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軼事淺談
-
2 # 史詩歷史
項羽憑藉鉅鹿之戰一戰成名,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軍,天下諸侯無不臣服,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各路諸侯,剛剛分封之後,就不斷的有諸侯鬧事,最後,天下只剩下項羽和劉邦兩個勢力,經過四年的戰爭,項羽最後在烏江自刎,大家都知道,項羽在烏江的時候是可以渡河的,也就是說他是有機會東山再起的,可是他卻放棄了這個機會,小面,小編來帶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項羽如果渡江,究竟能不能東山再起。
項羽自刎是覺得他當時率領八百子弟兵,到現在無一人生還,他覺得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其實,這不算什麼,項羽人馬最多的時候有近百萬之多,但是,打仗必定有勝有負,即使是打了勝仗,也會死不少人,江東父老應該不是不會怪罪項羽的,反而,肯定有不少人來投奔項羽,讓他東山再起,項羽招兵買馬是不成問題,但即使項羽招再多的兵,他最終依然會失敗,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項羽有勇無謀,鉅鹿之戰項羽雖然大破二十萬秦軍,但那依靠的是他的勇,而不是謀,項羽身臨沙場懂得把握戰機,懂得激勵士氣,可以說,項羽是一個軍事家,但他卻一心只知道打仗,毫無謀略,對政治更是一竅不通,全靠謀士范增為其出謀劃策,但是,在項羽兵敗之前,劉邦已經成功的離間了項羽和范增,范增一氣之下隱居山林,所以,項羽再起兵,手下是沒有謀士的。
第二,劉邦的陣容實在是太完美了,蕭何是一個政治天才,韓信是一個軍事天才,張良是一個謀略家,三人完美的配合讓劉邦無懈可擊,項羽很難找到這樣的人才來和劉邦對抗。
第三,項羽性格的弱點,鴻門宴之時,范增事先就告訴項羽劉邦心懷大志,此人留不得,在宴席之上更是多次暗示,但項羽始終不願下手,白白的放走了劉邦,後來,彭城之戰,項羽三萬大軍大破劉邦的六十四萬大軍,劉邦兵敗如山倒,項羽此時只要派遣軍隊全力搜捕劉邦,定能生擒劉邦,可是項羽卻沒有這樣做,只是派人抓了劉邦的父親和老婆,有一次讓劉邦白白的跑掉。
項羽在性格上真的有很大的缺點,即使他東山再起,也很難打敗劉邦。
-
3 # 經典守望者
很多人認為楚霸王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是因為無法承認自己的失敗無顏見江東父老,或是無法割捨虞姬;亦或是為了避免遺禍江東才自盡的。但筆者認為不是,當時的楚霸王眼前只有死路一條,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1,楚霸王在公元前206年分封天下十八路諸侯,自己居於彭城。但是短短四年後,十八路諸侯的地盤幾乎都歸到了劉邦帳下或者是與劉邦結成了聯盟。此時的項羽幾乎要獨自對抗整個天下,而他自己的軍事力量卻在不斷萎縮。他在定都彭城以後,並沒有休養生息,而是四處征戰討伐,僅僅是齊國就陷落了項羽的大批人馬。更何況項羽身邊武將多,文臣少,范增走後,項羽身邊幾乎沒有可以為他安穩彭城的人物。而楚漢對峙以後,項羽的軍隊在韓信的大兵壓境下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此時的項羽已經輸光了賭本,再也沒有翻身之力。
2、英布的反叛對於項羽的打擊是致命的。項羽的疆域十分廣闊,但是戰線卻一直只存在於北部。江東的人力物力並沒有及時在楚漢相爭不下的時候進行補充。原因就是英布背叛了項羽,項羽的江東地區已經被英布等劉邦部下控制,無法來援。公元前201年,英布與劉賈進入九江,策反楚大司馬周殷叛楚。項羽在垓下聽到四面楚歌,史料記載是:“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這說明此時的楚地已經被漢軍取得,並不是張良計策所導致的錯覺,而且之後也沒有漢軍平定楚地的記錄。那就說明應該是英布劉賈等人入楚時,漢王軍隊就已經得到了楚地的控制權,切斷了項羽的後路。這對於項羽的打擊是致命的,即使他渡過了烏江,面對他的也不是江東父老,而是漢王聯軍,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只剩下死路一條了。
