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典守望者
-
2 # 浮沉的歷史
戰國後期,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非南韓莫屬。南韓由於地處中原,被鄰國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四面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其國土面積排名在七國七雄之中始終是排在最後,這種情況決定了南韓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小國。
到了戰國中後期,由於直接與秦國相接壤,在秦軍的頻繁攻擊下,南韓的國土面積是越來越小。
公元前264年,秦國再次大舉進攻南韓,被秦軍攻取九城、斬首韓軍五萬,到了前262年秦軍又切斷了南韓本土與韓上黨,而被迫獻出上黨之地,自此南韓徹底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土地,其領土幾乎減少了一半。
前256年秦伐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這是史書上最後一次記錄南韓軍隊損失情況,而之後就沒有任何資料;到了前254年,韓王親自前往秦國入朝覲見秦昭襄王,在秦昭襄王去世後,韓王居然以一個國君的身份為其披麻戴孝。以上的一切,說明了南韓此時的國力軍力已經無法抵擋秦軍的再次攻擊。
公元前239年,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的韓桓惠王最終撒手人寰,其子韓王安即位為南韓最後的一個王。到韓王安即位的時候,南韓的形勢已經危如累卵,在前231年韓王安在秦國的壓力下又再次獻出南陽(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黃河以北地區),南韓此時僅僅只剩下以首都新鄭為中心的一小塊地方。
韓王安九年(前230年),秦始皇發動了統一六國的戰爭,戰爭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最弱小的南韓,史載“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潁州郡。”南韓自此最終滅亡。
-
3 # 鹹魚談歷史
南韓最弱。
原因:三家分晉後,南韓雖然透過變法軍事實力大增,但是由於其地緣的因素,四面受敵(西方秦國、北方魏國、南方楚國、東方齊國),除了魏國之外,其餘三國軍事實力均遠遠高於南韓,再加上南韓民眾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到戰國後期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南韓,成為秦國統一中原首先消滅的國家。
附:南韓所處地理位置圖
-
4 # 百粵天話史
要說弱南韓和燕國相對比較弱,南韓弱,主要是國土面積比較小,但是軍事和經濟又比燕國強,燕國面積比較大,人口卻和南韓差不多,又遠離中原,所以受到中原威脅相對小,相比較下,燕國是比較弱。在燕昭王重用樂毅差點滅了齊國雄起過,基本都是苟且偷生活了八百多年
-
5 # 歷史大家談
不要說戰國七雄後期了,甚至說整個戰國時期實力最弱的就是南韓。
開啟戰國時期的地圖,會發現南韓的位置最差:它正處在中原心腹,周圍被秦、趙、魏、楚等強國包圍,一點發展空間都沒有,這意味著南韓幾乎沒有能快速對外拓展的可能。南韓趁著戰國初期拿下鄭國,已是很了不得的成就,若繼續擴張,就必須和周邊強國硬碰硬——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各國群毆。再看看南韓疆域,也呈現格外彆扭的形狀,它分成南北兩部分,中間只有很窄的走廊相連,預示著南韓缺乏戰略縱深和迴旋空間,一旦開戰易被人將國土攔腰截斷、各個擊破。
絕大部分時間裡,南韓基本是跟誰打都輸。要想找勝利的感覺,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跟隨其他強國打仗。比如宣惠王二十一年,南韓和秦國一起去進攻楚國,獲勝;襄王十一年,又跟秦國一起打楚國,再次獲勝。另一個辦法就是去打衰弱至極的周王室,雖然跟其他六雄相比,南韓頗有不如,但比周王室還是強多了,昭侯六年,南韓攻打周王室,奪走陵觀、邢丘兩地,算是彌補此前被魏秦兩國進攻造成的損失。
