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夥計談車
-
2 # 小白買車
雖說現在自主車型在設計、配置、價效比上都做到非常不錯,但很多消費者依然衝著合資品牌去,不僅僅因為品牌好,也是汽車核心三大件技術上的成熟可靠。今天大師就跟大家聊聊市面主流合資廠商的三大件技術都有何特點,最後還有我們中國產品牌的一些點評。
發動機:撇開效能,大眾的渦輪增壓技術其實是最早深入華人心中的動力,也可以說掀起了國內對渦輪增壓動力的追捧了。現在大眾車型上最具代表的就是EA211和EA888兩款動力,前者主要是1.4T、1.2T小排量,後者則是中高級別車型的1.8T和2.0T。其實大眾的兩款發動機都有個共同點,就是輸出曲線到特定點的爆發,動力湧現比較顯著,讓車輛的加速感更強,即使面對輸出比它高的動力也不落下風。而新一代的EA888在動力儲備上就更加充足了,1.8T已經綽綽有餘,2.0T甚至有點過剩。不過可靠性還是一直困擾著大眾。
變速箱:跟渦輪增壓技術一樣,雙離合變速箱也是大眾最先影響市場的。雙離合的硬傷——低速頓挫一直都沒有完全解決,彷彿無解,所以很多其他廠商在嘗試之後還是用回AT(比如福特)。不過大眾一條路走到黑,透過不斷最佳化也逐漸減少這種硬傷困擾,例如新一代的溼式雙離合,頓挫感就減弱了很多。當然,有一點不得不說承認的就是大眾是目前雙離合表現最好的一家,在換擋速度、油耗等方面都做得相當突出。但可靠性的話,大師還是建議大家選溼式。
底盤:大眾對底盤的調校也是有非常深的造詣,而且特別善於營造行車高階感,噪音、濾震都很得體,難怪商務座駕很多人會選大眾,就連像Lavida這種老平臺車型,也能調校出同級少有的厚實感、“大眾感”來吸引華人。不過操控水平著實一般,不是大眾沒有這個能力,而是國內消費者已經對大眾車的底盤表現有慣性了,大眾選擇一條最穩妥的路子。
發動機:PSA這裡說的主要是他們的當家引擎——THP,這套跟寶馬共同研發的動力到現在也能發光發亮。THP最直觀的就是對渦輪遲滯的最佳化,1000轉開始介入,從1000轉開始工作,1400轉就輸出全部扭矩,這意味著在市區中低速行車時將有極為出色的動力響應。動力好、響應快、覆蓋全段轉速區間——這三個優點同時出現在一臺發動機上,非常難得。不過要想馬兒跑就得給它多吃草,效能突出換來的油耗水平偏高是無可避免的。而且以上說的主要是1.6THP,其實現在的標緻雪鐵龍車型大師都建議買1.6版本,因為1.2THP缺少了1.6的響應和效能,1.8THP則還是基於原來1.6改進而來,沒有質的飛躍還更貴。
變速箱:與THP搭配的是愛信6AT,質量沒問題,日常駕駛變速箱程式偏向於積極、好動,大部分時候很醒目地把轉速保持在1500轉之上,最大程度保證發動機的高扭矩,因此無論擋位、無論時速,任何時候踩下油門都感覺動力很足。
底盤:PSA做底盤是很有一手的,無論低端還是高階,都能做出高階感與操控性並存。而且很多隻是採用半獨立後懸的A級車和小型SUV,在PSA的調校下也能在操控上超過很多獨立後懸車型,著實打了“後獨懸優越論”的臉。
發動機:本田在圈內有“買發動機送車殼”之稱,VTEC技術在各個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這聽起來似乎跟很多日系廠商的“中庸”有點差不多,但相比之下本田車相對更突顯動力效能這一塊,在所有日系品牌中,本田的自吸動力僅次於馬自達,而渦輪增壓動力可以說比很多歐洲品牌要好。不過追求可靠性的買家,可以優先選擇老一代的2.0L(1.8L)自吸動力,這套動力雖然不新,勝在有多年好口碑,而新的EDT動力、包括渦輪增壓在動力和油耗上更出色,但因為採用了直噴技術,有一定積碳的問題,雖不是什麼大問題,但要比老一代動力“傲嬌”是肯定的。
變速箱:
本田科技下有很多不錯的技術,變速箱就是一個。老一代的平行軸5AT就非常不錯,但低檔位切換有頓挫。而這兩年新出的CVT在平順度和傳動效率上的表現都比較滿意,也是推薦的主流。
