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蘇唯文

    沒有關係。

    李唐王朝的李氏出自隴西。血統較為複雜,混雜了鮮卑血統。

    而李氏北韓開創者,李成桂是出自全州李氏。

    全州李氏的始祖李翰是新羅司空。這個李氏從何而來已不可靠,但是不大可能是李唐皇室移脈。

    北韓李氏雖多,到卻並不是同出一脈。確有李氏是唐人移民,但是並無記載李唐皇室移民和全州李氏有何關係。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二者沒有半毛錢關係。李淵一支出自隴西李氏,從秦國開始他們就世居隴西郡,在漢朝更是已經成為一個望族。魏晉時名列中原五姓高門。而李氏北韓於明初立國,他們的祖先是新羅司空李翰。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們真的是唐李之後甚至哪怕只有一點點關係,北韓李氏絕對不會不說的。這對於李成桂而言太有助於他皇位的鞏固了。

    很鮮明的例子就是明朝大將李成梁這一支,他們家明確是洪武初年從北韓遷入遼東的,但是他卻說,他的家族是隴西李氏之後,唐末避亂跑到北韓,然後明初又跑回來了。

    真假咱們暫且不論,只需要知道唐李是個金字招牌,只要姓李的,除了趙郡李氏(李弼這一支)外,沒有不想和唐李搭點關係的。李成桂沒說有,那就說明真沒有,而且是一點關係都掛不上的那種。

    不過雖然兩個李雖然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建國之初卻有非常相似的經歷。

    李成桂能建國,他的五兒子李芳遠功不可沒,但是在一眾大臣的勸說下他在洪武二十五年立了老八李芳碩為世子。

    李芳遠不服啊,一怒之下發動北韓版玄武門之變,率兵殺進王宮,殺死李芳碩和李芳蕃,並且殺死了開國一等功臣鄭道傳。

    李成桂被五兒子的殘忍嚇到了,他立刻宣佈退位,但是有意思的是他把王位傳給了二兒子。李芳遠則靠著實力掌握了實權。

    李芳遠手握實權,他哥李芳幹又不幹了,起兵失敗李芳幹被流放。

    已經退位的李成桂非常懼怕李芳遠加害自己,遂跑回老家躲了起來,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就被李芳遠帶了回來,隨後被幽禁至死。

    殺弟殺兄又幽禁父親的李芳遠很快便如願以償當上了北韓國王。

  • 3 # 人者仁義也

    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李氏北韓王族的歷史淵源,李氏北韓的建立者是李成桂,看過韓劇的都知道,這就是韓劇裡面的北韓太祖。他雖然姓李,用漢字也寫著李字,但是這個李是三韓人的發音,和中國的李氏有著完全區別,而且唐朝的李氏是正統華人,起源於趙郡李氏,雖然唐朝宣稱自己是隴西李氏。但是這兩個李氏都在中國的西北,和李氏北韓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先來看看李氏北韓的起源,有助於大家理解。

    李氏北韓的祖先是三韓人,而唐朝的李氏是華人,而且北韓的李裡面的“李”發音近似於漢字的李,所有李氏北韓書寫漢文文字的時候,就寫做李。李氏北韓建立者李成桂所在的李氏家族是全州李氏,也就是三韓人建立的國家新羅裡面的豪族,李氏北韓的王族給自己追溯的祖先是全州李氏,這個李氏家族只能算是豪族,談不上北韓的三韓貴族。全州李氏來源於新羅的司空李翰,李翰的後裔很多,李成桂所在這一脈只是其中一支,李成桂可以考證的始祖是李安社,李安社由於和全州當地官員因為官妓鬧出不愉快,最後被流放。在流放的時候跑到了北韓和元朝的邊境居住,最後索性投奔了元朝,來到翰東,成為元朝南京五千戶所達魯花赤。

    這必須提出來的是,李安社當時統治的區域內有很多女真人,蒙古人,李氏家族在元朝當官的時候,已經很大程度上蒙古化了。比李氏家族在李安社,李行裡之後的李椿,就有個蒙古名字叫做孛顏帖木兒,李椿有兩個兒子,長子李子興,蒙古名塔思不花,次子就是李子春,蒙古名字叫做吾魯思不花,也就是李成桂的父親。李子興早死,幼子年幼,元朝的達魯花赤的職務就傳到了李子春的手中。

