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爭史

      長久以來印度人有個非常戲謔的外號叫做“阿三”,華人眼中的經典阿三形象,是滿臉大鬍子,頭上裹著紅色的大包頭,因此也被叫做紅頭阿三。這類人之所以被這麼稱呼,主要是因為他們一般都在上海的租界擔任巡捕,經常狐假虎威,裝腔作勢,因此被起了這樣的外號。不過這種印度人的形象其實都是歷史造成的錯覺,有這樣形象的其實是印度人中的錫克人,印度有眾多民族,錫克只是其中獨特的一支。

      

      【錫克教十師尊和聖地—阿姆利則金廟】

      錫克人可謂是印度人中的“戰鬥民族”,尚武好鬥,歷來是印度軍隊的主要兵源。錫克人其實並不是血緣意義上到民族,而是基於共同的信念和命運聚集在一起的群體所演化出的民族。15世紀,印度北方旁澤普邦遭受到北方伊斯蘭教徒的入侵,引發一些強悍的印度民眾激烈反抗,他們團結起來,以帶有軍事性質的團體組織起來,自稱“錫克人”,有“學徒”的意思。錫克人事事與統治者忤逆,對教規嚴格遵守。他們的男子個個都留著長達腰身的長髮。教義規定男子包頭,錫克人也嚴格遵照,沒有絲毫妥協。眾所周知印度軍隊中錫克人佔很大比例,現代軍隊都有許多紀律和戰術要求個人服從的事項,錫克人都會以“遵守教義”為由拒絕。比如,錫克軍人就非常荒唐的拒絕剃髮,堅持在軍隊中也要按照教義以繁瑣的方式包頭。這些的情況就無法佩戴鋼盔,不僅是個人衛生問題,而是生命安危問題,錫克人依然毫不妥協,真是寧要頭巾不要腦袋,堪稱世界軍事界的奇景。因為錫克人能打,因此列強僱傭印度人時,就愛使用錫克人。

      

      【錫克人至今仍頑固地堅持民族習俗,不理髮、包頭,即便參軍作戰,也不妥協,為此寧可不戴鋼盔。可謂世界僅見】

      

      【二戰時期記著記錄的英軍中的錫克士兵包頭過程 ,程式極為繁瑣,一旦軍情緊急,不知錫克士兵該怎樣處置?】

      錫克民族就是在叛逆中應運而生的民族,所以註定其民族性格是桀驁不馴,叛服無常。歷史上錫克人不僅反抗伊斯蘭,也反對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宣揚“人人平等”,與極端印度教徒衝突不斷。近代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錫克人又掀起兩次大規模的反抗鬥爭,史稱“錫克戰爭”,令英華人也大為頭疼。在1962年中印戰爭中,錫克人就是印軍的中堅,包括到今天,錫克人也是印軍中的頂樑柱。

      不過在今天印度社會上,錫克人依然是經常尋釁滋事、恃強凌弱的德行,屢屢引發衝突。更令印度政府寢食不安的是錫克人有強烈的分裂獨立的野心。就在距今不遠的1984年,錫克人還爆發了一場破壞力強大的叛亂。被印度政府血腥鎮壓,至今令錫克人痛心疾首。

      

      【1984年,錫克精神領袖賓德蘭瓦勒號召錫克青年好戰分子聚集在錫克教聖地——阿姆利澤金廟,成為自己的宗教衛隊,儼然國中之國】

      

      

      【經過激戰,印度軍隊清剿金廟的錫克暴亂分子,造成重大傷亡,是當年震驚世界是流血鎮壓事件】

      那場叛亂的原因是錫克人宗教領袖賓德蘭瓦勒,利用當時的印度女政治家英雄·甘地夫人急於競選總理成功,不惜四處藉助政治力量,就假意支援英·甘地,與之結下“城下之盟”。逼迫她同意競選成功之後就授權旁澤普邦高度自治,藉機徐圖獨立建國。英·甘地為個人目的不惜犧牲國家利益,雖然成功當選印度總理。但隨後不得不無時無刻不面臨著錫克人甚囂塵上的“獨立運動”愈演愈烈。賓德蘭瓦勒不僅排擠出印度政府派到旁澤普邦的所有印度教官員,獨攬大權。而且還將自己推向“神壇”,利用宗教號召力,吸引一大批錫克青年好戰分子,聚集在錫克教聖地——阿姆利澤聖廟(俗稱金廟),成為自己的宗教衛隊,儼然國中之國。

