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netiger54
-
2 # 笑談趣史五千年
宋朝的智慧體現在經濟發達,老百姓安居樂業。宋朝皇帝打仗不行但是發展經濟手段很有一套,特別是南宋,把中國的經濟發展到頂峰。南宋開放了海禁,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航海業十分發達,海上船流如織,往返海上各國,把生意做到歐亞各國,由於中國的絲綢和工藝品行業非常發達,世界各地的白銀源源不斷的進入大宋,南宋迅速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宋朝還解除禁宵,夜市也非常發達,從清明上河圖就可以看出宋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南宋資本主義已經開始萌芽,如果不是蒙古入侵,宋朝完全有可能過度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那麼這樣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為什麼在武力方面這麼弱呢,主要還是跟開國皇帝趙匡胤的重文輕武的制度有關。趙匡胤是經過陰謀黃袍加身取得皇位,為了這種事情再次發生,趙匡胤透過杯酒釋兵權來解除武將的權利,並且抑制了武將的發展。文臣的權利大於武將,而且武將又受監軍的監管,武將得不到發展空間,致使宋朝軍事力量一直處於弱勢。
正因為重文輕武的思想,哪怕再發達,宋朝也不加大對軍事建設的投入,面對遼、金入侵,基本都是節節敗退,打敗了沒關係反正有錢,錢可以解決。所以宋朝基本就靠送錢送美女換來暫時的和平。但錢也不是萬能的,蒙古人就不信這一套,最後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
3 # 聽雨喜雨
宋朝是一個有大智慧的朝代!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給宋得定義是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朝代。
宋朝的大智慧,兩個皇帝可以集中體現。
趙匡胤結束了史上最黑暗的五代十國,開創文治天下,中央集權的先進理念。
宋仁宗仁治天下,讓百姓史無前例的體現做人的價值。
普及一下歷史。
宋朝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之一,結束歷史上最黑暗的五代十國,重建文明社會,促進文明大發展。
唐安史之亂起至五代十國,百姓處於歷史上最黑暗時期,民不聊生,軍閥割據,乃至後面頻繁黃袍加身,軍閥們你方唱罷我登場,野蠻橫行,不斷建立新國家,小國家,皇帝不斷被殺,新皇帝不斷登基,倫理道德淪喪,上下秩序顛倒,國家大倒退。而百姓既要服兵役又要納稅,百姓整天過著沒有抬頭得日子。國家呼喚英雄出現,拯救黎民,拯救國家,讓國家從野蠻無序暗無天日,重歸文明理性,趙匡胤作為英雄人物應時代的要求,橫空出世。
為什麼朱元璋說趙匡胤得位最正,是順天應人,趙匡胤又是毛主席推崇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一(趙匡胤的歷史功績在毛主席看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一樣偉大)!
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開創了三百二十年中國歷史上最繁華最富有,百姓最幸福的朝代!唐實行的是節度使政治,節度使權利超過中央,形成潘鎮割據,安史之亂後國家陷入混亂局面,後來有了五代十國,將軍頻繁利用軍中軍閥割據,百姓深受其苦,民不聊生,國家分裂,開了歷史的大倒退,是歷史上同五胡亂華一樣處於中國最黑暗的時代。
江山社稷有德者據之,除堯舜禹以外沒有絕對正統的說法!趙匡胤建國後結束了五代十國這一歷史最黑暗的時代,建立了煥然一新的新朝,從此軍政大權收歸中央,軍閥再也不能利用軍權頻繁發動政變,國家趨於穩定。趙匡胤實施了一系列的好政策,解除重要將領的軍權,短期避免頻繁黃袍加身;建立政治家決定打不打,軍事家決定怎麼打的先進的文官政治;優待後周君臣穩定人心;先南後北積累財力物力,體恤百姓讓百姓休養生息,都說明才幹在柴榮之上,特別容人之量不是周世宗所能比擬的。
特別說一下,文治天下。
