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嘟看電影
-
2 # 伊昂楊
首先非常感謝能有機會與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鏡頭語言呢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去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
鏡頭語言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鏡頭的語法主要面向對拍攝影視作品有熱情但無基礎的讀者,既講怎麼做又講為什麼要這樣做,兼講攝影器材及其工作原理;既講機位和運動,又講單個鏡頭內部如布光、構圖、排程等的語法;既講拍攝現場的事兒,又講準備期的事兒,且會顧及後期剪輯,助你做一名受剪輯師歡迎的攝影師。全書文風通俗風趣,十分易懂。
在這裡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順順利利,錢包鼓鼓囊囊!
-
3 # 小河馬電影
鏡頭語言之電影鏡頭畫面的基本敘事形式
1、電影鏡頭畫面的敘事姿態(視點)
電影中的每一個鏡頭都表達了一個視點。就影片整體而言,視點常被稱為敘事姿態,它表達了敘事者對於事件的判斷,即它決定了觀者要認同誰。
對觀眾而言,視點通常是隱形的,然而它所積累的變化的效果,深深影響了觀眾詮釋場景情節的方法。由攝影機的擺放、鏡頭剪接和畫面構圖所創造任何場景的敘事姿態,往往是被大眾忽略的。這也許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視點也許是導演對電影貢獻的最重要層面。敘事姿態常淪落為技術上或影像關注的意外結果;或僅是被任意操縱的結果。
敘事人稱
影片創作者用第幾人稱來敘事(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呈現出主觀和客觀的區別,主觀敘述角度使觀眾身臨其境地變成了銀幕上的人物,他的視野必然帶有某種情緒因素;客觀敘述角度則較少具有這種參與意識,更多用作場面開始的環境交代、對於事物的冷靜觀察和人物關係不偏不倚的介紹,觀眾象一個隱身人,隨時處在理想的位置上旁觀著劇情的發展。
第一人稱視點:每個鏡頭都有它主觀性的程度,更精確地說,都提供了我們認同的程度。基於這個理由,過肩鏡頭和雙人鏡頭就可以根據演員的視線和敘事脈絡,來強調場景中某一個人的視點。
全知視點:對被表現事物的態度是透過如何表現它而體現出來的。這裡立即產生一個方法和手段的問題,即用什麼方法和手段來處理這一表現,使得在表現出它是什麼的同時還能表現出作者對他持怎樣的態度,以及作者希望觀眾對它所表現的事物有怎樣的感受、感覺和感情。
敘述角度
鏡頭既可用作劇中人物視線方向的化身,暗示觀眾"誰在看?"比如孩子看大人用仰攝,法官看罪犯用俯攝,兩人面對面談話用正面平攝的對打;又能代表導演對觀眾的引導和對事物的評價,比如,一個陰謀家每次出場都背對著鏡頭;為未來而獻身的勇士在仰拍鏡頭中映襯著廣闊的天空,等等。
一般來說,鏡頭歸為正常角度和非正常角度兩大類,大多數影片以正常角度的鏡頭為主,平和親近的記述著生活的常態,偶爾出現的俯仰等非正常角度鏡頭,則是有意要提醒觀眾注意點什麼。
2、電影鏡頭畫面的敘事型別
電影鏡頭畫面作為電影最基本的敘事單位,它的作用與功能構成了電影敘事的視覺意義。
關係鏡頭
又稱之為場景主鏡頭、交待鏡頭、空間定位鏡頭、貫穿鏡頭或整體鏡頭。
一般是以全景系列鏡頭(大遠景、遠景、大全景、全景)景別為主。
