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瑟王的折凳武士

    乍一看還以更始……

    因為成王敗寇啊。誰讓曹爽被老狐狸算計了呢。

    正始改制可以理解為逐漸衰落的皇權向當時以司馬氏集團計程車族反擊的訊號,更深層次也可以理解為魏晉玄學風猛吹的天氣預報。

    至於具體構想,比如說改革由地方士族把持的九品中正制,為吏部收回選拔官吏的權力;撤銷郡一級的行政機構建制,“官省事簡”;再有就是提倡改變曹魏時期的奢侈風,提倡樸素之教。

    這些構想在當時必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曹魏雖然出身不怎麼樣,但三國的各路豪強都必須依靠著士族起家和維護統治,這是不可避免的,從東漢到魏晉延續兩百年計程車族網,絕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次改革就能解決的。

    而玄風的問題比較尷尬。我以為,雖然歷代正史逸聞都在美化吹捧玄學風,說到這一時代就是“魏晉風骨”,但往往拼命宣揚鼓譟的一方恰恰就是弱勢的一方,自西漢武帝以降,儒學一直是統治者們核心的治國思想,從來沒有改變過。正始改制不過是夏侯玄一廂情願的妄想罷了。

  • 2 # 丨好好先生

    總的來說,我並不喜歡曹爽的正始改制,也不覺得改革有多大作用。儘管我很喜歡夏侯玄及其他文字中顯露的滿腔理想主義和正直,欣賞早慧的何晏引領二百多年的玄學風潮。身為貴族子弟,他們確實可以不用搞亂七八糟的改革坐享榮華富貴。但人活著總歸是要有一些追求的,目睹了那麼多社會問題,他們身上總歸還有那麼一點理想主義的色彩。他們是失敗了,然而幾百年後,何晏的《論語集解》被立為官學和大儒鄭玄同臺競風流,這或許就是文帝所說的“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吧。好歹留下了一些著作理論,吉光片羽,足以讓我們窺探魏晉士人的精神世界。

    正始改制的主體多是魏青龍年間的浮華子弟,首先要給大家澄清一個概念,週一良先生說浮華”一詞的含義“非指生活上之浮華奢靡,而是從政治著眼,以才能互相標榜結為朋黨。所以拿浮華去攻擊正始士人的私生活是比較無聊的事情。魏明帝打擊浮華是因為名士子弟品評士人,干預到了中央政府的選官活動。至於生活浮華則不是關注的重點。

    曹爽執政後,為了提高威望,引進了很多有名望的公卿弟子(因為鄉里素舊的緣故其中譙沛籍士人也較多),根據史書記載的有王基、鄭衝、羊祜、裴秀、王沈、荀勖、王渾、盧欽、阮籍,可以發現曹爽徵辟的這些人除了阮籍外,幾乎都是西晉的開國功臣,這也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以前有很多學者認為正始年間就是司馬懿、曹爽為爭奪政權而展開的殊死搏鬥,或所謂的譙沛寒族(改革派)與以司馬懿河北士族之爭云云,都是不太客觀的。

    曹爽作為宗室弟子,無大功於魏朝,突然一朝成為首輔大臣,然而自身的執政根基是比較弱的,在此情況下,曹爽只能去任用那些和他關係比較好的貴遊子弟和譙沛老鄉。為了擴大威望,曹爽發動過伐蜀戰役,然而失敗了,雖然蜀書記載此戰蜀漢獲得大勝……然而其中司馬懿的態度曖昧不明以及司馬昭副夏侯玄而戰後被貶官似乎在暗示這件事並不簡單。

    由於曹爽要用自己心腹,因此一些老臣受到排擠,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團,也埋下了高平陵政變的種子。其實說的直白一些,一切鬥爭都是權力爭奪。是改革措施損害了那些大臣的利益麼?不見的,是曹爽安插心腹佔據要職才切切實實損害了那些大臣的利益,所謂的敗亂國典不過是個藉口罷了。政治鬥爭說穿了都是權力爭奪,鍾毓、盧毓、王觀等人一個個從中央被外放到地方或被剝奪實權,所以才對曹爽集團心懷不滿。除了在中央權力核心安插心腹之外,曹爽在地方也積極安插心腹,比如說派夏侯玄接替與司馬懿關係較為密切的郭淮都督雍、涼州諸軍事。以長史令狐愚出任兗州刺史。

    (鍾毓)後以失爽意,徙侍中,出為魏郡太守。爽既誅,入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傅嘏)晏等遂與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滎陽太守,不行。

