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清心191728009

    網上下載的納蘭容若的愛情故事(節選):

    納蘭容若,一個擁有最美的名字的相國公子。他才高八斗,是“清詞三大家”之一,又被稱為“晏小山”。正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又見柳屯田”描述一般。

    他是高貴的,天生富貴。父親是康熙時的重臣,母族是皇室,而他又是御前侍衛。但高貴的血統與身世並未帶給他快樂。他的心“常有山澤鳥魚之思”,對門第身世並不注意,“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他是多情的,天生情感豐富。他有著一顆孤獨而憂傷的心,但是深刻的孤獨帶給他的卻是無情的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愁悶。在他的詞裡找不到歡樂的句子,他的感傷和愁緒使眾人不知:“為何他什麼都有,卻還是不快樂。”

    這是一個秘密,或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納蘭只活了31個年頭。31歲,永遠年輕。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能以他那才情品行謎一樣的完美了滿漢文化融合之初的歷史,才會留給世人“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懸念。

    容若與其表妹

    納蘭容若與其表妹曾有婚約,“正是轆轤金井,滿是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正是在容若還是一個心事眼波難定的風流少年時,初遇自己的表妹,這一切是不可預料的,也是不可阻攔的。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過是曇花一現。

    短暫的初戀過後,便是表妹的入宮, “誰省,睡省,從此簞紋燈影”,榮若的相思苦戀的痛苦憂傷就更加突出了。為見表妹,納蘭容若不禁喬裝成僧人。只可惜“一朵芙蓉著秋雨“的表妹與他在如此的宮廷內只得“相逢不語”靜默無言的相對,“轉過回闌扣玉釵”。

    據清《賃廡筆記》載:“旋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比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哪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哪嘛,披袈裟,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深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或許這段記載正是對容若當時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戀的有力證明,直至今天也無法消除的苦楚。

    戀人入宮,之後榮若還抱著限滿出宮,此時若若尚未與盧氏結婚,她要留著正配等自己的戀人。而他的表妹一樣在等待著與他的再相逢。“深禁好春誰惜,薄暮瑤階佇立。別院管絃聲,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謝,繡被春寒今夜。寂寂鎖朱門,夢承恩”這是容若描寫了他的戀人與一般宮女望幸的相反,表明表妹依舊女兒身,始終屬於自己罷了。不過在她還未出宮,容若便去了另一個世界。而容若的表妹則因傾心容若的緣故無端遭人猜忌,被送入冷宮。那些與容若在一起的時光不知是否讓她在寂寂冷宮回憶著“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容若與盧氏

    容若在表妹入宮後不久便結識了第一任妻子,剛開始容若並不想與其成婚,因為他等著他的表妹,那才是他理想的正配。不知是家人的催促,還是容若決的表妹不再回來,或是盧氏太好,容若娶了盧氏。婚後二人琴瑟相和,“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欄曲處,同椅斜陽”。然而這段愛情並沒有持久,盧氏紅顏薄命,婚後四年便離開了容若。盧氏死後,容若更加悲痛。“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妻子的死並沒有被時間沖淡,反而更加的悲痛“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容若愁緒滿懷,睹物思人。“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在落花時節,他眼望殘紅,思念期亡妻的好,“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可謂“西風一夜剪芭蕉。倦眼經秋耐寂寥”啊。

    周之琦《懷夢詞》中有和容若悼念盧氏之作《青衫溼遍》曰:“道光乙丑餘有其省之戚,偶效納蘭容若為此,雖非宋賢遺譜,其音節有可訴者。”故可知那為納蘭自度曲,情感真實,自然的抒發了對亡妻的愛。

    榮若與官氏

    在盧氏死後,納蘭另結新歡,與官氏結為夫婦。在那個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何況納蘭容若這個生活在繁花著錦衣食無憂之中。雖容若不以“人間富貴花”自居,當年他也確是人間富貴人。人是感情的動物,納蘭也不例外“彤雲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對愛情,香消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對官氏或許是由一個謝娘到另一個謝孃的過渡罷了。“水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時的“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種矛盾的心理。對此容若對她的愛有多深,也未必看得出。

    容若與沈宛

    沈宛為江南藝妓,才華橫溢。納蘭曾納她為侍妾,後被迫分離。不過,容若似乎對這段分離始終耿耿於懷。似乎覺得自己辜負了她。而在他快要離開人世之時卻不知現在的她身在何處。別人若對不起自己將很快忘記,以容若的性格,自己若對不起別人,那將是終生不忘。只是在他生命垂危時,“近來怕說當年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裡雲歸何處”。即分自責,幾分自嘲,他或許也認為過這段分離是冷落了一個不該冷落的人才會對她身懷歉疚。

    納蘭容若這樣多情的男子,為世所稀,但他多情反被多情誤。他有著如林黛玉般的表妹,可他們卻無法結成連理;容若的心之苦,後好不容易遇到心愛的妻子,可妻子盧氏四年後早逝;與官氏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更是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而沈宛,一個藝妓,眾再有才,也難被主流接受。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梁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明月中。半生以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不論這首詞是容若回憶與哪位伊人相處的情景都已無關重要。納蘭容若的愛情隨他的心一起埋葬在那不朽的歷史長河裡。

