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53542658217

    在央視文藝中心剛剛推出的少年成團選秀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中,京劇演員王珮瑜和娛樂圈裡的頂流楊冪、易烊千璽一起出現在節目中。而就在幾個月前,國內首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在愛奇藝播出,王珮瑜為觀眾講述京劇臺前幕後的故事、規矩、知識,引來預期中的一片叫好聲。

      早已成為不少青年人眼裡京劇“代言人”的王珮瑜有句名言:“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至於如何讓後者知曉自己喜歡京劇,這便是擺在當代京劇人面前的一大課題,每個京劇人都有義務去完成它,這種探索無關成敗,只要嘗試就是成功。

      如今四十出頭的“瑜老闆”,成功“出圈”,依然在為京劇奔走代言。她身上看似偶然的爆紅,其實是近三十年沉澱的爆發。

    戲校破格收了第一個女老生

      有一段時間,演員凌峰早期拍攝的一個紀錄片在網上傳播廣泛,其中有個片斷是在蘇州拍了一個學習評彈的孩子。很多戲迷驚喜地發現,那個女孩就是今天的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他們喜歡的“瑜老闆”。當時還是小學生的王珮瑜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三好生、大隊長。1987年,她開始學習評彈,很快就嶄露頭角,還去北京參加比賽。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正是京劇處於低谷時期,被認為是一個很沒有前途的行業。王珮瑜在那個時候開始學習京劇老旦,就像今年湖南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那個女生,許多人覺得將來肯定不好找工作。王珮瑜卻說,還是孩子的她對京劇就是純粹的喜歡,而她的外公、舅舅又經歷過京劇繁榮的時期,對京劇行業的理解也是梅蘭芳時代的輝煌,對她產生了超脫行業現狀之外的影響。父母雖覺得學習戲曲有一定風險,能不能成才,成才後又能走多遠,都是不確定的,然而他們非常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是支援了她。

      一開始學戲,王珮瑜就體現出獨有的天賦。對此,她並不願意過多美化,只是說:“我也就是接受能力比較強,老師教的時候能夠很快模仿出來,學習得比較快,很容易學到神似,不太容易忘記。”

      1992年,王珮瑜上初中二年級。在學習了幾個月的老旦之後,碰到第一位伯樂範石人。老先生聽了她的戲,覺得這孩子有演唱技巧的天賦,學老旦有點可惜,建議她還是學老生。當時梨園行裡最紅的老生上海有言興朋,北京有於魁智,他們的表演王珮瑜都非常愛看,對老生行當也很有好感,就開始跟著範石人學習餘派老生。她剛剛學會《空城計》和《珠簾寨》兩段戲時,趕上上海戲校時隔十年再次開設京劇班,面向全國招生。她跟著範石人先生在上海復興中路文化廣場的星期天京劇茶座認識了上海戲校的王思及先生。聽過她的演唱後,王思及先生告訴當時上海戲校校長楊振東:“有個蘇州的小姑娘唱得不錯……”

      參加戲校的統一考試時,從腰腿、形體到聲樂、模仿、筆試,王珮瑜全都合格透過,可是發榜當天卻榜上無名。打聽一番才知道,因為新中國成立以後專業戲校沒有培養過女老生,上海戲校考試委員會再三斟酌,還是決定不錄取她。

      聽到這樣的訊息,範石人、王思及與邱正堅、翁思再幾位老師都沒有氣餒,幫她想辦法如何在正式錄取通知釋出前再努力一番。老師們讓她當場寫下一封信,表示“喜愛京劇,我心已決,不論成敗,都要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京劇事業。”那個剛剛13歲的少女,面向看不到的未來,就這樣在紙上許下一生的誓言。那時,她還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會如何去踐行這個誓言,只是想著能夠快些啟程,踏上這條路。

      第二天,母親帶著這封信在上海市文化局門口等了三個小時,把信交給時任文化局局長馬博敏。王思及老師則向戲校領導承諾,由他擔任王珮瑜的主教,確保她的專業學習。幾天後,上海戲校終於同意將她以培養師資後備力量的名義錄取,如果跟不上學校的進度一年後就要勸退。

     戲校時期《法場換子》劇照

    天賦相同的人,誰努力誰勝出

      許多粉絲喜歡王珮瑜是因為她身上那種總是風輕雲淡,似乎毫不費力的氣質。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其實只是一種假象。

