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落萍影
-
2 # user7180526371794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一戰前夕英國拒絕交付土耳其訂購併已付款的2艘戰列艦(這2艘戰列艦直接交付英海軍服役,赤裸裸的強盜行徑)。土耳其上下群情激奮,反英親德情緒高漲。
-
3 # 春風解語
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敵人,結成了對抗聯盟
奧斯曼帝國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是奧斯曼一世,這就有點秦始皇的思維呢,他為啥叫秦始皇,就想自己的子孫一直延續自己的光輝,最好以後叫個秦n世,那才牛大發了,可是天不遂人願啊,秦二世就成了敗家子,秦國煌煌基業就被打垮了。奧斯曼最初也是一個諸侯國一樣的存在,從屬於羅姆蘇丹國,後來鬧分家,在小亞細亞成家立業自起爐灶,小日子也是過得無比舒坦。特別是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的時候,國力日漸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是達到了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實力超群,甚至力壓西班牙,反正一個字,牛。由此他們還取得了地中海地區的絕對優勢。
可是在1913年建立的恩維爾帕夏、穆罕默德·塔拉特帕夏、阿赫邁德·傑馬勒帕夏“三雄”寡頭政權,將強大的土耳其帝國拖入了一戰的深淵,他們幾乎與所有國家為敵,除了德國以外。
1914年,巴爾幹半道的火藥桶被點燃,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同年11月5日英國正式向奧斯曼宣戰,脾氣都很火爆,來吧,互相傷害啊。而在中東地區,英國與奧斯曼所屬的科威特等部落酋長達成協議,哥幾個放心,你們的安全我保證了,只要別和我作對,什麼事都好說,就這麼地,英國搞定了奧斯曼的親戚,親戚都不幫忙了,那不好意思了,我動手了。從開戰以來,英軍軍隊的死傷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只有區區百人,而奧斯曼就慘了一點,死傷三千啊,這屬於實力懸殊。奧斯曼的脆弱顯而易見,誰也不是傻子,就這實力怎麼和人家英國拼命,捱揍還差不多,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國與國也一樣,弱國無外交,奧斯曼的脆弱一下就暴露了出來。
雖然和英國的戰役輸得很慘,但是奧斯曼帝國軍隊一直在歐洲有幾個師的駐軍,奧斯曼帝國從與英國宣戰開始,就註定要和德華人捆綁在一起,帝國軍隊的補給全是德國的奧匈帝國提供的。德軍內部也有反對的聲音,不希望支援他們,但是也有贊成支援的,因為奧斯曼的存在可以牽制英法俄的幾十個師,對於德國有很大的幫扶意義,所以奧斯曼與德國是互相幫助的同盟,一個有利益關係的事情,怎麼能掙脫命運的枷鎖。
二、在地理位置,歷史原因上,西方國家對奧斯曼有著極其矛盾的心理
西方國家那些實用主義者,一直對奧斯曼的地理位置抱有極其矛盾的心理,他們又希望奧斯曼帝國力量削弱,又想利用他們向東南歐和中東擴張,又要維持他們的實力,魚與熊掌怎麼兼得,所以西方諸國總是這樣想得太多。
要是削弱這邊的實力,又怎麼制約俄國,那樣俄華人就沒人管了,俄華人就會登鼻子上臉,實現彼得那小子的彼得大帝夢,這下西方國家的又不同意了。所以奧斯曼和英國一直打,俄國是開心的,奧斯曼又處在黑海領域,這種戰略地勢,不管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都比較看重,所以這黃金門臉,註定要和這些國家有矛盾。
那歷史原因是什麼呢?17世紀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各個國家都在打小算盤,那些協約國的成員幾乎沒有不想欺負欺負人家的,特別是英國雖然表面幫助別人,其實暗地裡控制了人家的財政和軍工,那人家肯定不答應,你不仁我就不義。俄國就更別說了,彼得大帝的夢想怎麼會和黑海沒有關係呢?你時不時去人家家門口炫耀一下肌肉,誰能高興。反觀德國,好像和奧斯曼帝國沒有那麼大的矛盾,在一戰的時候,兩個國家還互相幫助呢。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奧斯曼帝國與德國的共同話題就是,他們擁有共同的利益,還有一樣的敵人。
-
4 # 平安才俊
