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奇歷史人物傳記

    楊廣從他老爸手裡接過江山的時候,大隋朝絕對是一個國泰民安的強盛國家,在他手裡玩完了,他肯定要付主要責任。

    至於是不是他暴政,這肯定也有,動用百萬民夫修建大運河,三次大徵高句麗失敗,勞民傷財,以及其他政策失敗。

    但老實說楊廣還是很有眼光的,修大運河,改革科舉,大量囤積糧食,即使是打高句麗,這些都是從長遠發展來看來規劃的,可惜他弄過了頭,這麼多大工程,在生產力還比較低下的古代,沒有及時的讓人民得到休養生息,最終為他人做了嫁妝。

  • 2 # 中天傲

    北周消滅了北齊之後,國立漸漸強盛,但是當時的皇帝卻逐漸的沉迷酒色,所以外戚楊堅掌握朝政大權,後來楊堅發動政變讓北周皇帝禪位於他,楊堅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可是,隋朝跟秦朝一樣只經歷了兩世就滅亡了。

    為何結束了百年戰亂,統一天下的隋朝僅僅只經歷了兩世就滅亡了?很多人說是因為隋煬帝的荒淫無度,加上他好大喜功還濫用民力導致了隋朝的滅亡,這樣一說好像隋朝滅亡的原因僅僅只是因為隋煬帝這一個人。

    無法否認,隋朝的滅亡與隋煬帝有很大一部分的關係,但是,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過錯,畢竟無論哪個朝代的變遷都是有著社會矛盾的激化的,而社會矛盾的激化又是需要一定的積累的。

    隋文帝楊堅的皇位是透過宮廷政變來實現的,這次的政權變換隻是內部權力的轉移,門閥士族仍然對於皇權擁有著很大的制約,皇權和門閥之間的鬥爭很早就有,很多的官員多是一些門閥貴族子弟。

    為了改變這樣的現象,楊堅廢除了九品制選拔官員的方式,使用了科舉制度,雖然這一制度的實行是非常正確的,讓許多的寒門學子都能透過科舉成為官員為國家效力,但是這也嚴重激化了社會矛盾,侵犯了門閥士族的利益。

    雖然也選拔了很多的寒門官員,但是他們並沒有什麼權力,權力還在門閥手中,加上很多的官員都是門閥出身,所以皇帝下達的很多指令都無疾而終,大部分的不到實施,後來隋煬帝的為自己的私慾濫用民力,荒淫無道,使得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從而爆發。

    所以隋朝的滅亡,隋煬帝的暴政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社會矛盾的激化,門閥和皇權的鬥爭。

  • 3 # 陽仔愛豆芽

    非也,非也。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並非像演義中那樣的暴政昏庸,只不過李唐掌控天下後要讓後人覺得名正言順而已。事實上楊廣的政績還是很不錯的,只不過是好大喜功,又有些窮兵黷武。最後導致兩千易主,自己也不得不背上了一個一千多年的黑鍋。

  • 4 # 陳高興的春夏秋冬

    施政不當所致。

    隋朝建立不久,國家根基不穩,常年戰亂,民不聊生。

    國家政權機器需要加強鞏固統治力,人民需要實行改革休養生息,老百姓是國家的基礎,吃飽穿暖有安全感,國家才能開始發展強大,統一團結。

    煬帝有點好大喜功,這兩點都沒做到,就匆忙上馬大型專案,京杭大運河雖然是利民利國的工程,但國家財力不濟,大興土木增加老百姓的勞役,民怨四起。

    國家政局也不穩,內憂外患,農民起義四起,國家陷入混亂,最終亡國。

  • 5 # 重生1號

    暴政絕對是暴政,一個人要幹幾代帝王想幹不敢幹的幹秋偉業,幾次徵北韓,說不給後代子孫留遺憾,京杭大運河,人力發掘,幹成了,那代百姓苦死了,那不是暴政是什麼,但後人要感謝他,京杭大運河造福後人,意義非凡。

