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隨意點就好

    1206年,阿富汗古爾王朝統治德里的總督庫特布·丁·艾巴克自立為統治印度的蘇丹,定都德里,標誌著德里蘇丹國統治印度的開始。

    其後的320年間經歷了彼此沒有家族關係,甚至沒有種族關係的5個王朝、32個蘇丹的統治。

    五個王朝是:

    奴隸王朝(1206~1290)、

    卡爾吉王朝(1290~1320)、

    圖格魯克王朝(1320~1414)、

    賽義德王朝(1414~1451)、

    羅第王朝(1451~1526)。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飛速在西亞和北非傳播,印度處於穆斯林的征服範圍之外,可是阿拉伯商人仍然大量進入印度北部。印度河下游的信德邦在8世紀被阿拉伯軍隊主要作為貿易競爭基地加以征服。

    但是3個世紀後進入印度北部的是新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人。

    12世紀末,旁遮普和印度斯坦(恆河流域)被併入突厥—阿富汗帝國。

    1202年,孟加拉被突厥人佔領。

    1206年,德里蘇丹國建立。 奴隸王朝(1206年-1290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一個王朝。由於王朝的建立者庫特布丁·艾伊拜克本是突厥欽察族的一名奴隸,因此得名。

    1206年,古爾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穆罕默德·古爾遇刺身亡。因穆罕默德生前並沒有留下後嗣,當時效忠穆罕默德的庫特布丁乘機而起,成為了王國的接班人。庫特布丁自稱德里阿曼蘇丹,定都拉合爾;其後又將首都遷往德里。

    庫特布丁為一虔誠穆斯林,在位其間興建了不少清真寺。庫特布丁卒於1210年,並由其女婿舍姆斯丁·伊勒圖米什接任王位。其後幾任蘇丹大都是舍姆斯丁的後裔。

    1286年,王朝的第9任蘇丹吉亞斯丁·巴勒班死亡。此後幾年王朝由盛轉衰,並於1290年由菲魯茲·卡爾吉所建立的卡爾吉王朝所取代。

    這個王朝由稱為四十人集團的軍人掌握大權,蘇丹由當中最大權力將軍出任。 卡爾吉王朝(1290年-1320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二個王朝。其王族為阿富汗突厥的一支(這支與葛邏祿有關)。人種上與文化上已伊朗化。

    卡爾吉王朝的建立者為菲魯茲·卡爾吉。菲魯茲本為庫特布沙希王朝的一名將領,並於1290年取代了當時的庫特布沙希蘇丹。其子阿拉烏德丁·卡吉爾(1296~1316)是德里蘇丹國統治印度時期最強大的穆斯林君主。他擺脫伊斯蘭教神學家烏萊馬的控制,整頓財政和行政,加強中央集權,建立47萬人的精銳騎兵部隊。對拉傑普特諸邦發動猛烈攻勢,佔領奇托爾、蘭桑博爾、烏賈因,並打開了向德干擴張的道路。但這王朝搗毀了孟加拉超戒寺與那爛陀寺。

    1320年,卡爾吉王朝的最後一任蘇丹被刺殺,王朝遂歿。 圖格魯克王朝(1320年-1413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三個王朝,其建立者為加茲·圖格魯克。圖格魯克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伊本·圖格魯克4次派大軍遠征南印度,領土擴大到科佛裡河以南,行省增加到23個,使德里蘇丹國家一度達到極盛時代。

    然而,1335年到1351年,北印度發生了七年的乾旱和饑荒,是歷史上最嚴重的災荒之一。但是穆罕默德仍然忙於戰事,無法調動糧食賑災,使得叛亂頻發,甚至德里也發生了叛亂。

    1351年,穆罕默德在於信德的叛亂者的戰鬥中被殺,他的表弟菲魯茲宣佈繼位。他的統治持續到1388年他去世為止。菲魯茲是一位相當有建設性的蘇丹,他先是放棄了對南部的征討,集中力量建設德里,建設了美麗的新花園、清真寺、醫院和學校。他還贊助修建新的灌溉系統,包括為更多的土地改造成為良田。他廢除了拷打等刑法,致力於改善君民的關係。他還是一個狂熱的穆斯林。他死後不久,蘇丹國就分裂為幾個敵對的小集團。

