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葉茶會
-
2 # 慕顏My韓國館
應該是外向性格的人比較容易讓人接受!自我表現力強!可以加深他人印象!而內向的人往往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很吃虧!人潮湧動!有幾個人會耐心的等待內向的人展示完整的自己呢!所以做個Sunny外向的人!
-
3 # 老王影視作品
日常工作中,接觸了太多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想要成為別人而不是做自己、結果更加痛苦的人。
一位大學生朋友說:”很多人,包括父母都說要多交朋友,多說話,積極主動點,將來在社會上才能吃得開。但我是一個偏內向的人,喜歡一個人待著,有時候強迫自己參加聚會,結果聚會結束更累更孤獨、更加不喜歡自己。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各種性格都有自己不同的優勢,真正的改變是發展和成長、而不是否定和對抗。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認為內向不好呢?
這是因為,很多人都誤解了心理學上所說的”內向”和”外向”。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內向”和“外向”代表兩種不同的性格傾向,更準確的表達是”內傾”和”外傾”。
內外傾最早是由榮格提出的。
內傾型的特點:心理能量指向內心世界。這種人往往對個人內在的精神世界格外感興趣。他們更喜歡一個人沉思默想,而不太喜歡與他人交談,他可能一生只有幾個朋友,但對這些朋友都很忠誠友好。
外傾型的特點:心理能量流向外部世界。他們往往對外部事件、他人和客觀事物感興趣。因此,他能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喜歡交際,待人熱情,屬於”自來熟”、“樂天派"類的人。
榮格提出的分類,並不是說外傾是好的,內傾不好,而是各有優勢,也各有缺點。我們先從三個方面來看優勢:
第一個方面,經驗的廣度和深度
外向的人傾向於廣度。他們喜歡瞭解很多事物,對很多領域都抱有熱情,喜歡交很多朋友,但也許都不夠知心。對他們而言生活就是積累儘可能廣泛的經驗。
內向的人傾向於拓展某一方面的深度。 他們同樣會對許多領域和事物抱有興趣,但不會淺嘗輒止,而是會深入鑽研下去。他們的朋友不多,但他們會對朋友交心。對他們而言太多的經驗會造成壓力。
第二個方面,對刺激的反應
外向的人喜歡體驗各種不同的刺激,並對刺激有較高的適應值和較高的恢復水平。也就是說他們樂於接受刺激,並且對刺激有較高的適應能力。
內向的人內心活動水平較高,對他們而言任何進入大腦的刺激,都會引起緊張水平的迅速升高,引起“刺激過多"的不舒服感受。
內向的人則是自己製造精力。對他們而言,聚會、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在花費他們的精力。他們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恢復精力。
但是,內向的人並不都安靜、低調、不善言談,當他們精力充沛時,他可以跟你聊上幾個小時。同樣,外向的人也絕非一定開朗活潑。當他精力耗盡時,也會一蹶不振。
瞭解自己的優勢,可以有的放矢,找尋適合自己的職業型別、人際圈和生活模式等。比如:外向的人要減壓,可以開Party ;內向的人要減壓,則可以讀書、爬山等。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內向性格的優勢在於,善於儲存精力、可以享受孤獨、善於思考;外向性格的優勢則在於,善於交際溝通、積極性高、熱情樂觀。
瞭解完各自的優勢,再來看內外向需要成長和發展的部分:
一位外向的人事主管曾經向我抱怨說:公司新來一個內向的員工,她很希望幫他更快融入團隊,但她越努力,對方卻躲得越遠,讓她很不舒服。
我告訴她:對待內向員工最好的方式是給他獨處的時間,同時提供讓對方展示深度的空間和機會。
事實上,只要方法得當,內向員工的績效表現常常出人意料的好。以銷售為例:不少主管都發現,外向員工可能拿下的單更多,而內向員工拿下的單則更大。反過來,內向的人也要尊重外向者的表達需要,給對方留出足夠的表達時間與空間。
內向的人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行動力、社交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保持深度的同時擴充套件廣度,增加自己的人生體驗,嘗試分享;