以文治武,文官決定如何治理國家,包括大政方針,外交政策。武將按國家要求決定是戰是和,是先進的制度。
莫非由武將來治理國家,來決定外交政策,決定是戰是和,近代中國來說,民國形式上統一中國,軍閥各自為政,中央無法對地方有效管理,地方卻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佔山為王,中原大戰等亂像頻發,民不聊生,最終導致日本全面侵華。
現代國家歐美都是文官政治,文官決定方向,軍方按文官制定的方針政策去確定是戰是和。即使單一軍政府執政,也只能形成形成獨裁政府,最終用軍事思想指導國家,國家必然衰敗,軍政府也必然被推翻,迴歸文官政治。而中國,即使軍隊,也有黨組織在掌握核心權利,黨是代表文官還是軍官,可想而知。
宋建立以後,無論南宋還是北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醫學都得到長足發展,百姓人性化方面得到尊重,百姓大部分時間安居樂業,人民言論自由方面較前代有質的飛躍。
期間出了比較有名的宋仁宗治世,人民真正得到尊重,史無前例,後無來者。(除現代社會)
對於那些簡單粗暴,缺少內涵,眼裡只知有軍事,滿口仁義道德的,覺得宋有問題的無非是靖康恥及被蒙古滅亡。
當然皇帝牽羊之禮確實恥辱,但用形式來形容最恥辱就顯得狹隘,勾踐還有嘗夫差之便以臥薪嚐膽呢。
失國之恨,沒有機會翻盤,沒有希望之辱才是最可恥的,那是痛徹心扉,而不是形式帶來的屈辱。
靖康恥是徽欽二帝長期盛世後沒有危機感,荒淫無恥所致,跟大多數王朝三代以後皇帝沒有危機感一樣,才有朝代更替,類似民間的富不過三代。
金的滅亡更可恥,因為沒有利用價值,皇帝一天死倆,皇族被滅族,婦女當然逃不過靖康恥。而且金滅亡是宋蒙聯合滅金,不是報仇雪恨了嗎。
五胡亂華,漢人不可恥嗎,都沒有生存的權利了。就是唐漢盛世不止,和親不斷,將安危整個朝代都託與婦人,這樣看來難道不可恥嗎。
蒙古也一樣有捕魚兒海之恥。
南宋為蒙古所滅,同期亞歐各國在蒙古面前灰飛煙滅,獨南宋獨自抗衡蒙古四十多年,打死蒙哥皇儲,南宋難道不厲害嗎?
至於岳飛,他是一個愛國將領是毫無異議的,但因為岳飛之死,作為悲劇性的人物被同情,被寄予希望,被人為拔高。
因為岳飛之死,被有些人人為抹黑南宋是不正確的。
相信岳飛能滅金是痴人說夢,我相信岳飛也沒有這個想法,是岳飛的孫子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的傑作。
很奇怪,只要搜岳珂介面,百度直接有岳珂人渣的選項。
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原文岳珂自詭興利,橫斂百出。
宋史袁甫傳岳珂貪贖無檢,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
詳見附件!
岳珂橫徵暴斂,魚肉百姓,將岳飛的英明作為斂財資本,太侮辱岳飛了。實在對不起我心中的英雄。
確實岳珂貪腐有道,當然大貪官的東西就更不值一看,沒有信譽。比如金陀粹編系列,比如抄襲金陀粹編的宋史岳飛傳。
古時打仗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文明決定性的因素是後勤補給。直搗黃龍是可笑的,僅憑傳說中的十萬之師戰場綿延數千公里,戰場需要巨大的後勤補給下,即使糧草夠,後勤運輸所需要的押運糧草人員,運送人員送數千公里,宋根本無力支援。古今多少戰爭,比如趙括的紙上談兵,比如年羹堯西北用兵都是疲於糧草,又如日本侵華因戰線過長被拖死,糧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湧就行的。當然直搗黃龍是岳珂標準的空想談兵。
宋當時為抗金入不敷出,財政80%用於軍費,南宋的宮殿不過十多間房子,比不過一個大戶人家,鐘相楊么起義因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著頭皮,南宋面臨滅國。
很多人不懂糧草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做過大中型企業的當家人,不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重要性。所謂文人多空談誤國。
岳飛是一個被神化了的愛國將領,很多時過猶不及。抗金通常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韓世忠黃天蕩抗金,其二吳玠穩定川陝,其三張俊、韓世忠、岳飛、劉琦均有建樹,不是岳飛一己之力。