    李子春作為元朝官員,但是暗地裡卻和當時的王氏高麗相互通訊, 在元末天下打大亂的時候,把自己所佔據的元朝雙城一代的土地想要送給王氏高麗。此後王氏高麗派柳仁雨攻打雙城,柳仁雨到達北韓的登州之後,距離雙層兩百里,逗留不前。李子春作為內應和柳仁雨裡應外合大破雙城的趙小生,卓都卿等人。高麗於是把這些原本屬於中國的土地侵佔。李子春進入高麗之後,才把自己的蒙古名字吾魯思不花,改為現有的名字李子春。

    李子春的兒子就是北韓的太祖李成桂。李成桂作為蒙古化的高麗人在當時的王氏高麗末期作戰勇猛,這使得李成桂迅速崛起為當時王氏高麗的政治上的強有力的人物。此後在威化島回師行動中一舉掌握高麗的大權,最後順利篡位成功,成為北韓王朝的開闢者,也就是北韓太祖。

    所以說李氏北韓和李唐王朝沒有任何關係。

  • 4 # 雄鷹展翅長空

    1,李氏北韓與李唐王朝沒有多少關係。

    李氏北韓又稱為北韓王朝,是一個存在時間很長的位於北韓半島的封建王朝:從1392-1910年。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國,李成桂本貫全州李氏,出生於元朝雙城總管府(今北韓咸鏡南道咸興一帶),是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李子春的嫡長子。北韓人的始祖是中國商代的移民與當地土著的融合體,稱為簊子北韓,後來為了方便統治學用中國的姓氏,最早仿效中國的唐朝在人的名字前面冠于姓氏,但北韓的李姓與中國的李姓並沒有多少血緣關係。

    李氏北韓首都開始定在開京(今開城),1400年最終定都於漢城。至15世紀中期,其版圖基本上穩定:大致在鴨綠江與圖門江以南的北韓半島。其國名北韓為李成桂所擬,由朱元璋在1393年裁定並取國號為北韓。李氏北韓歷經中國的明清兩代,並臣服於清朝。1894年日本入侵北韓半島,清軍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北韓在日本的授意下獨立並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吞併北韓半島。至此李氏北韓歷經27代君主,共519年的歷史。

    2,中國的李唐王朝,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王朝。由李淵建立,唐朝共21帝共289年的存在時間。李淵出身北周關隴,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世代顯貴。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時期的太尉,李虎聯合丞相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賜姓大野氏。北周受禪之後,追封李虎為唐國公。唐朝的國號,溯源於此。李淵的父親是李昞(甘肅隴西成紀人),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是鮮卑貴族獨孤氏的親姐妹。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姐,李世民的母親竇氏也是北周皇族,鮮卑人。李氏皇族擁有一半遊牧民族的血統。中國的李姓源於嬴姓和姚姓,也有改姓與賜姓的,是中國的第一大姓。據考究李淵的先祖是西漢名將李廣,再到李廣的十四孫李弇(李廣的→李昶→李暠(也作李皓)→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淵。當然這個排位只是李姓後人根據史料的推理,至於真實性有待考究。

    透過上面的對比我們發現李氏北韓與中國的李唐王朝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只是在唐朝時北韓半島借用了中國的姓氏,李氏北韓開國皇帝李成桂來自於北韓全州,全州李氏的始祖李翰是新羅司空,後傳了十多代,是新羅六姓的後人,而新羅出自辰韓,是中國移民在南韓建立的政權,李成桂的高祖李安社是元朝的子民並遷移到咸興一帶,李安社的後來在這裡娶妻生子。至於新羅政權的先祖是來自中國哪個地方的移民就難於考究了:畢竟中國商代的時候有大批華人移民北韓並與當地的土著融合而產生了北韓民族。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李氏北韓是元末明初由王氏高麗權臣李成桂在北韓半島建立的政權,也是北韓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廢王氏高麗自立後採取了“事大”的戰略,嚮明王朝稱臣並將擬定好的幾個國號提請明太祖朱元璋定奪。最終,朱元璋一錘定音,北韓成了李成桂所建新政權的國號,史稱“李氏北韓”。

    李氏北韓國姓李氏的源頭

    對於李氏北韓宗室的姓氏,南韓、北韓方面是有明確文字記錄的,李氏北韓國姓為全州李氏。有文字可考的全州李氏先祖是新羅王朝的司空李翰,更早的祖先已經無法確切考證了。據部分歷史學者推測,全州李氏更早的先祖可能是所謂“新羅六姓”中閼川楊山村始祖李謁平的後人。新羅王朝與唐王朝差不多屬於同一個時期,其北部的高句麗曾經與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都發生過不愉快,後來百濟、高句麗被新羅所滅。換言之,至少從唐王朝開始,全州李氏就不屬於唐王朝宗室的分支,他是新羅“土著”!

