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輕舞壹語
-
2 # 月亮1211
最值得推薦的我覺得是《活著》,這本書給人的觸動很大,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
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更艱難地活著,正是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意義。
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寫出了苦難,也寫出了人在面臨苦難時的態度,很適合正處在迷茫時的人看,畢竟人只有越努力才能越幸福不是嘛!
-
3 # 打不敗的小魚兒
給大家推薦幾本我覺得還不錯的書。
一《真實的幸福》
這本書指出我們總是感覺不幸福的三大原因,透過案例,剖析了構成幸福的先天基因、生活環境和人力可控因素的作用,提出了 “積極看待過去”、“ 創造心流體驗”,和“找到工作的意義”等增強幸福感的方法。
作者馬丁•塞利格曼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因為獨樹一幟地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體系,而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父”。他曾以史上最高票當選了美國心理協會主席,2017年,他還獲得了美國心理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馬丁一生出版了21本積極心理學專著,全球銷量高達百萬冊。
二《熱鍋上的家庭》
這本書告訴我們:家庭是一個系統,它的構成部分是家裡的每個成員。這個系統有規則,也有矛盾。作者透過美國一個充滿著矛盾和衝突的家庭為案例,為你揭秘他們是如何在家庭心理治療師的診治下,喚醒家庭成員間內心壓抑的自我,並且學會理解與關愛,重新開啟健康平穩的幸福模式。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惑,不如趕快翻開這本書,看看權威心理治療師的分析與解答。
本書的作者有兩人,分別為奧古斯都·納皮爾和卡爾·惠特克。其中,第一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是北卡羅來納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目前在亞特蘭大負責一個家庭治療工作室,經常與同樣是心理治療師的妻子一起為一些家庭提供治療。卡爾·惠特克是雪城大學博士,曾在亞特蘭大開辦精神病診所,後任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精神醫學教授,在數家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也參與編寫過多本心理學教材。
三《清單革命》
這本書的問世,掀起了一場觀念變革風暴,其中的內容除了涉及醫學領域,還囊括航空,建築、金融,餐飲,行政等行業,還詳細講述了清單運用的具體案例,旨在告訴我們,在複雜多變的世界裡,如何正確安全的做好一件事。
作者阿圖•葛文德,美國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他的意見曾影響了奧巴馬的醫改政策。2010年入選《時代週刊》評選的“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2014年被《展望》雜誌評為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葛文德在學術上造詣頗深,2009年加入著名學術團體黑斯延斯中心做研究,在寫作方面多次獲獎,著有暢銷書第一二季《阿圖醫生》,是美國《紐約客》雜誌醫學專欄作家。
四《別輸在不會表達上》
本書主要講想要成為一個受人喜愛的人,有禮貌必不可少。絕大多數人都擁有語言表達能力,實際上,只是不能夠運用,發揮出它最大的威力。我們常常因為一些細節問題,讓原本應該皆大歡喜的談話變得很糟糕。總結出了一整套易於練習的語言。表達訓練方法。透過本書,你可以發現,語言表達從來不僅僅是一件工具,更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作者李勁,熱衷於心理學方面的學習和探索,也熱愛交際和寫作。其創作的每一部作品,都志在讓人獲得信心、勇氣和尊嚴。著有暢銷書《拒絕力》《提問的藝術》《自制力》等。
-
4 # 微我無酒
在我今年讀過的書中,首推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在修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連結方面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即便以往我很少閱讀這類指導性質的書籍,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改變簡直比得上是魔法。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剛剛與一位朋友發生了極大的衝突,為了避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就此分道揚鑣),我用了大約兩天的時間將這本書從頭到尾讀完,並笨拙地嘗試作者交給我的溝通方法去修復與朋友的關係。也許是速成所以言語上多有生搬硬套,但效果是顯著的,我與那位朋友重新建立起連線,並且我相信在我真正理解這本書之後會做的越來越好。
這本書從本質上而言,教會人們的是真正放下心理預設對他人的表達做出“傾聽”。書中介紹了分解情緒的四個元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所謂觀察,就是你所看見的、客觀的現狀,外界到底在發生什麼;所謂感受,就是你受到刺激後,內部產生的情感是什麼;所謂需要,是指你產生這份情感,其內在的(而非向外的)未被滿足的需要是什麼;最後的請求,則是為了滿足內心真實需要,你希望向對方提出怎樣的請求。