    (盧毓)時曹爽秉權,將樹其黨,徙毓僕射,以侍中何晏代毓。頃之,出毓為廷尉

    (孫禮)明帝臨崩之時,以曹爽為大將軍,宜得良佐,於床下受遺詔,拜禮大將軍長史,加散騎常侍。禮亮直不撓,爽弗便也,以為揚州刺史,加伏波將軍,賜爵關內侯。

    (王觀)大將軍曹爽使材官張達斫家屋材,及諸私用之物,觀聞知,皆錄奪以沒官。少府統三尚方御府內藏玩弄之寶,爽等奢放,多有幹求,憚觀守法,乃徙為太僕。

    由於高平陵政變的緣故,《三國志》等史書對正始年間曹爽等人改制的具體內容記載較少,大概內容不出《夏侯玄答司馬宣王時事議》所記載的,主要就是調整選官標準、省並郡縣、禁奢侈三項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兩點,尤其是第二點,改革基層行政組織,進行裁員,容易引發官僚集團的不安,失去基層官員的支援。

    一、涉及到對九品中正制的改革,由於漢末察舉制的崩潰,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曹魏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問題在於州郡中正和中央吏部職責劃分不清,【自州郡中正品度官才之來,有年載矣,緬緬紛紛,未聞整齊,豈非分敘參錯,各失其要之所由哉!若令中正但考行倫輩,倫輩當行均,斯可官矣。】中正權力過大,影響吏部任命;中正官過度重視士人的德行,會使士人作偽以求虛名,影響選舉公正;除了道德品質之外,中正官還要品評士人的才幹,而一般州郡長官最瞭解察舉物件的能力和才幹,中正官易道聽途說。

    因此夏侯玄核心論點,則是要求剝奪中正對察舉物件政治才幹的評審權,將其歸州郡長官所有 ,以結束人才評價體系中長期存在 “才能”評價權的“雙軌制” 。

    正始年間,州中正的設立表明世家大族勢力仍然強大,他們不滿足於壟斷地方一郡縣的選舉,更要壟斷州里選舉。儘管應璩、曹羲等人反對設立州中正,認為【伏見明論欲除九品,而置中正以撿皮實,一州闊遠,略不相識,訪不得知,會復轉訪本郡先達者,此為訪中正而實決於郡人】然而在宣王的支援下,州中正還是被設定,世家大族勢力進一步誇張。

    二 並省郡縣,裁撤官員。曹魏的冗官冗吏現象比較嚴重。縣作為基本的行政單位,承擔治民工作,不宜再疊屋架床重設郡守和刺史。因此夏侯玄認為“:今之長吏,皆君吏民,橫重以郡守,累以刺史。若郡所攝,唯在大較,則與州同,無為再重。宜省郡守,但任刺史”。據《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自帝即位至於是歲,郡國縣道多所置省,俄或還復,不可勝紀。”《晉書荀勖傳》“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出,減天下吏員,正始中亦併合郡縣,此省吏也。”可見此項主張也是執行實施了的。

    三 禁奢侈服飾逾制,自明帝大造宮室以來,曹魏的奢侈之風愈演愈烈,同時服飾逾制現象也特別突出,夏侯玄主張車輿服章,皆從質樸,禁除末俗華麗之事,使幹朝之家,有位之室,不復有錦綺之飾,無兼採之服,纖巧之物,自上以下,至於樸素之差,示有等級而已,勿使過一二之覺。

  • 3 # 樂天安命

    正始改制又叫正始改革,發生時間是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是由三國時期魏國曹爽主持實施的,目的是削弱豪門世家的權利,增加中央集權,轉變工作和生活作風。改革的主要參與者有曹爽、夏侯玄、何晏等。

    首先是改革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最開始是有積極意義的,能夠遏制賣官鬻爵行為的發生,任用一些賢能之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世家豪強的任免人員的工具,容易形成拉幫結派的局面,特別是在州內設立中正官將會為地方豪強掌握地方權利創造條件。因此曹爽一派堅決反對中正官所掌握的推舉權,要求只考察官員的日常行為,將中正官的評定品德和能力的權力削弱,雙方為此進行了不斷的鬥爭。

    其次是廢除郡制。眾所周知漢承秦制,因此秦朝的郡縣制也被漢朝完整繼承下來了。到三國時期,郡一級已成為地方豪強與中央爭奪權利的重心,官吏任用過多,機構臃腫,人員過多,中央對地方不能進行有效的制衡,有必要進行改革。

    最後是遏制奢靡之風。三國時期魏國豪強眾多,奢靡之風盛行,攀比事件層出不窮,既造成了大量的浪費還敗壞了社會風氣。有鑑於此,奢靡之風也成為這次改革的革除物件。

    改革的結果最終失敗。正始十年,曹芳與曹爽三兄弟去高平拜祭魏明帝,司馬懿趁此機會在洛陽發動政變,將改革骨幹全部處死並夷三族。

  • 4 # 太陽知識局

    題目的理解

    每一個朝代都會對前代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會總結前一代為什麼覆滅的原因,然後希望自己能夠千秋萬代!三國時期,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會有很多的政策措施出現,因為各國都想要滅了對方,統一中國!那麼“正始改制”又是什麼呢?