外向的人,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獨處能力,增強深入的耐心和習慣,多思考和沉澱。同時,內外向的人也需要了解對方的優勢和習慣,從而提升相處的品質。
也許你覺得自己好像介於兩者之間,那你可能屬於第種性格:中間性格。事實上,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完全外向的,只是有的人更偏內向,有的人更偏外向,兼有兩者的特質,但又都不佔主導,他們在熱情洋溢和安靜低調之間的切換更加輕鬆自如,情緒方面也更有適應性。
美國心理學教授Adam的研究表明: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是中間型,另外三分之一是明顯的外向型或者內向者型。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是中間性格,但又不確定,下面幾條,可以幫助你來判斷,是否符合自己的情況:
第一條:我可以單獨完成任務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這兩種情況我都無所謂。
第二條:社交場景不會讓我覺得不舒服,但我也不喜歡經常圍繞在人群中。
第三條:我覺得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很有趣,但我不喜歡持續太久。
第四條:有人覺得我很文靜,有人卻覺得我很活躍。
第五條:我不需要時時刻刻都活躍,但安靜太久會讓我覺得無聊。
第六條:我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考,也很容易跟別人忘我地交談。
第七條:閒聊不會讓我覺得不舒服,但確實會讓我覺得無聊。
第八條:對於要不要信任他人,有時我很猶豫,而有時我卻義無反顧地選擇相信。
第九條:如果我一個人單獨太久,就會無聊,但和別人在一起太久也會讓我感覺筋疲力盡。
現在我想你對自己已經有準確的認識了。中間性格發揮的好,會讓你在工作、生活中如魚得水;發揮不好,則可能左右搖擺、患得患失。所以和內外向性格一樣,瞭解自己、發展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不同的優勢,你就會越來越喜歡自己。
無論哪種性格,要想有所改變,都需要在自我接納的同時、有意識、有目標、分階段地堅持自我提升的行為練習,讓它們最終成為你的習慣。
-
4 # 慧希媽媽
今天和你聊聊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
日常工作中,接觸了太多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想要成為別人而不是做自己、結果更加痛苦的人。
一位大學生朋友說:”很多人,包括父母都說要多交朋友,多說話,積極主動點,將來在社會上才能吃得開。但我是一個偏內向的人,喜歡一個人待著,有時候強迫自己參加聚會,結果聚會結束更累更孤獨、更加不喜歡自己。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各種性格都有自己不同的優勢,真正的改變是發展和成長、而不是否定和對抗。那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認為內向不好呢?
這是因為,很多人都誤解了心理學上所說的”內向”和”外向”。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內向”和“外向”代表兩種不同的性格傾向,更準確的表達是”內傾”和”外傾”。
內外傾最早是由榮格提出的。
內傾型的特點:心理能量指向內心世界。這種人往往對個人內在的精神世界格外感興趣。他們更喜歡一個人沉思默想,而不太喜歡與他人交談,他可能一生只有幾個朋友,但對這些朋友都很忠誠友好。
外傾型的特點:心理能量流向外部世界。他們往往對外部事件、他人和客觀事物感興趣。因此,他能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喜歡交際,待人熱情,屬於”自來熟”、“樂天派"類的人。
榮格提出的分類,並不是說外傾是好的,內傾不好,而是各有優勢,也各有缺點。我們先從三個方面來看優勢:
第一個方面,經驗的廣度和深度
外向的人傾向於廣度。他們喜歡瞭解很多事物,對很多領域都抱有熱情,喜歡交很多朋友,但也許都不夠知心。對他們而言生活就是積累儘可能廣泛的經驗。
內向的人傾向於拓展某一方面的深度。 他們同樣會對許多領域和事物抱有興趣,但不會淺嘗輒止,而是會深入鑽研下去。他們的朋友不多,但他們會對朋友交心。對他們而言太多的經驗會造成壓力。