在非暴力溝通中,人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利用好這四要素分解自己或者他人的情緒,用心去感受與傾聽,理解對方的需要,也理解自己的需要,最終在互相的請求中做出適當的協調,達到相互給予相互滿足的友好局面。而同樣的方法也適用於與自己內心的溝通:當意識到自己在憤怒、自責、自我貶低的時候,非暴力溝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與內心的自我友好相處,在傾聽自己與理解自己的過程中,建立起自信、自尊、自愛的良好心理狀態。
當然,這本書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它的翻譯太過於生硬,類似“猜測”“揣測”的問詢在中國的語境下並不適用。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它教會我們傾聽和尊重的本質,運用的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跳過詢問情緒而直接進入探究需求的步驟。
術為次,道為先。如果你對於自己的混亂感到困惑,或者對處理人際關係感到迷茫,本書還是值得一看的。
-
5 # 青檬dream
看到這個題目,很想分享。因為今年是我突破自己,主動認真閱讀的一年,截止到現在,精讀了大概二十幾本書,每本書看完之後,會寫閱讀記錄或讀書筆記,感嘆書籍作者的淵博,看書絕對是和優秀人物的一個對話。
今年有四本書對我影響巨大: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鄭淵潔的《家庭教育課》、哈維.艾克的《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和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
一、認識自己、管理自己——《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本書是14年前買的一個版本,當時看完後並沒有感覺特別好,但今年重新拿出來看時,發現經典真的是經久不衰的作品。七個習慣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看似簡單大家都知道的內容,但是真正看進去才知道原來自己並沒有真正瞭解。比如“知彼解己”,需要我們將心比心的傾聽,戒斷四種“自傳式迴應”,有技巧的溝通才能讓自己真正被別人瞭解,這中間需要修煉的地方很多。
再比如:你的生活是以什麼為重心的?家庭?事業?朋友等,作者指出,這都不夠正確,我們最需要的是以“原則為重心”。你建立原則體系,之後不管你的選擇是什麼樣的,你都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自我賦能,讓自己能夠被自己掌控。
如果你沒讀過這本書,一定要抽時間來看看這本書。絕對是一生受用的書。
二、靜待花開——《家庭教育課》
之前以為鄭淵潔就是寫童話的,沒想到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也自成體系,出書立作。
這本書是《精進》的作者採銅在一次演講時,被別人詢問希望推薦一個家庭教育類書籍時推薦的。拿來看後確實讓我緊繃的育兒神經,鬆懈了很多。
作者講究有規劃的順其自然教育法。規劃什麼年齡段孩子該學什麼內容,比如安全知識的學習一定要低幼就開始。但是針對學校對分數的要求,他是反對的。他給女兒的目標,讓我耳目一新。
他覺得孩子的學習從幼兒園到高考,絕對是一個長跑,類比長跑,前期需要儲存實力,所以他跟女兒約定,小學成績保持中等即可,到初中、高中慢慢超越。這樣會一直有目標指引。雖然不看分數,但是該學習的知識大都透過閱讀、實踐進行了學習,他女兒多才多藝,但是沒有上過一天培訓班,都是自學的,從而自學能力和規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鄭淵潔的女兒最終收到了多所國外知名院校的錄取通知書。
他的理論深深顛覆了我,雖然女兒才上小學三年級,但我看似寬鬆的要求下,實際對分數的期望值、對女兒是否優秀的期望值還是挺高的。看過這本書之後,我自己輕鬆了很多,感覺女兒的笑容也多了,經常沒心沒肺的大笑。
三、原來我不認識錢——《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看這本書是因為最近覺得自己財務狀況比較糟糕,奮鬥了半輩子了,過程自我感覺不錯,但積蓄很少,捉襟見肘。參加朋友的大富翁遊戲,最終被評價為:對金錢比較淡漠。
回來想了好久,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是這樣,很需要錢但並沒有重視他,所以,用心理學上一句話:沒有想所以不會有。後來,朋友給推薦了這本書,這本書改變了我對金錢的態度。
從小我們被教育:錢,是萬惡之源。而實際上,他很可愛。我們都需要更多的錢,但不一定是自用,其實可以用錢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慈善、有意義活動的贊助等。
那有錢人是怎麼想的呢?摘錄幾條,大家可以對比下:
1.有錢人相信“我的人生,我創造”;窮人相信“人生髮生在我身上”。
2.有錢人關注的是機會,窮人想更多的是障礙。
3.有錢人喜歡與積極的成功人士交往;窮人偏愛與消極的失敗者交往。
4.有錢人想著“如何全都要”;窮人想著“該選哪一個”。
5.有錢人持續學習成長;窮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
……
希望有一點能觸動你,讓你拿起這本書。
四、思維重塑——《財富自由之路》
這本書是書友會的班長推薦的,李笑來是他的偶像。本來因為比特幣並不是很看好李,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需要改變的挺多。
人的財富積累三階段:一是一個時間賣一個錢,比如純上班打工族的我們;二是,一個時間賺兩份錢,比如工作之餘其它業務愛好帶來的收入;三是真正的自由,工作成果帶來持續不斷的收入,比如你寫的一本書。這個收入很可能會源源不斷。
關於“元認知”。“元認知”指的是思考如何“思考”的問題,如何思考問題、磨練思維的書多起來了,是因為大家逐漸認識到有些人有自己的思考邏輯底層建設做的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來磨練自己的思考能力。
