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薩拉小少年啊

      中庸致和

      古有云:“對人之道,寬而慄,嚴而溫,柔而直,猛而仁;惠而不費,勞而不恕,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方而不割,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等。”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注意適當的分寸,保持恰當的人際距離。所謂不卑不亢,就是一種中庸之道,既要達到與人交往的目的,又不能有損於自己的人格和獨立性,這是做人與交際應有的原則。要和而不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但是,中庸並非簡單的掐頭去尾。還要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即“時中”。時中就是在變化的動態中把握中和之道。即使是同一中人際關係,在不同的境遇下又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男女授受不親”但在危難之時,又顧不得許多了。

      中庸的目標是致和。在人際交往中,不同身份、不同品性的人能夠和合融洽,便是“和”。華人講“致和”,意味著人際關係中並不想一方克服一方,而是要在保留和尊重彼此差異的基礎上達到統一。猶如五指長短各異而組成靈巧之手一樣。

      當然,我們也應警惕不要將中庸的藝術簡單化,庸倫化,不要誤把無原則的折衷主義、不負責任的和稀泥作風以及不將是非的和事佬習慣與中庸致和精神混淆起來。在處理人際關係過程中,中庸致和的人生哲學既不是要回避矛盾,又不是要取消矛盾,而是要在承認矛盾存在的情況下努力使矛盾的對立面和諧地統一起來,這是它別於折衷、妥協、圓滑等一切假中庸的根本之處。

      處於中國這樣一個社會大環境,理解並掌握了中庸致和的要義和實踐藝術,對處理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基本上就可以自如無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敵破壞王2》迪士尼公主集體自黑,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