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晨曦GCX
-
2 # 耳食記
題主問的是歷史上的王重陽。
相對於經過小說家提煉後的浪漫化了的故事,真實的歷史往往枯燥、無趣且冷冰冰。
史上的確有王重陽這一人物,也正如金庸小說所言,他的確是全真教教主。
而全真派是當代道教的主流,現在的道士裡大概十之七八都是全真門庭,都得管這位王重陽稱一聲祖師爺。
作為道教非常重要的一位祖師,涉及他的史料當然大多記載在道藏中,像《甘水仙源錄》、《重陽全真集》等等,都是全真教的後學所撰。
按照史料,王重陽俗名王喆[zhé],出生陝西咸陽,是個富家子弟,天性豪爽,史稱“氣豪言辯”、“任氣豪俠”。性帶豪氣,又是富家子,所謂“窮文富武”,因此在參加科舉屢試不中的狀況下,他改習武學,曾中過武舉。
所以,王重陽的確是有武藝在身的,當然肯定不會像金庸先生在《射鵰英雄傳》裡寫的那麼神奇。
而當時甫遭靖康之亂,北宋政權已亡,北方國土盡數淪喪金人手中,所以王重陽應的武舉,以及隨後的做官,都是在金朝,但都是一些低階小吏。他在得道前,做過最後一個官是甘河鎮的酒監(當時酒類是由官府壟斷,私家不得自行釀造販賣,酒監就是監督酒水販賣的底層官吏)。
以漢人身份,在金朝做官,從這點來看呢,似乎稍稍氣節有虧,但是我們也不好強行把現代的民族意識壓到古人頭上去。
他四十八歲那年,在甘水河遇仙得道。按《金蓮正宗記》記載:
……正隆己卯,四十有八歲也,甘河橋上過屠門,嗜氈根而大嚼焉。有二道者各披白氈,忽從南方倏然而來,煙霞態度,霄漢精神,觀闕眉宇,大抵相類。先生不覺驚起趨進,挽首前揖 。相與語言,皆出世語,滌塵浣垢,蠲膏剔盲,如醉而醒,如寤而鳴。密授真訣,更名曰矗,字曰知明,號重陽子。這段話是說,王重陽四十八歲那年,在甘河橋上,正嚼著羊肉乾,看見兩個相貌奇異的道士從南方而來,授了他密訣,因而得道了,便更名王矗,號重陽子。
此後,他自稱瘋病,休妻棄子,在終南山掘地穴居,稱之為“活死人墓”,自埋兩年。
兩年後,王重陽填平了活死人墓,又在墓上築了一座庵堂,然而不久,他又燒了庵堂,盡顯癲狂,自稱“風仙”(“風”同“瘋”)。此後他便離開陝西,前往山東傳道,期間度化了七位弟子,也就是道教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全真七子”。
經過王重陽幾代弟子的傳教,全真教在元朝達到極盛,成了與道教正一派分庭抗禮的顯學,他本人自然也成了一代宗師。
-
3 # Dude3141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全真道開創者,咸陽(今陝西咸陽)人,原名中孚,字允卿[1],入道後改名嚞(或喆),字知明,號重陽子,以“害風”為自稱。
王重陽出身於一個家業豐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淪亡,金人入侵,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青年時代,他“痛祖國之淪亡,憫民族之不振”,曾於天春年間應過文、武試,得中文、武雙舉人,有志於拯救民族危難。但由於南宋政權孱弱,捨棄廣大北方人民不顧,苟且偏安,王重陽的抱負沒有能夠施展。抗金失敗後,王重陽掘地穴居,稱之為“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雲:王害瘋(自稱瘋子)靈位。七年後,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前往山東傳道,期間度化七位弟子,即道教歷史上有名的“全真七子”,全真教由此大盛。
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病逝於還鄉途中,享年58歲。葬於西安鄠邑區祖庵鎮。
王重陽從他所悟人品不會差,他又中過武舉人可想而知也是不錯的!