    分析正始改制是在魏國發生的,當時還是曹氏當家的時候改革主要為當時魏國的掌控人曹爽發起的改革主要分為三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是看出了當時魏國存在的弊端改革九品中正制 這個制度大家都知道,那時候真的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幸福,因為有一個好老爸,只要生的好,出來就是當官的命,這也讓眾多的寒門子弟命苦,自己因為生的不好,這一輩子只能為他人賣命,低聲下去,所以,要想改革九品中正制,選用選才能的人,並且要把權利收回中央裁撤多餘的官員 都說有錢有勢人家的孩子可以當官了,那麼那個時候還不得把一個縣城分管10個縣官管著,反正有國家的錢供著,所以,得裁撤多餘的人禮節 曹爽認為現在已經不是古時候了,想要改革社會的風俗,可見他不是一般的人但是,當時的司馬懿家族可不幹了,反抗曹爽,而且,當時的士族也不幹了,曹爽畢竟不是曹操,要是老爺子還在,非得把司馬懿的拉出來幹架啟示

    要想改革,第一,要保命,第二,要有實力

  • 5 # 大鍋故國神遊

    曹魏正始年間,以曹爽為首的浮華公卿子弟,發動了一場改變舊有典章制度的變革,這就是所謂的“正始改制”。然而“正始改制”因為主導的一方曹爽集團是司馬氏集團的敵人,所以關於這場改革的具體內容在史籍中並沒有被記載下來。

    關於“正始改制”,因為陳寅恪先生的在史學界的崇高地位,受其關於曹爽集團和司馬懿集團的政治鬥爭是“譙沛寒族”和“世家大族”之爭的觀點影響,“正始改制”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這兩個集團在高平陵之變前的一次交鋒。其實筆者覺得這略有標籤化的嫌疑,魏晉嬗代的過程複雜而又曲折,其中涉及到的人物身份也有多重性,如果臉譜化看待參與“正始改制”兩方的人物,可能就會影響我們正確理解“正始改制”的本質。

    一、“正始改制”是不是“譙沛寒族”和“世家大族”之爭?

    前面我們提到陳寅恪先生認為魏晉兩個王朝,統治階級並不相同。曹魏是以曹操為代表的“法家寒族”,而晉朝則是司馬懿為代表的“世家大族”;陳老的學生萬繩楠也有相同的看法,認為曹爽集團和司馬懿集團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政治集團。然而我們看到曹爽集團裡的鄧衝、裴秀、王沈、荀勖、這四個人竟然名列咸寧元年配饗晉宗廟的功臣名單,由此可見,這四人顯然是司馬氏統治集團的核心力量。不僅如此,西晉的開國元勳盧欽和王渾,也曾經被曹爽徵辟,屬於曹爽集團中的一員。

    以上列舉的這些人,都曾經黨於曹爽,但是卻又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後來在司馬氏集團平步青雲。魏晉之際,政治鬥爭激烈到經常都是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是這些人曾經的“汙點”卻從來不被提起,這恐怕一方面說明當時的人對此其實根本不以為意,覺得這算不上什麼“罪行”;另外一方面又說明曹爽集團和司馬氏集團的社會基礎,並沒有以往看法裡的那樣的不同。

    既然曹爽集團和司馬氏集團並沒有“階層”標籤上的嚴格界限,那麼“正始改制”的性質自然也不能被理解為“寒族”和“大族”的交鋒了。

    二、“正始改制”是貴族子弟和曹魏元老之間的利益鬥爭

    魏明帝曹叡彌留之際,曹爽和司馬懿並受託孤遺詔,成為輔政大臣。曹爽之所以能夠取得輔政的地位,一躍成為大將軍,主要還是來自於他宗室的身份。曹叡和曹叡有著很不錯的私交,對曹爽“甚親愛之”。在魏明帝朝,曹爽先為散騎侍郎,累遷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轉武衛將軍。從曹爽的從政經歷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他始終在魏廷中央,完全沒有出鎮州郡的政治經驗,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歷練。所以曹爽所依靠的多是曹魏公卿的二代子弟,而這些貴族子弟和曹爽一樣,都普遍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

