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說到中國古代最大的官修叢書,《四庫全書》不遑多讓。《四庫全書》共收 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36000 餘冊。但你可知道清朝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毀滅、刪改、塗抹了多少古籍?在我看來,清朝修四庫全書確實是一場文化浩劫,給華夏文化帶來的破壞不亞於它整理的功績。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吳晗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吳晗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我們從如下一組資料就可以感悟到清朝修書的兩面性,當時編修《四庫全書》時清廷銷燬了對大清不利的書籍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

    除了焚燬書籍,大清還系統地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明代檔案傳世的僅三千餘件,不少於1000萬份的明代原始檔案已全部被銷燬了。除了銷燬書籍和檔案外,大清還系統地對殘存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現在我們到歷史檔案館可以看到近1000多萬份清代檔案,但明代檔案保留的還不到清代總數的百分之一。“欲滅其國,先亡其史”,連檔案都銷燬、篡改的如今乾淨,可見清廷的敏感和毒辣。

    

    今天我們如果研究明代歷史,就會發現很多珍貴的一手史料都不復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清朝搞的鬼,這樣的焚燬史書雖然並不始於清朝,但清廷可以說是古代焚書的集大成者。

    經過文獻學家、歷史學家和民族史專家的系統研究,但凡涉及明末清初事件,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等少數民族,涉及科技發展,涉及反抗外族侵略等等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甚至焚燬,總共銷燬超過七十萬部圖書,數量可以和《四庫全書》收錄的相媲美。

    

    下面我再具體的舉幾個例子吧,我們先看刪削的筆法。

    據黃裳先生考證:乾隆四十一年詔令:書籍內如有隻須刪改的字句,就不必因此而廢掉全書;乾隆四十四年,禁網已注意到地方誌;乾隆四十五年,注意力伸到野史詩、演戲曲本、小說等俗文學領域;乾隆五十年,改《明末紀事本末》中“吳三桂擊走李自成”為“清軍擊走李自成”。乾隆年間涉及到李自成、張獻忠、永曆皇帝的很多明末清初人的詩文集、小說、戲曲都遭到了刪改和封禁。

    接下來是篡改,這個更為惡劣了,嚴重扭曲、肢解了原作者的意圖。魯迅先生就說過:“清人篡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

    例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被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又如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為清廷懼怕奴字惹人聯想,就統統改為了宋主,真是荒唐可笑!

    對於專業研究者來說,還會面臨修《四庫全書》帶來的系列後遺症。最為嚴重的後遺症還是文字錯訛,在費正清的名著《美國與中國》中,他鮮明地指出了清朝統治者編纂《四庫全書》的真實用意:“透過這項龐大工程,清廷實際上進行了一文學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締一切非議外來統治者的著作。編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字以編入這一大文庫時,也就能夠查出那些應予取締或銷燬的一切異端著作。”

    綜上所述,清朝為了修書反而大量的燒書、禁書、改書、刪書,這樣做法是成一部書而萬部乃廢,對後代瞭解真實的歷史構成了極大的障礙,更加摧殘了自由的學術思想和民間智慧的生存空間,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文化浩劫!

    參考資料:

    2、紀曉嵐編的《四庫全書》是文化界的一場災難!

    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等撰寫

    4、清宮秘檔紀錄片

  • 2 # 耶律或蕭

    最開始知道四庫全書的時候是學校歷史課本提到的,一直是歌功頌德的語氣,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後來瞭解到一些其他的角度,原來更深的意義也不過是帝王刻意想留下點兒功績,更可怕是為了禁錮漢民族的大腦,把他不想要的內容都刪除,再加上心虛心理用上文字獄……那不是浩劫又是什麼呢?

  • 3 # 北洋海軍炮手

    問這個問題,如果不是無知,就純粹是標新立異,吸引眼球。

    根據《中國古代史論萃》給出的資料,清廷所忌諱的不過是明末清初東北一隅之地的歷史而已,銷燬的也不過是有關這一地區明末清初的歷史記載。造成的結果也不過這一段歷史空白,請問這如何是浩劫?