  • 6 # 歷史的海洋GYL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前啟後的偉大朝代,可惜二世而亡!隋煬帝雄才大略,但是卻負有把隋朝推向滅亡的主要責任! 楊廣在隋文帝的幾個兒子中算得上人物,功勳卓著!在進攻陳朝的戰爭中,楊廣指揮的隋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攻破長江天險,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贏得南朝民心,最終完成統一中國的壯舉! 楊廣繼位第二年後,隋軍大將韋雲起大敗契丹軍,俘虜其男女四五萬。隨後,楊廣採取和親政策分化突厥內部大小可汗。極大的削弱了突厥的實力。公元607年,楊廣至榆林遠巡,規模盛大,隨行4萬餘人,後面跟隨十萬甲走鮮明的軍隊護駕,讓能工巧匠設立一個能容納數千人的大帳,讓邊境少數民族震驚不已!史書記載“諸胡駭悅,爭獻牛羊駝馬無數” 隋煬帝被北方少數民族共推為“聖人可汗” 使隋朝在北方的聲望達到頂峰!隨後親率十萬大軍擊破吐谷渾部,吐谷渾男女十萬來降。解除了吐谷渾的威脅,解除了草原名族對抗中原王朝的軍事聯盟,取得了絲綢之路的貿易控制權。然後繼續北上,到達河西走廊,西域二十七國君主前來朝見,表示臣服。隋煬帝不但在西北開疆擴土,東南方向同樣進行了開疆擴土的戰爭,610年把臺灣納入版圖。隋朝的版圖,隋朝的強盛達到了頂峰! 人性都有兩面性,隋煬帝也不例外。開疆擴土承載了楊廣的雄心壯志,貪婪奢侈成為他自掘墳墓的鎬鋤!做了皇帝以後,楊廣的貪婪和慾望一下子都暴露了出來。首先不顧民力財力同時展開重建東都洛陽和開鑿京杭大運河兩大工程,這兩大工程共徵發民夫3~4百萬,高強度的勞動和匱乏的食物造民夫死亡十之四五,極大的耗費了國家財力物力。

    民眾怨氣一天比一天大,隋煬帝卻不知收斂,窮兵黷武,一連三次東征高麗,三次都失敗,死亡百萬。百姓怨氣終於爆發,農民起義烽火燎原,燒遍全國。內部楊玄感反叛,楊廣派宇文述平叛。後來再準備發動第四次東征的時候,突厥繼位的始畢可汗統騎兵十萬向隋朝發動突然襲擊,危急之下,隋煬帝許下封賞,宣佈不再東征同時徵發各地援兵,於是隋軍士氣大振,將士用命,突厥久攻不下,援軍將至,終於退兵。楊廣退回洛陽。感覺安全後,楊廣卻屢屢食言,拒絕封賞將兵,又加強東征準備工作。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必亡!楊廣終於眾叛親離,各地義軍佔領了全國三分之二的縣郡,到了此刻,楊廣還沒把義軍當回事,只當做毛賊,任然一意孤行出遊江都。到江都後不問官員政績,只問奉獻多少錢糧,多的升官,少的貶黜,地方官變本加厲,對百姓更加暴虐。起義烽火越燒越旺,隨從禁衛軍發動兵變殺死楊廣! 楊廣一代人傑,落得死無葬身之地!就楊廣本身的才能來說,本可以成為千古一帝,只要稍加收斂,不要急於求成,讓百姓休養生息十年八年,無論是建東都,開運河,還是徵高麗都有希望成功,成就一番偉業!可惜被慾望矇蔽了雙眼,矇蔽了心智,做出最不利的決策,落得如此下場,怎不令人嘆息!

  • 7 # 白楊樹下談歷史

    隋煬帝的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是由稗官野史一手包辦的,他的風流故事廣為流傳,被大大地醜化了。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無論生前他做過什麼,後人向來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他。

    而唐朝統治者主導的隋朝正史,也以苛刻的標準要求他,給他一個不公道的評價。

    於是,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誤認為是一個終日花天酒地、荒淫尋樂的無道昏君,由於他的政績工程拖垮了隋朝,導致衰亡。

    當然,這不是事實。真實的原因是:隋煬帝即位後,三徵高句麗,疲累天下,引發了農民起義,給了既得利益集團可乘之機。

    首先,征討高句麗,點燃了隋朝滅亡的導火索。

    高句麗,是當年平叛後的殘餘分子,建立起來的國家。

    常年盤踞在遼東地區,其野心不斷膨脹,逐漸蠶食了北韓半島漢四郡,而漢四郡從漢朝開始就是漢土。

    因此,作為後繼統一王朝的隋唐都沒有放棄過收回四郡的打算。

    隋朝時的高句麗,統治著今天的北韓北部和中國遼寧東部、吉林中部地區,沿著鴨綠江兩岸分佈。

    今天的吉林中部、遼寧東部,在當時被稱為遼東,很早就已經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中,但高句麗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中原擾襲,破壞中原統一程序,搞火中取栗。