    反之,以司馬懿為代表的曹魏元老則是憑藉軍功和政績,在曹魏帝國獲得了高位和巨大的政治聲望。特別是司馬懿本人,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於魏廷功績斐然,在當時更是被譽為“朝廷之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爽肯定會“心自難安”,想要透過打壓以司馬懿為首的曹魏元老勢力,來鞏固自己在曹魏的執政地位。於是,和司馬懿集團爭奪權力的鬥爭就此拉開序幕,而正始改制就是這種權力鬥爭中的重要手段。

    關於正始改制的具體內容,因為曹爽的敗亡而不被史籍詳細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三國志·夏侯玄傳》裡所記載的《夏侯玄答司馬宣王時事議》裡一窺其端倪,其內容主要涉及了改革選官制度、精簡行政機構和禁止奢侈服制三個方面。

    三、解讀“正始改制”的內容

    正始改制的第一項內容,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條內容,是關於改革選官制度的。這個表面看來主要是針對九品官人法的一些弊端而制,具體做法是限制中正對政府用人的干預。

    《夏侯玄答司馬宣王時事議》:

    “豈若使各帥其分,官長則各以其屬能否獻之臺閣,臺閣則據官長能否之第,參以鄉閭德行之次,擬其倫比,勿使偏頗。中正則唯考其行跡,別其高下,審定輩類,勿使升降。臺閣總之,如其所簡,或有參錯,則其責負自在有司。”

    這裡當然是提出了一些選官制度上的弊病,希望限制“中正官”的權力,而將權力收回到尚書檯。這裡我們不否認其中可能有夏侯玄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這項改革的主要目的毫無疑問就是加強尚書檯的權力。而尚書檯的主要官員,都是曹爽的親信,特別是主選舉的吏部尚書就是曹爽集團的核心人物何宴。透過這項改革,吏部尚書何宴在官員選舉上的話語權大大提高,透過把控官員選舉,就直接推動了曹魏政權的權力進一步朝著曹爽集團集中。

    正始改制的第二項主要內容是精簡行政機構,漢代設定州以來,共有州郡縣三級行政級別。按照夏侯玄的說法“今之長吏,皆君吏民,橫重以郡守,累以刺史。若郡所攝,唯在大較,則與州同,無為再重。宜省郡守,但任刺史。”正始改制欲將郡級行政區省去,裁減冗員。目的是節約國家的開支,並提高行政機構的效率。這項改革的內容和第一項一樣,本身有著玄學思潮下的政治理想。但是可以想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再次變成曹爽等人黨同伐異的工具。比如司馬懿集團的傅嘏、鍾毓、盧毓、孫禮和王觀等人都遭到貶斥紛紛失勢。在新一輪的官員裁撤和任免中,曹爽黨人必然是充斥和佔據著大量實權性職位。而裁撤近萬名官員,必然不會得到現有的官僚支援,這些人自然會聚集到司馬懿身邊伺機反撲。第三項內容則是禁止奢侈服制,這個既有想要改變魏明帝以來,奢靡作風給國家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的現實因素,又可以視為有轉變行政作風的意圖。這一條可以被看作是以夏侯玄為領袖的玄學家們在思想領域和崇“禮”的曹魏元老重臣的鬥爭。

    正始改制的前兩條尤為關鍵,都極大地觸動了曹魏元老們的利益,最終導致這些人和司馬懿聯手發動高平陵之變推翻了曹爽的統治。

    結論

    曹爽和司馬懿同為輔政大臣,在經過了短暫的合作之後,雙方爭奪權力的鬥爭開始逐漸公開化和白熱化。而“正始改制”就是在這樣的政治大環境下出臺的,毫無疑問地是曹爽集團用來和司馬懿集團爭奪權力的重要工具。透過“正始改制”,曹爽集團企圖完全把持官員選舉權,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力;又在裁撤任免官員的實際操作中,黨同伐異安插自己的心腹佔據從基層到中央的要職。這就極大的損害了以司馬懿為代表的曹魏元老的利益,於是這些人聯合起來在高平陵之變中推翻了曹爽的統治。

    因為曹爽作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正始改制主要的執行者何宴在高平陵之變後連同曹爽一起被夷滅三族。其主要的倡導者夏侯玄在後來也因為發動針對司馬懿的政變被誅,所以正始改制在當時就被指斥為“敗亂國典,擅權營私”的妄行。在這種情況下,正始改制在史書上自然不可能有太多的好評,甚至沒有留下太多的記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歲幼兒晚上睡覺為什麼老是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