變速箱:本田科技下有很多不錯的技術,變速箱就是一個。老一代的平行軸5AT就非常不錯,但低檔位切換有頓挫。而這兩年新出的CVT在平順度和傳動效率上的表現都比較滿意,也是推薦的主流。
底盤:底盤可以說是大部分本田車的硬傷了,顛、嘈是很多人對它的印象。但今年兩款新車的表現就挽回面子,十代CIVIC和AVANCIER在底盤的行車質感和隔音都上升一個臺階,特別是後者,不過AVANCIER也是一分錢一分貨,定價在這個區間,底盤再不使點勁就說不過去了。
發動機:別誤會,豐田和日產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把他們放在一起說主要是因為它們三大件的特點都非常相似。兩者均在自吸引擎有很不錯的造詣,線性、經濟型、可靠性都非常不錯,總的來說,兩者的V6都是同價位質感首選,L4則好開好用又經濟,只是執行質感遜色於歐洲品牌。而豐田最近也開始大推2.0T動力,油耗水平不過不失,低扭水平不高。
變速箱:豐田和日產在變速箱調校上都是偏向平順,豐田一直致力AT,就算是以前的4AT也能調校得非常順滑,B級車以上的6AT就更不用說了,而COROLLA、LEVIN以下級別均裝備的是自家愛信的CVT變速箱。日產則主打Jatco的CVT變速箱,B級車以上均有使用,油耗水平也是做得相當出色。至於兩者選哪個,主要看車型,A級轎車和小型SUV車型兩者都採用CVT加自吸的動力,油耗水平相差不大。而B級車以上包括緊湊級SUV,豐田主打AT,日產主打CVT,前者傳動效率更高,後者油耗水平佔優。底盤:底盤方面豐田和日產都在舒適性上有不錯的水平,隔音、濾震都是在同級中游,但遇到大的顛簸還是會顯露出單薄感。不過近年日產的換代產品,比如Teana、X-Trail、Qashqai等車型在厚實感上有很大提升,行駛質感在日系三強中略有優勢。
馬自達
發動機:創馳藍天技術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這套動力系統的特點就在於效率非常高,包括髮動機輸出、變速箱傳動,而且輸出特性也相當線性,動力隨傳隨到,駕駛感好。而油耗方面也做得很好,特別是市區路況,在同級別中是排在前列的。當然,直噴技術同樣也帶來積碳的問題。
變速箱:馬自達主流車型採用的6AT在調校上偏運動,比如升檔時機會稍微比其他日系廠商的AT變速箱要晚一點,為了多保留轉速,這對於鍾愛駕駛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調校風格。
底盤:馬自達人稱“東瀛寶馬”,雖然有點被誇大,但的確有非常不錯的運動效能,操控水平在各個級別車型中都能達到上游水平。但有一點也是經常被吐槽的,底盤的濾震和隔音,馬自達似乎沒有找到一個兼顧質感和運動的平衡點。
當然,對於三大件我們更關心自主品牌的表現,這個也是自主跟合資的最主要差距。我們就來聊聊今年比較突出的兩個品牌——吉利、奇瑞。
吉利
吉利自“博字輩”開始便有很大提升,比如說設計、整車質量、用料做工以及配置水平,都比同級車型高出不少。不過三大件技術上就彷彿有點停滯不前,動力水平只能說不過不失,相比“老一代”並沒有太大提升,油耗水平有待突破。底盤的厚實感的確能媲美合資,但整個行車質感的調校相比合資欠缺點火候。變速箱的技術源自DSI,不算新但可靠性不錯。
奇瑞
跟吉利有點不太一樣,奇瑞近年在三大件上下足血本,較為典型的就是今年推出的瑞虎7,它的1.5T發動機表現是足夠出彩的,而且新平臺下的底盤技術也有很大突破,大師覺得水平要比吉利要略勝一籌。不過變速箱技術上,奇瑞似乎還沒收到成效,雙離合不太讓人如意。
說實話,包括吉利和奇瑞在內,其實很多自主品牌在這兩年的進步真的非常大,或許大家已經認為像博越、博瑞、瑞虎7、艾瑞澤系列等車型都有很高認可,覺得大師似乎在挑刺,但大師挑得很開心,因為即便是發現中國產車很多不足,但大師是用審視合資車的標準去評價,因為現在很多中國產車即使有不足,但已經不需要像以前那樣給同情分了,大家說對不對?