第二個方面,對刺激的反應
外向的人喜歡體驗各種不同的刺激,並對刺激有較高的適應值和較高的恢復水平。也就是說他們樂於接受刺激,並且對刺激有較高的適應能力。
內向的人內心活動水平較高,對他們而言任何進入大腦的刺激,都會引起緊張水平的迅速升高,引起“刺激過多"的不舒服感受。
內向的人則是自己製造精力。對他們而言,聚會、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在花費他們的精力。他們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恢復精力。
但是,內向的人並不都安靜、低調、不善言談,當他們精力充沛時,他可以跟你聊上幾個小時。同樣,外向的人也絕非一定開朗活潑。當他精力耗盡時,也會一蹶不振。
瞭解自己的優勢,可以有的放矢,找尋適合自己的職業型別、人際圈和生活模式等。比如:外向的人要減壓,可以開Party ;內向的人要減壓,則可以讀書、爬山等。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內向性格的優勢在於,善於儲存精力、可以享受孤獨、善於思考;外向性格的優勢則在於,善於交際溝通、積極性高、熱情樂觀。
瞭解完各自的優勢,再來看內外向需要成長和發展的部分:
一位外向的人事主管曾經向我抱怨說:公司新來一個內向的員工,她很希望幫他更快融入團隊,但她越努力,對方卻躲得越遠,讓她很不舒服。
我告訴她:對待內向員工最好的方式是給他獨處的時間,同時提供讓對方展示深度的空間和機會。
事實上,只要方法得當,內向員工的績效表現常常出人意料的好。以銷售為例:不少主管都發現,外向員工可能拿下的單更多,而內向員工拿下的單則更大。反過來,內向的人也要尊重外向者的表達需要,給對方留出足夠的表達時間與空間。
內向的人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行動力、社交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保持深度的同時擴充套件廣度,增加自己的人生體驗,嘗試分享;
外向的人,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獨處能力,增強深入的耐心和習慣,多思考和沉澱。同時,內外向的人也需要了解對方的優勢和習慣,從而提升相處的品質。

也許你覺得自己好像介於兩者之間,那你可能屬於第種性格:中間性格。事實上,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完全外向的,只是有的人更偏內向,有的人更偏外向,兼有兩者的特質,但又都不佔主導,他們在熱情洋溢和安靜低調之間的切換更加輕鬆自如,情緒方面也更有適應性。
美國心理學教授Adam的研究表明:大約三分之二的人是中間型,另外三分之一是明顯的外向型或者內向者型。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是中間性格,但又不確定,下面幾條,可以幫助你來判斷,是否符合自己的情況:
第一條:我可以單獨完成任務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這兩種情況我都無所謂。
第二條:社交場景不會讓我覺得不舒服,但我也不喜歡經常圍繞在人群中。
第三條:我覺得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很有趣,但我不喜歡持續太久。
第四條:有人覺得我很文靜,有人卻覺得我很活躍。
第五條:我不需要時時刻刻都活躍,但安靜太久會讓我覺得無聊。
第六條:我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考,也很容易跟別人忘我地交談。
第七條:閒聊不會讓我覺得不舒服,但確實會讓我覺得無聊。
第八條:對於要不要信任他人,有時我很猶豫,而有時我卻義無反顧地選擇相信。
第九條:如果我一個人單獨太久,就會無聊,但和別人在一起太久也會讓我感覺筋疲力盡。
現在我想你對自己已經有準確的認識了。中間性格發揮的好,會讓你在工作、生活中如魚得水;發揮不好,則可能左右搖擺、患得患失。所以和內外向性格一樣,瞭解自己、發展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不同的優勢,你就會越來越喜歡自己。
無論哪種性格,要想有所改變,都需要在自我接納的同時、有意識、有目標、分階段地堅持自我提升的行為練習,讓它們最終成為你的習慣。
-
5 # 兜兜有包糖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認為外向的人性格要好些,內向的人性格不好,我就是一個偏內向的人,小時候也經常被拿來說道,從而會引發自卑的心裡,讓自己老是去羨慕那些性格外向的人,卻不知道內向的人也有自己的優點。