宋孝宗即位,按慣例大赦天下,將岳飛赦免。孝宗為提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用北伐來穩定自己的統治,為政治需要,赦免岳飛。
事實上孝宗經過高宗二十年休養生息,北伐仍然失敗,後期南宋朝開憘北伐無不無功而返,說明金不是那麼好打的,更不是1140年時候的金。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飛忠心能戰,為平反記過多的採用民間傳聞,民間普遍同情、寄望死者導致神化嚴重,比如關羽、項羽都已經神化。如同現在的抗日神劇,有一定事實,卻能手雷炸飛機,適得其反。明清政治需要,需要忠心的戰將為皇帝服務,加劇神化。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中興其他將領在交出軍隊後,加上獨自在外的吳玠為何得以善終不得不令人反思。
那種不加思索,胡亂結論者或被教科書矇蔽,或藉以體現自己的存在感以彌補自己在社會上的缺失感,有點文化詐騙的味道,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自己,否則即使是岳飛的後人也只能談到岳飛很自豪,提到自己可能感覺有辱先人,只能貽笑大方。
-
4 # 庭州行者
由此觀之,在古代中國統治者的觀念中,最好是外部一個競爭者都沒有,所以,在中原王朝勢力強盛之時,都會竭盡全力去消滅對其有威脅的北方遊牧民族。
而宋朝,卻並沒有遵循此道,其承認了北方契丹皇帝的合法性,並且承認契丹皇帝與宋朝皇帝的地位平等。透過條約的方式,劃定宋朝與契丹各自的勢力範圍,用金錢換和平的方式,保證了宋遼兩國一百餘年的和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宋朝“國家智慧”。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並不是出於宋朝統治者的本身意願,而完全是因為形勢所迫。此話何解?
首先,宋朝並不是不想北伐契丹,消滅這個外患。這一點很容易找到證據。宋太祖時期就已經確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姜收復燕雲十六州作為了一定時期的軍事目標。宋太宗時期,宋太宗本人親自率軍北伐,但無奈自身軍事水平實在有限,導致了趙匡胤積累下來的精銳部隊在兩次大規模的北伐中全軍覆沒,自此以後,宋朝再也無力北伐。到了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的終極目的也是為了消滅西夏與遼國,可見,北宋終其一代,君主都在夢想著北伐。
其次,北宋的軍事實力無力支撐對外作戰。這一點的原因很多,除了因為宋太宗倉促北伐使得精銳喪盡之外,北宋的軍事制度也制約了北宋軍事實力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大眾很熟悉的重文輕武;除此之外,還有荒年募兵,導致軍隊的質量下降,戰鬥力直線減弱。在北宋“內部安定第一”思想的指導下設計的軍事制度,極大的制約了軍隊的正常建設。
基於以上兩點,宋朝不得已,想出了所謂的“國家智慧”,即用金錢換和平。這種方法的確得到了暫時的效果,宋遼之間的和平維持了一百年左右,但終究還是有隱患的,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北宋的方法是以金錢換取和平,但在和平之後,其並沒有加強自身的軍隊建設,從而導致了宋遼兩國自此之後軍事水平差距的擴大。在古代,不存在現代的國際法,因此條約是否具有約束力取決於兩方的實力消長,在宋仁宗時期,宋遼邊境宋朝一方,防禦措施已經徹底荒廢,駐守士兵也都是老弱病殘。遼國皇帝耶律宗真此時提出宋朝將歲幣增加一倍,否則就以武力解決。而缺少武力保障的宋朝也只能答應。
再者,隨著宋朝內部三冗情況的加深,財政支出也越來越大。到了宋神宗即位,國庫的銀兩支出已經大於收入,換言之,北宋此時的財政赤字已經很大。所以,支付給遼國和西夏的歲幣,此時對於北宋來說,已經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最後,北宋軍隊因此戰鬥力喪失,使得後來金國一路南下,基本上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打到了宋朝的東京城下,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所以說,北宋所謂的“國際智慧”,只是在實力不足以消滅自己競爭對手威脅情況下的無奈之舉罷了。