    此後,由於南印度印度教地區維賈亞納加爾王國的興起和菲羅茲·圖格魯克削弱中央政府對地方封建主大賈吉爾達爾力量的控制,德里蘇丹國家逐漸走向衰落。

    1398年,帖木兒入侵印度並佔領德里,給本已分裂的德里蘇丹國家以致命打擊。各省總督紛紛獨立。賽義德王朝和羅第王朝淪為僅統治德里及拉合爾地區的小邦。 賽義德王朝(1414年-1451年)是德里蘇丹國第四個王朝。因其建立者赫茲爾汗自稱為穆罕默德的後裔,故稱為賽義德王朝。

    赫茲爾汗為原帖木兒帝國旁遮普總督。在圖格魯克王朝滅亡後,赫茲爾汗佔領了德里,建立了賽義德王朝。王朝共歷4代蘇丹;管轄範圍包括旁遮普等北方地區。

    1451年,錫林德總督巴赫魯爾·洛迪佔據了德里,賽義德王朝滅亡,羅第王朝開始。 羅第王朝(1451年-1526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五個王朝,其建立者為普什圖人巴赫魯爾·洛迪。

    巴赫魯爾·洛迪原為賽義德王朝錫林德總督。

    1451年,巴赫魯爾奪取了德里,建立羅第王朝。王朝共歷3代蘇丹,管轄範圍包括今旁遮普、北方邦等地區。

    在1526年第一次帕尼巴特戰爭中,易卜拉欣·洛提領導的德里蘇丹國軍隊失敗,德里蘇丹國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林建立的莫臥兒王朝所滅亡。

  • 2 # 萃採園

    德里蘇丹國(Delhi Sultanates,1206~1526),共存在了320年,是13~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軍事貴族統治北印度的伊斯蘭教區域性封建國家的統稱,以其建都德里得名。

    1526年,德里蘇丹國被莫臥兒王朝取代。

    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於1206年遇刺身死,其國家分裂。而統治印度的總督庫特布丁·艾伊拜克以德里為中心獨立為蘇丹,故稱德里蘇丹國家,北印度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王朝。

    德里蘇丹國的統治階級都是中亞來的伊斯蘭教軍事封建貴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Chihalgani)為核心,佔有大量的軍事采邑土地“伊克塔”,並依靠中亞外族僱傭軍為統治支柱。對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階層廣大居民採取敵對、歧視、迫害等高壓統治政策,強徵人頭稅及強迫改宗伊斯蘭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階層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緒。

    1206年,阿富汗古爾王朝統治德里的總督庫特布丁·艾伊拜克自立為統治印度的蘇丹,定都德里,標誌著德里蘇丹國統治印度的開始。

    其後的320年間經歷了彼此沒有家族關係,甚至沒有種族關係的5個王朝、32個蘇丹的統治。

    五個王朝是:

    奴隸王朝(1206~1290)、

    卡爾吉王朝(1290~1320)、

    圖格魯克王朝(1320~1414)、

    賽義德王朝(1414~1451)、

    洛迪王朝(1451~1526)。

    建國背景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開始飛速在西亞和北非傳播,印度處於穆斯林的征服範圍之外,可是阿拉伯人商人仍然大量進入印度北部。印度河下游的信德邦在8世紀被阿拉伯軍隊主要作為貿易競爭基地加以征服。

    但是3個世紀後進入印度北部的是新皈依伊斯蘭教的突厥人。

    12世紀末,旁遮普和印度斯坦(恆河流域)被併入突厥—阿富汗帝國。

    1202年,孟加拉被突厥人佔領。

    1206年,德里蘇丹國建立。

    奴隸王朝

    奴隸王朝(1206年-1290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一個王朝。由於王朝的建立者庫特布丁·艾伊巴克本是突厥人欽察族的一名奴隸,因此得名。

    1206年,古爾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穆罕默德·古爾遇刺身亡。因穆罕默德生前並沒有留下後嗣,當時效忠穆罕默德的庫特布丁乘機而起,成為了王朝的接班人。庫特布丁自稱德里蘇丹,定都拉合爾;其後又將首都遷往德里。

    庫特布丁為一虔誠穆斯林,在位其間興建了不少清真寺。庫特布丁卒於1210年,並由其女婿沙姆斯丁·伊勒圖特米什接任王位。其後幾任蘇丹大都是沙姆斯丁的後裔。

    1286年,王朝的第9任蘇丹吉亞斯丁·巴勒班死亡。此後幾年王朝由盛轉衰,並於1290年由菲魯茲·卡爾基所建立的卡爾吉王朝所取代。

    這個王朝由稱為四十人集團(Chihalgani)的軍人掌握大權,蘇丹由當中最大權力將軍出任。

    卡爾吉王朝

    卡爾吉王朝(1290年-1320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二個王朝。其王族為阿富汗突厥人的一支(這支與葛邏祿有關)。人種上與文化上已伊朗化。