“七年就是一輩子”,這是很新穎的提法,當然這個週期可以是五年,也可以是十年,在於自己對自己目標的設定,及追求。中國古人以“七”為週期的很多,一週七天,四周為一個月,懷胎十月其實指40周。所以,我挺認可這個說法,以七年為週期,來安排自己的目標。
整體來說,內容很精彩,也通俗易懂,可以辯證的吸收,提升自己的思維,多個維度、換個方式思考自己。
以上四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希望也能幫到你。
-
6 # 木子瑞Miya
推薦給心理學愛好者們一本書,英國DK出版社著的《心理學百科》。推薦語:
人到底是各不相同,還是千人一面?是什麼讓我們刻骨銘心,我們又為什麼會被遺忘所擾?如何才能測試出真正的智慧?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要依靠全世界思想家的努力和心理學的令人嘖嘖稱奇的實驗。
在本書中,平易近人的語言拉進了我們和心理學的距離,簡潔有力的解釋破譯了高深莫測的術語,清晰流暢的圖表剖析了糾結不清的理論,發人深省的名家名言令我們排案叫絕,詼諧靈動的插圖調動了我們的感官和心念。
無論你是心理學“小白”,還是已“混進圈子裡”的學生,或是資深的業內人士,都會在本書中找到屬於你的興奮點。
01金句/語錄1 青春期是人類靈魂中最壞和最好的衝動彼此交鋒的時期。
2 改善人際關係就是改善我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3 良好的社會關係同食物和溫度一樣,對人類的情緒至關重要,這一點全世界都通用。
4 因為我知道如何治癒家庭,所以我知道如何治癒整個世界。(弗吉尼亞•薩提亞)
5 人和事都不會困擾我們。是我們自己困擾自己,因為我們相信它們會困擾我們。
6 生命最好的時光就是那些你自己做決定……感到自己掌控自己命運的日子。
7 美好人生意味著將自己全身心投入生命的洪流之中。
8 人類有一種重要的價值,無論他被如何評價和定義,他都首先是一個人。
9 如果你需要鼓勵、表揚、有人拍拍你的後背,那麼所有人都成了你的法官。
10 從出生到死亡,依戀一直是人類的重要特性。
02 我的收穫這本書是我無意中在網上發現的,翻來後便愛不釋手,從萌芽中的心理學認識到心理學的起源及哲學的根源,激發了我對心理學產生更大的興趣。
“一個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句話原來出自阿爾弗雷德·比奈之口。
無意識決定行為的心理治療,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以及差異心理學在本書中涵蓋了全球著名心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甚至生物學家們的思想精華及經典理論。
打破了過去對心理學的淺顯認知,心理學是一個多學派、可以細分很多領域的一門科學。為我打開了心理學世界的大門,也堅定了自己無論是否從事心理諮詢行業,都要認真並且終身去學習的一門學科。
這本書從屬於“人類的思想”百科全書,本叢書由著名的英國DK出版社授權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是介紹全人類思想的百科全書。
我自己很喜歡心理學百科這本書,下一步打算逐步去讀其他百科全書,不斷增加自己的思想寬度與廣度,並不斷進行思考與總結,加深自己的思想與認知高度及深度。
回覆列表
今年讀了三十多本書,印象最深刻四本書的推薦給大家。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最初接觸這本書,是因為好幾個朋友給新生的孩子取名叫“小豆豆”,繼而被封面上那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女孩所吸引。讀這本書,會感嘆小豆豆的好運氣,能夠遇到巴學園的小林校長,從而讓她與其他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素質得以發揚光大。我很認同書裡面的教育理念,巴學園的孩子們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開始學習,可以看到、感受到很多事情的本來面目,可以在發生問題時受到寬容的對待。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針是這樣的:“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鄭淵潔《鄭淵潔家庭教育課》:平等的教育理念是本書的一大看點,有幾個父親可以同意孩子喊自己的名字,鄭淵潔身體力行。“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報補習班,也不是請家教,而是身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我們,需要先學會如何教育。”的確如此,父母未經培訓學習直接上崗,又如何要求孩子必須按部就班的生活、學習?這本書裡可以教會很多家長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保障孩子的尊嚴,如何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如何讓孩子快樂的成長。看完書我在讀書筆記中總結,最大的收穫是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和身教大於言傳。
江一燕《我是爬行者小江》:優美的文字和獨特視角的照片,看到一個和偶像明星身份不符的小江老師。唯一的一次見江一燕,是在《南京!南京!》的首映式上,她的瘦削、美麗 ,回答問題時的簡潔切題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文藝爬爬、公益爬爬、藝術爬爬、履行爬爬還是捲毛爬爬,她的人生簡單而美好,純淨而讓人嚮往。喜歡她的文字,喜歡文字中傳達出來的從容態度,時光流轉,我願意和她一樣,用餘生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白巖松《幸福了嗎?》:這是一個問題,對每個人,也對我們的國家。作為媒體界的偶像,白巖松將他的經歷和思考填充在書本之中,讓人讀來思考甚多。“自信,是最好的藥,治自己的傷,治別人的偏見。”幸福是一種態度,幸福是一種經歷,“人的一生,只有一個工作無法更改,那就是做人,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