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諶人

    謝小秘書邀;

    縱觀歷史;人類的工業革命都是由海洋強國發動的。例如英國發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發動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歷史上的海洋強國排序是;

    西班牙、葡萄牙(15世紀中至16世紀末)

    荷蘭(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葉,被稱為世界貿易的“馬車伕國家”)

    英國(18世紀至19世紀末)

    美國(20世紀初期至今)

    為何荷蘭沒有領導第一次工業革命?(同樣的問題也還可以問西班牙和葡萄牙)

    這就是因為荷蘭自身缺乏土地和人口資源,且在地緣政治上處於不利於發展經濟的惡劣環境中。

    荷蘭是人口和土地資源短缺的低地國家,這是不利於大規模發展工業和進行工業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致命短板。

    荷蘭地處歐洲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沒有獲得潛心發展經濟的外部有利條件。當時荷蘭雖然是貿易大國,但長期被歐洲大陸國家戰爭困擾,受困與西班牙發起的“80年戰爭”、神聖羅馬帝國發起的“30年戰爭”,無法致力於發展製造業,淪為單純的“海上商販”。而這種海上貿易利益先受到法國路易十四海外殖民擴張的削弱,後來被崛起的英國取締。

    英國為何能領導第一次工業革命!

    荷蘭的短板就是英國的長處。

    英國孤懸大西洋上,本土不會遭到鄰國戰爭塗炭(直到二戰才唯一遭到過德國空襲),有致力於發展經濟飛良好外部環境。而英國的地理位置又有利於跨過英吉利海峽染指歐洲大陸市場。英國既可以實行“光榮的孤立”,又可以玩“均衡政策”,遊刃有餘的參與歐洲大市場建設。

    英國憑藉海上殖民擴張積累的原料、勞動力、銷售市場等資本,憑藉自身發展經濟良好的國內環境,練成了“世界工廠”,並以科技為引領推動勞動生產效率提高,掀起了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浪潮。而荷蘭,就只有自愧不如了!

    美國能再接再厲發動人類第二次工業也並不奇怪,美國發展經濟的條件比英國更好。美國獨立於北美大陸,遠離歐亞大陸戰爭困擾,可致力於發展製造業。美國又面向兩洋,可憑藉強大實力向世界進行經濟擴張。

  • 2 # 雨中倫敦

    工業革命,其實就是科學進步,技術革新。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環境包括政治、自然、人文等等一系列。英國1688年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國家政治環境穩定,加上之前自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積累,英國的人文和自然科學已經發展成熟,應運而生的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

  • 3 # 檸檬17Clannad

    綜合對比歷史上三次工業革命,發現領域生產工具的升級或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關係的轉變才是革命的本質。為什麼工業革命不發生同英國擁有先進政治制度的荷蘭

    從發展狀況來說,不僅荷蘭包括西葡在大西洋的貿易都是先於英國,一個是航海技術、一個是殖民地的質量。然而作為後居者英國卻打敗了其他三個國家,搶到了技術擴散發起國的位置。

    先談荷蘭失去資格的原因——

    ①儘管荷蘭瀕臨大西洋、手工業發達,阿姆斯特丹也成為了當時世界最繁榮的港口,然而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稀缺、本地市場狹小。更多的荷蘭人選擇了外出從事商業活動,能否把外地資源和技術帶回本國成了一件困擾的事情。

    ②17世紀中期,英國頒佈了《航海條例》,規定凡是出入英國或者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載運,直接地截斷中間差價這一行為遭到了荷蘭的反對。有了成功截擊西班牙輪船經驗的英國在與荷蘭三次戰爭中,順利地戰勝了荷蘭,並搶走了荷蘭在北美的優質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即現今紐約一帶)