  • 2 # 上弦月A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是為納蘭一生情感總結。納蘭真個多情種,只是,每每種子剛發芽,就被一腳踩死……

    高情已逐曉雲空,一片傷心畫不成。昨夜小樓又東風,窗外梨花雨同夢。納蘭夜晚畫面好似這樣…

    納蘭容若情感秘史

    1.納蘭容若和表妹

    納蘭與表妹青梅竹馬,公子哥和俏佳人。年少的騷動,風濃雨濃,擋不住你儂我儂……美好的故事往往就是這樣的開始……

    然而,雨打花枝,雷驚春鳥。還沒嘗夠初戀味道,表妹已入宮。“誰省,睡省,從此簞紋燈影”。

    清《賃廡筆記》:為見表妹,納蘭裝僧人混進入宮的喇嘛中。然而,相見相望,無言惆悵…

    宮門一入深似海,哥也無奈,妹也無奈。入宮後,表妹一如幽潭之蓮,不念繁華,只念納蘭。最終表妹還沒出宮,納蘭已沒塵中……

    正如納蘭的小詞: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2.納蘭和盧氏(即大家熟悉的妻子)

    表妹已無望,不久納蘭娶了盧氏為妻。婚後二人琴瑟和諧,“並吹紅雨”,“同椅斜陽”,看來也是相知甚歡,此生無怨。

    然而,盧氏紅顏命薄,婚後僅四年就撒手而去……更深,空房孤燈,妻子往昔身影,琴瑟恩愛,畫面都映在對面牆上,一幕又幕。納蘭執筆,欲寄相思,發現再沒了那個曾經持燭相隨的人了…...

    縱然納蘭一夜無眠,十分思念,百分才華,千般撕痛,萬般無奈,盧氏也不會在床邊了……

    3.納蘭和官氏

    盧氏死後,納蘭又娶公族之女官氏。那個年代,尤其納蘭這種貴族,續絃納妾都是常事。或說是“水到渠成”,也或是納蘭已麻木了,總得有老婆,這是個人婚事,更是家族大事。

    納蘭和官氏更像是被安排,至於說情感多深,多少心靈共鳴,就不好說了。畢竟納蘭已經過兩次刻骨銘心的情感,一個深入宮門,一個墜入地門。容若內心還能容若干?

    4.納蘭和沈宛

    後,納蘭又邂逅江南藝妓沈宛,並納為侍妾。或許,迷離的夜晚,醉沁的美酒,搖曳的舞姿,才能把納蘭從現實中剝離出去……

    然而,每次“然而”都是納蘭一次心痛,竹門不對朱門,柴扉不靠碧瓦。最後納蘭和沈宛被迫分開。

    納蘭垂留之時,對沈宛心生愧疚之情。可見納蘭對沈宛感情頗深。以納蘭性情,若情感有疚於人,則難以釋懷的。或許納蘭在最後光景,沈宛是給他帶來精神慰藉的女子,至少那是納蘭想過的生活,畢竟他是個多情才子。

    或許,正是這各種交織才成就了今日之納蘭容若。納蘭短暫一生的情感寫照:“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過是一種美好逃避罷了。

  • 3 # 千里明月落階前

    關於納蘭,有記載的四位夫人,原配夫人盧氏,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成婚三年後亡故。續絃官氏,一等公頗爾噴之女。側室顏氏,為納蘭性德長子富格生母。最後一位為江南才女沈宛,考證為納蘭性德去世前一年所納,但無名分,只算紅顏知己。

    據說他和表妹納蘭惠兒相愛,但是後來表妹被送進宮中做了皇帝的愛妃,他一直很憂鬱,表妹最後鬱鬱而終,年少深愛,卻使表妹速死。後來他意識到應該憐取眼前人,所以與盧氏很恩愛,可惜盧氏三年後難產而亡。

    目前,關於納蘭那些情詩物件,有兩種推測,一是納蘭深戀亡妻,二是漢女沈婉。

    無論是誰,納蘭這一生都是活在思念中,這是一種痴情,卻更像悔恨,如果她還在世上,我定愛她,敬她,白首不離。可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如果,有的只是因果。

  • 4 # 星臨詩韻

    偶過,且進數言。不是班門弄斧,只為拋磚引玉。望知者教我。

    平生填詞,獨愛清代納蘭性德!

    此君沒有李後主李煜亡國後天上人間丶悲涼無助的無奈,也沒有李東坡,辛稼軒懷才不用、報國無門的不甘,卻在在中華文化瑰寶中佔有一席之地!猶其是立足現實,追憶妻子生前,以夢境與實境相比照,以夢中與夢後相映襯,描寫了夫妻生前的恩愛,表達了對亡妻刻骨銘心的相思和自己內心的無比淒涼。全詞感情真摯,哀婉纏綿,悱惻動人。

    我特別欣賞序中的句子:

    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我更憐惜他夢醒後所賦的長調: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記繡榻閒時,並吹紅雨,

    雕闌曲處,同倚斜陽。

    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

    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髮,朝來定有霜。

    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

    春花秋葉,觸緒還傷。

    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

    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迴腸。

    說實話,反覆吟詠中,我彷彿就是眼淚流乾、哀思還在的納蘭性德,躲在詞中為死別嘆息,為生離嘆息……

    視若血之一脈的寫意、七心在哪裡??