1898年10月,威廉二世訪問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成為幾百年間首位進入聖地的基督教君主。在君士坦丁堡,威廉二世會見了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並且簽訂了秘密同盟協議。
對於德國來說,雖然說奧斯曼帝國已經衰落,淪為二流國家,但它仍然是一個地區大國,拉攏奧斯曼帝國對德國在戰略上有重大意義。首先它能威脅英國在北非的殖民地和蘇伊士運河,埃及和蘇伊士運河對於英國的價值十分重要。
奧斯曼帝國還扼守著黑海門戶博斯普魯斯海峽,如果德國將奧斯曼帝國拉進同盟國,實際就切斷了俄國在南線和英法盟國的通道,起到了孤立俄國的作用。
還有一點奧斯曼帝國政治體制和德國一樣屬於君主制國家,在抵制民主和君主立憲上有著共同的話題。
再談奧斯曼帝國當時的選擇前,我們要了解奧斯曼帝國所處的內外形勢和歷史發展程序,才能有助於設身處地去理解奧斯曼帝國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基於奧斯曼帝國的內外形勢來分析,18世紀末期其統治下的希臘要求獨立,奧斯曼帝國開始衰敗。
奧斯曼帝國擴張時期留下了大量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政治結構的領土,但由於長期無法從經濟文化和制度上去同化,無法有效構建成一個政治實體,很大程度上國家呈現碎片化和分裂化。隨著帝國的衰敗,中央政府控制力下降,無法有效維持對這些地區的統治,這些地區獨立化傾向日益嚴重。隨著西方民族主義的傳入,這一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奧斯曼帝國外部環境更是堪憂,地緣政治極差,隨著它的衰弱,地緣上面臨近俄羅斯、奧匈帝國的挑戰和侵蝕,還要應對英國和法國在北非和中東的不斷滲透。隨著俄羅斯帝國的擴張,奧斯曼那最大敵人逐漸變成了沙俄。
隨著塞利姆三世軍事改革和坦志麥特時期憲政改革的停滯和失敗,奧斯曼帝國已經無力阻止自己領土的喪失。
奧匈帝國到1912年底,巴爾幹的地區僅剩東色雷斯及和埃迪爾內,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的獨立。波斯尼亞被奧匈帝國佔據,並且1908年吞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在1830年至1912年間,奧斯曼帝國在北非的省份盡失,1830年阿爾及利亞被法國佔領,1881年突尼西亞被法國佔領,1882年,英軍以整頓治安為藉口佔據埃及,1912年義大利佔領利比亞。
在中東地區,英國不斷滲透,極力挑動阿拉伯和伊拉克地區勢力獨立。
在1908年土耳其革命勝利後,蘇丹已經不掌握國家權利,在世界第一次大戰爆發後,到底是選擇加入到協約國,還是選擇加入到同盟國,奧斯曼帝國也在猶豫。
一方面是克里米亞戰爭奧斯曼帝國與英法結下的交情,二方面是對英國實力的理性認識,奧斯曼帝國一開始很想加入協約國,但由於俄國的極力阻止未能成功,這讓奧斯曼帝國十分的憤恨。
相反,一方面德國與奧斯曼土耳其沒有絕對的利益紛爭,也曾經和德皇簽訂過秘密協議。二在奧斯曼帝國陸軍大量軍官都是親近德國的。三,沙俄是現階段奧斯曼帝國最大的敵人。四,德國為了拉攏奧斯曼帝國外交上付出了很對的努力。
最後也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戈本號和布勞斯特號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來到土耳其,並且將其送給了奧斯曼帝國,而先前英國曾經扣押奧斯曼帝國重金向英國買的軍艦 ,英華人的驕狂和無理令土耳其政府十分憤怒。德國的慷慨最後讓奧斯曼帝國加入了同盟國。
-
5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龐大與強盛的奧斯曼帝國已猶如搖搖欲墜的大廈將傾。從某種情形上來看,加入同盟國看起來更像是奧斯曼帝國的孤注一擲,但同盟國的戰敗徹底粉碎了延續這個帝國輝煌的美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並不是主要的發動者,而是作為支持者加入同盟國。彼時在歐洲戰場上耀武揚威的是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這兩個主體,而奧斯曼帝國則正在勉力維持它那瀕臨解體的帝國身軀。
民族獨立浪潮的興起對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的影響奧斯曼帝國是由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多民族國家。
在帝國內部生活著包括土耳其人、希臘人、阿拉伯人、埃及人、庫爾德人以及保加利亞人等等多民族。