    資金的外流和優質殖民地的丟失,使得靠海上殖民的荷蘭受到資本影響,地位大跌。再者,荷蘭西葡被英國取代還有一個重要的制度指數原因,這點放在後面再說。

    英國工業革命發展的內外條件①紡紗機的更迭

    前面在談工業革命的概念時,就表明了生產技術對於新興棉紡織業的意義。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紡織能力比之前高8倍的珍妮紡紗機。同時以下這張表格所提到的紡織領域的生產工具都是誕生於英國。生產工具反作用於生產力,其他領域也受到了良性影響,得到了很快地發展。

    ②黑奴貿易

    工具只是英國擺脫動力制約的方式,加快資本內流的手段,但卻不是英國資本主義確立的真實原因。1768年,安東尼.培根開始從事黑人奴隸貿易,8年內他賺到了近8萬英鎊的利益,看到商機的培根選擇把更多的資本投入黑奴貿易市場,透過屠殺本地人、搶奪當地金銀財寶、販賣黑奴獲得更多的資本。

    他所成立的英國鐵廠,也是當時最大的機器工廠,這種高利潤的資本積累催生了英國手工業更早向機器大工廠質的轉變。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原始積累,基本都是透過侵略和戰爭獲取的,這跟二戰後美國能成為第三次革命的引發者有著莫大的相似性。馬克思主義的邊緣理論認為帝國主義的發達應以剝削為主,剝削能力越強的國家,國力越強大。

    英國為什麼能夠成為工業革命的發起者,這跟它當下的政治制度也有很大的關係。強森研究表明英國與荷蘭西葡對待殖民的態度和方式並不相同,它並沒有像西葡那樣(這裡不談荷蘭,是因為荷蘭先於這兩個國家退出了市場擴充套件)直接暴力地對殖民地進行瘋狂地掠奪,而是採用了自制的方式,殖民地也可以成立議會自治,擁有自己的憲法,更特殊的是,英國對於殖民地並不採取階段性稅收,而是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才會對殖民地強制性要求繳稅。

    對於私有財產的保護,為大西洋貿易提供了良性迴圈,作為在英國殖民後受益的新富有商人敏捷地捕捉到了財產對於階級地位的影響。這裡不得不談的是工業革命前,英國早已經優先其他國家完成了政權的轉移,從世襲的王室到選舉的議會,皇室對於個體約束力的減弱,為新富有商人讓出了發展的道路,這時的英國已經出現了企業成立不需要政府批准、國際貿易不再被國家壟斷、政黨不得從事商業等現象,民眾商業經營自主權以及積極態度在自由代議制度下,成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時也有大量的歷史證據表明了,英國皇室壟斷的大型貿易公司在這一階段基本已經退出了市場競爭,而大量與貴族無關的普通人民已經在大西洋貿易發現了生財之道。經濟實力成為了決定商人階級地位的重要因素,國家皇室靠著新富有商人的稅收維持著,整個英國出現了從所未有的狀態,那就是富有階層的影響力和地位遠遠要高於落魄貴族。

    ④財產的轉移催生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社會階級的流動性,使得大西洋貿易擊垮了制度約束的圈地運動,能夠脫胎於皇族約束,從大西洋貿易獲利成為當下英華人的第一追求。這種高度密集的階層流動性進一步地細化分工與合作,間接地推動了生產工具的更迭,從而促進了經濟成長的良性迴圈。相反的,西葡對於個體經濟發展的約束加固了社會等級制度,另外從大西洋貿易和黑奴貿易獲取而來的大量財產早已被投入王室奢侈消費。社會階層的僵化使得“富越富、窮越窮”的經濟差距越來越明顯,資源無法被共享的苛刻準則消耗了商人對於貿易的積極性,貿易不發展,新階級斷層,工業革命自然無法出現。

    補充:強森的研究報告和《國富論》都談到了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態度,包括為什麼在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後,國家並沒有對其稅收,也是受到英國無稅收的影響。另外文中提到的制度指數的概念是來自於亞當史密斯的經濟論,具體指的是英國政治制度以及私有財產保護權那一塊。

