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流叔叔
-
2 # YJJ207
年羹堯的死屬於咎由自取。年在康熙朝後期擔任四川巡撫時得到康熙的賞識,康熙六十年(1721年)入京覲見,升川陝總督,成為西部封疆大吏。雍正繼偉後,年與隆科多成為雍正的左膀右臂。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五月,雍正發出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這樣,年羹堯遂總攬西部一切事務,實際上成為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權勢地位實際上在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其他總督之上。雍正還告誡雲、貴、川的地方官員要秉命於年羹堯。同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青海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對羅卜藏丹津大獲全勝後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之後年開始自大膨脹,開始逐步走向死亡。分析年羹堯失寵獲罪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第二,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第三,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可以說年羹堯的死屬於咎由自取。
-
3 # 劉賽說
年羹堯,中國清朝名將。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
雍正初年,雍正皇帝初登大寶,其他王爺不服他,朝廷內外各股政治勢力蠢蠢欲動,年羹堯平定成功,使雍正長舒了一口氣。後來青海叛亂,年羹堯率軍平叛。十萬俘虜一夜之間被他全部坑殺,朝野為之震動,而年羹堯也的以加官晉爵,位列一等功,節制十一省全部軍務
清雍正二年,年羹堯建功西北,成為雍正在這一時期的頭號寵臣,年羹堯是川陝總督,朝廷有重大人事變動,雍正也徵求年羹堯的意見,年羹堯保薦的人,吏部、兵部都特別重視,當做大事來辦,一時號稱“年選”。
雍正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了保鮮,讓驛站派人狂奔,從京師到西安只用了6天,比起當年“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貴妃,似乎也不差什麼。他進京朝覲時,王公大臣下馬問候他,他也就點點頭,有些臣僚跪接,他連看都不看一眼。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羹堯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架子太大了。
西北戰爭時,皇帝都節約飲食支援戰爭,而年羹堯卻大吃大喝,吃的極為奢華,大冬天派兵種10畝的大白菜,搬運千里送到軍營, 而他卻只吃白菜心,其他都扔掉吃豬肉活活打個半死,然後只割一塊肉吃,皇帝問他西北戰事每月150萬軍餉能不能減少一點,明明可以減少,他卻誇誇其談,說不行。晚上睡覺人家也翻牌子,想皇帝一樣,為了得到蒙古的美女,就把軍馬兵器送給蒙古騎兵。這是賣國呀。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對其極為反感,從此失寵。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
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接著雍正更換了四川和陝西的官員,先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亂。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最後一步是勒令年羹堯自裁。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產抄沒入官。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年羹堯對雍正有功,是其得力助手,深得雍正喜愛,如果年羹堯低調行事,學會謙虛,給足皇帝面子,不那麼蔑視官員,踏踏實實辦事,也不至於落得個這下場,他的死就是自己作死的,小編是這樣認為的,你們怎麼認為呢,請評論回覆小編,謝謝大家
-
4 # 齊君
年羹堯是清朝時期有名的大將軍,幫助清朝皇帝平定江山叛亂,對於清朝是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可是這樣一位的傳奇人物,結果卻落得如此悲涼。年羹堯沒在大成以前,就已經嶄露拳腳,得到了康熙晚期的欣賞,並且雍正沒當皇帝之前,年羹堯和雍正是極為親切的密友。隨著康熙的去世,雍正繼位獲得了大統,年羹堯幫助了雍正坐穩朝政,並且幫助清朝皇帝平定障礙,雍正對年羹堯加官進爵,可是隨著年羹堯意氣風發,勢力一天比一天強大。年羹堯就開始了居功自傲、以權謀私、貪汙腐敗,並且隨著自己實力的加強,居然連皇帝都不放在了眼裡,屢屢挑戰皇權,雍正極為不滿。不管如此,年羹堯還私自斬殺朝廷命官和私自認命自己的親信擔任重要事務,年羹堯結黨營私 如果不和年羹堯站在一起的話,年羹堯就會趕盡殺絕 在當時官員人人自危。年羹堯秘密培養自己的部隊,與其要和皇帝抗爭。正因為這樣,年羹堯目中無人,鬧得朝廷大臣和皇帝的極為不滿,於是皇帝開始想辦法彈劾年羹堯,先找藉口讓年羹堯去別的地方任職削弱他的權利,然後再讓皇帝的實力去逐一瓦解年羹堯。然後皇帝列出了幾十條罪狀,讓其服毒自殺。隨後皇帝害怕年羹堯家族勢力死灰復燃隨後就滿門抄斬趕盡殺絕了。
-
5 # 執古之道以御今
年羹堯,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立下赫赫戰功。雍正帝曾評價:“在唸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此時的年羹堯, 恃上眷遇 ,志得意滿,進而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分析年羹堯失寵獲罪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
