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下古麒

    首先兩個人投降初始的情況就是不一樣的。

    李陵的投降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可謂是將門之後,並且因為“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受到漢武帝的器重,認為他頗有李廣的風範,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奉漢武帝命帶著五千步兵出征匈奴,可惜遇到匈奴主力,弔詭的是,李陵軍中的情況為匈奴所知,故而對其窮追不捨。

    在這次戰鬥中,李陵奮力廝殺是不容置疑的,可惜還是因為寡不敵眾,連連受挫。後來李陵所部被圍困,彈盡糧絕,想要突圍也是難上加難,不過李陵和韓延年還是想著突圍出去,可惜在這次行動中,韓延年戰死,李陵迫不得已投了匈奴。

    但是,李陵並非真心投降,這一點司馬遷也是深信不疑的,後來漢武帝在仔細思考一番後,也覺得李陵不太可能會真投降。後來,因為聽聞李陵竟然在為匈奴練兵,漢武帝大怒,殺了李陵全家,故而使得李陵假戲真做了。

    李廣利的投降

    李廣利是歷史上有名的草包將軍,不過因為兄憑妹貴的緣故,他卻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不過因為當時發生巫蠱之禍,太子李據已死,儲君之位空懸,李廣利自然希望自己的外甥能夠得到太子位,故而聯合左丞相劉屈氂(兩人是兒女親家)一同謀劃,參與其中。

    後來東窗事發,劉屈氂一家被斬,當時李廣利已經被派去同匈奴作戰,聽聞此事,他便想著能夠擊敗將功折罪,可惜天違人願,因為貪功冒進,指揮不力,導致漢軍遭遇襲擊,最後兵敗於匈奴之手。而李廣利見迴天無力,也直接投降了匈奴,當聞知李廣利在漢朝的地位不低,匈奴單于便將女兒嫁給了他。

    兩人的結局

    李廣利在投降匈奴之後,在匈奴軍中的地位儼然上升,一舉超過了衛律。衛律原來也是匈奴人,但是卻生長於漢朝,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也投降了匈奴,可是當感覺到李廣利所受的的尊崇比自己要高,衛律心中不滿,便起了陷害李廣利之心,並且得以成功。

    而反觀李陵,在投降匈奴之後,因為心中有漢,所以他格外低調,後來因為漢朝誤會李陵在給匈奴練兵,可是實際上卻是李緒在為匈奴練兵,所以可以說,李陵是給李緒背了黑鍋,出於此故,所以李陵憤怒的殺了李緒,引起匈奴方面的不滿,所以也得不到什麼器重。

    所以,很明顯,李陵和李廣利最終的結局有所迥異,主要還是在於初心與際遇,李陵主動選擇遠離匈奴的權力中心,甚至為人所淡忘,故而得以善終,而李廣利在匈奴中的地位逐漸上升,為有心人所嫉妒,故而遭此一劫。

  • 2 # 漁耕樵讀

    李陵和李廣利雖然都是因為兵敗投降,但是兩人兵敗的原因相差很大,首先在這方面李廣利顯然不如李陵的名聲。

    李陵因才而被賞識,李廣利因身份而被優待

    李陵兵敗的因素非常複雜,不是簡單的誰對誰錯的問題。這個事李陵有責任,漢武帝同樣也有責任。李陵是急於恢復李家聲譽,李家實際上也夠慘的,為漢朝勞累奔波,最後李廣是自殺的,兩個兒子也早就戰死了,李敢則是被霍去病射殺了。

    雖說李廣戰敗是自身的原因,但是一門忠烈這個詞用在李家也是最合適不過的。李敢雖是因為得罪衛青被霍去病射殺,但是也表現了他剛烈的一面,在這件事上我覺得李敢沒錯,出身將門,年少有為,哪個還沒有點血性,沒有血性還能當軍人嗎?

    但是他的血性用錯的地方了,李廣兵敗罪不在衛青,所以霍去病也沒錯,那衛青就更沒錯了。雖說這是一個悲劇,但是這樣的悲劇恰恰是漢朝軍人值得我們尊重的原因,也是大漢的脊樑。

    而李陵呢,同樣也是年少輕狂,李家一門忠烈,到頭來落的如此下場,李陵心裡肯定是憋著一股火的,他時刻想要證明自己,想要證明李家。所以漢武帝要求他帶五百人為李廣利運送軍糧的時候,李陵才會說:“我帶的都是勇猛之士,都可以獨當一面,怎麼可以讓他們做運輸這樣的活計呢?”

