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法緣石

    這個詩呀,不可強解。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除非是老師給學生上課,可以解釋一下。一般人讀詩,意境自在心中。你要是強解它呢,是姑蘇之地確有半夜敲鐘的習俗。其他地方只有春節期間夜裡敲鐘(無常鍾或夜分鐘)。這是莎士比亞心裡的哈姆雷特,而我心裡的哈姆雷特可以認為大半夜的,老朋友鐘聲來船上鬥地主了。怎麼都行!

  • 2 # 嘉慶192163642

    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詩表達三層意思,首先,是詩人睡在客船上,其次,是客船夜泊楓橋旁,詩人為時局和個人前程而憂愁睡不著覺,第三,詩人慕名前來寒山寺朝拜,此時已月落烏啼拂曉時分,看著河上的霜霧茫茫,聽到寺院響起僧人早課的鐘聲,等待開門迎香客。

  • 3 # 子衿書法

    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一句,交得很清楚,這是黎明時分。

    有人糾結在夜半鐘聲到客船,把時間認定在半夜。如果是這樣的話,自然和第一句發生衝突。這樣的情景,在自然界也可能發生。烏鴉不會在半夜啼叫,半夜下的是露而非霜。

    下弦月落之時,為早晨六點,此時鳥類開啼,夜間的露水化為白霜。這都是自然法則。

    夜半鐘聲又是怎麼回事?船是行走的,它是從半夜行走過來的,就這麼簡單。

  • 4 # 大江東去11

    這裡的時間順序不是按著詩的順序出場。

    月落烏啼霜滿天(早晨)

    江楓漁火對愁眠(晚上剛要睡覺)

    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

    這就不可能理解為早上看到滿天霜,然後就睡覺,半夜聽到鐘聲。

    理解的時候要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並且不必把一個一個的情景連起來。

  • 5 # 張克成

    這首詩是唐詩中的名篇。自古以來總有些文人墨客提出異議。但我想對一篇作品的評估,不應鑽牛角尖。更不要停留在少許字句上。

    該詩很有特色。作者張繼,進士學位。詩的背景發生在深秋的一個夜晚。作者隨客船來到姑蘇城邊江上。懷著一種鄉愁的心情,寫下該詩。詩中有見有聞。所見是月落,霜天,漁火以及遠處的寒山寺朦影。所聞則是烏啼,鐘聲。以見聞的描寫,刻畫出秋夜的寂靜與心情的孤獨。全詩看是寫景,其實是寫情。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致於想挑刺,斷章取義,則很多詩文都可挑剔。願讀者應吸取精華,避其不足,方為要領。以上所談,只代表本人愚見。異者勿噴,謝。

  • 6 # 尊前談笑詩依舊

    題主本意應該是想表達:《楓橋夜泊》(裡面有“夜半鐘聲到客船”句)這首詩有什麼問題。

    答案是:《楓橋夜泊(張繼)》這首詩沒有任何問題,不存在所謂語病。

    《楓橋夜泊》整首詩的內在邏輯(按事物發展順序)其實應是:

    姑蘇城外寒山寺→

    江楓漁火對愁眠→

    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

    但是,《楓橋夜泊》無論是從詩的表達手法角度,還是從對詩人遇到(觀察到)的這些現實片斷的白描角度,均不存在任何問題。

  • 7 # 揚帆君

    在一個“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早晨,我(詩人)在“姑蘇城外”的“客船”上,聽著半夜從“寒山寺”傳來的“鐘聲”,看著“江楓”與“漁火"相輝映,而因為屢試不第,前途一片渺茫,員外家的相好在等著我進士及第的好訊息,她爸媽說:“我若不能考中進士,就不能讓她嫁給我”。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對著“江楓”和“漁火”發了一個晚上的憂“愁”,怎麼能入“眠”呢?冥思苦想了一個晚上,不能入睡,所以,一大早就寫下了《楓橋夜泊》這首詩,寄給我親愛的戀人。

    這樣“翻譯”,應該可以讀懂張繼的意思了吧?

  • 8 # 天河二師兄

    看了有些答覆我只能哈哈了。看來加強普及中國歷史、古典文學、神話故事方面的教育應該提上日程了。注意,“烏”不是位置和地名,也不是動物界的小鳥。“烏”特指的是“太陽”。太陽古時稱三足鳥,也叫金烏。馬王堆出土的錦帛畫上就有。“月落烏啼”是一個聯合片語,意即月亮下山太陽昇起,時間就是早晨。哈哈,對不起,好像把題主的問題搞歪樓了。只是看到有些答覆一時興起,便插了句嘴。歡迎各位指正!

  • 9 # 張寶龍

    恕孤陋寡聞,先生沒有說明白,不知道歐陽詢怎麼說的。

    張繼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 ,我以為,其用詞精煉,含義豐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無比貼切,顯示詩人了極高的藝術表現功力。詩人借景抒情,細緻入微地寫出了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用令人叫絕形容一點也不過分,說是千古絕唱可能是李白也會認可的!

    至於說這首詩描述的“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情景,我不認為有什麼語病,恰恰是當時夜景的真實寫照。

    首先宣告,我的推論或許有些以偏概全。

    以本地風俗為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的童年時代),村村都設有打更的人員,按時敲鑼繞街報點。這些打更人員,一般來說,為本地寺廟僧侶。妄推這是自唐留下的習俗。

    為什麼我說的是鑼而不是鍾?姑妄推之,鐘聲有報時功能,但並不能確定到底是何時。需要有人沿街敲鑼報時,就是個合理的推論。

    再回到“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描述,就比較好容易理解了。鐘聲是寺廟打更人員的例行公事!

    以上僅為在不知道歐陽詢的質疑為何的情況下,以個人對古代風俗的推斷,是否就符合歷史真相有待商榷。

    我承認,現代人與宋時人的理念比較,應該是宋時人更瞭解唐時情況。畢竟千年風俗演化,現代很難說是保留了唐時原始風貌。

    以上純屬個人推論,僅為欣賞詩作的參考。

    孰是孰非,我以為,還是應以歷史學家的研究結論為是。

  • 10 # 傲雪落長空

    此句出自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整句詩是這樣寫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寫這首詩的時侯,正是國家招考公務員,但自己沒考取功名的時候。這時侯年輕氣盛,因沒考取功名,心中鬱悶,在江南蘇州時夜宿封橋(後改為楓橋)附近旅館。在旅館中徹夜難,推開窗,再聯想此生遭遇,賦詩一首。結合自己遭遇的一切,寫出了千古名篇《楓橋夜泊》。

    此詩寫意為主,所寫的景物不一定存在現實生活。作者用落月、啼烏丶風霜、江楓、夜半星星點點的漁火、寒山寺夜半的鐘聲來襯托淒涼的意境。

    透過以上分析,作者張繼並非無病呻吟,只是表達了自己失意的心路歷程。

    總之,此詩寫的是心中的意境,用月落的失落、烏啼的悲鳴、風霜的冷酷、夜半的鐘聲營造了悽美的景象。所以此詩並沒什麼語病,寫意境並非能找到真實的地點,意境只可意繪不可言傳。詩的境界只在詩人的意境裡,任何的揣測都是有心人的意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燉排骨怎麼燉出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