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學夾Louis

    曹丕稱帝,是因為得了天時。這主要還不是因為他,主要是曹操是最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皇帝在手,天下我有!因此曹丕稱帝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曹操沒有完成的遺願。

    劉備稱帝,是得人和。曹丕篡漢稱帝,標誌著漢獻帝下臺,漢朝滅亡,但是劉備是不可能讓漢室滅亡的,於是在222年(曹丕稱帝第二年、漢獻帝退位第二年)馬上稱帝,表示承接漢朝國祚,國號同樣是“漢”,只不過史稱“蜀漢”或者“蜀”罷了。

    孫權當時是不敢稱帝的,為什麼?孫權害怕,第一,呂蒙偷襲了荊州,孫權殺了關羽,因此他知道已經徹底得罪了劉備。如果此時貿然稱帝,就會得罪曹丕,一旦劉備、曹丕同時來犯,孫權是抵擋不住的,事實證明夷陵之戰前期,單單劉備來犯,孫權就抵擋不住。所以孫權必須向曹丕稱臣,被曹丕冊封為“吳王”。從年號就可以看出來,孫權的目的是最好“兩不得罪”!曹丕年號為“黃初”,劉備年號為“章武”,孫權雖然是“吳王”但也有年號(可見他向曹丕稱臣是權宜之計)“黃武”,一家取一個字。等到五年以後229年,劉備已死,諸葛亮奉行友好政策,孫權就沒有必要那麼害怕曹魏了,於是稱帝,年號也改成“黃龍”了,和魏蜀兩家都沒有關係了。

  • 2 # 劉一千五

    孫權實在是個胸有大局的人。和平沒事時,也沒見過他"亂來",(老後昏悖別當別論)。他曉得"翅膀不硬不可以言飛,實力不濟不可以以妄尊"。

    三國,正史也罷,演義也罷。給人的錯覺就是,吳國是陪著魏國和蜀國兩家玩的。什麼好事都落後頭。很有"妾"的處境,鬱悶得很。劉備勢力最弱,卻是個最活躍的主兒,連勢力最強的魏國在作秀平臺上也相形見絀。

    曹操之心,路人皆知。他家合該代漢自主?這是他奮鬥一生的目標。他做了周文王,讓兒子折騰去了。那小子果然不負父望,把妹弟變成"山羊公"。劉備心下大喜,臉上大悲,在悲喜交家中也忙不迭地把漢家香火續上。生怕莫他莫屬。孫權呢?說來話長,討荊州討出大麻煩,呂蒙殺了關羽,惹惱了妹夫劉備,舅子咋賠禮還地送妹也澆不滅章武皇帝的沖天之怒。蜀漢大軍已出峽口,曹魏大兵隔江虎視。這江東地處長江下游,二家兵馬順流而來,可不是當初赤壁景象……孫權萬般無奈,只得向曹丕稱臣,當了大魏的吳王。這己屈得讓吳人痛苦不己,主辱臣死哈。孫權自然不敢妄自菲薄,把自己架上火上去烤。稱皇帝自然就力不從心了。

    等到廂那邊的兩個皇帝一死,孫吳實力也強了起來,國內外壓力也不大,於229年登基,才當了皇帝。其他二國也奈何不了人家鼎立起來,三足鼎立這才名正言順了。

  • 3 # 兵哥129472092

    謝友邀答。孫權稱帝是在公元229年,比曹丕晚了9年,比劉備晚了8年。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曹丕先稱帝,因魏國的勢力強於蜀吳,劉備見漢已被曹所取代,而自己稱帝也順理成章,成了漢朝正式的接班人。而此時孫權的勢力遠遠不如曹魏及蜀漢。眾所周知,孫權剛襲取荊州,對曹魏稱吳王,此時稱帝,必得罪於曹丕,而此時的劉備,對孫權早已恨之入骨,吳國在夾縫中生存。

    儘管如此,劉備以數十萬大軍伐吳,吳國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空前的戰績,讓孫權有了稱帝的決心,曹丕剛剛篡漢,也自顧不暇。三國格局的局面已初步形成,此時的東吳,已非同日而語,稱帝的時機已經到來。

  • 4 # ww3721王建文

    關羽被孫權擒殺,劉備夷陵之戰,隻身逃回,在白帝病死。己經改變了劉備坐成都,據漢中,上庸,房陵有荊州三郡戰略格局中孫劉爭奪荊州的爭鬥中。就軍事實力遠勝孫權集團境地。