    在隋朝統一北方後,他就聯合陳朝和北方突厥,攻擊大隋,還趁機攻打遼東地區。

    因此,對於新統一的大一統王朝後,不把他消滅,他會時長上竄下跳,會搞的邊疆不穩,國無寧日。

    隋煬帝即位後,分別於大業八年(公元612年)派30萬大軍進行第一次遠征。

    雖然大戰就沒打起來,但由於士兵不適應高寒氣候,傷病嚴重,已經導致國內形勢嚴重不穩。

    就是在這種情勢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仍堅持第二次和第三次遠征。

    最後,高句麗不戰而降,但大隋帝國也風雨飄搖、行將末路了。

    其次,征討高句麗,勞民傷財,引發了農民起義。

    高句麗遠離中原,遠徙征伐,地處苦寒之地,十分不易。

    為了進攻高句麗,先後募集士兵,徵發人力達數百萬之多,徵調物資更是難以計數,結果卻是大量士兵、壯丁枉死,大量財富“打了水漂”,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大量群眾的生活因此陷入困頓。

    尤其是山東、河北地區,遭到的破壞更為嚴重。“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加上水旱災荒,導致民不聊生,引發了隋末民變,農民起義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可見,為了攻打高句麗,社會民生受到了多大的侵害,不少民眾家破人亡,只能落草為寇,做起土匪、強盜的勾當。

    再次,征討高句麗,給了既得利益集團可乘之機。

    隋煬帝改革,招致利益集團一直對他不滿,尋找機會進行反撲。

    征討高句麗,弄得山東地區和河北地區民怨沸騰,引發了局部農民起義,這樣難得的機會,早有不滿的貴族集團當然不會錯過。

    第一個起兵反叛的貴族是禮部尚書楊玄感。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春天,第二次東征高麗,命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督運糧草。

    當時,山東地區、河北地區已發生了局部農民起義。楊玄感於是與武賁郎將王仲伯、趙懷義等謀議,起兵謀反。

    楊玄感起兵後,對隋統治集團造成了大分裂。對於區域性農民起義,隋煬帝不以為慮,深知不足為患。

    但當他聽到楊玄感起兵的訊息後,立刻大驚失色,因為楊玄感是關隴貴族集團的重要代表。

    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貴族集團成員各懷鬼胎,要麼直接起兵,要麼利用農民起義,讓隋朝分崩離析、土崩瓦解。

    隋朝的國勢急轉直下,從繁盛迅速轉向衰敗,他的改革也在一著不慎中,功敗垂成。

    最後,隋煬帝背井離鄉,被逼自縊。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他眼看無力迴天,極度挫敗之中,只好下令修建丹陽宮(今南京),準備暫時偏安東南,再作打算。

    可他帶領的禁衛軍絕大多數是關中衛士,背井離鄉多年,而且十分不習慣南方生活,都盼望早日北還。

    在北還無望的情況下,他身邊的人相互勾結勾結,推舉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逼迫50歲的隋煬帝自縊,就此一命嗚呼。

    隋煬帝,怎麼也算是一代梟雄,死後卻無處容身,僅由蕭皇后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

    後來,江南人士感念他以往的善待之舉,集資給他補辦了個還算像樣的葬禮。

    結語

    在中國的帝王中,他絕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

    比如,民間傳說將隋煬帝描繪成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聲色,荒淫無度。

    實際上,他在這一點上,比絕大多數帝王做得都要好,他的嬪妃並不是特別多,而且他的正妻蕭皇后從未遭到冷落,始終被尊重,後宮一直安寧有序。

    再比如,在中國社會轉化的歷史關頭,宇文泰、宇文邕、楊堅、楊廣、李世民、武則天都做出了偉大的、歷史性的貢獻。

    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遠的是隋煬帝和武則天。可後面這兩位在歷史上卻是髒水被潑得最多的。

    世界就這麼殘酷,歷史就這麼任性。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會比白痴皇帝更臭名昭著。

    後人其實應該客觀的去看待這個事情,但是我想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鐵律,紂王帝辛,始皇嬴政,不都是一樣嗎?

