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毀建策

    思考古今母親,尤其竇太后偏愛幼子,討厭長子的原因:

    從生理角度考慮,女人愛幼子而厭子主要原因是女子在第一次生產時因為沒經歷過,還有產道從未展開,在生產時會產生撕心裂肺之痛,痛不欲生,甚至還有可能因此難產而死,即使沒死,也同在鬼門關過一趟一樣,對此非常恐懼,甚至不願再生產。

    而也正因此由於痛,由於曾經所經歷的非人折磨,還有恐懼,讓其對孩子,尤其長子長女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恨,尤其難產,基本上死過一次的人為最。但鄭莊公與其母親就是這種情況,其們母子的關係甚至比竇氏母子還要惡劣。

    不過大多數人表現得不明顯,或因孩子降生所產生的喜悅,以及自己對其賦予的意義沖淡其幾近於無吧了。

    可到有第二,第三個孩子誕生,因為已經歷過一次,甚至經歷過很多已對之習慣,有準備,不覺得什麼,甚至像一些小說所言還有些別樣的感覺……

    這樣一切的一切,一個痛苦。一個不痛,甚至舒服。一個恐懼,一個喜悅。一個……

    如此一利一弊,天然,因為人的天性都決定註定,母親會喜歡一個,討厭一個。此乃天性,沒有辦法改變。

    至於到後天因為生長子中懷有更多目的,自己為事業更多奔波,操勞,不像生幼子時生活基本已穩定,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也無那麼多目的,心思,心地更單純像一個母親。

    無論是與長子,幼子相處時間長短所決定的感情深厚程度,還有看到長子,幼子感到的是濃濃喜悅,母愛,還是想到自己曾經所存的心思,利用,不光彩,由此而產生的對自己的討厭,厭倦,都又決定母親對長子,幼子感情都區別,甚至因此而區別對待。

    而你越是如此,越是會讓你們感情破裂,裂痕加大,甚至陷入惡性迴圈之中問題越來越嚴重,最終無法收拾。

    而長子長大需嚴加教導,幼子還小需要關愛。

    長子長大越來越叛逆,不如小時候,幼子聽話……

    ……

    種種原因,一切的一切都會加劇這種影響,使你們的感情更加惡劣,母子越行越遠,母親更加偏幼子,厭惡長子。

    這一切的一切或就是大多數偏向幼子,排斥長子母親產生的原因吧。

    雖竇太后不是一般人,但其終究還是女人,其中以上所說的情況在其身上不僅存在,而且更加嚴重。

    再加上同是其兒子,就因一大一小,一個得到天下,當上皇帝,成整個世界主人,一個卻只得到一小片領土,不得不俯首稱臣,處處受制,其感覺對不起小兒子,心中有愧,所以為平衡更加對小兒子好,疏遠長子。

    長子日日在身邊,習慣好,看到的都是惡。幼子在天邊,時常見不到,日日思念,想到的都是好。

    長子性格隱忍,陰柔,節儉,沒什東西孝敬,幼子陽剛,豪邁,無什麼生活壓力,所有資源都用來享受,有充足東西孝敬,博其好感,讓其快樂

    ……

    這一切的一切都決定產生竇太后討厭景帝,喜歡劉武的情況非常正常。

    此或就是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吧。

    不過為避免悲劇,事情一發不可收拾的出現。身為子最好體諒一下母親的情況,細思產生這一切的原因,身為母則要努力控制自己感情,將一碗水端平,別做太過分。

  • 2 # 青悠論史

    竇太后一生共育有一女二男三個孩子,分別是長女館陶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和幼子梁王劉武。做父母的最忌諱的就是一碗水端不平,作為一位母親的竇太后也犯了這樣的錯誤。

    (竇太后)

    竇太后不僅十分偏愛梁王劉武,甚至還逼景帝劉啟公開宣佈在他自己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劉武。如果不是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以“陛下酒後失言”圓場,可能漢武帝就不會出現在以後得歷史舞臺上,而竇嬰也因此遭到了自己姑姑的怨恨,很長時間不得重用,竇太后對梁王的寵愛可見一斑。

    那麼為什麼竇太后這麼偏愛自己的幼子劉武呢?