    孫吳雖然自立。但依舊奉漢正朔,接受曹丕封吳王爵位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屬國,向魏稱臣,曹丕授予孫權九賜。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謀共伐曹魏。

    二二四年曹丕自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也改變自己附魏地位。為了顯赫吳國名望國威。二二六年孫權乘曹丕病死之機,魏國舉國悲傷之會,孫權親自率軍攻打魏國,顯赫了自己吳國國威戰力,向太守文聘的堅守的宛城開戰在達到威震敵膽之後而退。

    這樣孫權的吳國政治勢力己經有了徹底獨立的資本。二二九年孫權稱帝於武昌,東吳政權正式成立。旋即迂都建業。

    吳國孫權稱帝是水到渠成的結果。政治上早就和魏蜀平起平座國家。蜀國早以承認軍事上失敗。蜀國和吳國再次結盟,有了鞏固後院,使吳國穩定的統治,孫權打敗和威震敵人,表現了孫權政治上有卓越才能,和傑出統師三軍軍事才華,遠勝曹丕。打敗三次曹丕親自統軍數十萬大軍,陸水三師伐東吳的進攻,讓曹丕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無功而返。也解決了上游蜀國再想滅國的危機。從而上游方面再無朝發夕至兵臨城的災難,而高枕無憂。

    從二一七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開始,雙方戰場以明不能獲勝。孫權和曹魏都明白對方是無法吃掉敵人,開始和睦,有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使關羽兵敗崩潰逃走被殺。孫權將關羽人頭送給曹操示眾。

    劉備當上皇帝,起兵攻打東吳,但人心軍心不附,垂頭喪氣,不戰潰敗,陸遜在夷陵大破劉備。迫使得孔明講和共伐曹魏。從而完成從政治,軍事,個人才能勢力完全成就皇帝的心願。有美酒誰還去喝苦水,當仁不讓孫權座上皇帝,是民心所向,群望所歸結果。雖然晚幾年,卻是相當精彩證明孫權遠強於曹丕劉備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華 也證明孫權相當成熟組織能力,和統治手段。是魏蜀兩無法比擬在地理上有天然優勢。

  • 5 # 農夫說歷史

    首先,他沒有稱帝的理由。看看曹丕和劉備是怎麼稱帝的。曹丕在他老子曹操死後沒多久就逼迫天子禪位,自己做起了皇帝(美其名曰皇帝讓給我做的,不能怪我);而劉備呢,是皇族血統(自稱是皇室後裔,被漢獻帝稱為皇叔),打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號稱帝,有合法的理由;反過來看看孫權,你有什麼理由稱帝?好吧,那就接受曹操吳王的封號,暫時先過渡下。

    其次,東吳的實力也不是最強的,他東吳依靠的水軍,一到陸地戰,就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了。再者,經過與劉備聯盟-對立-聯盟,也不知道多少次聯盟了,在關羽死後,劉備找到了收拾東吳的理由,結果是均有傷亡,而且還都很大,如果也貿然稱帝,曹魏就斷然不會允許。

    而且東吳內部計程車族,心還是向著漢室,也都認為你孫權還是一個諸侯而已,內部外部的條件都不成熟,他孫權也只好暫時作罷。不過養精蓄銳的東吳,在熬死了曹操,曹丕,劉備,諸葛亮等一批牛人後,實力也漸漸做大了起來,加上曹魏內部司馬懿集團與曹氏皇帝的明爭暗鬥,都無暇顧及東吳,孫權呢,自然不會客氣,在晚了蜀國與曹魏後八年終於還是稱帝了。

  • 6 # 幫我取個好名字

    孫權的能力,在他哥孫策臨死之時就下了斷定,說是,‘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可見孫權短於攻取,長於守成,而且縱觀孫權一生,在稱帝之前做事都很穩健,講究一個穩字,沒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會輕易去做。

    再來看曹丕稱帝於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從他爸曹操就蓄謀已久的打算終於實現,他爸剛去世,他就即位為魏王,同年就把皇帝趕下臺了,年號黃初。

    劉備稱帝於公元前221年,基本上就是皇帝剛被趕下臺,劉皇叔就即了皇帝位,可謂劉皇叔之心,路人皆知,年號章武。

    這時候曹丕派人來封孫權吳王,孫權不僅答應了,而且還把年號定為黃武,(這年號就是魏和蜀的合體)

    難道孫權就不想帝嗎?當然想了,要不然也不會在公孫淵派人勸進的時候那麼開心,而且不顧臣下反對,派使者過去,然後就被人家扣住了,所以之所以在曹丕和劉備都稱帝之時,他沒稱帝的原因只能說他還在觀望,觀望整個中原以及江東臣民的反應,最後在曹丕都game over了,劉備也完犢子了,才在公元229年即位,這個時候可以說是眾望所歸了,也不會有太多人說閒話,所以穩中求勝,深謀遠慮可見一斑!