雖然國力所限、打仗不行,但由於地處要衝,南韓倒是參與了不少關鍵事件。比如成語“圍魏救趙”描述的故事中,雖然解救趙國的主角是齊國,但南韓也參與了進攻魏國的行動。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秦趙長平之戰,起因也是原來屬於南韓的上黨郡不願被秦國佔領,主動向趙國投誠。此外,刺客界大名鼎鼎的聶政刺俠累事件也發生在南韓。
因為缺乏戰略縱深,國力又不足,南韓立國百年間,經常面臨滅國之危。正因為如此,南韓跟幾乎每個強國都聯盟過、也都翻過臉,放下身段向打不過的人臣服更是常事。好在很長時間裡,秦國與關東各國之間都覺得需要一個緩衝區,南韓才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到了戰國末期,隨著國力展現出壓倒性優勢,秦國開始東出函谷關,進攻關東各國。擋在秦國前進路上的南韓自然成了首當其衝的目標,接連喪軍失地。公元前241年(韓桓惠王三十二年),楚、趙、魏、韓、衛等國最後一次合縱伐秦,結果在函谷關被打得大敗。自此,大勢已不可救。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俘獲韓王安,南韓剩下的土地被改成潁川郡,南韓自此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
6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其實貫徹戰國時期最弱的一個國家就是南韓。
戰國時代的七大強國,南韓位列其中,但是始終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
戰國早期形勢
秦國自不必說,戰國初期,秦國實力不強,經常被魏國揍,是此時的秦國雖然實力不強,但是秦人敢戰,作戰意志頑強,所以經管各國都鄙視秦國,但是也沒有哪國將秦國徹底幹翻,而後來秦國自商鞅變法變法之後,成為第一強國。
趙國是公認的強國,是三晉之中最能打的,樂間評價趙國是四戰之國,趙人非常善戰,不僅幹掉了婁煩、中山等小國,胡服騎射也是青史留名,而且長期是秦國一統天下的阻礙,直到長平之戰後才元氣大傷,但饒是如此,長平之戰後仍然能夠爆錘燕國。
魏國是戰國時期最早崛起的強國,魏武卒天下聞名,曾經建立起中原第一霸權,將周邊的秦、趙、韓等國搞的服服帖帖的,不過魏國自馬陵之戰後開始衰落,而秦國崛起後,魏國徹底成了打醬油的存在,但是秦國最後滅魏之戰中,魏華人依然頑強,秦人不得不使用水淹大梁城的手段,才最終滅亡魏國。
戰國晚期形勢圖楚國自春秋時起就是天下第一大國,擁有土地最為遼闊,糧食和兵力也是也是最多,可以說楚國是秦國更有實力一統天下的,但是最後在與秦人的競爭中輸給了秦人,不過在秦國統一之戰中,滅楚之戰最為艱難,楚人曾重創秦軍,最後秦國不得不傾全國之兵才搞定楚國。
齊國是戰國時期的大國,曾經憑藉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將魏國拉下戰國第一強國的寶座,還滅掉了宋國,差點滅亡燕國,最牛的時候,與秦國一起稱東西二帝,顯赫一時,不過最後齊國太囂張,被各國所忌憚,各國合縱一起攻打起齊國,特別是燕軍直入齊國,幾乎將齊國滅亡,後來雖然田單恢復了齊國,但是此後齊國一蹶不振,後來秦人的滅齊之戰幾乎兵不血刃。
燕國歲歷史悠久的國家,雖然國力不強大,但是也有著自己的高光時刻,齊宣王時期,齊國幾乎佔領燕國全境,但是此後燕國進行了復仇,燕昭王時期樂毅為大將幾乎滅亡齊國。
只有南韓,自韓趙魏三家分晉以後,南韓由於地處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經常成為強國的目標,南韓雖然以生產強弩聞名於天下,申不害的變法也使南韓增強不少,但是他早期被魏國打、被楚國打、後來被南韓打,幾乎沒有什麼還手的餘力,派出間諜鄭國前往秦國,計劃讓秦國勞民傷財,結果鄭國渠的修建,讓秦國更加強大,南韓不斷的對外割地,比如著名的長平之戰,就是南韓向秦國割讓上黨所引發的,而秦國的滅韓戰爭也很順利,南韓是戰國時期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戰國時代的強弩南韓最為有名
-
7 # 肉肉的三國故事
個人認為是齊國,而不是大家說的南韓。
齊國被樂毅滅國,只剩下兩座城了,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真的是很不容易,。
秦始皇開始滅六國的時候,齊國明明跟秦國離了很遠,一個東,一個西,但是還沒開始打仗就投降了。
不管從國力上,還是領導人的能力上,齊國遠不如其他六國。講的是戰國時期啊!春秋時期的齊國還是很強的,畢竟是第一位,霸主。
-
8 # 人生難擇
實力第一的當數是秦國了,他們擁有函谷關,曾經在一次戰役之中,一口氣斬殺24萬南韓軍隊,那就算是趙國,幾十年的精銳的騎兵隊伍,那也是被他們一戰就摧毀了。這也可以看出來了,他們的實力真的不是一個虛名而已!