      王珮瑜有天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開始學戲太晚也是事實,這就意味著她要用更多的時間追上別人,對於講究“童子功”的京劇,這種追逐並不容易。

      來到戲校之後,她很快就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因為比班裡同學年長兩歲,小時候也沒有系統的基本功訓練,她的腰腿比別人要硬得多。剛進練功房的時候,別人壓腿腳尖能夠到額頭,她卻連手都碰不到腳;別人下腰能摸到腳脖子,她的眼睛都看不到腳。曾經的優等生、先生們嘴裡“唱得不錯的小姑娘”哪能受得這個,自尊心受到了重創。

      值得慶幸的是,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老師沒有放棄她,王珮瑜自己也沒有放棄,就是一個字——“練”。進校前兩年,也是最辛苦的兩年,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練得苦的時候,下腰拿大頂憋氣憋得臉上的毛細血管都會破。

      1993年,電影《霸王別姬》上演,別人看的是偶像張國榮,而讓王珮瑜印象深刻的是電影裡師父惡狠狠的那張臉。因為那時候也正是她在戲校練功最苦的日子,每天天不亮就要繞著文化廣場晨跑,跑完了還要和同學們一起各種撕胯扳腰,因為身體柔韌度不好,做這樣的動作都會有強烈的撕痛。在一段時間裡,《霸王別姬》成了王珮瑜眼裡的勵志片,“堅持忍耐這些事,我從一開始就是有打算的,我知道這種苦不是永遠的,早晚能夠出頭,所以從來沒打算放棄。”

      現在想來,王珮瑜依然覺得練功受的那些苦對自己來說特別值得,也是很有成就感的。練功雖然苦,但她依然很享受,畢竟能夠進入戲校才是最重要的,“就有一種老鼠掉進米缸裡的欣喜。”剪掉了辮子,像電影裡那樣穿著粗布汗衫、燈籠褲,扎著綁帶,穿著圓口布鞋,覺得自己倍兒帥。

      集中訓練一段時間後,她就到生行組和男生們一起練基本功。每天六點起床練功,除了毯子功、腰腿功,還有圓場飛腳、旋子、掃堂趴虎、搶背、吊毛、把子……漸漸地,她從剛開始的一塌糊塗變成了帶隊學員,踢腿時原本只能站在最後的她也被老師安排到第一排。

      回望自己的經歷,王珮瑜說:“有天賦的人還會刻苦一定是碰壁了,發現刻苦這件事特別重要。搞藝術必須得有天賦,但天賦相同的人在一起,就是誰努力誰勝出。”大概,就是靠著這種清醒,她一步一步走上更大的舞臺。

    恩師王思及為她化裝

    早年戲校學習

    她的幸運不可複製

      王珮瑜常說,自己的成功是不能複製的,不是因為天賦和努力,而是因為她的幸運不能複製,“這一行裡懂規矩的小孩,有天賦的小孩,努力的小孩也很多,但到了我這兒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什麼好事兒都能攤到你的頭上,前輩們對我天然會有一種寬容。”

      學習老生,有範石人先生指點迷津;考取戲校,有眾多老師一起幫忙;戲校學習,更有恩師王思及老師的傾囊相授。王珮瑜說,沒有王思及老師,就沒有今天的王珮瑜。

      王珮瑜是在週末茶座結識王老師的,為了她能進戲校,王老師向校長承諾自己親自來教,保證將她培養好。王老師在餘派老生方面頗有心得,但因為身體不好一直是在戲校負責管理資料,給上海戲校92京劇班上課,是他第一次擔任專業教師,王珮瑜是他第一個學生。“跟隨王老師學習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三十年後再回憶起開始跟隨老師學藝的場景,王珮瑜依然滿懷感慨。

      王思及老師教學講究因材施教,針對王珮瑜個人的條件,教的第一齣戲是《文昭關》。這齣戲是楊派老生絕唱,但思及老師打破流派框架,以張文涓先生的演出版本為主,又加上汪派高亢跌宕的聲腔處理精細打磨。