    一,母親的天性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父母愛幼子,爺奶偏長孫。”竇太后雖然是身居高位,但同時她是一個母親,一個深受中國文化習俗影響的母親。因此,從一個母親的天性來說,偏愛幼子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做母親的本能罷了。

    (梁王劉武)

    二,竇太后對親情的渴望

    劉啟自文帝登基之初便被立為太子,後來登基後更是被國事所佔據。雖然劉啟在歷史上是一位著名的孝子,總是在百忙中抽出時間陪伴母親,但是與經常進宮陪伴看望母親,想盡辦法逗母親開心的弟弟劉武相比,景帝對母親的陪伴還是過少的。對於老人來說,最渴望的莫過於孩子對自己的陪伴,特別是對於竇太后這麼一位飽經宮廷各種明爭暗鬥且雙目失明的老人來說。對於她來說,親情對她是十分重要且珍貴的。

    三,梁王劉武的偽裝

    此外,梁王在竇太后面前一直扮做一個忠厚老實、溫和有禮的形象。即使是他因為大臣反對自己從此與大位無緣後而派人暗殺朝廷重臣袁盎後,竇太后也不願相信自己的兒子是這種人。由此可以看出,梁王城府之深與偽裝之好。

  • 3 # 太史員外郎

    竇太后是漢文帝的皇后,他有兩兒一女,館陶公主劉嫖,漢景帝劉啟,梁王劉武。

    都是自己的孩子,那竇太后為何不喜歡大兒子景帝,卻而喜歡小兒子梁王劉武呢?這與中國的傳統息息相關,中國父母向來偏愛小兒子,不管小兒子如何淘氣,如何專橫,還是最惦記小兒子!

    竇太后看到自己的孩子中,劉啟已從太子當了皇上,權勢自然是無以復加的。那她還希望為自己的女兒和小兒子爭取更多利益。舉一個例子:竇太后在一次家宴,趁著劉啟醉酒的時候,讓劉啟承諾說自己千秋萬歲之後讓自己弟弟當太子繼承皇位,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但其侄子竇嬰勸諫道:“父子相傳,是漢代的祖制,怎可如此。”說了好幾次,才沒有立劉武。

  • 4 # 江湖小曉生

    第一,漢景帝已經是皇帝了,不需要竇太后操心。

    竇太后確實比較偏愛劉武,為什麼呢?因為他只是個王爺,而漢景帝本人已經是皇帝了,根本不需要竇太后操心。皇帝誰也管不著,可是王爺就不同了。竇太后自己是有私心的,他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都能做皇帝,孫子不是自己生的,跟她自然沒那麼親了。在帝王之家中,這是很正常的想法。她不是不喜歡漢景帝,而是漢景帝並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因為他本人有好多兒子,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就是其中一個。他自己當然也有私心,跟兄弟比起來,自然是兒子要親密一些,而且自古以來傳承都是這樣,有兒子自然要傳給兒子,哪有傳給兄弟的道理呢?正是因為這件事,竇太后跟漢景帝才會鬧得不愉快。

    第二,劉武可不是個窩囊廢,他是有真本事的王爺。

    大家或許認為梁王劉武是個只懂得靠老媽的人,本人是個窩囊廢。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一種想法,劉武本人文韜武略,一點也不比漢景帝差,甚至比漢景帝要強的多。當年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劉武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吳楚聯軍聲勢浩大,眼看著就要碾壓梁國了,劉武帶領軍士死守梁國都城睢陽,為漢景帝贏得了充分的時間。正是因為這件事,所以梁王就更加受到竇太后的喜愛了,認為他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好皇帝。而劉武本人也是自信滿滿,他自認為自己比優柔寡斷的哥哥要強得多,所以不斷向竇太后暗示自己要等級為帝的想法,那作為老媽的竇太后自然不會輕易反對這件事了,畢竟都是自己的親兒子。

    第三,竇太后愛子心切,歲數大了希望小兒子留在身邊。

    西漢時期的諸侯王跟後來的王爺不同,滿清時期的王爺全都要留在京城,基本上屬於軟禁狀態了。而西漢時期的諸侯王,只要給了封國就必須要老實地呆在自己的封國,沒有皇帝的召見,絕對不能越雷池半步。這就造成了竇太后跟梁王分別的場景,竇太后當時還算年輕,所以沒有強烈的感受,可是她歲數大了一些以後,忽然覺得心裡空蕩蕩的,急需小兒子的安慰。只有皇帝才能留在京城,漢景帝已經留在這裡了,可是漢景帝百年之後,竇太后可就要孤獨終老了,她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處於見不到兒子的狀態,所以她才會留有私心地想要讓小兒子做皇帝,完成自己的這個心願。劉武常常要求漢景帝自己可以留在長安居住,卻從來沒有被漢景帝允許過,這也增加了竇太后的逆反心理。