-
4 # 秦吉漢
王重陽是道教重要一支首領。全真教頭領。曾抗金失敗,武功高強,在華山論劍奪得第一名。至於人品沒有什麼功德,當然不如他的功夫,他是武林奇才。
-
5 # 煮酒說書
王重陽厲害就厲害在,他死太早了,實力沒完全發揮出來。
你看,王重陽第一次華山論劍,花了七天七夜。
有人說王重陽是一打四,也有說王重陽早就贏了,剩下的是另外四絕比的。
這兩個說法都是錯的,已經有其他答案反駁過了,我就不提了。
由此可見,王重陽雖然的確是最厲害,但大體上跟其他四絕算是一個戰鬥序列的,否則也就沒有"五絕"之稱了,直說王重陽天下第一,其他四個人靠邊站就行了。
不過王重陽的武功有個特點:永無止境。
周伯通又道:“你師父洪七公的功夫是外家中的頂兒尖兒,我雖會得一些全真派的內家功夫,想來還不是他的敵手。只是外家功夫練到像他那樣,只怕已到了盡頭,而全真派的武功卻無止境,像我那樣,只可說是初窺門徑而已。當年我師哥贏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尊號,決不是碰運氣碰上的,若他今日尚在,加上這十多年的進境,再與東邪、西毒他們比武,決不須再比七日七夜,我瞧半日之間,就能將他們折服了。”
《射鵰英雄傳》十七回 雙手互搏
周伯通對王重陽很崇拜,這句話裡可能有水分,但是周伯通是個武痴,在這種事上就算有誇張的成分,但卻是不會說謊的。
國師道:“我在蒙古之時,聽說中原只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了得,今日見面,果然名不虛傳。其餘四位那裡去了?”黃藥師道:“中神通和北丐、西毒,謝世已久,這位高僧便是南帝,這一位周兄,是中神通的師弟。”周伯通道:“倘若我師兄在世,你焉能接得他的十招?”
《神鵰俠侶》三十八回 生死茫茫
金庸先生在續作裡都也想起來了王重陽肯定還能進步,可見在金庸老師的想法裡也是認可,並且記住了這個設定的:
王重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實力最起碼也在黯然楊過之上。
王重陽還有一個厲害的地方,就是天資和紮實的理論基礎。
只比四絕強一點,四絕卻衷心佩服,這肯定不是單單地七天打服了,肯定除了打還要辯論,王重陽肯定是連說帶打折服了其他四人。
王重陽看了幾天九陰真經,就已經融會貫通了,這個天資也是不容小覷。
綜上所述 武品和人品差不到哪去
-
6 # 明清書畫鑑賞
感謝提問:
王重陽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北宋末年,出身顯赫的世家子弟王喆在那個風雨飄渺的歲月裡沒有成為紈絝子弟,而是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青年才俊。王喆是個文武兼修的全才,分別參加文武考試輕鬆奪得“文舉人”、“武舉人”雙學位,聲名大噪。這樣的人才,對於一個重視人才的王朝來說前途無量。
可惜還沒等到王喆大展抱負,北宋滅亡了。王喆先是參軍抵抗金國南下大軍,最後寡不敵眾而節節敗退。最終失敗的王喆,在今天的河北一帶自發組織義軍不斷騷擾金國大軍後方。因實力太過薄弱,也並未獲得南宋朝廷支援。整體上輸多勝少,直到徹底失敗。
心灰意冷的王喆在終南山下看破紅塵,最終做了道士。道號重陽真人,建立全真教,王重陽就是這麼來的。全真教的全字,正好是金國的金字去兩點,說明王重陽出家了都沒有忘記國仇。這也是金庸推崇王重陽的原因。從整個射鵰英雄傳的脈絡就能看出來全真教有多恨金國。全真七子也不是後來收的弟子,是王重陽還叫王喆的時候的義軍手下。
不過後來的全真七子實在是沒法跟王重陽相比。全真七子的私恨大過國仇,因為當蒙古大軍壓境的時候,全真教新任掌教丘處機居然不遠萬里遠赴大漠給鐵木真獻媚傳教。導致金庸寫到最後只好把全真教給寫消失了。在神鵰俠侶中就能看出來金庸有多厭惡全真教了。先是抹黑後來直接不讓這幫賣國求榮的道士出場了,唯一一個跟全真教有關係的周伯通還是因為十分厭惡全真教,才有了更多的筆墨。
