩子喜歡用手抓飯,在反覆抓捏後,再放到嘴裡品嚐。這實際是一種智慧活動。透過抓捏,孩子去體驗軟和硬。到後期,會發展為抓的動作。手的發展就是透過自身的不斷練習,如果家長剝奪了孩子使用手的自由,那就意味著你剝奪了孩子認識世界的機會。

    走 孩子一般到1歲左右就基本開始學走路了,孩子的走和成人的走是完全不同的,成人是為了目的而走,而孩子是為了學習走而走,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孩子一旦學會走路後,他的世界就發生了變化,他的活動不再依賴與成人而進行。在這個時期,讓孩子盡情得走,不要因為跟在孩子後面太累而抱起孩子。

    空間 這個階段孩子喜歡爬和移動物體,等長大一些他喜歡爬高,轉圈,扔東西。空間的敏感期可能給家長造成的危機感比較大。很多家長因為害怕,不許孩子爬高鑽低,實際上孩子天然具有自衛意識,他能夠知道多高的地方他下不來需要大人的幫助,父母只需要有承擔危險的心理準備,你可以站得遠一點保護他,不要把危險說給孩子,這會破壞孩子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同時喪失探索世界的機會。

    細小的事物 在1歲半到2歲,孩子會對細微的事物感興趣。細微事物的敏感期使孩子掌握事物細節,在這個階段孩子們能夠將手的活動和整個身體的平衡聯絡起來,腿是運輸工具,手是探索工具。對孩子而言,觀察和抓捏細小的東西就是在發展他們的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這為他們以後發展精細動作打下基礎。

    秩序 秩序給孩子以安全感,如果秩序被打亂,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混亂和不適,你可能為孩子突然大哭而感到困惑,那麼細細想一下,是不是你打亂了孩子本該做事的順序呢。有句話說得好: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格,正是這個階段造就了一個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質。

    模仿 2歲左右的孩子模仿最明顯。模仿表明孩子的心智已經發展到領悟和掌握行為背後的能力的時候。這個時候大人就需要注意自己的口頭語言了。在這個時期,家長要讓孩子去做,不要嫌麻煩,也不要說對錯,模仿沒有對錯,孩子只是喜歡模仿的過程。儘量放慢自己的動作,滿足孩子模仿的需求,使他們平穩的度過這一時期。

    自我意識 2歲前後的孩子總把“不”“不要”“不可以”當做口頭禪,有時候還會打人,這是孩子已經產生了自我意識,他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未經許可的觸控會讓他極度憤怒,它透過大吼、打人來捍衛自己。這個時期父母是尷尬的,但是我們應該理解我們的孩子,給他更多的耐心與包容。

    壘高 這個時期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積木了,透過把積木不斷加高推倒再加高來建立三維空間感覺。壘高是孩子發現空間的最基本的發現形式。孩子藉助這些活動使得自己的數學心智得以成長。

    完美 2歲左右孩子總要求拿一個完整的蘋果,吃一整塊餅乾,上完廁所要衝乾淨……這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過程,這個時候大人千萬不能心煩,你要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幫助他追求完美的過程,因為道德是透過追求完美而構建和形成的。破壞了孩子追求完滿的機會也意味著破壞了孩子道德的形成過程。

    色彩 3歲過後,孩子進入了色彩敏感期,他們會選擇有色彩的物品玩具等。透過繪畫將色彩融入到自己的意識。這個時期過後,就進入到塗鴉期,他會使用一支筆或一種顏色畫畫,最後在畫中點一個彩色的點,這表明他對色彩特別的重視。

    語言 孩子對詞語的使用來自於成人,大多數是父母和老師。當家長和老師的語言簡明準確時,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般都很不錯。

    藏東西、佔有 自我意識形成的早期,一定是從佔有物品開始的。這是區分“我的”自然方式。佔有的目的是獲得物品背後的含義,不是佔有物品的本身。

    一直問為什麼 不斷問你問什麼,當你回答完一個接著又問另一個,這是孩子產生邏輯思維的敏感期,每一個為什麼都引導著一種因果關係,做父母的我們必須要重視回答,不要滿口胡謅,不會的就和孩子一起查資料或上網查閱。

    繪畫 4歲左右孩子會對畫畫表現出痴迷的狀態,他會一整天一整天的用畫筆在紙上塗畫,從簡單的線條到不規則形狀到生動形象的人物,這是一個過程。滿足孩子的需求會對他今後受益匪淺。痴迷的狀態使孩子達到一種出神入化的境界,使他們看到物體的本質,並掌握事物最終改造和創造事物。

    交換 當孩子開始透過交換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這也意味著人際社交開始了,但是我們必須遵循幾點主要的原則: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給不給別人決定權在自己,拿別人的東西需徵求別人的同意。只有遵循這幾點,交換才能順利進行。但我們家長在這個時期總是強迫孩子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強制的行為給孩子產生錯誤的想法:我的東西被強制性分給了別人,我也可以強行得到別人的東西。分享變成了佔有。我想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強悍女將祝融夫人,趙雲都奈何不得,為何卻被魏延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