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翊翊浩浩尉尉
-
2 # ww3721王建文
高適生活從武則天當權,到代宗唐朝,從繁榮到迅速衰敗全過程,從早期潼關抗擊安史叛軍靈寶之戰到
經過安史叛亂,救睢陽之圍,出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
岑參更是比高適小一輪出生(715一770年)是太宗時功臣岑文字重孫,從進士投筆從戎進率府兵為參軍。兩次從軍,到西域邊塞為戰士先在安西節度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時為封寶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後為幕府判官。代宗時為嘉州刺史。他們都在邊關生活過,有豐富邊關要塞風光,軍旅生活親身體驗。對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風俗人情,有親切感受,故其寫出很多邊塞多佳作品,詩歌風格相近,充滿軍旅生涯浪漫主義英雄色彩七言歌。被後世並稱高岑。是盛唐到衰落時的邊塞詩人。
高適在安史之亂時,先在哥舒翰軍中守潼關。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叛唐朝,攻佔洛陽。哥舒翰率兵二十萬人馬守潼關,當時哥舒翰患有風疾,得病後有半身不遂的後遺症,不能直接治軍,部將王恩禮,李承光互相爭長短,號令不一,軍無鬥志,卻在一起守關。哥舒翰又為楊國忠所說,哥舒翰是突厥突騎施哥舒部落人。進讒玄宗促令他儘快出戰,被迫使哥舒翰沒有固守固若金湯的潼關,出關與叛將崔乾祐戰於靈寶。被中埋伏被俘。
當時唐軍形勢轉變,出關坐船進到靈寶溢道陝處,頭頂山上無數滾木巨石如冰雹般砸下。唐軍在成為關溢夾道中,沒有周全餘地,死傷籍敗,遭到重創,叛軍崔乾祐,又令精銳叛軍騎兵,兵從唐軍背後殺出,前後夾擊,唐軍一敗塗地,掉進黃河中淹死有幾萬人。絕望的嗥叫聲驚天動地。幾百艘運糧遠兵船都沉入河底。只有十分之一,二將士以槍當槳 撐船劃出黃河上了岸,還在潼關外圍中為防禦敵人,又挖有三條塹壕,均寬二丈深一丈,逃回的唐軍掉落其中,填滿深溝。後面的人 踏著他們身體才跑回潼關。二十萬大軍僅有活下八幹人。叛軍又假裝不敵,又引誘唐軍出來進入埋伏圈中圍困來,哥舒翰提撥得蕃將領火拔歸仁,見大勢已去。劫持了哥舒翰和不肯投降將領投降叛軍田乾真,把他們送往洛陽。使哥舒翰過去一慣看不起安祿山,在生死關頭也只好伏地投降。
靈寶之戰,使李光弼與郭子儀接連大敗的叛軍史思明的軍隊。切斷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南下東進中,又被張巡阻於雍丘,南下又被阻於南陽。安祿山腹背受敵,都打算放棄洛陽,逃回范陽固守。靈寶之戰的失敗,便戰場形勢急轉而下。高適沒有跟隨哥舒翰死在潼關。報信唐玄宗大軍失敗。使唐玄宗慌忙帶著楊貴妃,加上朝臣官員及禁軍數幹倉皇逃往蜀地。
高適也在隊伍中,行至馬嵬驛。同禁軍將士一起忍無可忍。殺掉了楊國忠及其黨羽。又迫使唐玄宗賜死了楊貴妃。
唐軍太子李享,在將士擁戴下,在北方靈武登基稱帝,遙遠地把唐玄宗迫成太上皇。唐軍再集結幾十萬人馬。加上數幹勇猛強娨回紇騎兵,收復了長安和洛陽。安祿山之兒安慶緒在洛陽稱帝后,軍勢大敗,逃往鄴城固守。跑前將哥舒翰等很多唐將領都被殺死。
那時的高適以前也為他的將軍寫詩讚美。
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己是渾邪王。子孫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盡用陰山兒,登陣常騎大宛馬。銀鞍王勤繡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廣從來先將土,衛青未肯學孫吳。傳有沙場幹萬騎,昨月邊庭羽傳書。至城頭畫三四聲 ,匣裡寶刀晝夜嗚。意氣能甘萬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黃雲白掉無前後,朝建旄旄夕刁斗。白心應多俠少年,關西不見有楊柳。從軍借問所從誰,擊劍酣歌當此時,遠別無輕繞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詩。
還有五言絕句,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表達他對哥舒翰的信賴和讚頌。
高適到成都後,為諫議大夫,也高升機會來臨,永王璘謀反,高適主動請纓,成淮南節度使,管轄揚楚滁和廬壽舒諸州,(相當江蘇安徽省的長江以北)團練使的軍政長官。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討伐永王璘。透過一年戰鬥討平永王,再又受命參與討伐叛軍,曾救睢陽之圍。
