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浪情感說
-
2 # 青銅引小說館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強推哦~林徽因的書我沒怎麼看,張愛玲的書我很喜歡,除了最出名的《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爐香》、《半生緣》這些之外,再推一些我喜歡的《花凋》、《多少恨》、《茉莉香片》、《年青的時候》、《琉璃瓦》、《留情》……這些也很值得看,除了《半生緣》其它都是短篇小說,不用覺得太多哦^_^
-
3 # 穀子的地
如果要看這幾個人的作品,選幾個代表作看下就可以。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
另外,林徽因多才多藝,除了都知道建築方面的成就,其他方面:繪畫,書法也很不錯哦,建議看下。
-
4 # 梅亦風清
以下依次推薦三毛、林徽因、張愛玲寫的書。
三毛作品:
文集:《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札與私相簿》。
劇本:《滾滾紅塵》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
有聲作品:《三毛說書》、《閱讀大地》、《流星雨》。
詩:《朋友》。
音樂專輯(填詞):《回聲》
哀情散文:《雲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
林徽因作品:
林徽因代表作有《你是人間四月天》。
小說:《九十九度中》、《窘》。
詩作:《林徽因詩集》(1985年)、《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裡聽到樂聲》、《情願》、《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
散文:《窗子以外》、《一片Sunny》等。
其他作品:《惟其是脆嫩》、《紀念志摩去世四週年》、《蛛絲和梅花》、《九十九度中》、《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窗子以外》、《城樓上》、《紅葉裡的信念》。
話劇:《梅真同他們》。
張愛玲作品:
《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紅樓夢魘》、《不幸的她》等。
-
5 # 職業小白譚先生
三毛著有《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等。
三毛的作品推薦讀
《夢裡花落知多少》
讀這本書的人,一定要有愛心,一顆懂感恩的心.翻開書的每一頁,去體會三毛的愛與淚,去學會珍惜自己身邊的人。
林徽因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廣為傳誦。
)
推薦《你是人間四月天》
心若向陽 無畏悲傷;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點亮了四月的風。 鵝黃,暖綠,蓮白,和夢裡漾著初春的軟,你是; 人間四月。
張愛玲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推薦《半生緣》
半生緣 言情 《十八春》寫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顧曼楨家境貧寒,自幼喪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養活.曼楨畢業後與男朋友的愛恨情仇以及與家人之間的奧妙關係。揭示了當時的社會。
-
6 # 圖蘼
我本人就很喜歡三毛的書。還記得第一次看三毛的書是在高中,看得第一本是《雨季不再來》,這本書講的是三毛從17歲到22歲這段時期的經歷,包括她自閉、之後退學,之後學畫畫,最後去外國留學,主要呈現的是三毛少女時代的一個成長經歷。
之後看完了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書很真實,一點也不枯燥,並且很有故事性,所以後面很快的我就找了她的第二本書《撒哈拉的故事》看,這本書講述的是三毛與荷西結婚之後定居撒哈拉的故事。講述那個地方的一些風土人情,以及那個地方的艱苦和封建,還有很多很有趣的遊記和見聞,總體來說這本書是很有趣並且很溫馨的。
看完這兩本書之後,我就很果斷的買了三毛全套的書籍看。張愛玲呢,她的書籍也看過一些,個人覺得《傾城之戀》是最好看的,她的這本書也是最出名的。主要講述的是白流蘇和範柳原之間的愛情故事。
本來是兩個互相算計的人,離異的白流蘇想賭範柳原會娶她,而範柳原原本也只是抱著玩樂的心態,本來白流蘇都要輸的,但是剛好那段時間他們在香港,恰好又遇上香港淪陷,可以說在戰爭中堅定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最後白流蘇和範柳原結婚了。
張愛玲的書籍主要是以民國時代的大上海展開的,書中的主角多是上海的一些名媛,個人覺得她的書挺有深度的。
林徽因的書籍應該是以詞和散文為主吧,因為沒有仔細看過,所以也給不了你推薦。
但是個人很喜歡三毛,除了《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之外,《稻草人手記》也很值得一看,主要講述的是她和荷西婚後的故事以及她的感想,文筆幽默詼諧,值得一看。
-
7 # 樂容先生
最近看了張愛玲幾本小說,分享下我的讀書筆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易經》/張愛玲
看張愛玲的小說,總讓我想起高中時讀的那篇《天才夢》,便覺得唏噓不已。年輕時的她奇裝異服、性格乖張,一句“出名要乘早”何等的桀驁,晚年卻落得客死他鄉無人知曉的淒涼下場。
相比《紅玫瑰和白玫瑰》,我更偏愛《傾城之戀》和《易經》。前者故事裡的人物刻畫太過清醒和刻薄,接近通俗小說的格調了。她將世俗和人性攤開了講,讓人如鯁在喉。