-
7 # 戰狼No2
歷史上的王重陽原名中孚,字允卿,道號重陽子,全真道祖師。出生於在陝西鄠縣,王重陽自幼好學,中過進士。靖康之難後,咸陽屬於金的偽政府劉齊管轄。宋建炎三年(1137)金廢齊,建炎四年(1138),金天眷元年,王重陽又前去應試武舉,中甲科頭名。
王重陽中武舉後,並沒有得到朝廷重用,而是給他了一個徵酒稅的小吏,47歲王重陽學文不成、練武也未能一定的境界,對官場感到厭倦,最終辭官歸隱。一年之後,王重陽突然遇到了兩個仙人:漢鍾離和呂洞賓。經兩個仙人點化,王重陽成呂純陽的化身,於是就悟了成仙了。
還有一種說法,王重陽自幼慷慨好義,不拘小節,是一位縱橫江湖的英雄好漢。只因憤恨金兵入侵,王重陽曾大舉義旗,與金兵對敵,事敗後在今戶縣祖庵鎮的南時村,自己挖了一個墓穴,號稱“活死人”和“王害瘋”在其中獨自居住潛心修行,長達兩年之久。“活死人墓”至今尚存完整。
金庸筆下的王春陽天資聰明,武功造詣深不可測,是一個獨步武林的奇才,他生在國破家亡的亂世,自己親身遭遇了國家殘破的痛苦,他曾幾次率兵抗金。但時勢環境迫得他無力挽回絕對的頹勢,便創立全真教,潛心修煉,武功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世稱"天下第一"。
-
8 # 海天玄宇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紅字“關注”。
歷史上的王重陽武藝和人品究竟如何?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全真道開創者,咸陽(今陝西咸陽)人,原名中孚,字允卿[1] ,入道後改名嚞(或喆),字知明,號重陽子,以“害風”為自稱。
王重陽文武全才,中得文、武兩舉人。所以王重陽的武功可見高強。宋代開始,武舉被納入整個科舉體系之中,確定了三組考試的程式和外場考武藝、內場考策論兵書的考試辦法,武舉制度臻於規整。而王重陽又中文舉,可以想見他的智力要比一般的武舉還要高很多。既然能考中武舉說明王重陽不論策論,就是弓馬也是嫻熟,實戰自然不在話下。另外此後王重陽連續奇遇,一遇純陽子,二遇海蟾子,悟得道家的至高道法。內丹修為甚高,可以說是內外功深厚,已經是大大的宗師。我們不談金庸武俠小說。僅從這裡就知道王重陽的文武雙才。
王重陽創立全真教,為北派教宗,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和諧學說。把宗教理論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境界。全真道內以《道德經》為主、《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輔,認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籙,不事黃白煉丹之術。尊純陽子和海蟾子為一、二祖。能夠成為大宗師的人品一定是頂呱呱。不說那些普通訊眾,單說他的著名的七位入室弟子。全真七子各個都是一派宗師。七個大宗師的師父的人品還用懷疑嗎?他的這七個徒弟都是大家的知識分子,不缺錢財,見多識廣,又不是未成年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單獨去查閱全真七子的事蹟生平,他們都肯拜王重陽為師,並且做出出色成就,就可以看出王重陽的厲害。自己厲害不算厲害。一個優秀的老師才是真厲害。
王重陽一個有大俠義、大博學、大慈悲、大智慧、大功德的修行者。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紅字“關注”。