    卡爾吉王朝的建立者為菲魯茲·卡爾基。菲魯茲本為奴隸王朝的一名將領,並於1290年取代了當時的奴隸王朝蘇丹。其子阿拉烏德丁·卡吉爾(1296~1316)是德里蘇丹國統治印度時期最強大的穆斯林君主。他擺脫伊斯蘭教神學家烏里馬的控制,整頓財政和行政,加強中央集權,建立47萬人的精銳騎兵部隊。對拉傑普特諸邦發動猛烈攻勢,佔領奇托爾(Chittor)、蘭桑博爾、烏賈因,並打開了向德干擴張的道路。但這王朝搗毀了孟加拉超戒寺與那爛陀寺。

    1320年,卡爾吉王朝的最後一任蘇丹被刺殺,王朝遂歿。

    圖格魯克王朝

    圖格魯克王朝(1320年-1413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三個王朝,其建立者為加茲·圖格魯克。圖格魯克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本·圖格魯克4次派大軍遠征南印度,領土擴大到科佛裡河以南,行省增加到23個,使德里蘇丹國家一度達到極盛時代。

    然而,1335年到1351年,北印度發生了七年的乾旱和饑荒,是歷史上最嚴重的災荒之一。但是穆罕默德仍然忙於戰事,無法調動糧食賑災,使得叛亂頻發,甚至德里也發生了叛亂。

    1351年,穆罕默德在於信德的叛亂者的戰鬥中被殺,他的表弟菲魯茲宣佈繼位。他的統治持續到1388年他去世為止。菲魯茲是一位相當有建設性的蘇丹,他先是放棄了對南部的征討,集中力量建設德里,建設了美麗的新花園、清真寺、醫院和學校。他還贊助修建新的灌溉系統,包括為更多的土地改造成為良田。他廢除了拷打等刑法,致力於改善君民的關係。他還是一個狂熱的穆斯林。他死後不久,蘇丹國就分裂為幾個敵對的小集團。

    此後,由於南印度印度教地區維賈亞納加爾王國的興起和菲羅茲·圖格魯克削弱中央政府對地方封建主大賈吉爾達爾力量的控制,德里蘇丹國家逐漸走向衰落。

    1398年,突厥人帖木爾入侵印度並佔領德里,給本已分裂的德里蘇丹國家以致命打擊。各省總督紛紛獨立。賽義德王朝和洛迪王朝淪為僅統治德里及拉合爾地區的小邦。

    賽義德王朝

    賽義德王朝(1414年-1451年)是德里蘇丹國第四個王朝。因其建立者黑茲爾汗自稱為穆罕默德的後裔,故稱為賽義德王朝。

    黑茲爾汗為原帖木爾帝國旁遮普總督。在圖格魯克王朝滅亡後,黑茲爾汗佔領了德里,建立了賽義德王朝。王朝共歷4代蘇丹;管轄範圍包括旁遮普等北方地區。

    1451年,信德總督巴赫魯勒·洛迪佔據了德里,賽義德王朝滅亡,洛迪王朝開始。

    洛迪王朝

    洛迪王朝(1451年-1526年)是德里蘇丹國第五個王朝,其建立者為普什圖人巴赫魯勒·洛迪。

    巴赫魯勒·洛迪原為賽義德王朝錫林德總督。

    1451年,巴赫魯勒奪取了德里,建立洛迪王朝。王朝共歷3代蘇丹,管轄範圍包括今旁遮普、北方邦等地區。

    在1526年第一次帕尼巴特戰爭中,伊卜拉欣·洛迪被帖木爾後裔巴布林打敗,德里蘇丹國遂滅,同年巴布林在德里建立莫臥爾王朝。

    地理位置

    德里位於朱木拿河(亞穆納河)一處容易橫渡的地方。德里南方有綿延的丘陵提供保護,北方和西方分別是喜馬拉雅山和拉賈斯坦的塔爾沙漠形成的壁壘,東方則是深入印度斯坦腹地的恆河流域。

    政體

    德里蘇丹國的政治體制及統治政策為:實行伊斯蘭教國家的政教合一制度。蘇丹遵循伊斯蘭教神學家“烏萊馬” 所解釋的伊斯蘭教法典“沙里亞”進行統治。他既是國家元首,又是伊斯蘭教最高教長,集君權和神權於一身。中央政府有36個部。中央政府的首席大臣“瓦齊爾”(維齊爾)名義上掌管各部,實際上只管理財政。他與軍事部總督、宗教和司法部大臣、機要秘書兼情報大臣成為蘇丹國家的 4根棟樑。 此外,還建立了行省制的地方統治體系,由穆斯林地方軍事貴族掌權。