第二,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此外,年羹堯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布政使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第三,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在這種節骨眼上,雍正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雍正三年,年羹堯被押送北京會審。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92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最終,雍正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名噪一時,"年大將軍"的威名舉國皆知,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難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殺戮功臣的惡名,於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其家人奪官的奪官,戍邊的戍邊,為奴的為奴。曾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
6 # 軒緣來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進京陛見為導火線的。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向他問候,他也只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年進京不久,雍正獎賞軍功,京中傳言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請求。又說整治阿靈阿(皇八子胤禩集團的成員)等人,也是聽了年的話。這些話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 年羹堯結束陛見回任後,接到了雍正的諭旨,上面有一段論述功臣保全名節的話:“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在這個硃諭中,雍正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讚的語調,警告年要慎重自持,此後年羹堯的處境便急轉直下。 分析年羹堯失寵獲罪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 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第二,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小說《兒女英雄傳》所寫紀縣唐實指年羹堯,說他是經略七省的大將軍,“他那裡雄兵十萬,甲士千員,猛將如雲,謀臣似雨”。這些都是藝術上的誇張,與實際情形有很大的出入,但也說明年羹堯的勢力之大。 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
-
7 # 歷史文堂
年羹堯清朝康熙、雍正年間的一員大將,曾平定西藏亂事,平息青海戰事。立下赫赫戰功。
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大臣,雍正什麼事情都會徵求年羹堯的意見,並給予年羹堯很大權利,凡是年羹堯所管轄的範圍內,大小官員全部聽從年羹堯的意見任用。
由於年羹堯平息了青海戰亂,雍正更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次雍正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了保證荔枝的新鮮程度,特命令驛站六天內從京師送到西安,這種賞賜並不亞於當年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貴妃。
而年羹堯也有點飄飄然了,他透過皇帝對自己的擁護和信任,開始作威作福,他利用職權貪汙受賄,攬財無數。更不把眾官僚放在眼裡,凡年羹堯到達的地方,地方官員必須行三跪九叩大禮迎接,而且贈給下屬物件時,令其叩頭謝恩,就連蒙古郡王見他,也要行跪拜之禮。
其次結黨營私,排除異己,並且在皇帝面前也極度勢力,多次冒犯君臣之尊卑。
正因為年羹堯的種種表現,把雍正逼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將其年羹堯以寫錯賀詞為把柄,以大不敬的罪名將其革降職。眾大臣成就對年羹堯頗有意見,紛紛揭發舉報其罪狀,並列出92條罪狀。最終年羹堯被賜獄中自盡,子嗣充軍,抄家充公。就這樣這麼一位不可一世的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
8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年羹堯:漢族,安徽鳳陽人,康雍兩朝有名的封建大吏,雍正朝獲封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雍正朝敦肅皇貴妃的長兄。康熙朝晚期“九王奪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的堅定支持者。雍正三年,以九十二款大罪,被賜自裁於獄中。
康熙朝便已官至川陝總督的年羹堯,是“九王奪嫡”事件中,眾位皇子拼命拉攏的物件,在康熙皇帝間接授意和年羹堯極具戰略眼光的判斷下,年羹堯加入“四爺黨”,成為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者。康熙五十七年,唯一能夠和胤禛爭奪皇位的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封為“大將軍王”,率領號稱三十萬大軍(實際只有十多萬)前往西北平叛。在“九王奪嫡”事件進入白熱化的情況下,康熙皇帝委以胤禵軍權的舉動無疑給了朝野內外一個錯誤訊號,那就是胤禵已經被康熙皇帝認定了皇位繼承人了。