關係鏡頭的作用十分明確:交待場景中的時間、環境、地點,人物、事件、人物關係及規模、氣氛,表現人與環境關係,人物大面積位移,人物動作過程及結果。
在連續的鏡頭畫面中,強調景物的造型效果,環境的寫意功能,造成視覺的停頓,節奏的間歇。同時,關係鏡頭還可以造成視覺舒緩,強調環境的意境。
動作鏡頭
又稱之為區域性鏡頭,小關係鏡頭,敘事鏡頭。
景別處理以中近景及近景系列(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景別為主。
主要是表現人物表情、對話、反應,再現、強調人物動作及動作過程、動作細節、動作方式、
動作結果等,表現具體交流者之間位置關係。在連續的鏡頭畫面中,形成較快的視覺節奏,對人物運動的表現達到視覺效果的高潮。
動作鏡頭由於景別的緣故和對人物動作的表達而在視覺上具有可看性,因此是以表現人為主,表現動作為主。鏡頭排列中對敘事基礎(對話)、敘事重點(動作細節)、敘事渲染(動作方式)都有強化作用。
渲染鏡頭
又稱之為空鏡頭。
渲染鏡頭的景別並沒有特殊的規定性,完全取決於鏡頭內容的要求和前後剪接鏡頭視覺上的變化要求。多用來調整敘事、減弱敘事效果,調整情緒、調整視覺、強調風格。這類鏡頭的構圖要更具繪畫性效果,更具美感形式,畫面色彩要更具寫意性。
渲染鏡頭的任務,就是要在鏡頭排列和並列中起到對敘事本體、影片場景、動作及主題的暗示、渲染、象徵、誇張、比喻、擬人、強調、類比……等作用。
這類鏡頭的構圖要更具繪畫性效果,更具美感形式,畫面色彩要更具寫意性。
在創作中,無數鏡頭畫面的排列與組合,無非是由關係鏡頭、動作鏡頭、渲染鏡頭這三類鏡頭組成。作為導演,應該根據影片主題、場景條件、敘事風格來合理安排這三種類型鏡頭的比例,並注意在從拍攝到剪接中的三種類型鏡頭的有序的交錯比例,否則,在視覺上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影片《東邪西毒》中,三種鏡頭的運用十分流暢。這是一個與時間有關的故事,在時間流逝後,沉澱下來的是記憶。王家衛在這部影片中以橫向的敘述方式,把幾個沙漠過客的個人的經驗碎片和生命體驗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展示出一種屬於後現代語境下複雜、多元的人際關係,以及人物個體缺失的情感狀態。將典型的都市生存體驗和生命感受都設定在一個陰暗、殘缺、迷幻的武俠片古代時空中。在這個虛幻的時代裡,一切有形的都將被虛空吞噬,只有無形的生命感受、感悟才能永恆。充分體現了:在世紀末的絕望和絕望中的追尋,在逃避和記憶之間暫時的居停這一母題的景別,但常規的景別是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由於視線看中的關係,使畫面上產生劇中人主觀視點的鏡頭效果,極具交流感和參與感。
3、電影鏡頭畫面的敘事構成
電影場景中拍攝最多、最基本的人物形式是雙人對話,由此形成了場景人物、鏡頭空間分佈形式,這是電影鏡頭畫面的基本構成,須重點掌握。
動作軸線
被攝物件的視線方向、運動方向和物件之間關係所形成的一條假定的直線。
動作軸線的目的是很簡單的:組織攝影機角度,以維持一貫的銀幕方向與空間感。原始設計的目的是要確認,如果一個場景中有多角度的拍攝,那些鏡頭可以被剪輯在一起,而不會造成觀看者對銀幕空間認同的錯亂感。
鏡頭的越軸:鏡頭轉換視角時,超越一側人為假設的180°的範圍界限,改變鏡頭畫面所在的空間關係。空鏡頭越軸、看鏡頭越軸、鏡頭運動越軸、人物運動越軸、跳軸。
動作軸線跟隨運動的方向