後者不管是《傾城之戀》還是《易經》,她始終存有溫情。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雖然以情場高手的姿態鬥法,但怎麼看也是帶著調情意味的。況且,戰爭的傾覆最終成全了他們的愛情。就像書中所說:“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而《易經》作為張愛玲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描述了她與母親之前的愛恨糾葛,也寫了戰爭的殘酷,但在結局她終究給了自己一個圓滿。和現實中不同,她沒有死在異鄉,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了上海。
-
8 # 芬小達777
三毛,林徽因,張愛玲的書,相較之下,我還是最愛三毛和張愛玲,現在就推薦一下我喜歡的書。
講真的,三毛,林徽因,張愛玲的書比較起來,我最陌生的就是林徽因的書了,沒怎麼讀過,也不是很喜歡她本人。總感覺林徽因的身上有種舊時中國大戶人家的氣質,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所謂端莊,卻總是像張愛玲筆下的華美的袍,不能近看,一看就發現了蝨子。
言歸正傳,來回答問題。三毛的書是伴隨我走過少女時代的朋友,那時候,我這顆崇尚自由的心,被周遭難以掙脫的糟糕環境所束縛,唯一能解除心靈痛苦的就是閱讀三毛的書。《撒哈拉的故事》讓我看到我生活以外的大大的世界,那些陳列在撒哈拉烈日風沙生活之下的留白,被三毛和荷西以濃墨重彩勾勒的非常豐滿,那樣苦中作樂的生活一度讓我心嚮往之,直至如今仍舊能回想起當時嚮往的甘美。
而《夢裡花落知多少》又讓我看到了那個失去荷西的三毛,再也找不到來時路遊蕩的靈魂。我曾陪著她筆下的文字,深深地哭泣過。常常想,若我那時能成為三毛的忘年交該多好,就讓我變成一塊麥芽糖,黏著她,陪在她的身邊,支撐她度過失去荷西最艱難的日子。我想,那樣的話,也許後來我們的三毛不會以絲襪結束自己剛剛步入不惑之年的生命。
再看三毛的《我的寶貝》,你能看到一個氣質獨特的女子是怎樣恩待生活和命運的。她將所有的美好都留存了下來,那些藝術的美感因為三毛的珍視,成為世間美好事物的印證。還記得她給一個雕刻石頭的老人費用,多給的那部分是她對藝術的尊重,而那個老人卻又塞給她兩塊雕刻好的石頭藝術品。一來一往間,兩個都不太寬裕的真正的藝術家,以心中對藝術的熱愛,回報了彼此。
可惜的是,寫完《滾滾紅塵》之後的三毛,再也沒有回到她熱愛的藝術天堂。之後,她離去的方式,留下了很多謎題,也許永遠沒有答案可以解除謎題,但是她留下的文字卻可以慰藉世人空洞的內心。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說完三毛,再來講講當年三毛求見不得的張愛玲。
第一次讀張愛玲的書,還是上大學的時候。我有個同學非常喜歡張愛玲,那年她生日,我送了一本張愛玲的文集給她,她高興地說:“謝謝親愛的,我還真的沒有一本張愛玲的書呢!”我天,我當時內心的陰影部分叫囂著:你是神馬神仙操作?!沒有一本張愛玲的書,就喜歡她?難道你穿越了麼?後來,為了瞭解張愛玲,我也買了一本她的書送給我自己,結果——一看張愛玲,從此言情是路人。後來,我也能理解同學當時對張愛玲的喜愛,畢竟有些大咖就是那種——你沒有她的一部作品,卻終身為她所著迷。
記得老師曾經講過張愛玲是新時代的舊女性,後來看張愛玲的身世和她寫的作品,終於明白了這個新舊的來歷。張愛玲的母親確實是當時非常摩登的女性,能夠拋夫棄子的追求自由,也是非常有勇氣了。可是,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母親給其造成的傷害也許一生都無法癒合。
事實證明,我們生活的環境和時代,以及周遭的人文素養,決定了一些事件發生後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如果張愛玲的媽是生活在適合她的環境,也許張愛玲會成長為獨立自主,生孩子成家都獨立的理性女子,對任何感情的需求都懂得適度,也會明白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是什麼。可是,張愛玲的媽本身就是一個新時代的舊女性,所以她對所謂自由的追求,在她半途回家看望張愛玲姐弟哭到在床上不忍離去時,就已經後悔了。可是她不肯承認自己挑戰失敗,所以她又回到她追逐的圈子內,繼續她的漂泊無依。如果放到現在,黃逸梵女士可能會及時止損吧!因為她會知道,她挑戰的世俗從來都是時代的產物。不過,也得感謝有這樣挑戰精神及勇氣的女性,不然我們的時代不會有進步,畢竟時代本身就是需要不破不立的。
最喜歡看的不是張愛玲寫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傾城之戀》《沉香屑》等等作品,而是喜歡她寫的一部短篇《小艾》。雖然這是一部張愛玲不願意編進文集的作品,但是卻真實地展現了生而為人的痛苦與掙扎。小艾看似只是一個小人物,一個不起眼的舊社會的婢女,但是她身上承載著沉重的人性包袱,那些對她的不公及殘忍,都被她收進了這個包袱,成了她的恨,那些對人生、命運、他人及對自己的恨。
再來,我最喜歡的就是張愛玲寫的《小團圓》,這是她半自傳體的一部小說。從九莉的身上能夠挖掘出張愛玲一生的情愛密碼,她對於感情的那一點貪戀,或者說她對於胡蘭成及後來的丈夫賴斯所給予她感情的那一點貪戀,都在這部小說裡找到了原因。
現今很流行一句話,關於教育和原生家庭的,就是——父母的性格,隱藏著孩子的命運。如果成為父母是一門學科,或者有專業培養優秀父母的學校,我想大部分父母都不及格、畢不了業。所以張愛玲的冷漠是被家庭的冷漠給培養的,也是被父母的冷漠給傷著了。張愛玲也是倔強的,明明是舊時大家族的大小姐,卻要在那樣的時代和家庭中,以一個字一個字對生活的控訴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是不容易了。
《小團圓》是張愛玲留給世人最後的生命總結,也許她的一支筆沒有將她的才情發揮到極致,但是她的傳奇一生,已經將她的才情永遠鐫刻在她的墓誌銘上。那裡,也終將會有一個——小、團、圓!