      英甘地對此一直姑息縱容,使得印度八大黨派聯合發表嚴厲宣告,如果英甘地政府不採取斷然措施打擊錫克分離分子,它們將啟動對英甘地的彈劾罷免程式。英甘地政府迫於局勢,不得不明令賓德蘭瓦勒解散聚集在金廟的錫克武裝,旁澤普邦迴歸政府管理,這些都遭到拒絕。於是一場被世界新聞媒體廣泛直播的“金廟爭奪戰”在全世界觀眾的注視下上演。聚集在金廟的錫克教徒面對印度政府軍抵抗到底,金廟的戰鬥異常激烈,經過兩天一夜的激戰,近7萬印度軍隊和警察攻陷金廟,576人在衝突中喪生(政府軍84人,錫克教徒492人),348人受傷,1417人被捕。釀成印度獨立以來最大的流血內亂。圍攻金廟的同時,印度國內多地也爆發錫克人的騷亂和印度人對錫克人的報復性打砸燒殺風潮。

      

      【印度國父尼赫魯的女兒、南亞鐵娘子—英甘地夫人,幼稚而又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的錫克保鏢依然會忠誠自己,結果不出眾人意料被錫克保鏢刺殺】

      

      【金廟慘案是錫克心頭永遠難以磨滅的創傷,這是慘案30年紀念活動中,激進的錫克分離分子與異見分子發生“錫克模式”的刀劍打鬥,真不愧“雄獅民族”的稱號】

      

      【至今錫克人仍是印度社會中極易尋釁滋事的族群,他們卻成為了印軍一直以來的中堅力量!】

      英甘地平息錫克人的叛亂,卻極其幼稚的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身邊的錫克保鏢依然忠心不二,沒有聽從來自各方面的勸告,結果招致殺身大禍。面對民族“聖廟”被毀,同胞屠戮,總理府衛隊中的錫克人本特·辛格和薩達萬特·辛決心向“民族的敵人”復仇。1984年10月31日,兩人在英甘地前往總理府花園會見英國客人時,共同行動,當場開槍刺殺了被譽為“印度鐵娘子”的英.甘地。錫克叛亂雖然已經過去30多年,但造成的民族對立情緒至今難以平息。請支援本團隊製作的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 2 # 薩沙

    這是因為錫克人,是印度最善戰的民族之一。

    歷史上今天: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中16槍斃命

    英迪拉·甘地是印度領袖尼赫魯的女兒。

    很多印度人認為,英迪拉·甘地對於印度的貢獻甚至大於她的父親。

    在英迪拉·甘地時代,印度無論外交、軍事、經濟都有很大的發展。

    軍事上,英迪拉·甘地奉行強硬手段,連續打贏了兩次印巴戰爭,將巴基斯坦削弱成兩個國家。

    由此,巴基斯坦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打垮印度的實力。

    在英迪拉·甘地的強力干涉下,印度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一躍成為核大國。

    至於英迪拉·甘地在經濟和外交上的成就,自然也有很多,篇幅所限就不說了。

    即便是英迪拉·甘地,也無法輕鬆處理國內複雜的民族和宗教問題。

    印度本來就是民族和宗教的大雜燴,人口過千萬的大民族就有十幾個,宗教更是五花八門。

    英迪拉·甘地自己是印度教徒,他的丈夫竟然是拜火教徒。

    國家佔支配地位的自然是印度族,他們基本都信仰印度教。

    然而,印度族人口不過佔全國的百分之十四十六而已,還不到一半。

    其餘還有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和泰米爾族,分別占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信仰不一。

    如孟加拉族基本都是穆斯林,而泰米爾人則是嚴格印度教徒。

    這麼多民族中,對印度有著重大影響的就是錫克族。

    錫克族嚴格意義上是信仰錫克教的印度人,而不是某個種族。

    在莫臥兒王朝時期,執政的穆斯林壓迫其他教徒,很多印度人對他們非常不滿。

    可是,穆斯林至少講究所有人都平等,不像印度教公然採用種姓制度進行壓迫。

    於是,錫克教由此誕生。

    本文不是宗教普及文章,也不多說了。

    簡而言之,錫克教有著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特點,是一種新宗教,成為很多印度人的信仰。