在《教父Ⅱ》中年輕時的維多·科里昂開著一輛小卡車行駛在紐約義大利社群擁擠的道路上,地方黑道大亨法努奇突然坐上駕駛室的副座,在車子行進中和維多·科里昂談話。使用了兩個移軌鏡頭,分別在車子的兩側,拍攝下來的鏡頭剪輯在一起後,形成一組非常廣的過肩鏡頭。對話場面中每次鏡頭切換,就造成背景方向的顛倒。如果鏡頭拍得緊些,讓兩人充滿畫面,鏡頭切換間的這種突兀也許會減輕些。但影片的效果是,鏡頭的轉換並沒有干擾觀眾,可見,180°軸線的規則也有其寬容度。
三角機位系統(九鏡法)
就是在假想180°軸線的同一側,表述攝影機位置的一種傳統的簡便方法。這個系統認為所有素材的基本鏡頭,都可以從這180°工作空間的三個點上取得,將這三點連起來,根據攝影機的位置,我們就會得到不同形狀和麵積的三角形,在這三角機位系統中的任何鏡頭,都可以互相連線,這個系統包含所有連續鏡頭的對話場面中,基本的景別和攝影角度。
影片《駭客帝國》的這個平面圖示展現了人物對話的基本鏡頭分佈規律,其它的鏡頭形式是從這個基本規律演化出來的。圖示的上方是被拍攝空間,一般稱為背景空間、表現空間。圖示的下方一般稱為排程空間、暗示空間,是不具體的畫外空間。
1號鏡頭處在九個鏡頭所構成的三角形的頂端上,是關係鏡頭,也是一個在場景中充當主機位置的鏡頭。這類鏡頭所拍到的畫面大都是全景系列。
2、3號鏡頭與1號鏡頭在視軸方向上基本是同步的(平行的),所以我們稱這類鏡頭更多的是人物的中景,中近景,近景,人物是單人畫面、視線向外。
4、5號鏡頭處在鏡頭平面圖的最底邊外側,我們稱之為外反拍鏡頭,又稱為過肩鏡頭、區域性關係鏡頭。景別以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寫為主。
其鏡頭的特點是在軸線一側的兩個人物後背的角度位置。鏡頭是雙人畫,人物在畫幅中的位置在兩個鏡頭中是永遠不變的,即a在左,b在右,並在鏡頭中維持這種關係。人物在鏡頭中是一前一後,兩個人物可以互為前景或後景。
6、7號鏡頭我們稱之為內反拍鏡頭,又稱之為正打、反打鏡頭,景別一般以中近景、近景、特寫為主。
從視覺效果上分析,6、7號鏡頭拍攝時越接近軸線,畫面人物越有交流感,越有參與感、越有滲透感。而鏡頭越遠離軸線,畫面人物越體現不出交流感。8、9號鏡頭我們一般也稱之為正打、反打鏡頭。
這兩個鏡頭比較特殊,他們的鏡頭視軸方向與人物軸線方向基本平行或重合,我們又稱之為騎軸鏡頭、視軸鏡頭。
人物不是看左看右,而是看中。視覺上是在與觀眾交流,拍攝上是在與攝影機交流,因此我們又稱之為中性鏡頭。8、9號鏡頭由於人物位置遠近不同,會產生出各種不同的景別。但常規的景別是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由於視線看中的關係,使畫面上產生劇中人主觀視點的鏡頭效果,極具交流感和參與感。
-
4 # 影視樂之者
樂哥儘量使用通俗易懂口語,然後結合一些耳熟能詳的電影劇照來回答這一問題。
進入正題:
我們把景框比作眼眶,把鏡頭比作眼睛,那麼——
眼睛裡能裝進多少東西,由景框決定;眼睛看到什麼,由鏡頭決定;至於看到(導演想讓你)這些內容之後,觀眾們會聯想到什麼,則透過鏡頭的語言和語法來實現……
換句話說,所謂的鏡頭語言和鏡頭語法,其實就是一種手法——導演使用自己的鏡頭,想讓我們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以某種方式(或心境)、看到他想要表達的某種東西的方法。
舉幾個例子:
①先來看電影《Hello!樹先生》中的這張劇照。
注意到劇照左上角和右上角的、帶虛影的弧形了嗎?
所以說,影片中的這個鏡頭,模仿的是人的眼睛。
這就是導演運用“擬人”的手法,想讓觀眾們看到:在別人眼中,這顆樹是什麼樣子!