    德里蘇丹國的統治階級都是中亞來的伊斯蘭教軍事封建貴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Chihalgani)為核心,他們佔有大量的軍事采邑土地“伊克塔”,並依靠中亞外族僱傭軍為統治支柱。蘇丹政權對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階層廣大居民採取敵對、歧視、迫害等高壓統治政策,尤其是強徵人頭稅及強迫改宗伊斯蘭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階層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緒。人民起義和教派運動不斷爆發,民族、宗教及階級矛盾十分尖銳。

    封建軍事采邑制的出現 德里蘇丹統治印度時期,分封賞賜土地的規模更加擴大。蘇丹將被征服的印度國土以“伊克塔”(軍功田)和“瓦剋夫”(清真寺教田)、 “伊納姆”(伊斯蘭教阿訇的終身賜及田)的形式封賜給有軍功的穆斯林軍事封建貴族及清真寺和阿訇,作為他們的軍事封建采邑領地和教產。這時期主要盛行“伊克塔”軍事采邑制,領有“伊克塔”的封建主稱為“伊克塔達爾”,最大的“伊克塔達爾”叫作“穆克蒂”,封地多達一省甚至數省。最初,伊克塔達爾對其封地的佔有只能終其一生,死後必須歸還蘇丹,蘇丹國家保有收回和更換封地的權利。14世紀後期,菲羅茲沙·圖格魯克承認伊克塔為軍事貴族的世襲私有領地。伊克塔達爾並不經營自己的領地,而是透過村社組織向租佃土地的農民徵收賦稅。

    蘇丹政府沒有全部沒收臣服的印度教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長佔有的土地,他們仍可支配自己的領地,並享有豁免田賦的特權。從14世紀開始,尤其是在被征服後保持半獨立地位的拉傑普特地區,中小封建主佔有的世襲領地稱為“柴明達爾”領地(柴明達爾制)。

  • 3 # 百里不奚

    背景:公元8世紀,倭馬亞王朝將領穆罕默德卡西姆,經波斯灣北岸,攻入印度河下游,首先佔領信德地區,繼而揮師北上,伊斯蘭教隨之開始傳入印度。公元10世紀,印度的政局嚴重分裂,印度教的王公割據自立,相互征戰,整個次大陸一盤散沙,沒有抵禦外族入侵的能力。德里蘇丹國是印度歷史上第1個具有廣泛影響,且較為穩定的伊斯蘭教政權。

    從1206年起,突厥人就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統治的國家,因為首都在德里,所以國民叫德里蘇丹國。

    德里蘇丹國共320年,前後有5個王朝。

    1.奴隸王朝(1206——1290年)第一任蘇丹庫特卜-烏德-丁原為中亞突厥家族的後裔,被輾轉賣給穆罕默德古爾當奴隸,由於他才能出眾,受到寵信和重用,穆罕默德古爾帶他南侵印度,讓他指揮軍隊打仗,甚至把管理印度領地的重任委託給他。

    1290年,軍隊總監馬克利菲魯茲篡權,推翻了奴隸王朝,宣佈自己為蘇丹,稱號為賈拉勒-烏德-丁,菲魯茲沙家族屬於長期居住在阿富汗的突厥人,這部分人被稱為卡爾吉人,所以他建立的王朝始稱卡爾吉王朝。

    2.卡爾吉王朝(1290到1320年)卡爾吉王朝仍然依靠突厥貴族,但同時也依靠阿富汗貴族,這一期間最重要的國王是阿拉烏德丁穆罕默德,他多次打退蒙古大軍的入侵,收復了被其佔據的旁遮普部分地區。他被稱為印度第1位穆斯林皇帝。

    3.圖格盧克王朝(1320~1414年)最重要的蘇丹是穆罕默德賓圖格盧克,他在位時期經過多次征伐,完成了對南印度諸王公的再次征服。

    公元1414年,希茲爾汗由旁遮普出兵佔領德里,推翻圖格盧克王朝,自立為蘇丹,這就是賽義德王朝的開始。

    4.賽義德王朝(1414~1450年)希茲爾汗自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他原為圖格盧克王朝的木爾坦總督,後賣身投靠帖木兒,被委以重任。

    5.洛蒂王朝(1451~1526年)這個王朝的統治家族和主要貴族都是阿富汗人。都城是阿拉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羽為何敗給東吳年輕將領呂蒙而敗走麥城?難道真的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