在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興起的民族主義強而有力的衝擊了這個垂老的帝國,軍事的衰落使得帝國喪失了對內部統治的強力節制。
當民族主義在19世紀初湧入奧斯曼帝國時,民族身份的隔閡使得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頓時間人心浮動,除此以外外部勢力英、法、俄等國也加緊對奧斯曼帝國的肢解。
這讓奧斯曼帝國疲於應付民族主義的興起,但是卻收效甚微。
但最致命的破綻依然來自於帝國本身的衰落,這一衰落的難以挽回在塞利姆三世(1789-1807年在位)期間就已顯示出帝國衰落的不可阻擋性。
塞利姆三世試圖效仿歐洲制度將軍事現代化,但是這一壯舉遭到來自於帝國內部宗教方面的反對,這直接導致奧斯曼帝國在日益強盛的歐洲各國中顯得獨木難支。
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爆發之前,歐洲上空一直漂浮著一個著名的“東方問題(僅針對歐洲近東或中東地區)”。
這個問題被解釋為“用來概括在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它被假定即將瓦解中所造成的各種國際問題”,馬克思將其簡化解釋為:對土耳其該怎麼辦?
這一論調非常鮮明的展現了彼時的奧斯曼帝國面臨的內憂外困。
因此當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時,衰落的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借助英、法兩國的力量對抗俄國。
然而,不管是俄國的入侵,還是英、法兩國對土耳其的協助,這些都只是在回答“對土耳其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時,英法俄三國意見未達成一致的矛盾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米亞戰爭直接催生了南丁格爾護理制度的誕生。
當19世紀姍姍來遲的時候,民族主義的浪潮更像是推倒這個龐大帝國的最後一擊。
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民族主義在帝國內部的蔓延,並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而早在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奧斯曼帝國也受到巨大的衝擊。帝國統屬下的希臘、塞爾維亞相繼獨立和取得自治權。
為了平息民族主義的衝擊,一方面由於來自帝國內部的矛盾;另一方面由於歐洲國家對奧斯曼帝國施加的壓力,在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在位期間。
奧斯曼帝國頒佈了著名的御園敕令(花廳御詔),規定帝國內部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享有平等的權利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規定。
然而,這次改革不過是歐洲國家加緊了對奧斯曼內部的政治和商業入侵,在歐洲資本的衝擊下,奧斯曼帝國本土工商業近乎陷入發展癱瘓的處境。
政治上在歐洲集團的干擾下,奧斯曼帝國從1839到1876年期間竟然變換了高達39位丞相,33位外交大臣的驚人紀錄。
民族主義浪潮非但沒有在國內被平息,反而呈現愈演愈烈的形勢。
1875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以及摩爾多瓦相繼脫離帝國統治,宣佈獨立。
而在這背後興風作浪的正是大塞爾維亞主義,一個致力於在巴爾幹半島建立起一個由塞爾維亞統治國家的民族主義思想。
然而,巴爾幹半島就像歐洲的火藥桶一樣充滿了戰爭的硝煙,試圖在這一地區爭奪利益的還有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
除此以外,英國也不願讓沙皇俄國的勢力過度擴張。
圍繞著巴爾幹半島的問題隨著帝國之間矛盾的日益尖銳而變得極度敏感和危險起來,整個歐洲都陷入了戰爭前的瘋狂和蠢蠢欲動中。風雲詭譎的局勢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而在巴爾幹半島地區,人們似乎忘記了南斯拉夫人正致力於建起統一的由塞爾維亞治下的南斯拉夫國家,當奧匈帝國加緊對巴爾幹半島的擴張時,使得巴爾幹半島地區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空前膨脹,並最終引發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爆發。