    漢武帝告訴他沒有戰馬了,這次發兵戰馬已經都分配出去了。李陵說:“我不要戰馬,只需要五千步兵就可以直搗匈奴王庭”。這完全就是武將的老毛病了,總喜歡誇大其詞。當年樊噲也說過差不多話:“我願率十萬大軍,為陛下掃平匈奴”。樊噲是莽撞,李陵是急於證明自己。但是這話武將可以說,如果武將連打仗的勇氣都沒有,才是一個國家頭痛事情。但是作為決策者的皇帝,卻不能不思考其中問題。

    所幸,劉邦還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但是劉徹顯然已經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居然也批准了這個行動。這不是開玩笑嗎?靠著步兵去偷襲匈奴王庭,就是霍去病重生也做不到啊!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而李陵在漢武帝強行命令下,進行30日長途行軍遭遇了匈奴單于的主力,五千步兵,被八萬騎兵包圍。李陵孤軍奮戰,與匈奴相持了八天時間,擊殺匈奴上萬人,最後兵敗投降。

    而李廣利的投降其實和李陵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就是他們都急於立功表現自己,李陵是為了李家的榮譽,李廣利是因為巫蠱案的真相被揭開。在徵和二年,發生了巫蠱案,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都因此自殺。而李廣利為了立功贖罪,所以輕功冒進,致使我大漢七萬將士埋骨大漠。而不同點是李陵是力竭而降,李廣利是輕功冒進。

    本來這一仗漢軍首先取得一場大勝,御史大夫商成丘擊敗了匈奴三萬大軍,重合侯莽通擊敗了匈奴兩萬大軍,還俘虜了車師國國君。而李廣利的中軍護軍也郅居水北岸擊敗了匈奴左賢王。但是長安傳來了的訊息讓李廣利坐臥不安,因為李廣利家族已經被收押在監,這還是看在李廣利領兵在外的份上,如果這次李廣利能取得大勝,或許還能免於一難,否則就是家破人亡。

    所以李廣利急於立功,甚至不惜殺掉了軍中長史。結果李廣利遭遇了匈奴的偷襲,死傷慘重,後來更是疏忽大意被匈奴偷襲了大營,致使七萬兒郎殞身大漠。

    雖說,匈奴對李陵和李廣利都有優待,都娶了單于的女兒。但是匈奴對李陵優待是因為他軍事才能:“單于壯陵,以女妻之”。對李廣利優待是因為李廣利是漢朝大官:“單于素知其漢大將貴臣,以女妻之,尊寵在衛律上。”所以在匈奴那裡,匈奴對他們看法是不同的。

    李廣利因遭人嫉恨而死,李陵因避禍而生

    當然了名聲只是其一,還有就是李陵刻意的避開了匈奴的權利中心,而李廣利卻一直待在權利中心。這就難免引起有些人的嫉恨。

    李陵在投降後,漢武帝后來悔悟了。他說:“當初是安排強弩校尉去接應李陵的,但是由於他臨時改變主意,李陵是因為沒有援兵才敗的。”於是漢武帝還派人慰問了李陵的部下,然後派公孫敖去接李陵歸漢。但是公孫敖回來卻說,李陵在幫匈奴練兵。漢武帝怒而殺李陵全家。

    但實際上,為匈奴練兵的是李緒。李陵惱怒因為李緒而導致自己全家被殺,於是刺殺了李緒。後來匈奴閼氏要殺李陵,於是李陵談到了北方去了。

    但是李廣利一直待在單于身邊,由於單于對李廣利的看重,引起了衛律的嫉恨。所以衛律買通巫師謊稱老單于在生前發誓一定殺了李廣利祭天,現在李廣利就在這裡,卻沒有祭天,老單于要發怒了。於是匈奴單于就殺掉了李廣利。所謂“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作為降臣還是低調點好。

  • 3 # 歷史戰爭

    在漢朝有不少投降匈奴的將領,而其中最為著名的兩位,就是李陵與李廣利。李陵率領數千步兵與匈奴單于主力部隊死戰,最終殺敵兩萬,力竭投降。而李廣利則是因為急於想戴罪立功,而落入匈奴人的圈套,最終投降匈奴。李陵與李廣利都是漢朝名將,匈奴王對二人都非常看重,將女兒許配給他們。

    不過李陵與李廣利最終的結局卻有所不同,李陵在匈奴人那裡生活數十年,最終壽終正寢,而李廣利卻在投降以後次年就被單于誅殺。那麼,同樣是投降的漢朝名將,為何兩人的結局是截然相反的呢?

