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會跳的兔小姐
-
2 # 哇真的是6
《西遊記》我們看了無數遍,遊戲也玩了很多,但是《西遊記》的真正內涵,讀懂的人寥寥無幾!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不可以說出來的,但是讀懂了西遊記,就看透了世界的真相。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吳承恩透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
這一顆騷動不安的心,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佛經上講一念法身72心相,所以心有72相、悟空也就有72變化。世人的心非常善變,瞬息間七十二變,喜怒無常,尤其當下時代塵垢厚積,世人再難得度,事實上也無一人需要得度。沙僧不變,八戒天罡36變,包括了乾旋造化、五行大道、六甲奇門、九息服氣等內修真決。豬八戒是火中木,真陰,主柔主靜,為幻身之把柄,只能變化後天氣質,不能變化先天真寶,變化不全,僅得三十六變。沙僧是真土,鎮位中宮,調合陰陽,所以不變,當師徒四人融合為一時,化成太極。所以當我們的“身、心、情、性、意”合一時,不分離時,我們就成為了一個合道的活人。貪、嗔、痴、慢、疑,五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這樣上天入地的能者,也逃不出這五個字。五行山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強壓住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也象徵“貪、嗔、痴、慢、疑”,孫悟空(心)逃不出五行山。大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左右。現實中,也有無數教徒、靈脩者、X主義者,自以為有所悟有所修,最後還是不離“貪、嗔、痴”,如猴子般看不見自己,不知道“貪、嗔、痴”的本質。五行山的後面是兩界山,過了這一山,心終就跳出三界了。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孫悟空”跟自己鬥,戰勝自己成佛,從心開始,從心結束,得見真心。真心即為天心、佛心、道心,心外無物,夢幻泡影,所以對待各類神話故事不要取迷信和著迷,那只是廣開方便的門而已,一切怪力亂神都可以為方便之門所用,無需批判。人的一生就是孫悟空(心)的一生,我們每個人都要煉心,都要勇敢的迎接挑戰(用心生活)。在紅塵中練心。八卦爐燒不死(心)反而煉成火眼金睛,煉心使人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悟得真心,自有火眼金睛。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就是人的氣度。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徵著心眼明亮了。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瞭解“貪、嗔、痴”的本質。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十萬八千里,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真正的靈山,就在我們的心中。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但是唐僧聽不懂啥意思,最後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定心真言”緊箍咒能定心、約束心,讓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後,也就歸正了那顆七十二變的心。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孫悟空打死了六根,說明六根清淨乃取經之本。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Mustang,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
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會被慾望(豬八戒)牽著走。於是人(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內心(悟空)設定的界限(劃的圈),於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種種心魔(妖怪)。心(悟空)引領著人(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
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
此外,紅孩兒還象徵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燬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
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
人總是會被世間種種美麗表象所迷。
金錢(金角大王、銀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
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慾,七情六慾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
世人因思(絲)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隻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慾望的象徵。
蠍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蠍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
書中很明確的說到這一難是由師徒四人的心魔所生。
在比丘國,鹿精要吃一千個小孩的心,象徵“多心”。
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服了這個鹿精,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好為人師,不謙虛,因此惹出一窩獅子精。獅者,師也。
九頭獅子象徵“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一個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聖,九思成聖,所以叫九靈元聖。
九思分別指的是:
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矇蔽。
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
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
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
言思忠:言代表言語,此句意為不說謊話。
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
疑思問:君子不恥下問,就為此理。
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就不再生氣了。
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做到了這九思,就可成聖了。
師徒在寇員外家裡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
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
最後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後,離真理也就不遠了。
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
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
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
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
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
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
至於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國家裡所發生的荒誕怪事,則是對當時社會的辛辣諷刺。
獅駝城是一個巨大的妖精王國,也是黑暗時代的一個巨大折射。
最後佛祖之所以給師徒無字經。是因為無字經,才是真經。
無字經的“經”,是“經歷”的意思。這一路上的“經歷”才是更重要的“經”,遠遠勝過那些個文字。
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後,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
佛之經典,正為《金剛經》。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
比如《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十幾歲時讀和三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
再過二十年再讀,體會又會不同。
西遊記處處示現造化,名藏玄機,唐僧,唐乃大唐之圓滿,金丹自性涵包太虛長存圓滿,也象徵法之無邊,心之圓融。僧者,修行人,唐僧者,圓滿修行者,修行圓滿的人。又名唐三藏,三藏:精氣神。
精,生機勃勃,生化宇宙萬物,奪取造化之先機,返先天之本。神,無極本體不生不滅,大日如來之真身。氣,介於精、神之間的一種概念,形而上非實際存在。
精氣神本無區別,聖人為後學易入,故意造了幾個名詞(包括神仙、真人、佛、菩薩、神、上帝、真主等名詞)勉強比喻修行路徑,若執著是為凡夫。
-
3 # 全網熱播影片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西遊記》的意義是在是太大了。建議你看下《吳承恩與西遊記》,現在正在齊魯衛視播出,晚上7點。是世界第一部立體電視劇。
《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不光不是白痴,而且是吳承恩先生心中的真英雄。(關於這一點,可以看一下《吳承恩與西遊記》,也叫立體西遊記,今年7月1號開始在山東齊魯衛視開播,晚上7點。片中主要講述了吳先生在寫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等,全由老版《西遊記》人馬出演,每集還有不低於十分鐘的3D鏡頭,十分精彩!)