    我們有資格去修改歷史的權利嗎? 只是要心中有桿秤,我們沒辦法改變太多,留待後人解決吧。可嘆隋煬帝:罪或在當代,功澤被千秋。

  • 8 # 明析歷史

    先說結論:

    隋朝滅亡就是因為楊廣的昏庸和暴虐。

    楊廣把百姓當牲畜一樣奴役,不是暴政,是什麼?現在很多小白過於無知和可笑,認為楊廣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利好千秋萬世,所以為楊廣鳴不平。簡直可笑!如果國家說把喜馬拉雅山平掉,拉這些人去免費幹活,他們還會為楊廣的行為叫好嗎?

    再看京杭大運河

    隋朝的京杭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橫向運河,而元明清的京杭大運河則是一條縱向運河,走向完全不同,聯接北京、滄州、聊城、徐州、揚州、常州、蘇州和杭州,是蒙元花10年修築的全新運河。換句話說,澤被後世700年的運河不是楊廣修建的那條大運河,而是蒙元的大運河。

    隋朝的賦役制度是“租調役”,每個百姓都要為國家免費工作20天,大量的百姓就抽調去修運河。從605年開始修建“永濟渠”開始,上百萬的百姓被徵調到運河工程,可是由於運河的工作量太大,大量百姓超期服役,本來20天的工作,便被拖成好幾個月。男人是古代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由於運河超期服役,很多人沒法按時回去播種,從而錯過春耕。為什麼隋末百姓吃不飽飯?不就這麼來的!讓那些鼓吹隋煬帝的小白為國家免費打一年工試試,看家裡會不會斷糧?百姓們雖然在楊廣眼中不起來,可也是要吃飯的,當家裡沒人種莊稼,吃不飽飯,自然會響應起義。

    其次三徵高麗

    612年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幾十萬士兵和民夫慘死在遼東的冰天雪地裡。

    按說經歷上次的慘痛教訓,國內已經出現饑荒,楊廣應該積蓄民力,再作打算。可是楊廣第二年就籌劃第二次東征,後因楊玄感叛亂而退兵,又是白白耗費了國力。

    接著第三年,公元614年,隋煬帝發起第三次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算是有所成績。

    征討高句麗每次出兵就十幾萬大軍,加上負責後勤的民夫,幾十萬人跑到遼東打仗。哪此大的戰爭規模,試問有哪個國家會連續三年大規模出兵?最後只是迫降高句麗,沒有佔到尺寸土地。

    孫子都說戰爭是國之大事,必須慎之又慎,大規模戰爭會極大的損耗國內,像民夫沒法回家耕種收糧,造成饑荒。

    關隴門閥:沒有什麼對不起楊廣

    很多人看了點《大唐雙龍傳》,動不動就講隋唐的門閥勢力,好像都跟反動派一樣。實際上,關隴士族沒有對不起楊廣。三徵高麗,無數的貴族子弟參軍,最後慘死在遼東戰場,對國家、百姓都做出了貢獻。一個把百姓的生命視作兒戲的皇帝,憑什麼不推翻他?或作說,你願意成為楊廣的百姓?然後在突然的一天被調去修運河,去遼東戰場運糧食,然後莫名其妙地累死在路上,留下老婆孩子在家喝西北風?

    總結:不體恤百姓,濫用民力,就是暴君

    我們普通人做事要量力而行,國家也是如此,不珍惜民力,隨意徵調徭役的行為,不就是暴君的作為嗎?古往今來的有為明君,基本都會在蓄養民力、建設工程上做好平衡。百姓年復一年的耕作和勞動也很辛苦,誰能受得了繁重的徭役?

    隋煬帝在私生活上並沒有特別出格,但濫用民力、好大喜功,本質就是智商不足的表現,聰明的君主自然會節制地使用民力,降低民怨。優秀的皇帝都是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積蓄國力,再出兵攻打敵對勢力。

    秦始皇苛待百姓,至少留下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大一統思想。楊廣留下的運河,卻不是知道的那條運河,高句麗是李世民、李治兩位皇帝消滅的,他留下什麼?

    所以說,楊廣的行為就是暴政,古往今來的百姓,沒有多少可以一年不幹活,都會捱餓。不體恤百姓生命、濫用民力的君主,就是暴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昕和孫穎莎德國公開賽混雙首秀取勝,互相點評對方,他倆都說了什麼?為什麼會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