②再來看一下蝙蝠俠系列劇照。
這是《蝙蝠俠俠影之謎》的一張劇照。為了讓大家一目瞭然,樂哥用橘色圈圈將圖中的光源標了出來。
扭曲的樓梯空間,詭異的光線,再加上從天而降的蝙蝠俠。
還有這張——
《蝙蝠俠黑暗騎士》劇照,還是熟悉的DC暗黑風格,燈光同樣詭異。
綜上,導演能透過鏡頭語言,渲染各種氛圍,誇大或者弱化某種效果,讓觀眾產生某些錯覺。
兩張圖使用的濾鏡不一樣,色調不一樣,角度不一樣,表現的內容自然也不一樣。
一個陳舊,一個明亮;一個和煦,一個堅強……
顯而易見,拍攝的角度和使用的濾鏡,也是一種鏡頭語言!
結語電影是一門非常深奧的綜合藝術,如果要將鏡頭語言和鏡頭語法展開了講,估計幾天幾夜也講不完。
以樂哥淺顯的電影知識,只能為大家介紹這麼多。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下關注,樂哥陪你一起看電影!
-
5 # 有秘密的大果兒
作為觀眾,如果我們在看完電影后,僅僅明白了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塑造出了哪些人物(或動物)形象,那我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透過分析鏡頭語言,去揣摩導演的意思。如果我們不懂這個,那麼我們實際上是在像看小說一樣看電影,從而忽略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
有人說,我看片子就是看片子,要什麼看懂鏡頭語言之類的勞什子。是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很多電影是藝術品,值得去好好分析,它和小說、戲劇等藝術形式一樣,都應該有分析的價值和必要。同時,透過讀懂鏡頭語言獲得的藝術上的快感,是簡單的看電影所無法比擬的。
舉一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中,黛玉初見賈母及迎春等人時,說自己曾讀過四書。但當見到寶玉後,卻又說自己沒怎麼讀過書,只識得幾個字。黛玉為什麼在短短時間內,對一個問題有了兩個答案?這是因為,黛玉善於察言觀色,在第一次回答問題後,意識到賈母的“女子無才便是有德”的心態,覺得自己答“讀過四書”不招老太太的喜歡,所以在第二次面對這個問題時,果斷改口說自己不怎麼讀書,以討賈母的歡心。這正和本回開頭所說的黛玉的“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這種心態高度吻合。如果我們把這個細節放過,就真是辜負了作者的一番苦心了,從而談不上看懂了小說。相反地,如果我們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並且分析出了其中的含義,我們會獲得快感,就像解開了一道難題一樣。
讀懂鏡頭語言,也能獲得類似的藝術快感,並且讓我們更多地瞭解到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秘密,更能提升逼格,讓你從身邊的只懂看劇情、人物的中低端影迷中脫穎而出。
-
6 # 君不見3314
作為觀眾,如果我們在看完電影后,僅僅明白了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塑造出了哪些人物(或動物)形象,那我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透過分析鏡頭語言,去揣摩導演的意思。如果我們不懂這個,那麼我們實際上是在像看小說一樣看電影,從而忽略了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有人可能會問了鏡頭語言是什麼呢
“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所謂“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
回覆列表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拍攝中,鏡頭語言是一樣動態的畫面語言的方式,它有自己的“語法結構”、“句子”等,鏡頭的畫面構造的成分比較複雜多樣,參與拍攝動畫的人員必須要去了解鏡頭畫面構造因素的“語法”。作為宣傳片拍攝的人員要儘量懂得這些“語法”,這樣才能在鏡頭畫面裡“組織內容”。
鏡頭語言是一樣視覺的語言,往往它能夠鮮明具體的傳遞出畫面裡的內容,宣傳片拍攝裡的攝像機裝置的運動和鏡頭的切換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鏡頭語言。動畫片裡的世界是虛構的,因此動畫片中攝像機裝置也是虛構的,繪製出的動畫片分鏡頭指令碼的過程其實也就是模擬真實的攝像機裝置拍攝過程。
拍攝中鏡頭語言擁有鏡頭的運動、鏡頭的節奏、鏡頭角度等很多內容,在分鏡繪製階段,分鏡工作人員主要完成畫面鏡頭的組織,比如:當緩慢的鏡頭連結會讓敘事的節奏變得緩慢,快速的鏡頭會讓敘事的節奏變得加快。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