(至於偷吃蟠桃,是個猴子都會吧!)
(是不是類似現在的總統、主席都有任期,過期重選?)
其他還有很多,比如孫悟空勸唐僧不要上妖精的當唐僧不聽時,不再多言,聽任唐僧被抓,然後再裝作貌似很費勁的把他救出來(除此之外我想不出十萬天兵天將都不怕的孫悟空能怕幾個小妖!裝作不敵,上天求援,也是給天上的神仙一個出風頭、立功、晉職的機會,拉近人際關係。),這是因為“領導永遠是對的”,你不能悖了領導的意,否則。就算你誰對的,最終領導一句話,你還是錯的!何況救出唐僧過程中既能拉近與天庭的關係,還能讓領導見識自己的實力,得到領導的賞識,何樂不為?
此足見其考慮之深遠。
如此種種,不勝列舉……
-
4 # 無名瞎剪
四大名著確實名不虛傳,如果說西遊記為什麼那麼經典,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說。
第一 西遊記在當時的影視行業中屬於比較前衛的電影,因為當時電影行業的拍攝條件是相當有限的,在那麼刻苦的條件下堅持6年的拍攝本來就是一種挑戰,無論是電影的特效,還是編劇的新穎給人的感覺都是比較超前的。
片中不管是豬八戒的搞笑,孫悟空的個人英雄能力塑造,還是沙和尚的老實本分,以及唐僧對取經的堅定信念等人物刻畫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不僅對每個人的角色進行了深入的刻畫而且精確到服裝外表都花費了大量心思了,包括該影片的片頭曲《雲宮迅音》也可以說是中國第1首帶有電音元素的曲子,所以足以證明該片在當時的超前思維。
第二,我覺得對唐僧取經的人物塑造也充分表達了編劇的思想,任何事情都要堅持有信念,途中可能經歷很多磨難很多誘惑只要大家團結一致,終究會獲得成功,對於我們個人,我們的國家不也是這樣嗎?
-
5 # 週一文
如果不從作者深層次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考慮,我覺得主要是《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豐滿生動:唐僧肉眼凡胎善惡不辨但取經信念始終篤定,孫悟空勇猛好鬥,豬八戒憨呆詼諧,沙和尚敦厚老實,白龍馬雖然只是唐僧的借力工具但絕對忠誠,在取經路上從沒有半途而廢的念頭。取經途中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孫悟空和八戒這對歡喜冤家幽默風趣的對白,加之華人歷來喜歡神仙鬼怪的故事。綜合在一起,於是《西遊記》就成了咱們老百姓最喜愛神怪小說作品。其他神怪小說如《搜神記》、《封神榜》就達不到這樣的完美結合。
-
6 # 李孟然
西遊記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東方神話為背景的故事。中國都是信仰神明的。西遊記電視是放的最多的了,應為都是實景拍攝不像現在在屋子裡都能走遍大江南北。所以是經典,
-
7 # 情感喪
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吳承恩最後完成。它是中國神話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西遊記》模擬了一個秩序井然的神仙世界,這個世界帶著清晰的現實社會的影子,那威嚴不可一世的玉帝、太上老君,“要人事”的佛徒、殘暴的各色妖魔似乎都可與現實對號入座。
濃郁的浪漫主義是《西遊記》的基本藝術特徵。書中作者幻想了一個超自然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神話人物、他們的神奇法寶和所處的環境又大都有現實的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人們的某種意願。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現他們超自然的神性和動物屬性,又能找出社會化個性的蹤影。象孫悟空靈活多變、急躁、好動的個性,分明就是猴的特點,這一動物特性與他樂觀反叛的人格化個性和諧地融為一體,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麗的奇想,又有細節的真實性。
-
8 # 曹彬45530801
西遊記的經典,寫的太神了,細細品味,回味無窮,打工者永遠體會不出來,神呀!創業者你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去體會,到你最後成功,你感覺你是不是走了十萬八千里,中間災難無數次,至到你成功,慢慢回憶,苦盡甘來。還有孫悟空打妖怪,每到最後,沒有天庭背景的全部打死,有天庭背景的,最後被天庭救走,也就是違法不犯法,普通的妖怪就該死。每個創業者都是一部西遊記,每個人活著,也是一部西遊記,西遊記每天都在上演。只要是人,就是西遊記。
-
9 # 海羊的天
《西遊記》是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寫成的經典名著。從唐僧這個真人真事入手,將真人真事以神話小說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生動地樹造了唐僧師徒和神仙的鮮明形象。
作品給人以大膽的想象空間,將人的思維帶進神化的境界當中去,去享受神化給人們帶來的無窮樂快之中。
這樣現實虛擬的完美經典地結合在一起,造就了這部經典的鉅作。
回覆列表
《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吳承恩最後完成。它是中國神話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
《西遊記》模擬了一個秩序井然的神仙世界,這個世界帶著清晰的現實社會的影子,那威嚴不可一世的玉帝、太上老君,“要人事”的佛徒、殘暴的各色妖魔似乎都可與現實對號入座。
濃郁的浪漫主義是《西遊記》的基本藝術特徵。書中作者幻想了一個超自然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神話人物、他們的神奇法寶和所處的環境又大都有現實的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人們的某種意願。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現他們超自然的神性和動物屬性,又能找出社會化個性的蹤影。象孫悟空靈活多變、急躁、好動的個性,分明就是猴的特點,這一動物特性與他樂觀反叛的人格化個性和諧地融為一體,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麗的奇想,又有細節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