睢陽之國是安史之亂中最為殘烈戰爭,757年叛軍為南下江淮地區,要透過要塞睢陽。在太守許遠,求助於雍丘防禦史張巡。張巡帶兵三幹進駐睢陽,與許遠的守軍三幹八百人合兵抗敵。張巡善謀略,精兵法,多次以少勝多,抗擊安史叛軍。張巡率眾抵抗叛軍,艱苦抗敵堅守了十個多月,抗擊著尹子奇率領十三萬叛軍。奪取睢陽之戰,大小戰鬥四百多次,殺敵十二萬多勝仗,但糧盡後,他們把城中的麻雀,老鼠 ,樹皮 ,草根,紙,能吃之物全部吃光後 張巡把自己老婆都殺吃了,最後全城只有4百餘人,終因餓飢疲憊至極,無力再戰,城池淪陷。張巡,許遠,南霽雲等將士被俘後,還大罵不絕,全部被屠殺殉國。睢陽之國以少勝多,阻住了安史叛軍的南下,保全了江淮地區,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大功。
高適,率援軍來了,晚了,許遠,張巡沒有等到大唐救軍到來,城陷了。成為幹古傳頌的英雄。
安史之亂在肅宗為大元帥,收復失地,回覆洛陽長安兩京,但繁榮大唐迅速走向衰落。藩鎮割據,回鶻不斷勒索,吐蕃侵擾,唐朝兩京。在肅宗為平定叛亂,當初就許諾回紇兵馬,攻克長安洛陽後,可以索掠城中金帛女子。平叛戰爭取得重大勝利。洛陽,長安百姓卻再次遭受不盡苦難.。其後肅宗病中,在李輔國程元振之流,更是肆無忌憚地勤兵入宮,殺盡越王及同謀者百餘人,並把張皇后強行拉走殺死。肅宗驚嚇中死去。
代宗即位,他在動盪和磨難中,已沒有了醫治戰亂的創傷,建沒國家熱情,卻有情誦佛經,思想越來頹廢,心中還想以佛經能消災賜福。宦官應此更加得勢。膨脹李輔國,恃功自傲,對皇帝也說”大家但內裡是處事,聽老奴處置。氣焰十分囂張。平叛大軍也是軍紀瘓散,所過之邑城成為廢墟。房屋蕩盡。朔方兵,神策軍都縱兵搶掠達三個月才停止。
大唐境內戰爭創傷累累,百事待舉,人口流失,土地荒蕪,人吃人慘劇天天發生。天災人禍饑荒瘟疫肆虐著城市和鄉村。河南洛陽周圍滿目瘡瘍,人煙斷絕,淒涼慘狀比比皆是。西域邊防因為相繼調回軍隊。導致西北邊防削弱。吐蕃,党項軍隊都打進京城。
大唐八年前,天寶時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時代繁榮境象一去不返。河隴地區的淪陷,東北平盧鎮南遷,江南大大小小叛軍動亂時時發生,去平叛隊伍勝利後沒有回朝。吐蕃軍隊,就衝入關中,渡過渭水,直入長安。代宗又是倉荒出逃。河北地區節度使,也反夏無常叛亂作亂成為大唐最心腹大患。外有吐蕃屢屢引兵進犯,使邊疆防衛成為巨大負擔。內有黨派之爭激化,使大唐內擾外患中煎熬。
763年,六十歲高適遷任抗擊吐蕃前線的劍南節度,為擊退使松維保三州等地為吐蕃所侵,高適無所作為,不能救援,是使吐蕃深入內地攻陷隴右,直通長安。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維州,保州等地都被吐蕃包圍,後來終於陷落。人們諷刺高適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朝廷不得己,再命嚴武為成都劍南節度使,第三次入蜀抵禦吐蕃外患,嚴武本領,比高適高明很多,率兵西征就破吐蕃七萬餘人馬拿下當狗城,鹽川城。同時遣漢川刺史崔旰在西山追擊吐蕃,拓地數百里。又與郭子儀在秦隴一帶主力戰事相配合,擊退吐蕃入侵,保衛了西南邊疆。高適被罷官在蜀。但高適寫的詩卻有,
幹裡黃雲白日臐,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的《別董大》。表現了作者當時處在困頓不達境遇之中 ,但沒有因此沮喪沉淪,還表露出高適對友人遠行的依依離別之情,也表達豪邁豁達的胸襟,還寫有,
六翮飄颻利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高適的詩雄渾悲壯是從小孤貧。年青時豪爽正直的個性,走過東北邊防慰勞,也在居墉險隘處阻擊突厥 ,還在建營州以鎮馭奚與契丹。當時對河北節度使張守珪寄予極大希望寫《營州歌》《薊門行》都是優秀詩篇。其詩筆力雄健 ,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與有晉州刺史父親的岑參他們有區別。岑參天資聰慧。九歲就賦詩寫文。但父死後,離開城市,在嵩高山東西兩峰山谷生活,看奇峰峻嶺,古木沉泉,使岺參年輕詩人潛心攻讀,有時也自呤唱歌著傲山林為笑,使他學問有深厚基礎,他的詩更加沉雄浪漫,淡新奇逸,雋永異想,風格獨特。在二十歲時,到長安求仕無成,也沿黃河遊河朔回家。三十三歲登進士,卻成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在遠方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處為書記。