-
9 # 菠蘿愛嘮書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我是在初中的時候與三毛“結識”。記得有一天同桌帶來一本書,上自習課的時候看得津津有味,我當時掃了一眼書名,《撒哈拉的故事》,難道是講地理的?那有啥好看的?
我同桌是一個男孩子,典型的不愛學習,上課睡覺是常態(過分的是他學習成績超級好),職業是看小說,副業才是寫作業。
他看書很雜,什麼都看,而我身為他的同桌的福利之一就是他會把他看完的書第一時間借給我。同桌很快就把這本《撒哈拉的故事》看完了,並問我要不要看。
當時我擺了擺手,拒絕了,心想我們女孩子和你們男孩子可不一樣,我對沙漠才沒有興趣呢。
可是萬事逃不過“真香定律”。
有一天我實在是太無聊了,班裡流傳的言情小說我都看完了,就把同桌的《撒哈拉的故事》拿出來看了,然後就被三毛給圈粉了。
沒辦法,三毛太灑脫了,她是那樣的真性情。
她會騙丈夫荷西說粉絲是 “雨”。
“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紮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換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說豬肉乾是喉片。
“我鼻子不通,正好吃中藥。”他早塞了一大把放在口中,我氣極了,又不能叫他吐出來,只好不響了。“怪甜的,是什麼?”我沒好氣地回答他:“喉片,給咳嗽的人順喉頭的。”“肉做的喉片?我是白痴啊?”第二天醒來,發覺他偷了大半瓶去送同事們吃,從那天起,只要是他同事,看見我都假裝咳嗽,想再騙豬肉乾吃。會用紅酒給母羊治病, 用指甲油給人補牙齒……
張愛玲《金鎖記》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曾評價“張愛玲是一個徹底的諷刺家,記錄近代中國都市生活的一個忠誠寬厚的歷史家”。
而在《金鎖記》中,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的冷漠的眼光和諷刺的微笑,看到曹七巧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最後的下場。
人們常說張愛玲寫的作品無關是男女之間的情情愛愛,格局太小,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是,她就是憑藉著這些文人墨客看不上的作品,在世人心中活成了永恆。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說起“民國才女”,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物就是林徽因。
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中曾寫道:“她是那麼淵博,不論談論什麼都有豐富的內容和自己獨特的見解。一天林先生談起苗族的服裝藝術,從苗族的挑花團,談到建築的裝飾花紋。她又介紹中國古代盛行的卷草花紋的產生、流傳,指出中國的卷草花紋來源於印度,而印度的卷草花紋來源於亞歷山大東征。她指著沙發上的那幾塊挑花土布說,這是她用高價向一位苗族姑娘買來的,那原來是要做嫁衣上的一對袖頭和褲腳。”林徽因的作品,情感細膩,語言溫柔,特別適合在日常閒暇的時光閱讀呢!
-
10 # 愛咬吸管的小譚
個人喜歡林徽因和張愛玲的書,都值得一看。喜歡林徽因書裡的愛情,理智,果斷,更喜歡張愛玲書裡的愛情不顧一切的,勇敢,不計後果。紅玫瑰與白玫瑰 傾城之戀 等等
回覆列表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1973年7月,三毛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與荷西一道生活的歲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他的小說,彷彿感受著她愉悅的婚姻生活,即使面對大風沙的侵襲,她仍顯得積極與樂觀。然而自荷西離開人世後,三毛的文章也頓時『黑暗』了起來,其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無盡的悲傷,故事性很強,很值得去看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民國時期詩人林徽因於1934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首先是寫出“四月天”這一意象,以春風輕靈、春光明媚、春色多變等四月天的季候特徵;第二節至第四節則分別以四月天中各種不同的具象來比喻生活中的各種畫面;最後詩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愛”,就是“暖”,就是“希望”。全詩以諸多意象為喻,書寫細膩柔麗的情愫,表現出輕盈優雅之美,同時其內容與形式完美地結合,中國詩歌傳統中的音樂感、繪畫感與英國古典商籟體詩歌對韻律的追求完美結合,是一首可以不斷吟誦、不斷生長出新意的Teana之作
張愛玲《傾城之戀》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白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她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動聽而又近人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