    第四,竇太后的三個孩子對漢朝的歷史走向有重要影響。

    不得不說,竇太后是一個有才能的女子,她所生養的三個孩子都不是簡單人,每一個腦子都十分靈光:

    比如說長女劉嫖,她是館陶公主,為了自己的地位能夠長久,所以她不斷想要跟漢景帝結為親家。她家裡有個女兒陳阿嬌,本來是想要嫁給太子劉榮的,可是劉榮他媽看不起館陶公主,拒絕了這件事。劉嫖十分生氣,轉而就找到了劉徹的母親王夫人,跟王夫人結為親家。隨後便策劃了劉榮被廢,劉徹上臺成為太子的劇本。而漢景帝就不要說了,平定七國之亂,延續文景之治,為漢武帝積攢了不少錢糧和實力。劉武雖然沒有登基做皇帝,但是他文韜武略樣樣都行,顯然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七國之亂中幫助哥哥平定內亂,也是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切都少不了竇太后的功勞。總結:竇太后雖有私心,卻尊重漢景帝的選擇。

    在很多電視劇中,將竇太后刻畫成了一個刻薄的女人,一心就想著讓小兒子劉武登基為帝。其實這是很錯誤的一種說法,她的確提過這件事,也希望這件事能按照她的意思來辦。可是當漢景帝表示拒絕以後,她再也沒有提過這種事情。因為她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女性,她明白必須要尊重漢景帝。這也是自己的兒子,而大漢的天下對她的小心思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所以她寧願放棄自己的想法,也要尊重大兒子的想法。竇太后不是偏心,而是兼愛,如果你們覺得她歲數大了以後,沒有孩子陪在身邊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那應該就能體會她的感受了。

  • 5 # 南方鵬

    中國家庭中父母喜歡小兒子的事以前常見,更常見於多子的家庭,有人從生理的角度分析,認為初生育時,父母的精力旺盛,到了生最小的孩子時精力已經衰減,決定了前面這些孩子在智力、體力上都強於最小的那一個,而作為父母希望一碗水端平,對弱勢者作出傾斜,矯枉過正,看起來顯得更為愛惜小兒子。另一個原因則應該是憐愛幼小的心理。

    劉武初時有假訊息報說死亡,竇太后就悲泣不已,連續不吃不喝,景帝很驚慌,千方百計求饒討好,又請來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安慰才有好轉,等到劉武得了熱病真的死了,竇太后痛哭並大聲說“皇帝真的殺了我的兒子”,景帝也是百般撫慰,下旨把梁王五位兒子分封,才平息事端。

    從這些事看,竇太后愛的是兒女,不見得只愛小兒子,但長子成為皇帝,已是國家之首,不能以兒子目之,疼愛成了難以承受之重,所以把滿腔憐愛花在小兒子身上,從她說的皇帝殺我兒子來看,她是把皇帝與兒子分開的。另一證據是竇太后對館陶公主劉嫖的愛,兩漢唯一一位能權傾朝野,左右儲位的公主,就是在她的羽翼下成長的,劉嫖可是劉啟劉武的大姐。

  • 6 # 野史著作郎

    (漢景帝畫像)

    野史君認為,竇太后喜愛劉武不假,但不喜景帝則不一定。竇太后有二子一女,長子景帝劉啟,幼子梁王劉武,長公主劉嫖。野史君認為,竇太后是一個對子女寵愛的母親,她不但寵愛幼子劉武,也寵愛女兒劉嫖。

    劉嫖被稱為館陶長公主,在景帝、武帝兩朝有很大的權勢,她的權勢是誰給的?自然是她的母親竇太后。竇太后愛她的每一個孩子,但從史書來看,她似乎更愛劉武和劉嫖,似乎不怎麼喜愛景帝劉啟。

    (漢景帝劇照)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竇太后出身普通農民家庭,機緣巧合成了文帝劉恆的妻子,又因為生下長子劉啟,而穩坐皇后之位。母以子榮,竇太后後來用有的身份、地位都是因為生了景帝劉啟才擁有的。可以說,劉啟是竇太后一生最大的幸運,對於這樣一個兒子,竇太后又怎會不喜愛呢?