(轉自車助網)
-
3 # 愚說車
新手買車選三大件,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複雜的是你要研究研究每款發動機的引數,底盤的調教水平,甚至還要解決各種發動機和變速箱直接的優勢劣勢。
簡單也簡單,因為三大件這種東西是需要技術來支援的,所以直接選擇大的發展歷史悠久的汽車品牌就行,從銷量上也能看出來,德系和日系更佔優。
所以,考慮三大件,直接奔著合資去就是了,然後在選擇上遵循一個一個簡單的原則,想要家用省油就選自吸配AT和CVT,想要效能就要渦輪增壓配AT,雙離合只考慮溼式,沒別的了。
剩下就靠你多去4s試駕體驗了,看看油門反應給不給力,看看減震過濾舒不舒服,哪輛開的爽就要哪輛羅,不必太糾結。
-
4 # 汽車天涯
新車在買車時,其實大多數人對於“三大件”的概念都很模糊,能知道“底盤、變速箱、發動機”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將太深沒什麼意義,新手只需要知道利害關係就好。
先說變速箱。手動和自動擋都很容易瞭解,優劣也很清晰,不再多提。說說新手選擇比較多的自動變速箱。市場上現在大多數的車型主要還是運用的“AT變速箱、CVT變速箱和雙離合變速箱”。討論過多沒什麼意義,也太複雜。新手只需要知道AT變速箱耐用、可靠、平順性好【也就是幾乎不會頓挫】,相對更耗油;CVT變速箱平順、相對可靠省油,缺點是承受的扭矩低,也就是一般緊湊型車上比較適合;雙離合變速箱可靠性比較差,但是傳動效率高,相對更省油。一般緊湊型車上推薦AT>CVT>雙離合。
再說發動機。發動機自然是數值越大動力越強,相對於的油耗也會更高。重點說說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該怎麼選,以老款吉利EMGRAND EC7GL為例,1.8L自然吸氣車型和1.3T渦輪增壓車型價格相差無幾,渦輪增壓車型相對應的渦輪介入比較早,所以動力加速度來的比較快,一般在2000轉之前就能爆發最大扭矩,而自然吸氣的車則相對更穩重一些,不慌不忙,動力來的也更平順自然,不像有的渦輪增壓會在渦輪介入的時候顯得突兀。所以就看你喜歡那種駕駛風格而已,一般年輕人似乎都更喜歡渦輪增壓發動機,並且也是目前的趨勢。
最後說說底盤。底盤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包含了轉向、傳動、制動等等概念。淺顯一點的話可能體現在懸架上,一般30萬的車以內前懸架都是麥弗遜的獨立懸架,沒什麼好糾結的。後懸架部分,從乘坐舒適感來看,多連桿獨立懸架>雙橫臂獨立懸架>非獨立懸架【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等等】,當然價格也呈遞進關係,非獨立懸架相對更便宜。但非獨立懸架也並非完全沒有優點,比如空間比較小。如果價格相近的兩款車,你對舒適度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卻對空間要求很高,那麼非獨立懸架也並非不可取。況且像是法系車就擁有非常不錯的非獨立懸架,坐起來也很舒服。
其實買車的時候“三大件”的內容太深太廣,即便不是小白,也很難區分其中的奧秘。不過小白買車也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專業知識,只需要瞭解你自己內心的需求,對症下藥,買那個你最需要的就好。
以上是我的答案,僅代表個人觀點。
-
5 # 以車會友16
汽車三大件概念很明確,那就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
先說下汽車最核心的心臟構件,發動機。發動機號稱汽車的心臟部位,可見其重要性了。目前要說發動機口碑最好的,非日系和德系莫屬。日系發動機三大品牌,兩田一產。那就是豐田,本田,日產。三家發動機各有各的優勢和特點。
豐田發動機的VVT-i系統可以提升發動機在全部轉速範圍內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還有契合當下召喚的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長處,開不壞的豐田就是華人對它最實在的評價。
本田發動機最出名的自然是其引以為傲的地球夢繫列,本田發動機以黑科技著稱,本田的VTEC可變氣門升程系統能夠依據發起機的工作情況進行自由切換,同時共同著VTC可變氣門正時系統,能夠讓發動機功率在霎時到達最大!同時減低油耗和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可以說,本田把發動機的動力和油耗結合做到了號稱國內最強。
提到日產你們一定也不會生疏,固然說名望沒有前邊的兩者大,但在國內汽車消耗市集上也算是不錯啊,日產的招牌發動機莫過於這款VQ發動機了,這款發起機比普通發起機燃油服從更為高效,該技術還有一個特點不得不說,那便是能延伸氧感測器與三元催化劑的壽命!