    錫克教有幾大特點,主要是勤勞、勇敢、尚武、虔誠和團結。

    錫克族長期受到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壓迫甚至武力鎮壓,形成了驍勇善戰的特點。

    錫克族男人一律佩戴短劍,還將名字加上辛格,也就是獅子的意思。

    勤勞的錫克族人熱衷於勞動。他們居住的旁遮普幫的糧食生產量,竟然佔到印度的二分之一。

    眾所周知印度遍地都是乞丐,然而錫克族人是沒有乞丐的,也極端厭惡乞丐。

    同時,錫克族人還非常團結。

    根據錫克教的教義,每個錫克族人都是平等的,根本沒有種姓制度。

    他們都有救助其他錫克人的義務。錫克族的神廟常年提供免費的素食,供失去勞動能力或者殘疾的族人免費食用。如果一個錫克族人破產了,周邊的鄰居都會解囊幫助。在錫克人來看,這並不是施捨,而是天經地義的。

    另外,如果路上有一個錫克人被打了,路過的所有錫克人無論是否認識他,無論被打的錫克人幹了什麼,都必須去幫忙打群架。所以,在印度,很少有人敢惹錫克人。

    自然,錫克人也有一些缺點,比如高傲、倔強、不容易相處、不與外族通婚等等。

    因此,錫克人雖然只佔全華人口的百分之二,卻在印度極有影響力。

    在二戰之前的英國印度殖民地軍隊中,約有一半士兵都是驍勇的錫克族人。

    後來中印戰爭中,解放軍認為除了廓爾喀人以外,印軍的錫克兵是最難對付的。

    需要說明的是,上海租界的那些紅頭阿三,基本都是錫克族人。

    這些高大、尚武、面板白皙的錫克人,被英華人僱傭成為保鏢和看門人。

    在印度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都佔有重要地位,錫克人自然不願意長期被印度族統治。

    早在印度獨立開始,錫克人就尋求自治甚至獨立。

    沒多久,錫克人建立了自己的合法政黨阿卡利黨,經過幾十年的鬥爭獲得了很多的自治權利。

    對於錫克人的威脅,印度歷任領袖都是心知肚明的。

    到了英迪拉·甘地時代,她對錫克人又打又拉。

    為了對付如日中天的阿卡利黨領導人隆格瓦爾,英迪拉·甘地走了一步臭棋。

    隆格瓦爾是溫和派,主張用合法選舉和遊行,獲得錫克人的自治權利,不併要求立即獨立。

    有人卻不這麼想。

    錫克教1個普通教士賓德蘭瓦勒,則是極端派。他宣揚錫克人應該讓旁遮普邦從印度獨立,建立卡利斯坦國。

    賓德蘭瓦勒的主張,獲得了一部分錫克人的支援,但人數很少。

    英迪拉·甘地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如利用實力弱小的極端派賓德蘭瓦勒,來對付溫和派隆格瓦爾,讓錫克人分裂和內鬥。

    英迪拉·甘地的願望是很美,遺憾的是事實正好相反。

    在極端時間內,賓德蘭瓦勒一派異軍突起,形成燎原之勢。到了80年代,他已經成為最有名望的錫克族領袖,溫和派反而退居二線了。

    此時,英迪拉·甘地體會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痛苦。

    號稱印度霍梅尼的賓德蘭瓦勒,在宗教上很成功。他於1982年7月來到阿姆利則城的金廟,在這裡建立了他的指揮部。

    金廟的地位類似於穆斯林的麥加,猶太人的耶路撒冷,是錫克人的聖地。

    此後,賓德蘭瓦勒不但要求錫克人獨立,還宣揚必須使用武力。

    於是,從1982年8月到1984年6月,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圖之間發生了1200餘次暴力事件,死傷1萬餘人。

    面對旁遮普邦亂成一鍋粥,英迪拉·甘地也無可奈何。

    她很清楚,擅自採用武力對付宗教,只能適得其反。況且,驍勇善戰的錫克人哪裡這麼容易對付的!

