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北老崔

    漢高祖劉邦經過幾年打拼從一亭長建立大漢王朝,由於秦朝末年經歷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加上四年之久的楚漢爭雄,整個社會局勢動盪不安經濟蕭條。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初整個社會經濟貧困,百姓無法種田致使到處饑荒。漢高祖劉邦採用修養生息政策,直至公元前203年漢文帝即位迎來了漢朝著名的文景之治時期。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八個兒子中排行第四也是劉邦最不喜歡的兒子,本身劉恆無心爭奪皇位,那麼皇位是怎麼落在這個唯唯諾諾的漢文帝身上呢?

    呂雉為什麼沒有加害劉恆

    在漢高祖劉邦駕崩之後漢惠帝劉盈即位,劉盈天性性格懦弱當上皇帝后漢室大權實則落在呂后呂雉身上。呂雉為鞏固劉盈帝位不遺餘力的迫害劉邦子孫,劉邦的八個兒子被呂雉除掉一半,其他就算沒有被呂雉除掉,呂雉也對其下過殺心。唯獨劉恆從來沒讓呂雉想過要除掉他,大全獨攬的呂雉怎麼放棄除掉劉恆呢?

    首先劉恆的生母薄姬出生低微,本是以前魏豹的小妾,在魏豹反叛被劉邦誅殺以後薄姬也被搶入宮中,雖有幸得到劉邦臨幸生下代王劉恆,直至劉邦駕崩薄姬依然只是小小的薄姬。本身薄姬行為低調從不惹事生非,讓很多人無視她的存在,呂雉認為薄姬如此不起眼其兒子也難有所作為並不具備威脅她地位的條件。

    劉恆生性謹慎小心,作為劉邦皇子從來沒有惹下任何事端,加之薄姬為了保護劉恆一直冷落劉恆。在劉恆八歲的時候,眾大臣極力推薦封劉恆為代王,隨之帶著薄姬遠離這個是非之地,就這樣不被人注意的母子兩人在封地安分守己躲過了呂雉的迫害。

    代王劉恆是如何登基為帝的

    呂后把持朝政之時大肆屠殺威脅其地位的劉氏子孫和忠臣良將,任性分封呂氏土地以增加呂氏權利,外戚權利過大。在呂后去世後,其兩個侄子呂祿、呂產一個封為大將軍、一個封為相國,兩人竊據軍政大權,居在長安,打算危害劉氏一族。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聯合劉長等劉氏子孫共同剷除呂氏一族,而後在選劉恆登基為帝,便於掌控。在漢文帝登上皇位之後所表現出來讓大臣們驚歎,大臣們才知道原來劉恆是個老謀深算的傢伙,此時為時已晚只能遵從劉恆。

    群臣為什麼選擇劉恆為帝

    首先代王劉恆是劉邦世兒子裡面的長子,在呂后活著的時候屠殺大量劉氏子孫,致使在呂后去世時只剩下代王劉恆和淮南厲王劉長兩個兒子。

    此時在劉邦後代中能繼承皇位的有劉邦的兩個兒子劉恆,劉長還有劉邦的孫子劉襄三人。但是劉襄是個能證善戰之人,在消滅呂氏家族中功勞巨大,此時操控大漢王朝的是陳平周勃等平呂的功臣。大臣們為了自身利益首先排除掉強勢的劉襄,太強勢不好控制,只剩下劉長和劉恆兩人。

    因為劉長雖說不是呂后親生骨肉,劉長可是呂后撫育長大的王爺,其感情必定和呂后深厚,這也是沒有被呂后剷除的原因。當時的誅殺呂氏的功臣派斷然不會讓劉長登基,他們怕劉長穩固地位為呂雉報仇在誅殺他們,所以劉長也被排除掉了。

    在整個天下有資格登基為帝的只有代王劉恆了,巧就巧在劉恆不但於劉邦有血緣關係,還特別喜歡裝孫子,表現的懦弱老實。陳平周波等大臣一看這傢伙當皇帝可以,名正言順又好操控,所以就讓劉恆登基為帝。

    劉恆這個皇位可以說完全是撿來的,登基為帝后劉恆也展現出自己的能力,和兒子漢景帝開創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恰恰也說明人在人際交往生活中表現老實並非壞事,說不準好事會降臨在你身上,老實人會有好報的。

  • 2 # 桓m3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得不提到另一個重要物劉襄。

    劉襄,漢高祖劉邦的長孫,其父親劉肥病逝後,即位齊王。

    公元前180年8月,掌控朝政8年的呂后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終點。臨終前將兵權分派給侄子呂產、呂祿,二人掌控朝政大權後,想要永遠剷除劉氏一脈,改江山姓呂。