    《中國科學技術史》《清代學術概論》依然是《中國古代史》論萃

    由此可見,四庫具有重大的文化價值,尤其是《中國古代史論萃》當中的評價——即使偶爾出現幾條疏漏,也不影響全書的性質,更不能成為蔑視前哲、任意貶斥的理由。只可惜,對不長腦子的蛋白質來說,這句話等於沒說一樣。

    而且《四庫全書》正本副本一共七份,其中四份藏於內廷,三份藏於江浙三閣,其中江浙三閣的幫本供知識分子閱讀,實際上起到了國家圖書館的作用。

    《四庫全書》文淵閣藏本現由臺灣收藏,並影印出版。

    《從《四庫全書總綱要》來看乾隆官方對西方科學的態度》

    而且《四庫》很明確的承認了中國科技不如歐洲。

    截圖同上

    對西方天文歷算的評價。

    這對西方科技還是非常開明的清廷即便排斥天主教,也不會因為對天主教的排斥而排斥科學。相反,清廷會剔除傳教士著作中宗教的內容,留下介紹西方科學技術的內容。

    而且,江浙三閣本就有國家圖書館的作用,而《四庫》種大量的西學內容,對傳播西方科學技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我很納悶蛋白質哪來的勇氣去否定文化價值巨大的《四庫全書》。

    相比之下,這個才是真正的浩劫。《從流通角度看永樂大典的作用》《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的編撰比較》《清代輯軼研究》

    《永樂大典》編撰查禁了天下書籍,卻鎖於深宮沒有起到書籍應有之作用,而且正本還去給嘉靖陪葬,副本殘缺不全且錯誤連篇,其文化價值還需要《四庫全書》來體現。

    真是莫大的諷刺。

  • 4 # 劉忙觀點

    乾隆朝文治的本質,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文化浩劫。

    史載乾隆銷燬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總數與四庫全書相等。

    文化浩劫是確認無疑的,但乾隆為啥要做這件事?我們來探索一下他內在的心理。

    第一、滿清入關,得位不正。血腥、野蠻和暴力充斥在征服漢族的過程中。崇禎10年,滿洲士兵屠城濟南,留下13萬具屍體。還有著名的揚州三屠,殺死百姓80萬人,最可恨的是滿人把人口和牲畜混為一體,據歷史學家估算,在入關以前,滿人至少掠奪了200萬漢人做奴隸。為了掩蓋罪行,滿清皇帝們急於毀滅證據,這是修四庫全書的第一個目的。

    第二、滿足人以武力馴服內地,但發現馴服人心之難。要馴服人心,必須統一意識形態。於是他們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重新修改歷史,駁斥了華夷之辨,確立了滿足執政的合法性。二是修改了很多歷史人物的評價,最著名的是《貳臣傳》。三是大規模整理歷史文獻,《四庫全書》就是最重要的手段。

    第三、實施文化恐怖政策,最著名的就是文字獄。透過高壓政策,清代計程車大夫被馴化成了為稻粱謀的物種,靈魂被抽空,毫無氣節可言,更談不上什麼民族脊樑。

    《四庫全書》的編纂,不只造成了文化浩劫,更加重了華人的奴性,以至於在乾隆之後的中國,士氣一蹶不振,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華人才站立起來。

  • 5 # 歷史神秘人

    乾隆修四庫全書除了在文化上為自己歌功頌德,政治上就是奴化平民,對社會的輿論和意識進行控制,說白了就是所有滿清治下的平民只能跟著清朝的意識形態走,所有不利於滿清統治的輿論和書籍都藉著修四庫全書的由頭進行銷燬,這就是乾隆皇帝陰暗的想法。