    所以,甘地一度比較剋制,沒有調動軍隊。

    可惜,全國的大選就要開始了。

    此時佔國內人口百分之七十幾的印度教徒,都對錫克人的行為非常不滿。

    如果身為總理的英迪拉·甘地不能有效對付錫克人,恐怕她就無法連任。

    在這種節骨眼,權衡輕重,她還是要爭取印度教徒的支援。

    於是,英迪拉·甘地咬牙決定用武力鎮壓錫克人。

    1984年4月4日,英迪拉·甘地的政府宣佈,旁遮普邦為“危險地區”。

    政府出動了20萬軍隊掃蕩旁遮普邦,3000人因此死亡,30萬人無家可歸。

    局勢並沒有好轉。

    6月2日,英迪拉·甘地決定採取斷然措施,攻擊錫克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金廟。

    軍方迅速制定了“藍星”行動計劃,配有坦克和裝甲車的10萬大軍包圍了金廟。

    躲在金廟中的賓德蘭瓦勒和上萬名錫克人,以殉道者的身份表示絕對不會屈服:印度人只能殺死我們,不能奴役我們!

    無奈之下,6日英迪拉·甘地下令總攻,最終軍隊用槍炮佔領了金廟。

    賓德蘭瓦勒被當場擊斃,還有492名錫克人被打死,政府軍也有84人死亡,還有4712名錫克人被捕。

    傷亡和被捕的基本都是錫克人,加上被視為聖地的金廟被異教徒佔領,全國的錫克人都怒不可遏。

    錫克人直接發出威脅:一定要報復儈子手英迪拉·甘地本人。

    印度的軍警中,有大量的錫克人。甚至,英迪拉·甘地的貼身衛兵,也有多名錫克人。

    政府官員出於安全考慮,試圖更換甘地身邊所有負責保衛工作的軍警。

    然而,英迪拉·甘地出於政治考慮,只同意更換總理衛隊在內的大批錫克軍警,仍然留下了幾個錫克族貼身衛兵。

    其中就包括跟隨他接近十年的衛隊副隊長:本特·辛格。

    甘地認為,33歲的本特·辛格對她忠心耿耿,絕對不可能背叛她。

    英迪拉·甘地不知道的是,本特·辛格卻迅速變了。

    金廟事件後,本特·辛格曾經回家探親。

    在聽到眾多親友和鄰居關於家破人亡的哭訴後,本特·辛格怒不可遏。

    他認為保衛10年的這個女人,才是真正的惡魔。

    與此同時,錫克族的極端派也找到本特·辛格,試圖給他10萬美元作為酬勞,讓他殺死甘地。

    顯然,無論刺殺是否成功,本特·辛格都不可能活命。

    讓極端派吃驚的是,本特·辛格一口答應了要求,卻分文不取:我殺她,不是為錢,而是為了所有錫克人!

    本特·辛格回到總理府後,又聯絡上另一個貼身衛士薩特萬特·辛格,準備一起動手。

    1984年10月31日,毫無戒備的英迪拉·甘地趕赴總理府,本特·辛格照例跟隨在後。

    在走到一個過道時,手持衝鋒槍的薩特萬特·辛格也照例在這裡站崗。

    突然之間,本特·辛格掏出一支轉輪手槍,槍口指著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甘地大吃一驚:你是不是發瘋了?

    話音未落,本特·辛格對她連開5槍,將67歲的女總理打倒在地。

    這邊,薩特萬特·辛格也用衝鋒槍,對準她進行掃射。噠噠噠,衝鋒槍一共打了25發子彈。

    殺死甘地後,這2人並沒有逃走,而是對驚慌失措的衛兵們說:我們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你們該履行你們的義務了。

    衛兵們慌亂的對準2人開槍,本特·辛格當場被打死,薩特萬特·辛格被打成重傷。

    這邊,身中16槍的英迪拉·甘地,因心臟被擊中,送到醫院是已經失去心跳。

    統治印度16年的英迪拉·甘地,就這麼死了。

    若干年後,1991年她的兒子,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也被一枚人體炸彈炸死。

    民族和宗教問題是異常複雜的,簡單粗暴的武力手段往往適得其反,文化融合的意義也許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柄鉤與管付鉤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