    朱虛侯劉章,劉襄的弟弟,妻子是呂祿的女兒。得知呂氏族人的奸計後,馬上派人通知了哥哥劉襄,表示願為內應,剷除呂氏一黨,迎立劉襄為帝。

    於是劉襄向天下劉姓諸侯王釋出檄文,高舉義旗,在劉襄的弟弟朱虛侯劉章與開國功臣周勃等人的配合下,“盡誅諸呂”。諸呂集團之所以迅速覆滅,劉襄的功勞是首屈一指的。

    劉澤,漢高祖劉邦的遠房堂弟,在劉氏一族中輩分極高,受封在琅玡。劉襄起兵時,深感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欺騙手段將劉澤騙到了齊國扣押起來,獲得了琅玡國的兵馬。

    劉澤很是氣憤,於是假意對劉襄說,他會進京遊說朝中大臣迎立劉襄當皇帝。劉襄信以為真,趕快派人保護劉澤進京。劉襄真是糊塗透頂了,劉澤怎麼可能替他說話。

    所以在決定皇位之選時,琅邪王劉澤說,齊王劉襄不能當皇帝。“齊王的母舅駟鈞,兇惡殘暴”,暗指齊王劉襄要是當上皇帝,那麼權力就會落到外戚駟鈞手中。去了一個呂氏外戚,又來一個駟氏外戚,劉襄要是當了皇帝,一定會重蹈外戚干政的覆轍。這怎麼行。

    於是劉澤提出一個人選,代王劉恆。其母親薄氏為人忠厚,不存在濫用外戚的現象。在漢高帝劉邦諸兒子中,尚在人世的,以劉恆最年長。最主要的是大家都想要立一個自己能夠控制和不影響自己前途的弱勢皇帝,性格厚道而又謙虛,沒有任何背景的劉恆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讓所有人看走眼的是看似溫文儒雅的劉恆,實際上有很高明的統御能力,後來整合皇權體制,打擊重臣,掌控軍隊。很快恢復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 3 # 胡楊侃大山

    漢文帝劉恆(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前196年,漢高祖鎮壓了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劉恆為人寬容平和,崇尚節檢。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廢除肉刑。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這一時期社會安定、百姓富裕,糧倉裡的糧食由於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府庫裡的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使國力得到空前增強,為後世漢武大帝北驅匈奴、南征百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是漢人真正意義上的朔造者。

    劉恆能夠繼位,他第一個應該感謝的人是他的母親——薄姬。薄姬河東安邑(今山西省運城鹽湖區)人,早年嫁給魏王魏豹,魏豹為韓信所敗後,進入漢王劉邦後宮。薄姬入宮一年多,也沒有得到漢高祖的御幸。還是靠劉邦寵幸的管夫人、趙子兒的美言,這才得到劉邦一夜寵幸,後生下劉恆。薄姬非常聰明,知道宮廷鬥爭的殘酷,便苦讀《道德經》,領略道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養成清心寡慾、不爭不搶的習慣。在母親的這種思想影響下,劉恆也表現得無意與其他皇子爭奪繼承權,甘願被分封到沒有其他皇子願意來的西北邊疆、毗鄰匈奴的荒漠貧瘠地帶為代王。而正是這種無慾無求的態度使得她們母子倆躲過了擁有極強控制慾和報復心的呂雉的屠刀。

    陳平、周勃平定諸呂之亂後,實質上已經控制了大漢朝堂。他們當時選繼位者定了幾條標準:

    1,當然要是劉邦的直系子孫。

    2,為人性格溫順老實,易於控制。

    3,母系和妻系都不能有強大的勢力,以免威脅陳平、周勃的地位。

    綜上幾條,在陳平、周勃眼裡,劉恆是最完美的繼位者。

  • 4 # 蔓食記

    時也命也。其他適合的繼承人,都早早被呂太后收拾掉了。正因為劉恆為人低調,才能夠和他的生母薄太后一樣,坐收漁人之利,成了笑到最後的大贏家。

    這裡麵包含了如下幾位的功勞:

    1.漢高祖劉邦,本是一介布衣平民,從沛縣起義帶領一干草莽兄弟,廣納賢才,一路征戰,統一了天下。又依靠蕭何、張良、陳平、曹參、樊噲、周勃等,一大批漢初的能臣名將,奠定了大漢皇朝的紮實基礎。

    再來,因為他特別冷淡劉恆的生母,又專寵戚夫人十幾年,引發了原配呂雉對這兩位小妾的差別對待。對前者同病相憐,順水推舟做了人情,放薄姬去了兒子的封地。對後者恨得心頭滴血,要做成了人彘才夠洩恨。

    感謝皇帝不寵之恩。劉邦生前的態度,也是劉恆母子,能夠在夾縫中,活到出頭的原因之一。

    漢文帝劉恆,是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因為生母薄姬不受寵,也成了一個備受冷落的皇子。在劉邦的八個兒子中,這個老四,可以說是最不起眼的一個,因而在劉恆七歲時,就被他的皇帝老爸封了代王,扔到了窮山惡水的匈奴邊境,代國。