-
4 # 萌哥蛋蛋看世界
個人觀點:項羽其坑殺二十萬秦兵、屠殺三齊等地人,殺伐過重,導致民心盡失;濰水之戰後,楚軍陣營已經陷入孤立,漢軍已完成對其合圍。此時楚軍已經轉入防禦自守,已經無力再次對漢軍展開大規模反攻。現分兩部分進行試分析;一、項羽渡江後,可能捲土重來,關鍵原因在於項羽能戰,諸侯的立場一直大多都是見風使舵,並且已有幾次現實事例;項羽太善於打戰了,其次是諸侯的立場都是見風使舵;假如項羽過烏江之後,施計使漢軍聯盟瓦解內鬥,然後一戰成名;引得諸侯紛紛歸附,再次捲土重來也未可知;
1、鉅鹿之戰;
公元前207年,項羽率軍於鉅鹿之戰一戰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做了上將軍,諸侯紛紛歸附,項羽開始統率天下諸侯;
2、睢水之戰(彭城之戰);
公元前205年,楚、漢相爭的第一次大戰睢水之戰;劉邦集合漢聯軍五十六萬人,對戰楚軍三萬人。此戰項羽大敗漢聯軍,可以說以完勝結局,原來投向劉邦陣營的諸侯此時又背叛劉邦,投靠項羽,如塞王,翟王等;而魏王豹,陳餘等人也走向劉邦的對立面。
二、項羽渡江後,也無法捲土重來;濰水之戰後,楚軍已經被合圍,陷入孤立;楚軍已經轉入防禦再也已經無力反攻;同時項羽一直以來的殘忍嗜殺使其在三秦、三齊等地早已喪失民心,甚至可以說已經喪失天下民心。公元前204年,楚、漢濰水之戰,這一戰是楚漢戰局的一場重要轉折性戰役,此戰漢韓信不但消滅了齊楚聯軍僅餘的一隻有生力量,並且佔領三齊之地,實現迂迴到西楚後方並對其戰略包圍的有利局勢。楚軍已經到了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漢軍則進入全面戰略大反攻的時刻。
三、楚漢之爭;漢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項羽率軍於鉅鹿之戰一戰殲滅秦軍主力40餘萬,做了上將軍,諸侯紛紛歸附,項羽開始統率諸侯。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大封十八諸侯。項羽本人統領梁楚九郡,自稱“西楚霸王”。四月,諸侯各自就往封國。同年,分封的各路諸侯很多都不滿項羽分封,開始互相攻伐交戰。同年劉邦用韓信計謀暗渡陳倉,定三秦,並韓。同年十一月,項羽密令九江王英布殺害義帝於郴縣。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東進伐楚,諸侯紛紛歸附劉邦;四月,劉邦進至洛陽,以項羽殺害義帝,為義帝報仇報仇為名義,聲討項羽。
劉邦一共糾集塞、翟、魏、趙、殷五國諸侯聯軍共56萬,聯軍兵分兩路攻楚。北路由曹參、灌嬰統率,進攻定陶,擊敗龍且、項它。南路為劉邦親自統率,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等人以及五諸侯軍,至外黃,擊敗楚將程處、王武,彭越率三萬人歸附劉邦。劉邦封彭越為魏相國,攻打梁地,派樊噲北上攻打鄒縣、魯縣、薛縣、瑕丘,以阻止項羽從齊國南下,向東攻打下邑、派呂澤駐守,下邑在蕭縣西面不遠,蕭縣在彭城西面不遠,項羽南下救援彭城必經蕭縣。如果項羽回援彭城,呂澤就可以與劉邦東西兩面夾擊項羽,與北路軍曹參、灌嬰會合,進攻碭縣、蕭縣,攻取彭城。
項羽得知後,留部將繼續擊齊,自率精兵3萬南下,先擊敗駐守在魯縣的樊噲,當時劉邦等眾諸侯已入彭城。項羽乘劉邦陶醉在勝利中,戒備鬆懈之際,率軍繞至彭城西。於清晨時發動突然襲擊,駐守在下邑呂澤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劉邦不得不撤出彭城,楚軍大敗漢軍。漢軍往泗水方向潰逃,楚軍緊追不捨,殺漢軍十餘萬人,一直追擊至靈壁(今安徽靈璧縣)東濉水,漢軍相互擁擠、踐踏,加上楚軍追殺,漢軍十餘萬人皆入濉水,濉水為之不流。此役,漢軍被殲數十萬。劉邦急率殘部先在碭縣整頓,然後向西與呂澤會合。
濉水之戰(彭城之戰),項羽大勝,諸侯見劉邦敗,紛紛又轉投項羽。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入楚為將。趙國和魏王魏豹也背叛了劉邦。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劉邦回到關中攻廢丘,雍王章邯兵敗自殺,至此三秦盡歸漢。同年英布叛楚,項羽派龍且、項聲攻打英布。項羽親自進攻下邑,後向西攻至滎陽;劉邦讓灌嬰統率騎兵,在滎陽以東大敗項羽,又在於"京縣"(今河南鄭州滎陽豫龍鎮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滎陽索河街道)之間擊敗楚軍,將項羽楚軍擊退到滎陽以東。京索之戰後,楚軍無力突破漢軍防線進攻關中,雙方從來開始在滎、成一帶拉鋸,楚漢相持於滎陽。