    原因其實與一位在歷史上並不起眼的小人物說起,他就是衛律。說起來衛律與李廣利更有淵源,他出身胡人,卻在漢朝長大,並被李廣利的兄弟李延年推薦到朝廷,擔任使者出使匈奴。李延年本來非常受寵,衛律也因此沾光,然而正當他完成出使任務準備回到漢朝時,卻聽聞李延年已被誅殺。衛律擔心自己受到牽連,於是投降了匈奴。

    衛律雖然只是一位使臣,但他能力很強,又有胡人的出身,因此匈奴單于非常信任他,將他封為丁靈王。李陵投降匈奴以後,又因誤會被漢武帝誅滅三族,自此他意志消沉,既不願回到漢朝,也不願替匈奴出力。即使李陵替匈奴單于出征,他也並未建立戰功,匈奴單于因此將他排出權力中心。

    然而李廣利卻不同,他本就是依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將軍,投靠匈奴更是心甘情願,因此他在來到匈奴以後盡心竭力的為匈奴人服務,匈奴單于也對他非常重視。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李陵到來以前,衛律的地位無人威脅,李陵投降以後,他的爵位雖然與衛律相當,但他不慕名利,做人低調,衛律也沒有必要針對他。然而李廣利卻不同,他深受匈奴單于的重視,大有超越衛律地位的趨勢。

    衛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因此他在單于母親生病以後,派巫師跟單于說:“這是老單于發怒了,因為匈奴人以前祭祀時發誓要活捉李廣利,將他殺掉祭天,如今您卻忘了此事。”單于對此將信將疑,但母親的病讓他無可奈何,他最終下令將李廣利誅殺。

    然而與李廣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衛律對李陵卻十分欣賞,他曾數次在匈奴單于與漢朝使臣面前說李陵的好話,在漢朝派遣使臣希望勸說李陵回到漢朝時,衛律還出去替他們把風,足以可見衛律對於李陵的態度與李廣利是截然不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李陵對衛律無法產生威脅,而李廣利卻隨時有可能取代衛律。不過衛律已經在匈奴人這裡紮根數十年,他又怎會允許李廣利在自己面前作威作福,因此他略施小計,就讓李廣利丟掉了性命。李廣利與李陵結局的不同,正是因為兩人在投降匈奴以後不同的選擇所造成的。

  • 4 # 月出皎兮愛讀書

    李陵和李廣利相似的人生經歷,卻有著極不相同的人生際遇,也許用一句總括的話來說只能是“性格決定命運”,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造成這種不同際遇的一些原因。

    一、出身不同,所以追求不同

    李廣利的父親以及兄弟姐妹都是戲子出身。起初他的弟弟李延年因犯法被處以宮形,留在宮中服役。李延年會作詞作曲,又能歌善舞,深受漢武帝喜愛。

    此後,他將自己的妹妹引薦給漢武帝,他的妹妹便是在漢武帝中老年時期極受寵愛的李夫人。從此李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廣利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成了漢武帝的一員寵將。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廣一生軍功無數,最後卻淪得一個自殺的下場,他前兩個兒子早年戰死沙場,三兒子李敢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李敢認為父親李廣是被大將軍衛青逼死的,一直對衛青懷恨在心。他藉機刺殺衛青,衛青未死受了重傷。

    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得知此事,趁李敢陪同漢武帝在甘泉宮狩獵時,施冷箭射殺了李敢。漢武帝寵愛霍去病,隱秘不發,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野鹿撞死的。

    李陵和李廣利家境的不同,決定了兩人追求的不同。樂人家庭出身的李廣利更看重個人的利益得失,對功名利祿有強烈的貪念與渴望。

    李陵出身於這樣一個極富悲劇色彩的將軍之家,其祖父,其叔父都是錚錚鐵骨的英雄,他有著將門後代的膽識與傲骨,他在意的是國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名聲,是光耀門庭,以雪祖父與叔父的屈辱,並不過多地計較個人的利益與功名富貴。

    當然也正因為這種出身上的雲泥之別,讓李陵恥於受李廣利的統帥。他願意率五千步兵進入匈奴腹地,一方面是因為他確有過人的膽識,但另一方面也有負氣的成分。

    二、能力不同,導致戰敗原因迥異

    李陵率五千步兵經三十天長途奔襲,在匈奴腹地遭遇匈奴八萬騎兵,被團團包圍。。李陵率軍隊與匈奴大軍血戰八天八夜,擊殺一萬多匈奴士兵,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

    李陵戰敗,有他自負和輕敵的原因,,但若漢軍施以後援,並不至戰敗投降。故而李陵失敗的原因並不全在於他。

    與李陵相比,李廣利的失敗完全是咎由自取

    早在李廣利出征之前,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因巫蠱案慘遭漢武帝的血腥清洗。在這個敏感時刻,李廣利和他的兒女親家左丞相劉屈耄勾結,企圖擁立妹妹李夫人的兒子昌邑王為太子。