而奧斯曼帝國選擇加入同盟國的緣由不難想象,由於俄國、英國、法國對其內政的過度干預,以及對奧斯曼帝國領土的虎視眈眈都將奧斯曼帝國推向了同盟國的懷抱。
為了擺脫協約國成員對帝國統治造成的困擾和威脅,數百年來,在英法俄等國對奧斯曼帝國的蠶食和肢解下,使得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大戰前夕已經萎縮到領土僅僅保留土耳其本部的尷尬處境。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作為同盟國成員的保加利亞也是在俄羅斯帝國的慫恿和支援下從奧斯曼帝國統屬下獨立出去的。
然而,隨著一戰中同盟國的戰敗,奧斯曼帝國最後的孤注一擲也宣告破產。
在巴黎和會中籤訂的《色佛爾條約》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和領土做出了種種限制和分割,進而直接引發了土耳其獨立戰爭。
戰爭的結果以土耳其人勝利告終,促成了土耳其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垮臺。
這個擁有六百多年曆史的帝國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
-
6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加入同盟國,主要是其利益關係與同盟國一致。
作為曾經威震歐亞數百年的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在20世紀初已經淪為歐亞病夫。在即將展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裡站哪邊,完全要看兩邊陣營國家和他的利害衝突如何。
當時歐洲的六大強國,三國同盟是德國、奧匈、義大利;三國協約是俄羅斯、英國、法國。然而義大利實際上兩邊下注,最後跑協約國去了。那麼,這些國家跟奧斯曼分別存在哪些利害關聯呢?
事實上,協約國和奧斯曼都是有深仇大恨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除了今天的小亞細亞之外,主要包括歐洲的巴爾幹部分地區,以及西亞、北非、高加索等地。而這些地盤,基本都是在協約國的宰割下逐漸被奪走的。
其中,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被法國佔領,埃及和蘇丹被英國佔領,利比亞被義大利佔領。同時英國法國的勢力還深入西亞。至於沙皇俄國,在百年中打了10次俄土戰爭,一步一步從土耳其手中奪取黑海和高加索地區,更是與土耳其有血海深仇。協約國列強不但主導者剝奪土耳其的權益,而且還在繼續向土耳其剩餘的地盤進逼。
相反,作為同盟國的老大的德國,1871年才獲得統一,基本上沒有和奧斯曼土耳其產生過大的矛盾。相反,德國為了後發制人,渴望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就必須要推翻英法主導的現有殖民體系。為此,德皇威廉二世把自己打扮成“穆斯林之友”,竭力拉攏奧斯曼土耳其為代表的伊斯蘭統治集團,還把兩艘先進的戰艦賣給土耳其。
這麼一來,對土耳其統治集團而言,德國就是比英法俄要可愛得多的合作伙伴了。他們想要重振奧斯曼的雄威,似乎也只有綁在德國戰車上這麼一條路。加上在美國參戰之前,德國確實表現出歐洲第一的派頭,這也讓奧斯曼上層產生了幻想。
於是,他們就加入了同盟國。當然,最終結果,是讓他們很難受的。
回覆列表
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加入同盟國,可簡略從內外兩個方面來說,內部:其一,在進入20世紀初以後,奧斯曼帝國內部軍官大多師於德國,從而使其在軍事上容易向德國靠近。其二,在奧斯曼帝國近代衰弱之際與西方列強之間,只有與德國矛盾衝突較少,使得其國內在心理上與其結盟的條件較為良好。
外部:其一,奧斯曼帝國周邊環境嚴峻,除了北方世敵俄羅斯帝國外,西方獨立的小國“如希臘等”都是從其領土上分裂出去的,雙方之間民族矛盾尖銳。南方領地除被英國殖民外的地區,在英國為首的列強支援下起義不斷“如阿拉伯地區”。
其二,縱觀協約國諸國的崛起史都不難發現,不管是英、法、俄都曾從奧斯曼帝國龐大的軀體上咬了一口。是奧斯曼近代屈辱史中慘重的一部分,故其與協約國沒有了合作的先機。
其三,戰爭就是一場賭博,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除防範協約國乘機入侵外,不妨有收復失地,血洗屈辱的心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