    唐王朝國姓李氏的源頭

    唐王朝的國姓李氏的源頭也是相當明確的,史稱“隴西李氏”。隴西李氏自秦漢時期起就是隴西地區著名的世家大族,秦名將李信、漢“飛將軍”李廣都是出自隴西李氏。其始祖是秦國司徒李曇的長子——隴西郡郡守李崇。魏晉時期,隴西李氏趁亂崛起,西涼王李暠建立了隴西李氏歷史上的第一個政權——西涼政權。

    南北朝時期,隴西李氏成為了北朝數一數二的豪門世家,與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中原五姓高門士族。在北周時期,隴西李氏曾一度隨波逐流、鮮卑化,被賜姓“大野氏”。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在南北朝時期,李氏世家就已經不止隴西李氏一家,還有趙郡李氏。換言之,就算姓李,也未見得就是隴西李氏。這還不包括非豪門世家的李姓以及唐王朝被賜國姓的臣工,如李勣等。所以,姓李與隴西李氏並不是一回事,更不要說是遠在北韓半島的全州李氏了。

    全州李氏是否與隴西李氏有聯絡

    就目前存世的隴西李氏族譜、家譜及一些史料來看,隴西李氏的幾大重要分支——所謂“隴西李氏十三房支”中沒有一支是遷徙到北韓半島的。南韓、北韓方面的史料也沒有指向全州李氏來自中國的記載。因此,較大可能性是二者沒有關係,是獨立發展的兩個李氏。

    但是,人們經常說一句話——“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者遇到一起經常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似乎同姓就是同一個祖先。其實不然,中國的姓,除了姒、子、姬、姜這些夏商周的古姓之外,戰國、秦漢之後的很多姓其實都是以祖上的氏為姓。氏這個東西其實是相當“隨意”的,可以以封地為氏、可以以官職為氏,甚至像比干的兒子,因為曾在長林山中避難,於是便成了林氏,後代索性姓了林……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古代交通又非常不便,不同地域的人取了相同的氏是極其有可能的,這些人的後世又以氏為姓,於是不同宗的同姓出現了。這還主要是貴族之後,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姓,後來索性隨便取一個,那就更加什麼姓都有了。因此,五百年前未必就是一家,很可能同姓者根本不是同一個祖先。

    全州李氏與隴西李氏很可能就是前面說到的這種情況。商紂王帝辛的胞兄箕子建立箕子北韓之後,給北韓半島帶去了商周的姓、氏,很可能全州李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或許是因為封地、或許是因為官職,又或許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李氏成為箕子北韓的一個姓氏並傳承了下去。而這個李氏與中國的李氏無關,它就是北韓半島的“土著”姓氏。

    當然,自箕子北韓起,北韓半島與中國交往不斷,人員往來也相當頻繁,會不會有個別中國的隴西李姓氏後裔遷居北韓並定居,這個真的很難說。再就是唐王朝的賜姓,他能給自己人賜國姓,難道就不能給臣服自己的外藩賜國姓嗎?同樣有這種可能性。因此,我們並不能完全排除全州李氏與隴西李氏的聯絡,但這種所謂聯絡只是偶然因素,連孤證都算不上。歷史學講究孤證不立,這連孤證都算不上,自然更不立了。

    綜上所述,李氏北韓的國姓李與唐王朝的國姓李雖然都是李姓,但全州李氏與隴西李氏並不是一個概念,甚至“五百年前是一家”都談不上。它們很可能就是自己中國和北韓半島獨立發展出來的兩個同字的不同姓氏。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史料或考古出土實物可以證實全州李氏源自隴西李氏或中國的其他李氏。當然,偶然因素是可能存在的,但本著孤證不立的原則,這連孤證都算不上,顯然是不能作為理據的。