    在這個節骨眼上,漢武帝派李廣利率七萬大軍出擊匈奴。李廣利一開始小勝了幾場,正志得意滿之際,京中傳來噩耗,他和劉屈耄謀立太子之事敗露,劉屈耄被腰斬,全家被殺,他的全家被抓。

    李廣利覺得此時唯有自己立下大功,皇上才有可能饒恕他的一家老小。於是貪功冒進,孤軍深入。接下來,他遭遇了和李陵一樣的故事,在匈奴腹地被匈奴主力軍隊包圍,全軍覆沒,最後不得不投降匈奴。

    同樣是失敗,李陵是以五千戰八萬,依然重創匈奴,血戰八天八夜才敗。李廣利卻只是為了一己私念置整個漢軍的作戰計劃於不顧,結果造成軍心不穩,終至大敗,不僅葬送了七萬精兵,還摧毀了漢軍良好的戰場形勢。

    三、投降目的不同,因而處事態度不同

    李陵投降本意是詐降,只是暫時保住性命,伺機而動。李陵投降以後,漢武帝並沒有立即殺掉他一家老小,他曾派公孫敖前去匈奴接回李陵,但公孫敖無功而返,卻向漢武帝訛傳李陵正在為匈奴練兵,漢武帝大怒,這才把李陵一家老小殺了。

    李陵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自然不會熱衷與參與到匈奴的權利政治中心去,他只是尋找機會可以逃脫,所以他自然對匈奴單于賞賜的高官厚爵不感興趣,表現得相當冷淡。

    直到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李陵才死了心,真正地歸順匈奴。但他只是一個單純的將軍,沒有追名逐利的渴望,加之他生性驕傲,自己李家一門忠烈最後卻慘遭滅門的悲劇深深地打擊了他,讓他心灰意冷。

    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只是一種權衡利弊的考慮。他既救不了全家老小,倒不如投降匈奴免掉自己的殺身之禍。他投降之後,漢武帝立即下令殺了他全家。

    李廣利是一個喜歡爭權奪利的人。從他謀立外甥當太子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他很貪婪,對權利對政治有著極大的野心。這樣的人註定不會遠離可以讓他得到權利滿足慾望的地方。所以他投降匈奴以後,為匈奴單于倚重,其地位超過了早先投降匈奴的衛律。

    結論、為什麼結局不同

    以上說了很多,但每一條都不是致李廣利死地的必要條件,然而歷史上總會出現一些小人物,他們能夠精準地把握時機,利用別人的缺點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從而改變了別人的一生。比如,李斯之於韓非子,再比如龐涓之於孫臏。

    據說李廣利是死在衛律手裡的,他覺得李廣利的地位超越了他,被單于倚重的程度也超越了他,總之,李光利奪走了單于對他的寵信,於是他利用單于母親生病的機會,買通巫師,借他之口,說單于違背了自己的誓言,觸怒了天神。

    原來,單于曾在天神面前發過誓,說日後捉到李廣利,一定要用他的頭來祭拜天神,如今李廣利就在身邊卻不肯殺了他。最後,為了平息天神的怒火,李廣利只能成為一道祭品。

    李陵則因其對名利的淡泊而深受衛律的喜愛,得以在匈奴頤養天年。

    事情果然是這樣簡單嗎?匈奴單于也許只是借衛律之口找個理由殺李廣利呢?因為李廣利和李陵不同,他在漢朝時就位高權重,又是為了爭儲之事而兵敗投降匈奴,可想而知,匈奴單于也明白,李廣利這樣的人留在身邊是個定時炸彈。

    其一:論才能他不比衛律和李陵更強。李陵降時,單于是敬畏他的英勇,而李廣利投降,單于則是敬畏其位高權重。

    其二:李廣利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有極大的政治野心,

    ,漢武帝滅了他全家,他必定報仇心切,要挑唆匈奴與漢開佔,這種行為必會強勢干擾到匈奴的內政外交。

    其三:他的投降更多地帶有避禍性質。匈奴單于明白自己重用李廣利必定會影起漢朝的不滿,匈奴再蠻狠,可也不是強漢的對手,單于並不想真正激怒漢武帝。

    所以對匈奴單于來說,李廣利連根雞肋也算不上,殺了就殺了,倒也清靜。

    所以同樣是投降,同樣是做了駙馬,李陵得以安享天年,而李廣利卻只有身首異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遲遲不會笑,有時居然是智力低下惹的禍,準媽媽們要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