    在清朝一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文字獄頂峰的時期,一共有一百六十多件,乾隆最厲害,在他手上的文字獄冤案就有一百四十多件,真的是超越他爺爺和爸爸啊!乾隆自己標榜是寫詩最多的人,其實他的水平也就一般般,其實乾隆本身是文化自卑,所以處處要顯示自己的文化水平啊,最恨別人說滿清的不是,說滿清是manyi沒有文化。為了很好統治平民的思想,為滿清不光彩的歷史洗白,大肆搞文字獄,殺死無辜的人數千上萬的人,只是殺人太多也不好啊,會造成社會矛盾的激烈反抗啊,因此乾隆換了個辦法,用軟刀子來鞏固自己的封建專治統治,那就是修四庫全書。

    乾隆為了修四庫全書,鼓勵民間有藏書的人獻書,終於在民間人士和清政府的努力下,經過十三年,這部煌煌鉅作《四庫全書》完成了,四庫全書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大約有8億字。四庫全書為乾隆的文治武功狠狠的添上了一筆,同時也達到了乾隆對滿清統治不利的書籍進行銷燬的目的啦!在修書的過程中凡是對清朝不利的書籍一律銷燬,銷燬不了的就篡改加以修飾,留下的都是對滿清統治有利的言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對岳飛的滿江紅詩詞的篡改。“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竟然改成了“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可見連大家都知道的詩詞都明目張膽的改成這樣,那些不清楚的也不知被改成什麼樣了。乾隆的目的終於達到了,後人想在史書中找滿清的黑暗歷史還找不到啊,真正的都被銷燬了,留下的都是篡改後滿清偉正光亮的形象。據統計的資料說,修四庫全書銷燬的古書書籍比四庫全書還要多,所以說乾隆修四庫全書是一場文化的浩劫一點都不過分,畢竟無論書本的思想和言論對與錯,去給後人評論就是啦,銷燬書籍則是不對的,乾隆為了一己私利而對傳統文化造成的巨大損失是確定無疑的。文學家吳晗也說過“清人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當然啦,四庫全書也不是對所有的書籍進行篡改,畢竟對所有的書進行篡改,別說十三年就是一百年也修不出來,主要是對滿清不利的歷史書籍進行篡改,那些儒家經典,科技類書籍,道家經典,佛家經典之類的基本上都全部原件保留,因為這些書沒有涉及到滿清的歷史嘛!四庫全書的價值是有的,透過那些虛假模糊的表面,我們還是能從中找到之前沒有發現的文化,這點是值得肯定的。所謂有多大的功勞,就有多大的傷害,四庫全書對文化的貢獻和它對傳統文化的傷害是成正比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6 # 經濟大縱橫

    《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13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8億字。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四庫全書》從體量上分析,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中國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四庫全書》的確稱得上一部工程浩大的著作,收錄校正修訂了大量的古代典籍。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也導致很多真正的文學精魄喪失。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本意,乃是為了鉗制思想、控制輿論,與傳承古代文化沒有太多關係。他“訪求遺書”的目的,是為了篩查“違礙”記述。由於順治以來,清廷屢興文字獄,各地讀書人對於乾隆的徵書之舉表現得極為謹慎,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幾乎無人獻書。讀書人疑慮的原因,乾隆心知肚明。於是又打出修撰《四庫全書》的名義,一面嚴令各省督撫加大搜書力度;一面下詔申明,即使所獻之書中有“違礙”內容,亦不予追究。為實現“寓禁於征”,乾隆下詔,直接要求各省搜查禁書。從記錄明末史事的筆記、野史,一直到涉嫌醜化清廷的時人著作、戲劇劇本,乃至康熙御批過的圖書,都統統查禁、銷燬。乾隆親自主持的這場禁書活動,持續至《四庫全書》修完都未結束。