高仙芝是唐朝名將,高句麗人,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敢戰。二十歲時就被授予將軍,在很有開拓精神。進攻石國,智襲擒其國王和眾軍後,又出擊大食軍隊使其大敗而歸,功得任右羽林大將軍。
安祿山叛亂時,以付統帥出征討伐叛逆 ,卻在前線失利,退守潼關,被高仙芝為監軍宦官邊令誠誣陷殺害。
岑參先在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回到長安幾年,又去報效國家在封常清為西北節度使時為判官,在戎馬生涯中,滿懷報國壯志,卻在那裡並未得意。
初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人交遊中,深受啟迪,又回西域做報國立功之夢。情更切,作詩更多,作品成於此時更多佳品。
安史之亂中,岑參也隨軍東歸勤王,為嘉州刺史,也在四川抗吐蕃不利罷官後東歸不成,客死成都。享年56歲。
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礡,風格峻峭,更有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東》為代表。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幹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了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是我們讀到寫雪最好的詩,更不要說送別在在雪中客之情,好得不得了。高適岑參都在抗擊吐蕃和平定內亂軍事鬥爭為主將失利罷官,在四川不得意。在軍事上大成就不多。但文學上兩人成就自成一家幹古流傳。
回覆列表
高適、岑參又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兩人都曾在軍隊服過役,也曾浴血沙場。本文試圖從他們的人生際遇、人生經歷來比較他們詩歌風格、內容、技巧方面的異同,以此來了解盛唐的邊塞詩。
高適岑參邊塞詩的異同
大唐盛世書寫了中國古代史上最璀璨的一頁,國力的強大使得開疆拓土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很多詩人“從戎而不投筆”,他們往往征戰邊塞,殺敵報國,建功立業,揚名立萬。於是,一大批邊塞詩人應運而生,這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高適和岑參。
而在高考詩歌鑑賞中,邊塞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我們瞭解了高適、岑參的詩歌,就會對邊塞詩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理解。
“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1】因而,詩史上便以”高岑”並稱。
下面就二人邊塞詩創作相同和不同點進行論述。
相同之處:
(一)高、岑二人具有相似的人生經歷,都有軍旅生活的真實體驗。因此,在他們的詩歌中,真實的記錄了邊塞生活。
高適二十歲曾到長安,北上薊門,漫遊燕趙,想在邊塞尋求報國立功的機會,在梁宋一帶過了十幾年“混跡漁樵”的貧困流浪生活。
岑參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十載回長安。十三載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至德二載才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為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並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高適、岑參都有過軍旅生活的經歷,為他們的邊塞詩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們的詩歌都洋溢著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他們在體驗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邊塞生活中,瞭解了徵人的心理及邊塞異樣的風土人情,激了發他們創作的熱情。於是,一篇篇膾炙人口、飽含著詩人理想主義的詩篇便應運而生了。
(二)兩人在創作方面均屬多面手。
