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犀利投資
-
2 # 莫問劍出鞘
我個人覺得,2019年將是實體店與電商繼續“陣痛”的一年,一方面實體店的轉型沒有完成,另一方面電商因流量的高度稀釋而增長乏力。兩者之間,誰更具發展優勢,難以定論。
從技術與模式的迭代趨勢來看,既有實體展示和體驗認知,又有線上交易與支付便利,這樣的新業態才有未來。我們如何為這種業態定性?是實體店還是電商?我想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業態。
當然,並非所有品種與品類,都需要轉為這種新業態。小區便利店更多是實體店的框架,只是需要加大網際網路的賦能,而小型的3C產品、美妝、零食類產品,網路銷售的份額也許會繼續提升。
未來已來,拭目以待。
-
3 # 財德商學
實體經濟與電商經濟兩個可以相結合,他們之間的優勢:
①實體經濟是必須的,很多的地方也都離不開實體經濟的需求,比如小區周邊的小便利店離不開實體店鋪,網路購物雖然方便但是在一定情況下也不方便,晚上大半夜我要買個紙巾或者其他物品,快遞不能第一時間送過來,而實體店在這個時候就有作用了,下樓直接去買就行!
②網路騙子非常的多,人們對網路上的很多東西都產生懷疑態度,這也是正常的因為人都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東西,那麼實體經濟線上下人們就可以直接看到或者用到!信任度相對來說會強很多!
④實體經濟也好還是電商經濟也好都各有利弊,兩個領域相結合才是最好的選擇,沒有說誰一定非常好也沒有說誰不好,相結合起來主要看你自己怎麼玩了,商業模式的設計方案最重要,這個時代永遠不缺少機會!
最後祝你好運!
-
4 # 博弈小豬
首先,網路銷售和實體店並不是一對死對頭。
2019年,優秀的商品或者農副產品,都是網路銷售的物件。
現在,各大電商都支援實體工廠,扶持各種有特色的產品生產廠家。作為實體工廠,要下功夫創新,做出質優價廉的產品,然後,對接電商平臺,透過網路,將自己產品銷往祖國各地。
-
5 # 青城澗
現在電商是單邊碾壓實體!未來是二敗(巨)傷。
只有手中具有資源優勢的實體轉戰電商,才是未來唯一的生存機會。其他的基本被會被無情的市場所淘汰!
我們自己就做了二十多年的實體,也做了幾年的電商,俗稱的線上線下結合店。
廢話不多說,正題開始!
先說已經是日落西山的實體吧!
實體曾經是拉動中國市場經濟第三產業的火車頭,航空母艦!下面就以一件商品產生的社會價值作為市場分析,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買賣就沒有發展!
某商品:原材料成本價30元,(場地,人工,倉儲,稅收,物流)這些+一塊兒30元,老闆稅後利潤15元,物流5元就進入到批發環節。批發商(僱人,租檔口,租倉庫,交水電和稅收費用)15元,最後自己稅後利潤再加10元。從出廠到一級批發商總共這件商品的零售進貨價是100元到零售商手中。接著上零售商也要(租檔口,繳稅,水電氣費,僱人,物流,裝修,等)擺上貨架的成本價是30元。然後再說是賣180,200,還是300,就看老闆娘的心情了。面上看這是層層加價,層層賺,最不爽的就是消費者了。憑什麼30元成本的產品就賣到了200或者300元呢?其實這中間他們自己也是這個利益鏈中的一份子,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屬性,大家是互相賺對方的錢。結果是大家都有錢賺。就這二點不知道拉動了國內多少企業的生產力!房東收租後這錢也會再次流入社會消費,老闆賺錢後也會再次把賺的錢流入社會,中間環節僱傭的工人營業員他們有預期收入也能促進當地各種消費,讓當地的消費金融圈是生機勃勃。因為產生的社會財富絕大部分資金始終停留在當地的流通市場內,人人有錢賺,人人敢花錢,大家都有一個好的預期,所以整個第三產業欣欣向榮。拉動第二產業,促進第一產業的內的所有產業健康輪動發展!這個也是市場經濟的魔術版30元變成200元,這也是傳承了幾千年的社會財富傳奇!中國通用,世界通用!