同年八月,劉邦派曹參、韓信兵分兩路攻打魏國,俘虜了魏豹。九月,劉邦派陳豨、韓信、曹參等平定代國,斬殺代相國夏說。十月,劉邦派原常山王張耳收復趙國故地,張耳與韓信在井陘大敗趙軍,趙國大將戚將軍逃跑至鄔縣(今山西省介休縣),被曹參斬殺。趙王歇逃到襄國,張耳與韓信追擊,劉邦亦從邯鄲北上攻打襄國,漢軍南北夾擊,攻破襄國,殺掉了趙王歇。項羽遣騎兵渡河爭奪趙地,被漢軍擊退。燕王臧荼降漢。十二月,劉邦讓韓信與張耳留下在趙國繼續作戰,自己返回滎陽。劉邦據守滎陽,開始修築甬道,由敖倉運輸糧食來滎陽。與項羽對峙,雙方進入相持狀態。項羽率軍數次攻奪甬道,漢軍糧食短缺,於是劉邦向項羽要求和議,滎陽以西歸漢。遭到范增反對,劉邦讓陳平用計離間項羽和范增的君臣關係。項羽中計,范增被削奪兵權,告老回鄉於途中病故。
同時劉邦派靳歙與灌嬰切斷楚軍的糧道,與彭越聯合,攻打楚國後方的魯縣(今山東曲阜),魯縣與齊國交界,又與彭越毗鄰,是楚國的北部門戶,是戰略要地。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韓信與張耳已平定趙國的反抗餘波,南下至河內修武,接應劉邦。七月,劉邦令周苛、魏豹等人守滎陽,自己率兵前往修武,令張耳鎮守趙國,拜韓信為相國,韓信請封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八月,周苛見魏豹反覆無常難以一起堅守滎陽,遂殺了魏豹。當月滎陽被攻陷,周苛被殺,韓王信被項羽俘虜。
同年,靳歙與灌嬰在魯縣大敗楚將項冠,同時灌嬰率兵返回前線增援。灌嬰在燕縣(今河南延津東北)打敗楚將王武,又在白馬津打敗楚將桓嬰,在河內與劉邦會合,護送劉邦回到洛陽。此時項羽攻破成皋,到達洛陽附近的鞏縣,雙方在鞏縣交戰,楚軍大敗,不能繼續西進。此時楚軍後方也受到靳歙的牽制,不能全力攻打敖倉。劉邦一面堅守敖倉,一面派人勸說齊王田廣降漢。隨後酈食其成功勸說齊王歸降,齊王撤去歷城的守軍表明心志。
靳歙在魯縣打敗項冠後,進攻楚國腹地,相繼攻克了繒縣(今屬山東蒼山縣)、郯縣、下邳、蘄縣、竹邑,幾乎包圍彭城。此時韓信從灌嬰口中得知劉邦已失滎陽與成皋,洛陽危急,並且齊國已被酈食其說降,在蒯通的建議下,韓信繼續攻打撤去守兵防守的歷城,齊王大怒將酈食其烹殺,派兵防守歷城,韓信一時不能攻下。劉邦得知韓信攻打齊國,齊國叛漢,於是派灌嬰、曹參等人領兵赴齊助韓信攻打齊國。此時,齊王不得已向楚國求援,項羽派龍且率20萬楚軍支援齊國。
十一月,韓信於濰水之戰中大破楚軍,楚將龍且被殺。楚齊聯軍全軍覆沒,漢軍追至城陽,俘虜齊王廣。齊相田橫自立為齊王,投奔彭越。(彭越此時擁兵梁地,在楚漢之間沒有明確的立場)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項羽為了避免被漢軍三面包圍,派武涉赴齊國,勸韓信發兵助楚,攻打劉邦。韓信以"漢王劉邦待他甚厚,不忍背叛"為由拒絕了武涉的請求。韓信命令御史大夫灌嬰離開齊國,率軍南下一路進攻楚國的魯地,大破楚將薛公杲於魯北。再破薛郡長,攻博陽,進軍至下相,奪取取慮、僮、徐等縣;進至廣陵(今江蘇揚州),盡降楚國城邑。項羽急忙派項聲、薛公、郯公奪回淮北。灌嬰在下邳大破項聲、郯公軍,將薛公斬首,奪取下邳。接著追擊楚軍,破楚軍於平陽(南平陽,今山東鄒城市),還佔領了彭城,俘虜楚柱國項佗,降服留、薛、沛、酇、蕭、相等縣。攻苦、譙,再次俘獲亞將周蘭。灌嬰平淮北後,與劉邦軍會師於頤鄉(位於今河南鹿邑縣)。同年八月,楚軍糧盡,劉邦亦未能調來韓信、彭越援軍;楚漢議和,劃鴻溝(古運河,位於今河南滎陽以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後,休兵罷戰。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劉邦率領大軍追擊項羽,命令靳歙先擊破盤踞在濟陽的項悍,此時灌嬰還在平定彭城周邊之地,到了陽夏南,停止進軍,派使者招韓信、彭越前來會合,韓信當了齊王后,找理由推脫不聽劉邦調遣,彭越亦以魏地剛剛平定不能前往為由予以拒絕。劉邦追項羽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齊王韓信、建成侯彭越按兵不動,未如期會師,遭楚軍攻擊,大敗,楚將靈常降漢,被迫堅壁自守。