      這齣戲也是王珮瑜的幸運戲。1993年,王珮瑜跟著老師去名流匯聚的“國際票房”參加活動,當她把這齣戲唱了一遍,得到了程之先生的肯定。當時程之先生正在為自己父親、京劇名票程君謀策劃誕辰紀念演出,後來原本計劃演出《文昭關》的梅葆玥因為生病不能來了。當時,程之先生就與王思及老師商量,讓15歲的王珮瑜頂上唱一折《文昭關》。

      幾天後,程之先生招待北京來的梅葆玖,特意叫上了王珮瑜。一個是行裡大名鼎鼎的“玖爺”,一個是還未出茅廬的小姑娘,但梅葆玖一入座就看到了她,還特意多看了幾眼。聽到是這個小姑娘頂上梅葆玥演出,梅葆玖更是饒有興致地評論起來:“看這孩子腦門兒長得多好,人中也長,掛髯口好看呢!真有點兒像孟小冬!”聽到前輩的點評,15歲的小女孩整個人都是懵的,但這幾句話她記了幾十年。如今,梅先生已經去世四年,但他說這番話的語氣、樣子,王珮瑜都記得真真兒的。也是前輩的幾句話,為她後來貼上“小孟小冬”的標籤,埋下了伏筆。

      演出後回到北京,梅葆玖還常跟人提起“上海有個餘派女老生,特別像孟小冬”。幾年後,王珮瑜去北京演出,許多看到她的人都會說,“這就是玖爺提過的那個女老生啊!”

      1999年,王珮瑜所在的京劇班在北京舉行畢業公演,原本校長王夢雲想請譚元壽給說說戲,可沒想到譚先生卻主動要求和王珮瑜同臺演出。就這樣,王珮瑜演出《失空斬》時,譚元壽先生不僅為她把場,還和景榮慶先生一起陪著剛剛20出頭的她演了最後的《斬馬謖》。最後,等她演完《擊鼓罵曹》,譚先生又上臺給她獻花。曾經看過孟小冬演出的譚元壽也親自“蓋章”說她像孟小冬。

      對於“小冬皇”“小孟小冬”等叫法,王珮瑜起初是沾沾自喜和跟偶像同框的興奮,有一段時間則非常渴望成為自己,總是跟媒體說自己要做“王珮瑜第一,而不是孟小冬第二”。再過一段時間,隨著閱歷漸長,她才發現其實這件事情根本不重要,“孟小冬先生把接力棒傳給我,我傳下去就行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熟悉孟小冬,我也會在分享中告訴他們:這是曾經的流量女王。”

    挫折是前進路上最好的老師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王珮瑜做到了。但張愛玲沒有告訴她,少年成名也要面臨更多考驗。

      大家看到的王珮瑜是瀟灑自如、遊刃有餘,殊不知每次演出前她都會習慣性的焦慮,因為實實在在地在舞臺上出過錯。1998年有一次演出自己非常熟悉的《法場換子》,在唱反二黃的最高潮處,她卻突然因為忘詞停下了。幸運的是,當時的觀眾並沒有喝倒彩,老師們也沒有說太多,但她卻把這當成難以洗刷的羞辱,“我使勁想到底是為什麼,但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都不應該出這樣的錯,演員的工作不就是要克服所有的突發狀況,儘量把戲演到最完美嗎?”

      這種習慣性的焦慮固然不好受,但也鞭策著她付出更多努力,以最好狀態面對每一次演出,“做演員不但要勤於專業,還需要修煉戲外功夫,一些意外的失利,其實也是前進路上最好的老師。”在王珮瑜前進的道路上,這樣的“老師”不多,但每次出現都讓人刻骨銘心。

      從戲校畢業進入上海京劇院,只不過幾年的時間,25歲的王珮瑜就當上了上海京劇院一團的副團長,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劇團團長。順遂背後,總是隱藏著危機,25歲的團長並沒有那麼好當。

      因為不懂得管理,資歷太淺,理想中要做的事,實踐起來卻太難,這個團長當得有些艱難。一直以來順風順水的她覺得,體制成了桎梏,帶來的都是限制和困擾。少年氣盛的她,乾脆辭了副團長“下海”,成立自己的京劇工作室。

      一直被照拂、被保護的她,真的靠自己“下海”打拼時,又發現理想與現實完全無法結合,體制外並不是想象中的自由自在,或者說所謂的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自己成立工作室就要自負盈虧,但京劇演出的市場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對於一個體制外的自由人來說更是如此,工作室很快就遇到了生存危機,個人的事業也受到了影響。有人“嗆水”後乾脆沉淪,而王珮瑜卻另有一股韌勁兒,她重新回到了劇院,“錯了就認,認錯並不丟人。追求理想很浪漫,不行了就回來,我也算是為京劇市場化探索了一條失敗的道路。”