    在大清朝舉國官員的搜刮下,大批禁書如乾隆所願運進京城。乾隆皇帝早在武英殿上架起了大爐子:燒!之後的幾年裡,這個大爐子裡,始終燃著熊熊烈火。比如明朝的火器圖書、科學讀物、宮廷檔案……凡是體現明朝輝煌的,全部燒燬。再比如記錄後金以及清初年代,諸如圈地等野蠻醜惡歷史的,當然也要燒。最終,由於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查繳禁書竟達3000多種,15萬多部,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70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這個數字,還不包括那些藏書人畏禍而自行毀掉的圖書。教科書稱其“幾乎囊括了清中葉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獻典籍”,實在言過其實。

    在編修《四庫全書》期間,乾隆大興文字獄。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一月,藉口屈大均的詩詞文章中有悖逆語,遂禁止將他的著作編入,還刨毀了他家的祖墳。乾隆四十三年,山西學者王爾揚為作墓誌銘,文中用了“皇”字,被人告發,責令山西巡撫逮捕嚴審。徐述夔在《一柱樓》詩中有悖逆語,遂戮毀他及其兒子的屍體。沈德潛為徐述夔作傳,也遭到嚴懲,雖然已躺在棺材裡了,也享受到戮屍的待遇。更多的情況是最高統治者的捕風捉影和牽強附會,如周亮工有“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句,本來只是一種偶感:在夏日讀書時,從窗中吹來的風把正在讀的書翻亂了。可是清朝最高統治者卻認為是在譏諷滿族人不識字。在乾隆剷除鄂爾泰黨羽的過程中,更是將文禁玩得極為順手,以《堅磨生詩抄》一書斬掉了胡忠藻的腦袋,又借一首《塞上吟》逼得鄂昌自殺,使鄂爾泰勢力瞬間垮臺。據統計,乾隆時期文字獄共發生130餘案,歷代皇帝難望其項背。其中,47起案件的案犯被滿門抄斬。而由牽強附會、望文生義、捕風捉影製造的文字獄,更如脫韁Mustang不可控制。

    楊嗣昌是明末重臣,後人在他文集的前言裡發現有一段話,說乾隆之所以要編四庫全書,就是要盡力造成明朝皇帝暴虐無能的如山鐵證,“以永播其惡於人間”。因為明朝越顯得黑暗腐朽、皇帝越顯得昏庸無能,清朝的接棒就越顯得替天行道,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天經地義。乾隆年間名臣梁詩正曾感嘆說:自己能平安活著退休,最重要的秘訣,就是從來不寫東西,甚至有文稿,也要趕緊點火燒了。高官都這樣,民間可想而知。據後人考證,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了對大清不利的書籍總數為13600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多種、8萬多塊。銷燬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後來僅存3000份。《四庫全書》所收書籍,與禁燬書籍一樣多。當清朝的遺老們,津津樂道著這套《四庫全書》的輝煌成就時,背後的數字才更叫痛心。

    由於篡改的內容太多,至今已經無法清除其影響。在編撰時毀掉古籍,然後篡改成為最新版本,隨著時間推移,後人已經無法斷定哪些內容被篡改。比如岳飛的《滿江紅》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句,竟被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走獸血”。最為荒誕的是,辛棄疾《永遇樂》“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中,“寄奴”本是宋武帝劉裕的小名,也被《四庫全書》改為了“宋主”。

    歷史學家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魯迅先生在《病後雜談之餘》中曾說:“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華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今人(民國)標點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亂點一通,佛頭著糞,這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

    四庫全書其實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古籍整理。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場表面上的古籍整理,實際上目的是將古代的文籍篡改以刪去不利之處保留對其有利的部分。所以這並不是什麼古籍整理文化繁榮,而是粉飾的焚書坑儒,且比秦始皇“焚書”危害有過之而無及。其中大量珍貴的史料遭到篡改或銷燬,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浩劫。

    雖然《四庫全書》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危害一點也不小,在這光鮮外表下,卻是中華文明一場痛徹心扉的浩劫,甚至可以說差點斷了中華文明。危害程度,借用《宰相劉羅鍋》裡,劉羅鍋嘲諷乾隆的那句臺詞:你可比那秦始皇厲害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能戰勝全北現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