    等於是讓他打小就習慣了自力更生,獨立自主地管理封地,順帶脫離了宮廷鬥爭。也因為不受寵而學會了隱忍不爭,安於自己的王國管理。讓他一朝得志後,能夠迅速上手,用比較溫和的態度,不知不覺就掌控了朝政大局。

    2.高後呂雉,狠辣之舉,無意間變相地為劉恆上位,鋪平了道路。

    呂雉成為太后之後,獨攬大權,對劉邦的姬妾大肆打壓。先是關押承寵的宮妃,對痛恨的戚姬進行殘忍報復。接著為呂氏上位專權,排除威脅惠帝政權的隱患,對劉邦的其他兒子進行了一系列的監管、迫害。

    結果劉邦的八個兒子,被她直接出手,弄死了四個,嚇得親兒子劉盈抑鬱早死。之後勉強躲過一劫的庶長子劉肥,也在驚嚇惶恐的日子裡,提前病故。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卻獨獨對低調不起眼的薄姬和劉恆網開一面,只因為這母子倆的人設演的好,怎麼看都是人畜無害。

    其他兄弟處在水深火熱之時,代王劉恆遠遠地只做壁上觀。避禍的同時,也成了坐山觀虎鬥的倖存者。不費吹灰之力,皇位的競爭者,就被呂雉給消滅了大半。到最後,很自然地成了最佳繼位人選。

    3.陳平、周勃的擁立之功。

    呂雉毒辣、諸呂專權,引起了朝廷動盪。人心惶惶間,私下裡反抗不斷。等呂雉一死,劉邦的長孫齊王一系,劉襄、劉章出頭,聯合大臣周勃、陳平等人,徹底剷除了外戚呂氏一族。

    劉家的江山,重新洗牌,需要沒有外戚隱患的皇位繼承人。這個時候是誅殺呂氏的功臣周勃、陳平等人,透過權衡篩選,最符合各方利益要求的人選,就是身後勢力單薄又仁厚的代王劉恆。在這些朝中朝中重臣的迎立措施下,劉恆才能從遙遠的代國,被請到了長安,坐上了皇帝寶座。

    4.生母薄姬,隱忍不爭的生存智慧,保障了劉恆的平安成長。薄姬崇尚的黃老學說,潛移默化地,塑造了劉恆仁善、寬厚的個人形象,使得擁立他上位的各方勢力都能信服,才能順利接管了無風無險,順利地接管了皇位。成就了漢文帝的帝王仁政,開啟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模式。

    說到底一句話。禍福相依,一時的隱忍,卻換來了一世的英名。

  • 5 # 書史煙雲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與薄姬所生,在眾位皇子中排名居中,當薄姬還是一個妃子時,處處小心謹慎,加之並不受劉邦的寵愛,所以呂雉放鬆了對她的警惕,當劉恆長大後,劉邦把薄姬與劉恆外放到代地,呂雉也沒有阻攔,就這樣,劉恆母子成功的遠離了宮廷是非。

    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繼位,太后呂雉成為漢帝國實際統治者。呂雉這個人政治手段強硬,甚至有些心狠手辣,為了鞏固呂氏統治,迫害劉姓宗室,凡是有威脅的皇子都被她清除掉,唯獨代地的劉恆因為太過低調而安然無恙。

    呂氏政權被滅掉後,性情溫順,低調老實的劉恆被朝中大臣選中,因為在這些大臣眼裡,像孫子一樣的劉恆最適合作為他們的傀儡。

    然而讓這些大臣沒想到的是,劉恆當了皇帝之後,其表現出來的政治才能和手段完全超乎了他們的預料,與他們當初的設想大相徑庭,這時候他們才明白,劉恆一直在裝孫子,為的就是今天。

    所以,透過劉恆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做人還是低調一些為好。

  • 6 # 芒果論史

    劉恆的皇位確實是“撿來”的,他之所以可以上位是由於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為了滿足功臣集團利益而產生的後果。

    功臣必須要選擇一個劉氏諸侯王

    皇位可以從劉盈一脈傳到劉恆一脈多虧了呂后專權,漢高帝劉邦曾經和西漢開國元勳做出約定,“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但呂后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開始分封呂性諸侯王,瓦解劉氏宗廟和開國功臣的勢力,等到呂后死的時候,西漢已經有了三個呂姓諸侯王,同時中央政權的核心軍事力量“南北軍”全數被呂姓諸侯王掌管。