同年十一月,漢將靳歙從濟陽來與劉邦會合,同時平定淮北的灌嬰到達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的頤鄉,劉邦與灌嬰會合,對駐陳的楚軍形成東西夾擊合圍之勢,大敗項羽,陳縣縣令利幾降漢。陳下之戰項羽戰敗後,率殘兵敗將繼續南逃,後據守在城父。韓信得知項羽大敗,三分天下已無望,於是領兵來到城父與劉邦會合,強攻、血洗城父。
同年十二月,項羽逃離城父,逃至垓下,漢軍迅速跟上,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當晚項羽率800餘騎兵趁夜突圍南逃,天明劉邦發覺後,遂派灌嬰率數千騎兵追擊。楚軍渡過淮河後只剩下百餘騎,逃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時因迷路,問路時被田父誆騙陷於沼澤,致使漢軍追上。至東城(今安徽定遠縣境內)時,項羽僅剩下28騎。逃至烏江(今長江,位於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時,烏江亭長力勸項羽過江。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
5 # 歷史很有用
可以說,項羽別無選擇,既使項羽不自殺,也不可能捲土重來。因為劉邦天下已定,得民心者得天下。
從以下幾點簡要分析一:項羽殘暴,殺人無數。襄城一戰,由於城內頑抗,遭到項羽屠城。還有後來咸陽的暴行,以及殺20投降的秦軍,使項羽民心大失。人民不願看到另一個暴君主宰他們。
二:十足的戰爭狂人,除了軍事上能征善戰,政治上毫無建村。
殺義帝,是項羽上最大的政治錯誤。劉邦利用這件事大作文章,先為義帝舉哀,後傳檄天下,集結各路諸候合力攻擊項羽。等於將項羽在政治、軍事上完全孤立。
項羽每徵一地,對於鞏固根據地沒什麼舉動。致使項羽缺錢少糧,民心不附。相反,劉邦很聰明,著名的“約法三章”就是由劉邦團隊提出。廢除暴政是民心所向。
三:項羽性格,剛愎自用,猜疑而沒有重用第一謀士范增。這是項羽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誤,本來有幾次好機會殺掉劉邦,都因沒聽范增的主意而錯失。
回覆列表
是的,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只有死路一條,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有人會說,若項羽沒有烏江自刎,回到江東,依舊可以東山再起。對於此種觀點,我是不贊同的,第一,項羽當年帶領八千江東子弟起事,最後全軍覆沒,他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第二,項羽滅秦以後,在全國實行分封政策,廢除中央集權,這一點違背歷史潮流,在皇權至上,中央集權的時代,他這樣的做法,就算能東山再起,奪得天下,動亂再起,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第三:西楚霸王項羽殺人如麻,手段殘暴,攻下咸陽以後,坑殺20萬秦軍降卒,天怒人怨,人人共討。這一做法已在當時,不得民心,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已經失去了民心,奪取江山已經沒有機會了。反觀劉邦,廣羅人才,收攏天下百姓人心,天下百姓都擁戴劉邦,憎惡項羽,因此,項羽無論跑到哪裡,都是死路一條。第四,項羽不尊重人民創造的文化和藝術,火燒阿房宮。激起民憤。第六,他剛愎自用,不會用人,想蕭何,韓信,張良等,當初都是他手下的人才,可是由於他的種種失誤,全被逼跑了,相反劉邦就能做到識人有度,重用蕭何張良韓信,最終項羽也是被自己逼走的人打敗,落得個身首異處。第七:項羽本是一介武夫,不懂兵法,不會用兵,不懂謀略,不懂戰術,不聽諫言,盡憑勇猛,是不能坐天下的。
歷史曾經給過項羽機會,但是他沒有作為君主的資格,坐擁天下這一重任,是不會交到他的手中的,天下百姓也不會將自己的命運交到暴君手中,所以,項羽不會有機會東山再起,更不會奪得天下,他已經被天下百姓拋棄,必敗無疑。至於沒有烏江自刎,回到江東這一情況,只不過是會敗得晚一點。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沒有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