第二個就是楚國了,不過自從楚懷王繼成了王位了以後,那他們基本上沒有打過什麼勝仗了。不過,他們立國了800年時間裡面,各位君王不懈努力一直在開闊自己的疆土,和秦是差不多的。所以楚國的實力也是不能小視。
第三個國家是趙,他們在末期的時候,爭霸的實力是很強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訓練了一批實力強悍的騎兵。不過讓人感到不幸的是,那個時候的秦,實力真的是強到了。最後難免被最強盛的秦國所滅。
第四名應該就可以到齊了,到了後期他們就沒有以前那麼的出彩了,他們的強勢時期應該是在中期這個階段裡面。他們曾經和秦國一同稱帝。由這裡我們也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實力其實非常不一般的。不過可惜的是這個國家有點貪心,就是這個缺點,最後讓他們喪了命,被聯軍所打擊下了,全部的國土基本都算是損失完了,不過人家最後也是恢復了原有的土地了。但是,儘管是這樣,以前的雄風還是不見了蹤影。
第五就到魏了,它在最早的時候那可是最強大的國家呀!他們曾經也可是什麼都能打的,只不過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在這個國家強大了以後,他們就四處的樹敵,只是最後被孫臏兩次敗。魏國從此之後元氣大傷,雄風不再。便一直再走下坡路。
到了第六那就當然是燕了,雖然人家就從來都不是什麼大國,也並不怎麼強。但是曾經也是攻打過齊國的。不過就因為這樣,他們也開始驕傲了起來,總是洋洋自得的嘚瑟。當沒落的時候到了,也因為自己本來也就偏居北地,農業也不怎麼發達,也不再是中原的那些國家的對手了。
最後便是南韓。曾是三晉的一方勢力,無奈周圍都是雄獅惡國。難以發展。最後被秦國第一個吞併。
-
9 # 石之瑛
南韓無疑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
秦國,齊國,楚國是實力最強的三國。
燕國與南韓爭奪著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位置。
南韓公元前375年南韓滅鄭,徙都新鄭,是南韓的高光時刻。不甘坐以待斃的鄭國曾經一度在負黍擊敗南韓,甚至圍攻了南韓的首都陽翟。
南韓國勢最強要數韓釐侯在位之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宰相,內政修明,國成小康之治。
然而,南韓地處天下的中心,南韓被魏國、秦國、楚國包圍,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在七國之中最小,屢遭列強欺凌。公元前230年,南韓滅亡,成為山東六國中第一個為秦所亡的國家。
幸而,南韓以科技立國,在戰國七雄的激烈競爭中獲得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南韓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南韓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南韓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燕國燕國自建國以後與中原諸侯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山戎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戰國初年,各國紛紛進行改革,唯獨燕國在變法改革方面默無聲息,更是屢屢收到齊國的侵略。
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樂毅伐齊,秦開拓地,一時間榮耀無比。
然而,戰國後期,燕國屢屢和趙國做對,經常慘重失敗,再也無法恢復燕昭王時期的國力。
戰國初期春秋末年,經列國兼併,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
戰國早期,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進攻其他國家。
楚國在春秋末年被吳國入侵,國力受創,至戰國初年開始恢復,在南方稱霸。
戰國中期,天下逐漸形成了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爭雄的格局,另有泗上諸侯和中山國等小國。魏國憑藉魏文侯任用賢能率先變法,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稱霸天下,佔領原屬秦國的河西地區數十年,其子魏武侯時依然稱雄諸侯,但繼任的魏惠王不遵循三晉同盟的既定國策,導致韓趙由盟友變成敵人,魏國腹背受敵,更因齊、秦兩國後來居上而東西難顧,魏國在長期頻繁的戰爭下逐漸衰落。