-
9 # 薩沙
為什麼王重陽不娶林朝英?他為了事業不願意破童男身
林朝英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人。
就武功上,她和東邪西毒差不多,恐怕是歷史上第一人了(如果東方不敗算男人的話),只有童姥和李秋水能夠和她比一比。
書中寫道:郭靖想到前輩的俠骨風範,不禁悠然神往,問道:“那一位前輩是誰?不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宗師之一罷?”丘處機道:“不是。論到武功,此人只有在四大宗師之上,只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拋頭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聲名也是默默無聞。”郭靖道:“啊,原來是女的。”
就容貌上,她的畫像上長得極美,本人也應該是絕色美女。
書中寫道: 楊過跟著她走向後堂,只見堂上也是空蕩蕩的沒什麼陳設,只東西兩壁都掛著一幅畫。西壁畫中是兩個姑娘。一個二十五六歲,正在對鏡梳裝。畫中鏡裡映出那年長女郎容貌極美,秀眉入鬢,眼角之間卻隱隱帶著一層殺氣。楊過望了幾眼,心下不自禁的大生敬畏之念。
就情侶關係上,王林雖有競爭關係,但林朝英多次在困難甚至絕境中幫助王重陽,還是很親密的。
書中寫道: 丘處機道:“事隔多年,先師的故人好友、同袍舊部接連來訪,勸他出墓再幹一番事業。先師心灰意懶,又覺無面目以對江湖舊侶,始終不肯出墓。直到八年之後,先師一個生平勁敵在墓門外百般辱罵,連激他七日七夜,先師實在忍耐不住,出洞與之相鬥。豈知那人哈哈一笑,說道:‘你既出來了,就不用回去啦!’先師恍然而悟,才知敵人倒是出於好心,乃是可惜他一副大好身手埋沒在墳墓之中,是以用計激他出墓。二人經此一場變故,化敵為友,攜手同闖江湖。”
就追求上,見王重陽裝傻,林朝英乾脆冒著當時的大忌諱去女追男。
書中寫道:那人道:‘這也好。若是我輸了,我終生不見你面,好讓你耳目清淨。’先師道:‘若是你勝了,你要怎樣?’那人臉上一紅,無言可答,終於一咬牙,說道:‘你那活死人墓就讓給我住。’“那人這句話其實大有文章,意思說若是勝了,要和先師在這墓中同居廝守。先師好生為難,自料武功稍高她一籌,實逼處此,只好勝了她,以免日後糾纏不清。
可以說,林朝英也算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了。
那麼,為什麼王重陽不娶林朝英呢?
這就是一個事業狂的悲哀。
眾所周知,王重陽最初是反金的農民軍領袖,但第一次創業就失敗了,還是慘敗。
他的官兵被金軍殺了個精光,自己還被追殺,被迫躲入古墓。
對創業失敗過於失望,王重陽多年蟄伏不出,最後被林朝英臭罵了幾天,才忍不住出來的。
出山以後,因為種種原因,王重陽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就是成為武林的領袖。
王重陽的武功極高是沒錯,但並不是一枝獨秀,和其他人拉開很大差距。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僅僅是比東邪西毒略勝一籌而已,是鬥了七天七夜才分出勝負。
書中寫道:周伯通說:當年我師哥贏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尊號,決不是碰運氣碰上的,若他今日尚在,加上這十多年的進境,再與東邪西毒他們比武,決不須再比七日七夜,我瞧半日之間,就能將他們折服了。
這種情況下,王重陽顯然不能和林朝英結婚,為什麼呢?
他的師弟周伯通,曾經一下道破了秘密!
周伯通對郭靖說:當年我若不是失了童子之身,不能練師兄的幾門厲害功夫,現在哪裡還怕一個黃老邪?