  • 6 # 有風物語

    李氏北韓和大唐並沒有什麼直接聯絡。李氏北韓是1392年由李成桂建立的,那時候中國已經進入了朱明時代。

    要說有點關係,那就是姓氏上的。唐皇姓李,李氏北韓的國姓也是李。不過李氏北韓的國王可從來沒說自己與李唐有什麼親戚血緣關係。

    但是提到姓氏的關係並不是廢話,自然是有點淵源的,因為如果沒有唐朝還真就沒有北韓的李氏。這事還得從頭開嘮。

    中土和北韓半島的關係

    北韓和中原王朝有了聯絡,最早要追溯到周朝。周朝建立後,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叛逃東北。當時周公旦就命令召公奭前往追剿,召公奭的隊伍中還有一位商王室成員,就是箕子。召公奭追到今日北京一帶就不追了,而箕子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為了追武庚,還是終於魚入大海,總之是一直朝東邊進發,最後到了北韓半島,憑藉先進文化建立了國家,也就是我們知道的箕子北韓。

    後來劉邦建立大漢朝,封盧綰為燕王,結果盧綰被嚇得造了反,漢軍撲滅反叛之後,盧綰的部下衛滿就帶著千餘人遠躥遼東,也許覺得遼東也不安全,竟然衝進了北韓半島,而且一下子就滅掉了箕子北韓,史稱衛滿北韓。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位胸懷四海的雄主派兵滅掉了衛滿北韓,設立了漢四郡,就是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臨屯郡,官員都是中央政府指派漢人出任,統治了大部分的北韓半島,只剩下東南一小塊地方留給了北韓土著,也就是所謂的“三韓”,需要對漢王朝上貢。

    漢朝憑藉著附庸國夫餘國和這四郡拱衛遼東郡,甚至是東漢時期,仍然能在東北發號施令。三國時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威服四夷,又在北韓半島設了帶方郡。但在司馬懿征伐遼東之後,幾乎殺死或帶走了所有的漢人,於是漢人王朝對於東北再無什麼影響力可言。

    秦並天下,其淮、泗夷皆散為人戶。其北韓歷千餘年,至漢高帝時滅。武帝元狩中,開其地,置樂浪等郡。至後漢末,為公孫康所有。魏晉又得其地。其三韓之地在海島之上,北韓之東南百濟、新羅,魏晉以後分王韓地。唐朝杜佑 《通典》

    大唐和北韓半島的關係

    隋煬帝因為數次征伐遼東而最後鬧得國滅身死一直為人所詬病,但是大唐崛起後,唐太宗和唐高宗居然也要遠征遼東,就此可見隋煬帝並不是腦袋發熱之舉,只不過臨陣指揮上神經病了一點。

    為何要徵遼東呢,因為在漢人勢力真空之後,東北出現了一個區域性強國就是高句麗,歷史也透過事實證明了,東北地區的區域民族一旦強大,絕對會對中原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契丹人,比如女真人。

    這個時候,北韓半島除了北方被高句麗佔據之外,其他部分都是土著聯合起來對抗高句麗。大唐一下子就高句麗打趴下了,順道幫著新羅滅了百濟,並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而在新羅設立了雞林州都督府,

    詔以新羅國置雞林州大都督府,仍授法敏雞林大都督。《唐會要》

    新羅就是大唐的屬國,在新羅對外正式稱呼中習慣性帶上了宗主國的名字,比如“有唐新羅國”、“大唐新羅國”。甚至一度年號都改用唐朝年號。

    北韓的李姓就是從唐人那裡拿的

    從新羅時代開始,北韓半島就汲取了大量的中原先進文化。其中就包括姓氏。

    李氏北韓的王族是為全州李氏,先祖是新羅的司空。

    新羅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其實最晚接觸中原文化,不像是高句麗和百濟等國,貴族們早就有了姓氏,新羅只有王族有姓氏,就是樸、昔、金。

    新羅初期有六大部落,於是新羅王就給這六大部落賜姓,姓是照搬的唐朝幾大門閥,即是:隴西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樂安孫氏、滎陽鄭氏和河東裘氏。

    所以,李氏北韓的來歷是與大唐有關的,因為直接用了隴西李氏的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色列在中東有什麼戰略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