接下來說下變速箱,變速箱常見的分為以下幾類,手動MT,自動AT,雙離合,無極變速箱CVT等。手動MT得技術相當長久了,是最早的汽車變速箱鼻祖,發展到現在已經很成熟了。自動AT目前最出名的非日本的愛信莫屬,愛信的變速箱很難開壞,比較可靠,雙離合目前是最容易遭吐槽和車主詬病的變速箱之一,比較容易出么蛾子。CVT變速箱的優點是換擋平順,幾乎無頓挫感。
最後再說說底盤。汽車底盤結構是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現在市場中的轎車大都是採用獨立式懸掛系統,按其結構形式的不同,獨立懸掛系統又可分為橫臂式、縱臂式、多連桿式、燭式以及麥弗遜式懸掛系統等。十萬以內常見的前驅車懸掛系統大部分都是前獨立懸掛,後半獨立懸掛,也就是俗稱的“板車”,乘坐舒適性一般,過顛簸路體驗最明顯,豪華轎車基本都會配備前後獨懸的,乘坐體驗舒適性很不錯。
新手的話,對汽車三大件不用考慮太多太複雜,建議可以選購皮實耐用耐操的車型,價格不必太高,當做練手車代步工具就行。
-
6 # 老侯解車
對於一個新手來說,買車時三大件是完全可以忽視的。你只要認準自己的需求,選擇一些主流品牌,技術上成熟、可靠,主要是不要總出毛病的車型就好了。千萬不要聽銷售顧問的忽悠,它們的三大件有多麼先進,使用的是某某某的技術等等,這些都是浮雲。
有人說汽車的三大件那麼重要,怎麼買車時還要忽視呢?這是因為,現在主流的汽車三大件都很成熟,基本上不會出問題。相反一些過於追求技術先進或一些過於降低成本的車型反倒是問題多多。再說,汽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的匹配,而不是簡單的組合。比如說給你賓士的發動機,寶馬的變速箱,奧迪的底盤,你就能組裝出一輛高階的轎車嗎?同樣使用愛信變速箱的車型,駕駛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一些車型使用比較廉價的發動機和變速箱,駕駛感受反倒出奇的好。
所以,買車時不要過於追求技術的先進,三大件成熟、可靠、耐用就好。汽車上的小毛病更多是發生在電氣系統和車身異響、鏽蝕等方面,發動機和變速箱出故障的機率反而很小。只有一些頂級玩家,才會對三大件有真正的需求,他們也能感受出不同配置之間的細微差別。
回覆列表
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是不能看著選的,不同的主機廠標定、匹配水準也不同,也就意味著即使你看中了同樣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的車型,不同車型也會帶來不同的使用體驗。假使你覺得非獨立後懸掛很廉價,看中了搭載獨立後懸掛的車型,但如果調校水平不好,非獨立懸掛的車開起來也有可能不如同級一些搭載獨立懸掛的車舒服。
所以,夥計個人建議是,如果你注重一輛車的三大件,那麼不要看任何紙面上的東西,直接根據自己的預算去劃出一些目標車型。然後再走去4S店逐一試駕,選出自己覺得駕駛、乘坐感受最好的一款。
著重體驗的點主要有幾個:1、動力總成匹配(發動機發力早晚、油門響應快慢、變速箱響應快慢、變速箱會不會頓挫等等);2、底盤調校(轉向輕重快慢、濾振生不生硬幹不乾脆等等);3、NVH(發動機、底盤隔音如何)。
當然,新手對不同車型的感受能力可能比較弱,可能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來進行對比試駕體驗。不過這些時間都是必不可少的,同一款車多試駕幾次,就知道這些車之間有什麼調校上的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