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趙國與南韓亦攻滅周邊小國,尤其是前375年韓滅鄭。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
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推行變法,編戶齊民,重農抑商,耕戰立國,廢除舊貴族的特權,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權體制,使秦國崛起為軍事強國。
東方的齊國也在齊威王經營下日漸強大。
戰國晚期齊國經過威王、宣王兩代國君的努力,在齊湣王時,國勢達到鼎盛。前287年,趙國李兌、齊國蘇秦倡導齊趙韓魏楚五國合縱抗秦,結果齊湣王出兵滅了宋國,引起列國的不滿,將矛頭轉向齊國。前284年,燕韓趙魏秦五國合縱攻打齊國,齊國幾乎滅亡。燕昭王死後,繼任的燕惠王猜忌樂毅並用缺乏才能的騎劫取而代之,齊國大將田單用火牛陣收復失地,但齊國被趙、魏、楚等國佔領的疆土無法收復,國力大衰,從此沉淪。
趙胡服騎射,滅中山,並攻略胡地,佔領了河套地區。隨著趙國國力大大增強,趙武靈王產生了滅秦之志,他曾計劃用騎兵部隊從雲中、九原向南奇襲秦國都城咸陽,併為此喬裝成使者進入秦宮刺探情報。但這一戰略隨著趙武靈王死於沙丘宮變而未能實施。趙國為戰國後期為三晉中國力最強者,軍力強大,尤其在五國伐齊後一躍成為山東六國之首,能夠以力抗秦,有“秦之所畏於天下者莫如趙”的威名。
前312年,楚懷王貪圖小利而違背縱約,與齊斷交而與秦結盟,發現被秦國說客張儀欺騙後大怒,數次發兵進攻秦國,但均失敗(其中一次大戰發生在離咸陽很近的藍田,與連橫軍和齊宋聯軍的濮水之戰同時,秦國險勝),韓魏趁機侵佔楚國領土,楚國開始沉淪。前306年,楚國趁越國內亂,攻滅越國,佔領了長江下游地區。秦昭王即位,秦國歸還部分楚國領土,秦楚結盟。前301年,齊韓魏懲罰楚國背叛盟約,在垂沙之戰中大敗楚軍,楚國在隨後發生的起義中遭受沉重打擊,元氣大傷。後來秦以歸還土地為誘餌,在兩國盟會中俘虜楚懷王,逼迫楚懷王割地保命,楚懷王堅決拒絕,最終客死秦國。前278年,楚懷王之子楚頃襄王時,白起率領秦軍攻陷楚郢都(鄢郢之戰),佔領了楚國最初興起的荊襄地區,楚國自此一蹶不振。
-
10 # 追劇阿三
戰國後期實力排名,秦國,趙國,齊國,楚國,燕國,魏國,南韓。
從領土,人口而言,韓是綜合實力最差的國家,從地理位置上看,秦欲統六國必先滅韓魏兩國。
回覆列表
筆者認為應該是南韓。理由如下:
1、南韓是進入戰國中期以後唯一拿不出輝煌戰績的國家。在戰國中後期,趙國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魏國有吳起改革一度稱霸,齊國、楚國這些老牌大國雖然在衰弱但是總能拿出幾件過人的戰績出來。即使是最弱小的燕國,也有樂毅攻齊幾乎滅亡齊國的恢弘戰績。可只有南韓拿不出戰績。它的國土是最小的,面對各方的包圍,發展受限可以理解。但是,南韓有當時最為精良的武器。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的說法,有這樣的優勢,但是兵力發展卻十分有限,就只能說是國力和民心的原因。此外,國家即使是鼎盛時期即韓昭侯統治時期,發展也只侷限在經濟法制方面,軍事上只是自保有餘。所以史書上留下了“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意思就是自保有餘,進取不足。
2.南韓的弱小很大程度上是國君的問題。長平之戰時,趙國和秦國相持不下,而長平之戰的起因上黨地區原屬韓地,距離韓都陽翟很近。南韓面對這種戰略平衡卻沒有發兵助陣,趙國長平大敗後,邯鄲保衛戰中魏國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南韓依舊是無動於衷。如果當時南韓再發兵攻打已經筋疲力盡的秦軍,那麼秦國恐怕也很難抵擋三晉聯軍的攻擊。在這樣的情況中,只能說是南韓的戰略眼光問題,所以,他也是第一個被秦國吞併的。
3,重陰謀詭計,不重光明大道。南韓實力弱小,但是經常善於搞一些小動作。比如鄭國渠就是南韓因為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削弱秦國軍隊。但是此舉適得其反,促進秦國更加強大。這說明國家整體的發展策略本身就有問題,正所謂偷雞不成蝕把米,堂堂諸侯怎能如此。所以說他的滅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