電商是最近10年發展最為迅猛的行業,他以幾何級的速度蠶食碾壓舊有的傳統實體!這是廣而告之的新經濟模式,他的出現主要方便大家購物,(2019.01.23下午13.20分先吃飯,然後接著來呵呵(^_^))繼續現在13.38分。還是以上件產品為例:原材料成本價30元,(場地,人工,倉儲,稅收,物流)這些+一塊兒30元,老闆稅後利潤15元。總共成本75元,然後在網上只賣90元還包郵。這是由於同業高度競爭,最後大家都是底價競爭所致,中間15元的利潤(請人刷單,打包費,快遞費,網路店鋪租金,店鋪流量費等而店鋪裝修只需圖片軟體而已)也就是說這30元成本的商品最終只實現了90元的社會財富,砍掉了實體店鋪中間的二個環節,他們的經營死活不管我們個人的事,但是卻關係到整個社會的事。面上看所有的消費者都買到了物美價廉的產品,節約了生活成本。實際影響到的是沒有資源優勢的地區,哪裡的社會流動消費資金流一直被電商消費轉移到外地去了,而本地流動資金流慢慢趨於乾涸。慢慢地大家都不出門消費,在家動動手指就搞定一切。長此以往當地的繁榮商貿直接墜入冰窖處於停滯,街道冷清,店鋪緊閉,自謀職業都被動趨於單一化,同質化。在沒有預期收益的情況下,誰敢花錢,誰敢亂花錢。當然這裡面不包括(企業事業單位和公務員等有固定工作的人員)
-
6 # 龍睛之淚
首先說這個問題質量很高。
作為一個實體和電商都經歷過的老兵來說說自己的愚見,拋磚引玉。
2019年如果可以說是電商和實體高度融合的一年。這應該是主旋律了。
2018年已經初漏端倪,在一些大企業已經開始佈局,2019年這是中小企業以及個人商戶開始佈局,改變的一年。
單純的實體,業績和分為已經被一定程度的稀釋,單純的電商流量已經枯竭,兩者的互補必定會出現之前商業的繁榮。
電商市場份額的搶奪勢必在倒逼實體業務改革,但是凡事都會遇到瓶頸期,如何突破只能是兩者相互融合。剛才談論的都是意識形態問題。
說說實際的情況推演。
拿個體餐飲的個體商戶舉例。外賣平臺的扣率上去了,房租依然存在,原來靠外賣平臺賺錢的商家確實日子不好做了。
但,有些辦公區有餐飲區的地方已經不再讓外賣進入,而是透過商家自己聯合起來送外賣輻射所在辦公區。這也是一種實體與電商的結合。
隨著電商發展讓實體商戶的陣痛越來越痛,生存下來的商戶必然具備兩種技能,即會實體經營,又會網路經營。
所以說2019年如果可以說是電商和實體高度融合的一年。
-
7 # 大連新開路投資顧問
兩個都將被新零售替代。所謂新零售隨著5g發展,將會另一番應用,如果現有電商不加以改進就像初始電商爭奪實體經濟一部分份額一樣。新零售消費者不僅是消費,還會賺錢。懂得都會發財
-
8 # 佔略加
2019年,一定是實體店和網路店繼續融合。
首先,會出現很多新零售型別的實體店,這類實體店體驗好,能走量,並且還能向線上引流。
同時,也會有大批傳統型實體店面臨轉型或關閉。
然後,小的網路店除了創新引流,也會很困難,流量都向大佬們集中,除非有較大的創新。
總體來看,現在是一個變革加劇的時期,無論是網店還是實體店,根據自身資源特點,能保持流量增長才有發展前途。
-
9 # 與智者說
2019年實體店與網路電商的發展優勢與劣勢總體來說將會出現分化,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1、具有供應鏈優勢的實體店將快速發展,體驗、及售後服務的優勢更加明顯,而網路電商隨著社交資訊的快速發展,資訊流的優先局面被打破,發展將呈現停滯。
2、隨著房地產去泡味化,商業鋪面將大量過剩,租金成本的降低,託舉了實體店鋪的發展。而隨著網際網路高度壟斷化趨勢增強,費用的提高,伎成本優勢蕩然無存。
3、商業混業經營及商業賦能業務的開展,加速了實體商業的復興步伐。而網路電商無法刻服的軟肋(體驗)只有借肋實體店才能得到實現。
總歸,以後的商業業態將會呈現出實體店與網路電商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局面。
-
10 # 電動車私董會
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略有偏頗,在商業的角度,線上和線下只是交易鏈路有所不同,並不存在實質上的差異,不存在哪個更有發展優勢的邏輯。
幹過實體店,做過電商平臺,玩過渠道,我從以下三點來談談自己的理解,這也正好是今年我們在核心思考和打磨的入口。
首先,我們要重新理解已經說了兩年的新零售,把理論邏輯的基石先墊定,後面描述的觀點才有價值。
從馬雲第一次提出新零售已經兩年時間無數企業都在嘗試去理解和進入。從零售業的角度來看,商業三要素:人,貨,場的重構就是新零售的核心邏輯。我把零售分為三個階段來理解:
1.0 時代,貨,場,人。在物質相對缺乏的時代,貨成為關鍵要素,供需不匹配的狀態下,有貨成為核心,場景和需求都被壓制。
2.0時代,場,貨,人。我們把這個場理解為場地和場景,以我們身邊最常見家電零售為例,以國美和蘇寧易購為核心構成了場,貨依託於場進行銷售,使用者要到場去找貨,使用者需求在沒有得到更多的通路去解決之前,大店,專業店,精品店,旗艦店,集中賣場等等成為了零售業的核心支撐。
3.0時代,人,貨,場。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快速的迭代了零售場景,人的需求透過網際網路手段可以快速得到資訊滿足,進而完成購買動作,同時也形成和打破了原有的線下零售思維,人的消費場景變得多元化,不再受到地理屬性和空間的約束。商家也從傳統的開店賣貨型“坐商”開始往全場景銷售的“行商”過度。
再進一步到了物聯網即將爆發的時代,零售邏輯貨找人而不是人找貨,對需求的理解和挖掘,大資料的演算法支撐將進一步改造傳統的零售邏輯,無論是電商還是線下門店,都會迎來一個革命性的進化。
定義了新零售之後,我的第二個觀點是,流量思維決定了發展速度。
眾所周知,線上紅利已經逐步消退,想要在線上繼續用流量實現增長成為越來越困難的事情。絕大部分企業沒有私有流量池,又不會在共有流量域裡面去做深度運營挖掘流量匯入,只能把思維回到線下。
線下營銷九字訣:進店率,成交率和復購率,對應就是電商邏輯的拉新,促活和留存。生意的源點都是在於對流量的掌握和使用。
那麼線下流量好挖掘嗎?
難!
對於普通的零售商而言,更喜歡直截了當的按照效果付費,以促銷為核心指向,而非完整的營銷思考也不具備營銷體系搭建邏輯。我們依然可以經常看見電動車企業在搞巡遊宣傳,廣場促銷,社群活動等等,也正是基於沒有對流量的控制能力,不得不繼續圍繞有流量的場來做銷售轉化。
所以,以美團,阿里為代表的巨頭依然在做流量販賣的生意,輔以資料工具化應用,一方面採集每個零售店的流量都彙集起來一方面再進行大資料加工後輸出,這是一門絕世好生意。
只是到了物聯網時代,物和人的連結會改變或者說進化原有的流量獲取方式,讓更多的小個體也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私有流量池,這對線下零售業可能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第三,回到開始。我認為實體店永遠不僅僅是實體店,電商也不再是一種獨立的業態,打通和融合才是必然發展方向。
我們可以看見無數的企業在轉型智慧門店,ar,人臉識別,無感支付,無人店鋪等場景在不斷實現,所有的應用背後都是圍繞著使用者在進行資料化的採集和分析。F2B2C的業務模型也會被逐步打破,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的商業模型將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個行業。
線下零售實體店的體驗和服務功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面依然會發生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樣,線上的流量場依然龐大,如何能把流量轉為資料,透過資料找到使用者的潛在需要並將與之匹配的實體店服務及時呈現給使用者,這是融合的關鍵點。
無論如何,目前新零售的速度已經越來越快,大型 企業紛紛投身其中,小型門店則是隨大流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加入企圖分一杯羹。
相信在2019年,具備自帶流量屬性和門店營銷力saas服務的入口型平臺會開始出現,萬物互聯帶來的又一次革命也會露出小荷尖角,放開自己的心扉去迎接和擁抱改變,才是零售業用的未來的真正唯一要素。
回覆列表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迅速發展,網路經濟也隨之產生並得到增速發展,未來經濟是共享經濟,實體店+電商是更好的發展模式,實體店和電商之間是點與面的關係,也就是說你的實體店的商品可以透過電商跨區域、跨省賣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電商也可以以實體店的形勢把商品在一座城市分高中低檔次賣到不同的客戶手裡。實體店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這是更好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