古體、近體、律詩、絕句,在兩人的創作中均有體現。且兩人尤其擅長七言古詩,“唐人七古,高岑王李諸公規格最正,筆最雅煉”【2】,這無疑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然而,高適、岑參的詩歌在內容、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面也是有著明顯區別的。
(一)從內容上來看,高適的詩歌思想深刻、現實意義強烈;岑參的詩歌更多的是描繪奇異的邊塞風光、不一樣的邊塞生活。
高適的邊塞詩是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的現狀,把戰爭和國家安危、人民的苦樂聯絡在一起考慮的,思想尤其深刻。在《燕歌行》一詩中,透過強烈的對比,寫出了我軍將士浴血奮戰,保衛孤城的獻身精神。更更可貴的是高適以異常冷靜的頭腦觀察、分析邊塞局勢。對一些將領的能力和人品提出強烈質疑。還透過對比,表達對下層士兵的同情,揭露將士之間苦樂懸殊的不平待遇,指出這是造成邊戰失利的重要原因,“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就難怪使士兵們“至今猶憶李將軍”。這樣的描寫,飽含了作者對漠視士兵生死的將軍的強烈遣責。使詩的思想性更為深刻。而岑參的邊塞詩描寫邊塞風光,“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入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十分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一幅邊地雪景,充滿著異域情調和浪漫色彩。
(二)從語言風格來看,高適詩渾厚,岑參詩奇峭。
高悲壯而厚,岑奇逸而峭"【3】的評價可以說是很中肯的。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簡潔明淨,樸實有加。如《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語言質樸,沒有刻意辭彩修飾.前兩句描繪送別環境,悲涼情調從描寫中自然而生,後兩句為臨別寬慰之語,顯得很豪氣。語言渾樸自然悲壯之中自有一種厚實。
岑參的語言風格雖然也很明白曉暢,但是,在煉字上面所費的苦心一點也不輸給賈島。比如《熱海行送崔侍御還》“蒸沙爍石然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句中的“然、煎”運用豐富想象突出熱海的酷熱,雄壯奇麗,變幻莫測。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也就是說,岑參的詩歌在語言錘鍊方面還是頗費心機的。
(三)從藝術技巧方面來看,高適往往直抒胸臆,表達現實;而岑參的邊塞詩多用誇張手法,表達浪漫主義情感。
高適的詩歌觸及到深層次的社會內容,現實意義比岑參詩更強烈。其詩作常常是直抒胸臆、強烈鋪陳,含蓄委婉的描寫較少,顯得更凝重深沉、渾厚蒼老。體裁更習慣樂府舊題和整齊的五七言體。如“校慰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既寫出了軍情的緊急,又透過“羽書飛傳”“獵火照山”等進行形象的描寫,使整首詩具有高亢悲壯的格調。
岑參以壯麗的浪漫主義為主要特色,形式上用自由的七言歌行體,表達更豐富思想感情,描寫邊塞瑰麗的風光,採用想象,誇張,的手法,如“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可謂想象奇特,誇張大膽。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詠雪,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由風而見雪,富有氣勢。同時,用南國的春風和梨花來喻雪,把朔風嚴寒轉化為絢麗爛漫的景象來感染大雪紛飛的意境,清新誘人,妙筆生花,表現出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沉的愛戀,體現了詩人豪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最後詩歌給我們留下一個綿綿無期、悠悠不盡的千古藝術品位空間。這這句詩中,詩人寫雪,鮮明而又色彩,表現出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切的感受力。全詩筆力矯健,既有大意揮灑,又有細節勾勒,既有真實摹寫,又有浪漫想象,意象鮮明,意境獨特,再現了邊塞瑰麗的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