這就是現在的人的誤區。用通俗的話說,其實每個人,內向也好,外向也好,其本性中,都是有兩個人格組成的:一個是外向的,一個是內向的。那麼既然如此,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其根本的差別是什麼呢?既然都是有兩個反向的人格構成,為何會有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的區別呢? 同樣通俗的說,你的這兩個人格中,一個是主要的,一個是輔助的。如果你的主要人格是外向的,你就是外向的,如果你的主要人格是內向的,你就是內向的。通常人們表現他們的主要人格時,總是得心應手,自信自如,所以他們通常也會表現他們的主要人格。這就是造成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的區分的原因。 內向人格也好,外向人格也好,都是一種思維和行為的方式的總和。 內向人格的思考和行為都是在內心深處完成的,所以就連本該作用於外物的行為,也變成了內心的想象。所以並不是內向人格不會行動,只不過沒有在外部世界行動而已。 外向人格的思考和行為都是在外部世界完成的,所以就連本該是內心反思的思考,也變成了外在的言語和行動。換句話說,外向人格需要以說話和做事的方式完成其思考。這其實才是他們不斷的說,不斷的做的真實原因。 外向型的人,總是慣於表現他們的外向人格,而外向人格發揮作用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說,不斷的做。內向型的人,總是慣於表現他們的內向人格,而內向人格發揮作用的方式,就是不停反思,就是不做。 當然,內向型的人也許要與外部世界接觸,也需要說話,做事。所以他們也需要使用他們的外向人格。只不過他們對於這一人格的使用往往是吃力的,彆扭的,不自信的,所以他們也不太喜歡去使用。這在部分內向型的人身上不是很明顯,但某些人身上則很明顯。 有意思的是,就算內向的人不與外部世界接觸,他們也還是要使用到外向人格的。正如之前的文章所說的,任何一個思考的過程,都必須同時使用到內向人格和外向人格,哪怕其中的一個極不成熟。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進行思考的時候,都要使用到內心的默唸或者自言自語,否則就難以有什麼成效。這就是你的外向人格在發揮作用的表現。內向人格的思考是反思式的,不借助語言,而外向人格的思考就必須藉助語言,這就是你需要自言自語或者默唸的原因。同樣,一個外向的人,即使不進行反思,仍然也是要使用到其內向人格的。如果他是一個外向判斷型的人,他也需要其內向的感知功能來看清楚方向;如果他是一個外向感知型的人,他就需要內向的判斷功能來把握方向。 那麼,一個外向型的人,一個內向型的人,如果他們這兩個組成人格是一樣的話,他們之間的根本差別就僅剩下:以外向的那個人格為主,還是以內向的那個人格為主。而16型人格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找到對應的這麼一個反向的人格型別。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其實內向型的人和外向型的人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他們的人格組成可以使相同的,只不過使用的習慣和順序不一樣而已。 作為內向型的人,我們經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如何能夠獲得更好的交流、演講、社交能力。這其實都是外向型的人天生特長。但是看了上面的內容以後,我們還可以更確切的說,這是每個人身上的那個外向人格的特長。既然每個人身上都包含了這麼一個人格——包括內向型的人,那麼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獲得這個能力。獲得這樣的能力並不是那麼難,關鍵是要找到你的那個外向人格是什麼,然後有針對性的對其培養,對其利用,你也可以獲得通常外向型的人所具有的能力。同樣的,作為外向型的人,要想獲得內向型的那種鎮靜、聆聽和反思的能力,道理也是一樣的。
回覆列表
短期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被認可,但把時間拉長以後就區別不大了,成績大小跟性格更沒有必然聯絡。反而往往有鈍感性格(反應慢半拍)的成就更大,做事也更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