-
5 # 陸劍評
宋朝是一個常常被忽視的朝代,原因就是他軍事不夠強大,沒有像漢唐那樣對北方少數民族進行痛快淋漓的打擊,甚至還很屈辱。所以很多人不喜歡它,覺得看歷史也不夠爽快。但是我想歷史總有它的偶然,也有它的必然,我們還是要現在當時當事人的角度看歷史,這樣歷史才有研讀的意義。
首先,遊牧民族和地域不可消滅,不可佔領。漢唐作為兩個外放型的超級大帝國,把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都打殘廢了。漢武帝北卻匈奴,唐太宗滅了東突厥,不可謂不是武功赫赫。漢武帝為了平滅匈奴,把漢初70年的家底幾乎打光了,效果如何呢?王昭君嫁給了誰?還是匈奴。不是平滅了麼?這就是問題所在。中原王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敗了草原遊牧政權,可是要不了幾年,春風吹又生,那個草原部落又回來了。一切的努力白費了。
那麼,在平滅了遊牧民族,中原王朝不能在草原派兵長期駐紮麼?答案是不可以的。中原的糧食後勤完全依靠中原提供,所費太多。比如要在草原駐紮2萬人,那麼就要花費在中原20萬人以上的支出。糧食運輸,途中消耗是最大一塊支出。那麼中原駐軍不能就地解決飲食麼?答案是也不能。如果駐軍就地解決衣食,那麼軍隊很快就當地化,蠻夷化。所謂入中原者,中原之;入蠻夷者,蠻夷之。這就是馬克思說的,人的社會關係是由生產關係決定的。這種遠駐紮草原的部隊,幾乎就是叛亂了一樣。所以不管中原的部隊當時怎樣幹滅了草原勢力,答案是都沒啥正經用。要不了多久,邊患又起。
其次,統治成本太高,統治回報太低。唐朝的疆域廣闊,像安西都護府不是挺好的麼?但是費用太高。安西都護府駐紮2萬部隊,消耗了大唐三分之一的財政。整個西域是不能給中央提供一毛錢的財政收入的,可是國家每年要搭進去大把的錢。這還不止,還要有大量的駐軍。由於地理遙遠,不能經常輪換,很多人是常年駐紮,終生駐紮,所謂少小離家老大回,就是唐詩對那個時代的確切描寫。中原王朝,作為農耕文明,對草原荒漠的統治,是搭錢,而且是永遠搭錢的。僅僅作為戰略緩衝區,真有那個必要麼?
打了白打,佔了搭錢,就是農耕文明對草原文明的無奈現狀。所以,你看看中國歷史,一個純正的漢民族農耕文明政權,它的邊界都是沿著長城劃定的,就是400毫米等降水線。漢朝、宋朝、明朝都是如此。
宋朝作為漢唐以後的大的帝國,它吸取了教訓,不再把建立一個超級版圖的大帝國作為自己的目標了。當然這裡也有它軍事確實不強大,屢戰屢敗的原因。不過它富裕以後,也沒有帝王要北伐要遠征,與他們對漢唐的領域是有密切的關係的。宋朝變成一個死守疆域的帝國,一個內斂的帝國。華人內斂的性格也由此深受影響。
不過,內斂也有它好的一面,就是國家富足,民眾祥和。沒有戍邊之苦,對北方的防守,只在霸州有2萬人,農業區域,內戰防守,那費用就很低了。缺點就是沒有戰略緩衝區,戰鼓一響,敵人就過黃河了。
再有,宋朝也似乎看清了,財富要有富裕地區向貧困地區適度轉移。草原時常乾旱,牲畜死亡,困苦不堪。一遇到這種情況,草原人就會組織起來,南下搶掠。唐和清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他們是外族統治者,長城兩邊都是一家認,財富會以賞賜的形式流動。宋朝也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歲幣。所以宋朝一百多年,沒有邊患,沒有劫掠。有錢的支助沒錢,古今都如此,美國那麼強大,每年依舊要給錢,它不叫歲幣,現在叫援助了。
回覆列表
很多人認為宋朝軟弱,實際上在我看來都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人。在冷兵器時代,農耕民族不可能長期壓制遊牧民族,即使漢唐也做不到,短期壓制可能,但沒意義,地盤佔了早晚還是丟。
所以宋的政策是務實的,給周圍窮國小援助換支援,現在的大國不管中國美國都在幹,沒什麼奇怪的。從貿易角度看遼和西夏都受到宋無情的經濟剝削,稍微返還點無所謂!
其實要不是蒙古這個bug的出現,宋後面想象空間很大,跟其他朝代比,宋富的流油,在重機槍出來後,周圍蠻夷都會能歌善舞,地盤隨便搶,包括現在的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