    人們之所以有竇太后喜劉武不喜景帝的錯覺是因為竇太后曾想將劉武立為景帝繼承人。不過,竇太后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並非一廂情願,而是因為景帝曾有言在先。

    (梁王劉武劇照)

    公元前154年,梁王劉武入朝,宴會上,兄弟二人把酒言歡,酒正酣時,景帝拉著劉武的手說:等朕千秋萬世之後,朕將傳位於你。當時,竇太后也在場,聽了此話很是高興,立劉武為繼承人的種子此時也在她心中萌芽。

    後來,景帝立長子劉榮為太子,此事也就作罷。再後來,公元前150年,太子劉榮被廢,竇太后便想起景帝當年的承諾,提議要立劉武為太子。不過,竇太后的想法遭到大臣反對,最後也就作罷。第二年,劉彘被繼位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漢武帝。

    事實上,在立劉武為太子一事上竇太后從未過分的堅持。此事由景帝一手挑起,竇太后也從未因此事過分為難景帝,對於關乎國本的事情,竇太后還是充分理解景帝的,對立劉武一事也是適可而止。

    此外,景帝和梁王,景帝是君,梁王是臣,景帝一直在竇太后身邊,梁王在十歲左右就離開母親在外就封。所以,作為一個母親看來,景帝的條件是優越的,他處處都要高人一等,無需母親過多的擔憂。而梁王則不同,他自小離開竇太后,想必在竇太后心中對梁王有一份母親的愧疚。

    (竇太后劇照)

    所以,當竇太后的這份愧疚和愛子之心表現出來時,給人一種錯覺,她更愛劉武,而不喜景帝。在野史君看來,劉武與劉啟她都愛,並不存在偏癱。劉啟從小到大在竇太后身邊,若說愛,他得到的只能更多,不會比劉武少。

    下面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母親多偏愛幼子呢?

    如果您理解了竇太后對劉武的愛,那麼這個問題便不難回答。長子一般都處於強勢地位,幼子相對處於弱勢地位,身為父母自然要多幫襯弱勢的一方。

    一般家庭而言,長子過早的挑起家族的擔子,那是他的責任,也是他應有的堅韌。幼子則沒有這份責任,也無需這種堅韌,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寵愛。對於長子,父母更多的是期望他能挑起家族重擔,所以期望多了,溺愛也就少了。幼子則不同,古代講究嫡長子繼承製,幼子沒我這份重擔,父母對他的要求也就少了許多,也就顯得偏愛了。

  • 7 # 孤舟釣江雪

    呵呵,這個題目有問題:竇太后雖然喜歡幼子劉武,但在史書上,可沒說她不喜歡景帝哦。

    竇太后和漢文帝共生育兩子一女,女兒是長公主劉嫖,兩個兒子分別是漢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在這三個孩子中,大兒子是皇帝,女兒嫁出去後也在京城,只有梁王劉武不在身邊(公元前161年,23歲的梁王離開長安,前往封國)。作為一個母親,十分想念不在身邊的兒子,應該是十分正常的行為,古代又沒有電話,更不能影片,母子間一年估計也就見個一兩次,所以每次相見表現的十分關心和喜愛,同時給予十分高的待遇,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史書記載:

    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裡。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臺三十餘裡。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史記·梁孝王世家》

    另外,竇太后死時“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可見她對這個女兒也是非常的疼愛。那麼竇太后對漢景帝如何呢?反正我在《漢書》和《史記》上,是沒有看到竇太后不喜歡景帝的記載。

    關於竇太后想立梁王為後嗣這件事,過程是這樣的:

    十一月,上廢慄太子,竇太后心欲以孝王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景帝,竇太后義格,亦遂不復言以梁王為嗣事由此。

    她只是有這個想法而已,那時候皇子們都還小,皇室分封出去的這些王爺們勢力強大,為了打消大家的妄念,也為了穩定政局,竇太后想這樣安排,也可以理解,不過在大臣們提出反對意見後,她也就沒有提這件事情了,可見只是一個想法而已,並沒有強烈的要求。

    可見,竇太后對自己的三個孩子,都非常疼愛,梁王因為離著母親遠,見面次數少,所以疼愛的更明顯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靖康之恥”有多恥辱?金國人是如何對待俘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