    在接下來的“諸呂叛亂”之後,以周勃為首的大臣將諸呂通通絞殺,隨後這群大臣就聚集在一起商討後續事宜,他們一致認為當前的“少帝”不是劉盈的兒子,應該將其廢掉。但是大臣根本就不能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少帝非劉盈之子,一切不過是一家之言。同時,諸呂也沒有剿滅劉氏家族的意思,他們仍然奉少帝為主,在呂祿被酈寄誘騙後,諸呂甚至有交出兵權的意思。也就是說,諸呂根本沒有奪取劉氏江山的意思,他們根本沒有主動對劉姓諸侯王下手,反倒是齊王打著劉邦“白馬之盟”的口號先對諸呂發兵。

    所以,諸呂根本沒有威脅到劉氏江山,甚至連劉氏諸侯王的勢力都沒有威脅到,唯一威脅到的就是開國功臣的既得利益。在劉邦生前,開國功臣和外戚是兩支主要的宮內勢力,呂后統治期間,外戚迅速做大,功臣集團利益被壓縮。所謂“諸呂叛亂”,與其說是實現高帝“白馬之盟”的誓約,不如說是功臣集團在為了自己的利益作鬥爭。

    其次,就算諸呂真的叛亂,少帝也不應該受到影響,平定諸呂叛亂之後,眾多大臣應該是少帝的“好幫手”才對,但他們卻一口咬定少帝非劉盈血脈。要知道,劉盈讓位呂后之後,整日在宮內花天酒地,幾年時間沒有一個子嗣?這實在是匪夷所思,但是沒有人對此提出疑問,外戚勢力已經被剿除,作為既得利益者的功臣集團和漢文帝更不會去質疑這件事的真實性。

    如果諸呂沒有叛亂,那麼廢“少帝”就是功臣集團在為日後做打算了,剿滅了人家的母族,等到少帝長大,難免不會秋後算賬。

    那麼大臣為什麼不自己稱帝呢?

    原因有很多,開國功臣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可以做到團結一心,但要推選一人稱帝,他們的小團體就會立刻瓦解打得不可開交。除此之外,平定諸呂之時,大臣周勃是揹著諸呂進入軍中,然後以輔佐劉氏的口號奪了軍權,可見軍心仍在劉氏,大臣可以披著劉氏的虎皮,卻做不到親自上陣。太多的原因制約了大臣稱帝的可能性,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當前的諸侯王中選擇一個來繼位。

    為什麼是劉恆?

    其實在少帝被廢除之後,劉恆並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根據嫡長子繼承製,第一順位應當是齊王。在劉盈無子的“大前提”下,劉邦的嫡子一脈已經斷絕,長子齊悼惠王已死,齊王是齊悼惠王的嫡長子,他的血脈是最符合嫡長子繼承製的。

    同時,齊王是各路諸侯王中第一個打出“剿滅諸呂”口號之人,對於平定“諸呂之亂”齊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功臣。但正是由於這一點,讓功臣集團放棄了他,如此有膽識的人物當了皇帝,這幫大臣以後還能有好日子過?當然,大臣們以一個較為書面的理由將這位第一順位繼承人給排除出局了。《史記》中記載,周勃等人認為齊王的母族太兇悍,可能會是另一個諸呂之亂,所以不可立齊王。其實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出現另一個諸呂之亂,齊王和劉盈根本不一樣,齊王敢於扛著“白馬之盟”的大旗,乾脆果斷的挑事,“有勇武,有謀略”,豈是劉盈可比?這樣的性格倒是和後來的漢文帝之孫,漢武帝頗為相似,他若上位,外戚絕不可能一家獨大,最多再回到高帝時代外戚和功臣平衡的狀態。

    功臣想自己稱帝,南北軍不會從,但功臣是要在劉氏宗廟中選一人來繼位,那南北軍自然就願意為其所用。所以功臣集團必須為自己博取最大的利益,第一順位繼承人被排除了,那就輪到了第二順位繼承人——代王劉恆。

    劉恆這個人當時沒有什麼名氣,齊王氣勢洶洶要“平定諸呂”時,劉恆屁都不敢放一個,安安心心的治理自己的代國。至於劉恆的母族,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實力,薄姬不受劉邦寵愛,薄氏得以保留,但也勢力微弱,完全沒有成為另一個呂氏的可能性。

    這麼好的條件,大臣們能不歡喜嗎?從表面上看起來,劉盈是屬於“母強子弱”,那劉恆就是“母弱子弱”,這樣的角色大臣自然是萬分歡迎了。當然,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似老實的劉恆,其實非常腹黑,政治鬥爭玩起來是得心應手,功臣集團根本就沒有他的對手,當然這就是後話了。

    小結

    漢文帝的能力確實是強,表面老實,實則腹黑,但在繼位登基這件事上,他確實沒有主動出擊,而是皇位從天而降砸到了他的頭頂上,誰也不能不佩服他的運氣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洲矽谷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