    帶我迎風破浪的擺渡人還好嗎??

    讓我心如冰雪,獨賞幽香的異域鴻影是最後的琴絃,我最害怕被拉斷……

    一闋《沁園春》,可謂瞬息浮生,且填此闋,訴我心聲:

    早把金蘭,付與三生,念念不忘。

    奈一脈離時,一行殘淚,

    雙眸尋處,幾度斜陽。

    擺渡人歸,題詞筆斷,總恨情孤是下場!

    俱往矣,縱千迴百轉,音信難詳。

    而今四顧茫茫,料行雁飛來遇雪霜。

    望茫茫人海,祝伊身健,

    悠悠車旅,任我心傷。

    幸遇繁花,終知寒雪,海外凝幽自吐香!

    從今後,願天長地久,共譜柔腸!

    人間最是多情處,觸碰柔心自己傷!星臨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5 # 珍妮原創文學

    納蘭容若,即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清朝第一詞人。他出生於1654年12月12日,那天正下著鵝毛大雪。卒於1684年,終年30歲。

    納蘭容若是幸運的,生在富貴之家,錦衣玉食。納蘭容若又是不幸的,他不能守護他的戀人,他不能選擇他的職業……不是人間富貴花,卻偏生在富貴家。他不但給我們留下了349首哀婉清麗的詞作,還給我們留下了和幾位女子纏綿淒涼的愛情故事。

    【一】刻骨銘心的初戀

    納喇惠兒,是納蘭容若的表妹。也許是杜撰,也許真有其人。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李白的《長幹行》,正好形象地描繪了納蘭容若和惠兒純潔的初戀。只是在後來的三年一次皇上選秀女的活動中,這位才貌雙全的少女被迫入宮。一對兩小無猜,情投意合的戀人被硬生生拆散。惠兒後來成為康熙的嬪妃。

    一邊是當朝天子,一邊是家族利益,無法去對抗或改變惠兒的命運。納蘭容若只好把滿懷的憂怨和對惠兒的思念之情,融於詩詞當中。

    如這首《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二】相濡以沫的妻子盧氏

    納蘭容若的妻子——盧氏,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

    盧氏,長相端莊秀麗,頗有才華,而且性格溫柔。納蘭與盧氏,門當戶外,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毫無疑問,婚後的納蘭容若和盧氏度過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兩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在這段美好的生活中,納蘭寫下了不少歡快的詞作。

    旋拂輕容寫洛神,須知淺笑是深顰。十分天與可憐春。

    掩抑薄寒施軟障,抱持纖影藉芳茵。未能無意下香塵。《浣溪沙》

    這首詞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納蘭和盧氏恩恩愛愛的生活狀態。只是可惜,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誰也不曾想到,美麗賢惠的盧氏生下兒子後,卻死於產後風寒。

    【三】默默無聞的小妾顏氏

    生活在富貴之家,身為長子的納蘭容若,為了傳宗接代,也逃脫不了三妻四妾的生活。

    顏氏,這個相貌平凡,善良溫柔的女人,一生都深愛著納蘭,可納蘭的心中從未有過她的身影。她只是遠遠地看著盧氏和納蘭吟詩作賦,琴瑟相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木蘭花令》

    納蘭借這首詞,抒發了對顏氏無法償還的愧疚。對於顏氏,納蘭的內心是平淡的,波瀾不驚的,他們之間只有一種無法切割的親情。

    【四】續絃官氏

    盧氏死後不久,明珠大人又為納蘭續絃一位官家小姐,稱為官氏。

    這位官氏,無論從相貌還是學識,都不及前妻盧氏。盧氏死後,納蘭憂傷成疾,鬱鬱寡歡,加上舊疾復發,病了很長一段時間。這也為納蘭和沈宛的愛情留下了伏筆。

    【五】紅顏知己沈宛

    在納蘭容若生命中的最後一年,他遇見了江南才女沈宛。

    沈宛,字御蟬,是個名副其實的漢人,再加上她非良家女子,藝妓出身,從而導致她不能成為納蘭容若光明正大的妻子,只能做個偷偷摸摸的情人。

    兩人相知相惜,恩愛無比。可是半年後,納蘭容若突然病故,沈宛傷心欲絕,孤苦無依,只好重返江南。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虞美人》

    如今,斯人已逝,卻留下一首首清麗婉約,深情動人的詞作。從每一首詞中,我們彷彿看到一身白衣的納蘭容若,淺笑著,風度翩翩地從清代走來……

    珍妮寫於2019.1.6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我的世界冒險模式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