    最後我是個歷史迷,遇到歷史類的問題,我都會盡量趣味化,我的偶像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當年明月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寫了明史,我希望可以把中國的歷史全部都用這種方式呈現出來,來普及歷史,如果你也喜歡歷史,就關注我吧,和我一起完成這偉大而又幸福的事情

  • 7 # 夏有涼風61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之前好像已經答過一次了,這裡我就在答一次,為了和上次內容有別,我就簡單說一下,三國之所以比曹丕、劉備稱帝晚,簡單的說就是牽涉到稱帝是否名正言順的問題,曹丕稱帝,取代的是漢家江山,劉備是繼曹丕後建的蜀漢,劉備繼漢到也算正名,關鍵就是看曹氏政權,曹取代漢就有點名不正了,但即使是名不正,那就需要時間去檢驗,是否還有其他勢力站出來為漢劉說話,這當然肯定是沒有的,既然沒有,說明漢朝氣數已盡,已經人心不思漢了,當然這的一段時間。這樣,中原沒人反對曹坐天下,既然人心不思漢,曹既能稱帝,為何孫不能稱帝了?

    所以孫權稱帝晚於曹劉,完全是在鞏固自己的半壁江山的同時,看看曹氏稱帝后,還有沒有思漢的人心。

  • 8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在東漢末年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孫權能從各路諸侯中脫穎而出,並且與曹操,劉備三分天下,說實話孫權並不比劉備,曹丕差到哪裡去,可偏偏一個尷尬的事實是曹丕,劉備可以稱帝,孫權在得知他們稱帝以後並不能立馬效仿,還得心不甘情不願低頭,這是因為有兩方面孫權不得不承認他的先天不足。

    一合法性問題,在那個年代名不正言不順,會動搖自己的統治,這點兒曹丕沒有,劉備也沒有,曹丕對外宣稱,漢獻帝自己不想做皇帝了,我也是在幾番推辭以後才免為其難接受的,雖然大家心知肚明,但在法理程式上曹丕是站住腳的。

    劉備呢?自稱劉皇叔,是漢室後人,漢獻帝在,他不能稱帝,不然不合法,是謀反篡位,漢獻帝被趕下臺後,劉備裝模作樣的哭泣一番,漢朝不能就此亡了呀,他要繼承漢室衣缽,重建漢朝 。他倆一個從政權上繼承漢朝,一個從皇室上繼承漢朝,孫權一個都沒有。

    其二實力問題,若是孫權一方實力完全碾壓曹,劉兩方,根本無須考慮那麼多,可偏偏孫權一方實力並不出眾,並且還和自己的聯盟劉備一方有矛盾,這個時候貿然稱帝只能是自取滅亡。

    為什麼後來孫權敢稱帝了呢?一經過幾年的發展,當時已經不是漢朝的天下,人心思漢的局面不存在,他稱帝自立不會招致下層的反對。其二魏國內部此時正在內訌,蜀國又想求和恢復之前的聯盟,外部的壓力也不存在,所以在時局合適以後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

  • 9 # 共賞五千年

    我之前聊過:

    從“團隊性格”上來分析—— 吳如“牛”;魏如“虎”;蜀如“狼”……

    按圖索驥,我們從中不難看出“此番情況”的一些蛛絲馬跡!

    牛的性格——通常來說牛比較溫和善良、任勞任怨,在農耕時代在田地裡的重活皆有其去承擔,且不畏艱苦,埋頭苦幹。性格中規中矩,不愛“出跳”,低調異常,如果沒人刻意給其製造找麻煩,牛是不會主動找麻煩的……

    孫權亦具有“牛“的特質——

    其以身強力壯、實力雄厚林立於叢林,依靠“威武形象”在叢林中掙得一席之地。享受著豐富的“水草豐美”,日子也過得十分逍遙快活,關起門來過“小日子”,亦不用刻意和別人爭搶什麼!日長月久,便養成了恬靜安逸的性格,變成越來越與世無爭、中規中矩……

    由於感覺沒有和“虎狼”爭奪“肉食市場”的必要!其為了讓對方知其誠意,果斷收起“伶牙利爪”,且“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逐漸給人一種“超脫”的感覺

    然而在那種環境下,被動就要捱打!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缺乏鍛鍊的隊伍在關鍵時刻又怎敢——勇於亮劍,挺身而出!