  • 4 # 武安君學歷史

    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為了獲得財富。

    但獲得財富未必需要工業生產。

    早期的資本主義分為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

    荷蘭國小人少,商業發達,走的就是商業資本主義的套路。主要發展海上運輸業,被稱為海上馬車伕。

    同時荷蘭的各種商業組織非常發達,最早的貿易壟斷公司(東印度公司,後來被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打敗),股票交易所,保險等等商業發明都是荷蘭人發明的。

    商業資本類似於開銀行,左手進右手出,輕輕鬆鬆就能掙到大筆的財富。

    本來荷蘭的國土面積就小,人口少。大量人口都去海外搞商業運輸發財致富,國內自然沒有人從事生產。

    連生產都沒有人生產,怎麼可能會發生工業革命?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之外荷蘭,靠近歐洲大陸,戰亂不斷,沒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而與荷蘭完全相反,英國的條件得天獨厚。

    首先相對於荷蘭數十萬級的人口量來說,英國的人口超過百萬。

    這就保證了英國在殖民擴張,海軍建設和國內工業發展方面足夠的人口。

    其次,在殖民擴張的道路上,英國其實慢其他國家一步。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別人可以輕輕鬆鬆殖民掠奪,不平等貿易獲得黃金財富的時候。

    英國必須要老老實實生產商品,賣給其他歐洲國家來換得財富。

    這就導致英國的手工工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更新。

    再加上當時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頒佈專利保護法案,保護私有財產,整個英國技術革新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與此同時,英國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戰爭成為歐洲大陸參與戰爭最少的國家。

    另一方面在涉及資本主義發展和世界市場爭奪的方面,堅定地進行爭霸戰爭。

    英國先後打敗了西班牙,荷蘭法國最終成為殖民霸主。

    面對廣闊的世界市場,已經完成足夠的技術積累的手工工廠,最終突變開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歸根到底是市場需要決定的。

    而英國恰好有足夠的制度保障,技術積累與人口資源。

  • 5 # 過去即歷史

    我認為荷蘭跟英國都發展資本主義,但是走的發展路徑不一致,也就是工業資本戰敗商業資本,英國幹敗荷蘭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

    網路配圖

    荷蘭發展資本主義很早,但走的是商業發展路徑,所以造就了“海上馬車伕”;但是單一的商業資本終究是有脆弱性。而英國是工業資本的發展路徑。羊毛紡織業就屬於輕工業,鋼鐵工業就屬於重工業,英國輕重工業並舉。抗風險性大於商業資本。只要荷蘭的貿易路徑被切斷,不可一世的荷蘭就會傻眼。熒光果根荷蘭幹了架,結果下來就是荷蘭沒有英國抗揍。幾架下來,荷蘭徹底被打殘了,霸主地位讓給英國了。

    國土面積荷蘭也比不上英國。

    再說工業革命本來就以工業領域的變革為標誌,荷蘭主要玩的是商業,工業革命怎麼可能發生在荷蘭。而英國在世界範圍內,最具有工業變革的條件,發達的工業資本,雄厚的工業資本,龐大的資產階級,廣闊的殖民地,寬鬆的資本主義發展環境。第一次工業革命,所以最大的機率會發生在英國,而不是資本主義同樣發達的荷蘭。

  • 6 # 懷握瑜兮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動力代替人工,是從紡織業開始的,然後才發展到其他行業,那個時候英國的紡織業比較發達,也比較完整

  • 7 # 雄鷹展翅長空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18世紀中期歐洲的英國與荷蘭都是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世界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卻發生在英國,卻沒有在荷蘭發生。這種情況並非偶然,原因是多個方面的。

    1,英國的人口與領土面積遠超荷蘭。荷蘭於1463年正式成為國家,16世紀前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蘭共和國(正式名稱為尼德蘭聯合共和國)。荷蘭是一個小國,土地狹小,資源匱乏,國土面積僅為41528平方公里,在18世紀中期時全華人口才100多萬 。18世紀60年代時英國已經有540多萬人口,國土面積有24萬多平方公里。英國的體量遠超荷蘭,使得英國在經濟發展與技術變革方面有著比荷蘭更為雄厚的潛力。