但事實證明康熙皇帝並沒有這樣的打算,他之所以將胤禵委以重任,就是國家大局、戰事情況所需,無關於皇位傳承。但手握重權的胤禵無疑是胤禛繼位道路乃至繼位以後坐穩龍椅、穩定朝局的重大障礙和威脅。而私人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存在,則為胤禛幾乎解決了所有擔心。
胤禵大軍所需的幾乎所有軍需物資、糧草供應全部由川陝總督年羹堯負責接收、轉運,他幾乎可以直接控制胤禵大軍的軍心穩定甚至生存情況。因為年羹堯的存在,雍正皇帝得以順利承繼皇位,並迅速徹底解決了胤禵的威脅。
所以,對於雍正皇帝而言,立下擁立大功的年羹堯,擁有了被雍正皇帝認為“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的重要地位。雍正元年五月,雍正皇帝發出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由此,年羹堯從川陝總督直接變成了總理西北所有政務、軍務的“西北王”。
在年羹堯順利平定青海叛亂以後,年羹堯的威望和雍正皇帝對其的倚重和信任達到了頂點,年羹堯也真正成為了雍正朝位極人臣的所在,加封太保、賜爵一等公,身為臣子,無可復加。但年羹堯未能躲得過所有大功之臣的慣病,那就是恃權而驕、擅作威福、結黨營私、貪贓枉法。
作為一個漢臣,手握重權,掌握大量軍隊本來就是雍正皇帝防範的物件,而年羹堯的種種做法儼然將自己當成了掌管西北一切生死大權的“土皇帝”,功高蓋主的橋段,讓年羹堯演繹的淋漓盡致。年羹壓和隆科多這兩個在擁立自己登基為帝的過程中立下不世功勳的功臣,同樣出現“恃寵而驕”的問題,雍正皇帝為了維護皇權穩定、維護皇帝權威,只能分而除之。而年羹堯越來越不受控制的表現,讓雍正皇帝對其先動了殺心。
對於年羹堯的結局,《清史稿·列傳八十二》、《清實錄·世宗實錄》中均有記載。
《清史稿·列傳八十二》記載:
上遣領侍衛內大臣馬爾賽、步軍統領阿齊圖齎詔諭羹堯獄中令自裁。遐齡及羹堯兄希堯奪官,免其罪;斬其子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為奴。又有靜一道人者,四川巡撫憲德捕送京師,亦誅死。五年,赦羹堯諸子,交遐齡管束。遐齡旋卒,還原職,賜祭。 -
9 # 騎馬趕驢
年羹堯是被雍正賜死的。年羹堯(1679-1726),原籍安徽懷遠,漢軍鑲黃旗人,受父兄的影響,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在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翰林院檢討,累遷內閣學士。康熙時官至川陝總督,後因康熙病重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子胤禵被召回京,年羹堯受命與掌管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定青海,“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位極人臣,聖眷濃厚。但在雍正三年風頭急轉,被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
年羹堯獲罪的大致原因有以下幾點:一,驕橫傲慢,忘乎所以,不守臣道。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二,交眾與多,外內朋黨,排斥異己,任人唯親。培植私人勢力,每有肥缺美差必安插私人親信。三,結黨營私,出現多種貪暴之舉。
年羹堯的驕橫傲慢,目無王法,日漸激化了與雍正之間的矛盾。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年羹堯也上賀表稱頌雍正夙興夜寐,勵精圖治。但表中字跡潦草,又一時疏忽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這個把柄借題發揮,指稱其自恃功高,目中無人,對皇帝大不敬。雍正遂以此收回了他手中大權,由於年羹堯勢力被逐漸削弱,群臣才敢於出來紛紛揭發檢舉其罪行,最終年羹堯被以九十二條大罪被革職,賜獄中自盡,抄家革職,子嗣充軍,一代名將以此收場。
回覆列表
忠誠不足以使皇帝放心,能力又可以被人代替。與雍正的治國理念背道而馳,無人可保。也是顯示雍正治國的決心。
雍正至心溺愛年羹堯不假,但是年羹堯卻在沾沾自喜中,完整忘記了君臣之分,進而做出了很多逾越天職的工作,終極招致雍正的警惕和記恨,以致流離失所。
其一,年羹堯橫行霸道。所謂‘瓦釜雷鳴而猖獗’,失寵的年羹堯 矜持功高,驕橫撥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宦海來往中 自鳴得意,氣魄凜人。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函,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級;以至蒙古札薩克郡王額駙阿寶見他,也要行膜拜禮。
關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虐待,但年羹堯把他們留在身邊看成‘前後扶引,執鞭墜鐙‘的奴婢運用。依照清代的軌制,凡上諭抵達的處所,處所大員必需迎詔,行三拜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可宣讀曉諭’。
其二,年羹堯有營私舞弊之實。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年羹堯所舉薦之人。吏.兵二部一概優先任命,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公家,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蜀官員為主幹,包含其他地域官員在內的小集團。一些拍馬謀求之輩目擊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利日趨收縮,遂競相奔波其門。
其三,年羹堯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大贓官。據統計,年羹堯貪贓行賄,腐蝕賦稅,累計達數百萬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理吏治,懲辦貪汙腐化是一項主要變革辦法。在這類節骨眼上,雍正天然是不會隨便放過年羹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