哈哈,這就是王重陽的大秘密了。
他需要童男身保持武林第一高手的身份。
童男內功強大,這並不稀奇。
鹿鼎記裡面的神龍教洪教主,練上乘內功也是不能進女色,導致洪夫人最後出軌加背叛。
倚天屠龍記裡面的張三丰如此厲害,也在於他的內功是所謂處男在可以練的純陽無極功。一個100歲的處男,自然是古來罕見,張三丰哪裡能夠不厲害呢!
王重陽之所比黃藥師、歐陽鋒他們要厲害一些,關鍵就在於他是童男身,練就了一些童男才能練的武功。
很簡單的推論:如果王重陽和林朝英結婚,童男身一破,可能就和東邪西毒差不多了。
那麼,王重陽第二次創業,或者說他此生唯一的寄託:成為武林第一人,也就灰飛煙滅了。
王重陽似乎對男女之情沒有太多興趣,反而是一個事業狂。
從自私角度考慮,王重陽寧可不和林朝英結婚,也一定要第二次創業成功。
可見,王重陽是個自私的人,或者說他確實對林朝英愛的不深,沒有到能夠放棄事業的地步。
個人感覺王重陽並不真正愛林朝英,大體就像楊過和公孫綠萼的關係。
楊過對公孫綠萼很感激,也曾看到穿內衣的公孫綠萼進而心動,卻和愛情沒有任何關係。
王重陽啊王重陽?你這傢伙真是事業狂啊!
-
10 # 狂風大浪
歷史上王重陽確實是文武全才。但是並沒有中過文武狀元,只是中過金國的進士,後來又中了武舉。還參加過齊阜昌年間的禮部試,可惜落榜了。齊是金國在佔領北宋北方後建立的傀儡政權。這種考試王重陽都要參加,一方面說明一直生活在金國的王重陽,在身份認知上,他覺得自己是個金朝人,對宋朝並無歸屬感。也說明他和古代多數知識分子一樣,最初都是熱衷於功名,想當官的。有學得文武藝,售與帝王家的志向,只是後來王重陽當了多年的徵酒小吏,就心灰意冷了,在機緣巧合下,出家當了道士。
王重陽創立全真教,主張以內丹修煉為主,倡匯出世修行,清靜無為。他後來收弟子都要出家修行,不問世事。他最看重的是個人的修行。同時為了方便傳教和修行,力主和朝廷搞好關係。王重陽五十八歲去世,一直生活在金國,並無所謂抗金領袖一說,也從沒有造過金國的反。他的弟子丘處機也秉持王重陽的態度,在成吉思汗勢大以後,馬上跑去與成吉思汗談長生了。金國和南宋召見他,丘處機找藉口沒去。金國是他的故國家鄉所在,南宋可以算是他的文化血脈上的根。可丘處機選擇了成吉思汗。可見他們這一群人,更重的是自己小群體的利益,心中沒有家國情懷。
王重陽作為丘處機的師父,他們的思想是相近的。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王重陽的武林領袖形象,俠之大者的氣派,真實的王重陽身上是不存在的。
他就是一個普通的想修道仙的道士。對於皇朝天下,他想的是順從,順勢而為,和諧共處。更主要的是要有利於他的全真教的傳播,誰支援他,他就支援誰。
人品,這東西怎麼定義呢?按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領袖,抗金英雄,那王重陽是百分之百沒有的事。按個人奮鬥,青史留名來說,王重陽做為全真祖師,那也是史上有一號的人。也是受人尊崇的人。
回覆列表
王重陽的武藝在當時來說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高手,但不能稱為絕對的第一,畢竟武林高手眾多,有的又隱居!少林的斗酒僧武藝起碼與之不分伯仲!
人品方面也不可太過武斷給出結論:為了他的名聲,為了捍衛禮教,王重陽可以放棄自己的愛情,讓林朝英一生不嫁,鬱鬱而終,可以說這是王重陽相當懦弱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