    從這看出孫權晚於劉備、曹丕稱帝就不足為其了……

  • 10 # 風雨中的梅雲

    說到孫權稱帝,就必須說到曹丕稱帝和劉備稱帝。首先,曹丕在華歆和王朗甚至是司馬懿等人的建議或意見下。逼迫漢獻帝築起受禪臺。搞了一個禪讓儀式。奪取了四百年的漢家天下。往壞了說,是曹丕為自己的野心篡奪而帶的遮羞布。往好了說,曹丕的皇帝當的是名正言順。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中國從古至今,就沒有過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江山拱手讓人的。(包括歷史上最著名的堯禪位與瞬)

    好了,接下來再說劉備。我劉姓的江山。已經屹立於世四百餘年了。你姓曹的憑什麼說拿走就拿走了?當年高祖斬蛇起義。殺白馬為誓,天下非劉不可稱王。你曹操只不過是個閹宦之後,憑什麼稱王?而曹丕更是過分。竟然把漢朝的江山連根拔起。你自己做了皇帝。你欺負我大漢劉家無人嗎?我劉備也是高祖玄孫。血管裡同樣留著高祖的血液。所以,我劉玄德是不會同意,也不會承認你曹家的國家的。所以說,劉備的稱帝也是名正言順的。

    隨著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作為一方之主的孫權,他的地位就顯得極為尷尬。看著其他兩人都登上了九五至尊。孫權的心裡猶如貓爪子在撓。說實話,孫權想要稱帝的心情比曹丕和劉備都要迫切。可他為什麼最後稱帝呢?原因很簡單。在呂蒙偷襲荊州後,關羽死了。隨著關羽的死亡。孫權就知道自己是黃麵醬掉到腳面上,不是屎也是屎了。他本想讓自己的妹妹孫仁回到劉備身邊,再歸還荊州。甚至不惜交出呂蒙。以換取自己的滅亡。但上天並沒有眷顧他。呂蒙在回來後就病發去世了。孫權還沒回過神來。劉備一方的降將範疆和張達又帶著張飛的腦袋來投降東吳了。在這一刻。孫權的腦袋可真是要爆炸了。因為他明白自己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什麼局面了。那會是劉備血海屍山的報復。劉備,劉備,劉備。當時的劉備可謂是天下無敵的代名詞。漢中一戰。曹操不僅被劉備打的屁滾尿流,就連兩顆潔白的門牙,也在這一戰中光榮下崗了。連曹操這個梟雄都打不贏的劉備。孫權連想都不敢想。為了破解這盤死棋。孫權攢動曹丕稱帝,以求轉移劉備的注意力。坦白說,孫權做到了。但面對曹丕冊封的吳王,孫權就算是心中再不情願,也只能屈從接受。搞定曹丕後,孫權終於能稍微鬆一口氣了。按照孫權的本意,曹丕篡漢。這對劉備來說,可謂是天大的事情。是公事。劉備絕不會因私而廢公。東吳就可免於刀兵之禍。然而,劉備稱帝后的第一道聖旨卻不是討伐國賊曹丕,而是為關羽張飛報仇。這也讓孫權那顆剛剛鬆懈下來的小心臟立即又快爆炸了。因為他知道,曹丕儘管已經冊封自己為吳王了。但誰都知道這是拉攏權益之計。一旦東吳失利,最先打到建業的,還指不定是誰呢。所以說,這段時間,孫權想稱帝,是有賊心沒賊膽。他也顧不上。

    等到曹丕和劉備都死了。孫權這才心懷大放。因為隨著曹丕和劉備死後。天下就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止孫權稱帝了。事實也正是如此。論資排輩也該輪到孫權了。大家想一下,魏國的皇帝成了曹睿。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屁孩。蜀國的皇帝則是一個付不起的劉禪。當然了,也是一個小屁孩。此時的孫權就有點像諸葛亮遺體前發飆的魏延那樣。衝著兩個小屁孩大喊著,你們誰敢殺我?誰又能殺我?。不敢吧?不能吧?那好。孤從此以後就不能再稱孤。而是從今以後,改稱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選擇買車的時候該如何選擇三大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