    2,英荷兩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同。

    荷蘭是一個重商主義國,發展經濟以商業為主。荷蘭在1566-1583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荷蘭的貿易迅速提高,通往歐洲沿海各地,特別是波羅的海沿岸和北海沿岸都是荷蘭人的船隻即使是開往北美的船,也大都聘用荷蘭人的,荷蘭在十七世紀上半葉被稱為“海上馬車伕”。荷蘭的政策傾向於開拓海外殖民地以銷售產品獲利,沒有發展工業的打算。僅憑世界海洋貿易就能使荷蘭獲得巨大的商業利潤。

    另外一個就是荷蘭當時的優勢行業是:捕魚業。荷蘭的捕魚業,包括從造船、捕魚器具、魚再加工等等當時已經有了明確分工,但是,其收穫的多寡,卻是不具有確定性的(雖然棉花收成也靠天吃飯,但,確定性要比出海捕魚要確定很多),同時,捕魚收成的不確定性,必然導致了產業規模有限,很難繼續機械化。

    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經濟發展模式方面:早在15世紀,英國農村的半農半工的手工業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紡織業。到15世紀末,穿梭於城鄉之間的呢絨商人為了加快生產速度,逐漸地把單獨的家庭手工業聯絡起來,形成了早期的毛織業手工工場。在16世紀時,分散的手工工場占主導地位。英國手工工場在18世紀普遍地擴大起來。手工工場發展的結果,使技術分工更加精細,操作分成各種細節,從而使專門工作日益精巧、熟練。當時英國手工工場的生產尚不能適應廣大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技術改革成為迫切需要,這就提出了發明機器的歷史任務。

    3,荷蘭的地理條件不適合發生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前,毛紡織業是西歐的一個國際性產業,在英國被譽為“民族工業”。英國毛紡織業是現代工業敲開農業社會堅冰的第一個產業,它把整個民族的注意力從農業轉移到了非農產業上。英國的工業革命最早在紡織領域開始的:不論是英國,還是後來的德國,抑或是美國,後來紡織業的興起,都是靠近山谷或河流的地方,依靠水流就能獲得競爭優勢,就可以產出更多紡織品,同時,河流運輸,又是低成本的運輸方式,一舉兩得。反觀荷蘭,卻是一個低地國家,全國有一半的領土處於海平面以下,缺乏足夠的水流條件。另外荷蘭整個國家沒有煤,當然煤礦資源只是一方面。工業革命另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機器來替代人的勞動,所以必須要有鐵礦業與機器製造業(哪怕是手工的)為基礎。最後一個重要的因素:由於工業革命用機器代替勞動力,所以很適合於一個勞動力工資比較高而煤礦資源價格比較低的地方,這樣看來,工業革命發生在工人工資相對較高(相對於南歐和其他地區)而煤資源又比較豐富的英國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

    4,兩者的地緣政治環境的區別。荷蘭的地緣環境不太好,荷蘭常處於鄰國的戰爭糾紛中,如德意志的三十年戰爭,法王路易十四的擴張等等,這會破壞其經濟發展。而英國是西歐的一個島國,在地緣環境上遠好於荷蘭地,使得英國可以專注國內的經濟與科技的發展。

    5,自然科技領域的歷史沉澱與積累:機器的發明必須以自然科學的進步為基礎。16世紀以前,整個歐洲都受到宗教神學和經院哲學的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成熟,在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下,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工業革命前,英國的手工工場比較發達,分工較細,手工業工人技術水平比較高。同時,在自然科學方面,奠定了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又在熱學方面確定了冷卻定律。波義耳用試驗證明了氣壓升降原理,確立了氣體定律,等等。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技術革命準備了條件。反觀荷蘭,在自然科技方面無論是近代還是現代一直不如英國。

  • 8 # 哈灬哈66096005

    因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的,人類有史以來,動力代替,人力,的,時代,到,來,了,英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丫弄死了夜王,後面劇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