      現在回看當時的自己,王珮瑜並沒有後悔,“那時的我太可愛了,要再來一次還是會那樣。”在她看來,人一輩子一定要有一次非常執著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有過那麼一次把自己打得粉碎的過程,才能有重塑自己的機會,“25歲的叛逆是這一輩子最有價值的。”

    京劇可以很好玩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

      如果說,以前的王珮瑜是京劇圈裡的小眾偶像“瑜老闆”,現在的她則因為在綜藝節目上的爆紅,已經出圈成為微博上粉絲過百萬的“網紅”,她的這句話也因此出圈。

      2017年對王珮瑜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奇葩大會》裡教京劇,《朗讀者》裡念《赤壁懷古》,《跨界歌王》裡當評委,《喝彩中華》裡當觀察員……一個個爆款綜藝,讓越來越多在生活中沒有接觸過京劇的人認識她,成了“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沿著她這句好玩的話,和這個好玩的人一起慢慢走近京劇。現在,她演出或參加活動時,不僅有老戲迷懂行的叫好聲,還能看到一些年輕人手裡拿著唱詞和她一起大合唱《捉放曹》。

      一個京劇演員靠上綜藝爆紅,難免會受到非議,但王珮瑜並不擔心人們說自己“不務正業”,“我已經能夠很好地協調和安排專業之外的工作,而且參加綜藝對我而言是傳播推廣京劇的手段,而不是為了成名,只要能更好地推廣京劇我就會去做。”即使在疫情期間,她也沒閒著,和愛奇藝合作了國內第一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

      王珮瑜做京劇的推廣、教育已經十幾年,從她重返上海京劇院就開始了。有一種說法是,王珮瑜在重新回到京劇院後,沒有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去幹了沒人願意幹的推廣工作。其實,當時待著什麼事兒不幹也照樣有工資,只是她性格就不太能閒得住,總得做點什麼事。沒想到的是,這又讓她在京劇演唱之外又找到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

      作為一位成功的京劇演員已經很不容易了,但她同時又是一個成功的京劇推廣者,這在當下的梨園行可謂獨一份。一個成功的京劇推廣者不僅有熱情還得有智慧,能夠俯下身、彎下腰去用最淺顯的語言和方法將京劇幾百年積澱的深厚底蘊傳遞給完全不瞭解這門藝術的人。王珮瑜顯然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她的“公開課”往往好看又好玩,邊唱邊說,有京劇常識的傳授,也有幽默好玩的插科打諢,還穿插著經典唱段的演唱,一兩個小時聽下來完全不覺得時間長,反而會覺得不過癮。

      剛開始做京劇推廣時,王珮瑜是非常有激情的,“這個領域別人沒怎麼做過,我怎麼做都行。”但是,就在熱情分享推廣的過程中,她漸漸發現這是個非常專業的領域,不是靠激情就能完成的,“感覺自己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總結的事情,我可以真的成為一個專業的傳播者。”認認真真看待為京劇做傳播這件事,就會開始焦慮,要想著如何讓相同的分享內容在不同人群中都能進行傳播,面對小孩、年輕人、老人,話術完全不一樣,這就要不斷地去學習。現在王珮瑜的工作室有專門的團隊做傳播,在上海20多所學校做京劇的通識教育,還出版了自己的教材,孩子們在學校上了她的課,回家還會教爸爸媽媽。

      演員、傳播者、老師、京劇市場的開拓者、新內容的製造者……在王珮瑜看來沒有哪種身份更重要,她只想做個不給自己設限的斜槓青年,“不要覺得這個事兒太小、影響不在大眾層面就不去做,有時候做了無數個小事,直到有一天會突然爆發。後面我們還要做很多大事情,打造一個大平臺,透過IP輻射做許多健康的生態。”這個未來到底是什麼模樣,現在王珮瑜自己也無法形容,因為從沒有人去這麼做過。“一切都需要時間的驗證,請大家等我把這件事做成事業,再來評判我所做之事的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籟之戰華晨宇範媛媛哪一期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