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筱航
-
2 # 世通汽車專家1776
特拉斯、豐田宣佈專利開放,為何沒有引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繁榮?
首先、“新能源汽車專利”開放與“汽車新能源技術”開放截然不同。“專利”是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那是決定著企業生存的命脈,除非國家牽頭資源技術整合後,在統一平臺上百家爭鳴,可高昂的費用誰來買單?專利公開無非向世界傳播訊號,我特拉斯、豐田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方面達到什麼水平了,達到什麼階段了,同時藉著媒體的喉舌免費宣傳比自己做廣告要省下多少宣傳費用?讓多少世界人民從此知曉了特拉斯和豐田在汽車新能源領域是佼佼者,無人能敵。專利開放,媒體炒作,不得不承認特拉斯和豐田在營銷方面是大師和專家,這個專利炒作直接給了國內外一些新能源汽車公司注入了壓力和競爭爭奪市場的壓力。故,“專利公開”與“市場繁榮”無聯絡。
其次,特拉斯目前在新能源汽車製造研發業是全球的佼佼者,不是第一沒人敢稱第二。豐田的新能源汽車製造與研發技術也是全球的精英,當然某些技術還次於特拉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都屬於世界一線的製造研發商,與其他新能源汽車製造研發商拉開的距離就類同一線與三線之間的分類,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況且就是把車輛拆開,有些技術也搞不明白,甚至照葫蘆畫瓢是要侵犯智慧財產權的,不是看了就腦洞大開的,得需要成熟的系統的理論來支援。故,“專利公開”與“市場繁榮”無關係。
其後,燃油汽車,我們與國外還有很大距離。新能源汽車國內政策享受補貼,只要上專案得到審批生產新能源汽車就能拿到國家補貼,有些車企不思進取,為了套取補貼而生產,所以技術相對原地踏步。對於特拉斯、豐田這些新能源一線車企,技術在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尤其新能源電池技術續航里程、純電動機方面相對繼續突破走在行業潮頭,敢為先開放專利,就是告訴我們華人,我們的汽車進入中國市場,我們有專利保護,小心抄襲交學費。這無疑給那些有效仿心裡的企業打了預防針,比著葫蘆畫瓢這種想法趕緊拋棄吧,特拉斯與豐田這也叫“明哲保身”,所謂心理戰術研究的也不錯。故,“專利公開”與“市場繁榮”無關係。
在其後,特拉斯與豐田公開專利,也是向世界其他汽車製造業宣佈自己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如果從企業融資角度來講,這是在敞開大門熱烈歡迎“新同事加盟”來共同發展,是融資擴大規模的好方式,然而其他新能源製造、研發企業也不傻,自己研發水平有限甚至參差不齊,自己的技術又拿不到桌上起到談判的砝碼,說白了自己的生產流水線落後不能兼顧生產特拉斯及豐田合作後的新型新能源汽車。說白了,假如股份制合作,加盟商得付出應有的代價,就是資金,沒有主導權,得看人家的臉色,得聽人家的話,甚至得把自己的所有流動資金融入其後佔到的股份可想而知。如果不控股合作,純屬技術上合作,還不如說轉讓費而言,專利的背後就是技術的使用,還要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來運作,也是特拉斯、豐田想走融資渠道受阻,可能這樣認為不確切。故,“專利開放”與“市場繁榮”無關係。
最後,特拉斯、豐田專利開放,無非又向世界傳播了一個訊號,擁有世界一流的技術、一流的頂尖生產、科研技術人才、一流的全自動生產新能源的精密裝置等等,豈能讓三線新能源汽車製造、科研車企所能攀枝?故,“專利開放”與“市場繁榮”無關係。
最終結論:隨著特拉斯、豐田新能源汽車進入國內市場,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相繼減少,那些靠國家補貼存活的車企要想好後路。國家新能源補貼的減少勢必從剛開始的“百家爭鳴”向“部分爭豔”過度,到最後補貼取消的“少數爭光”。反之,特拉斯和豐田假如“專利持續開放”增加勢必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進步發展給我們敲響警鐘。故,特拉斯、豐田專利開放是引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優勝劣汰而不是市場繁榮。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3 # 水墨車事
某一天繳獲了一批先進的步槍,但是都沒有槍栓。沒辦法只能自己造,首先是尋找合適的材料、琢磨加工工藝、提高加工精度。做好後開了幾槍發現了新的問題,推倒重來……若干天后:還是漢陽造好用!
特斯拉、豐田開放技術專利,並不會引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鞋子是否合腳,只有腳知道。 並不是所有的鞋都適合所有的腳,新能源技術也是如此。起點不同、出發點不同最終的方案也是不同的。就像一個富豪送給窮人一塊美味的鵝肝一樣。對於窮人來講一份美味的鵝肝遠遠不如豆油大米重要,就算你傳授了製造鵝肝的專利,對我也是沒有用的。我只需要種水稻的技術而已。我們看看豐田開放的技術專利:其中第一條就是HEV專利,也是豐田一直壟斷的專利。電機電控系統控制等23740項技術專利。其次就是燃料電池及相關技術。首先我們來看看HEV專利,這就是行星齒輪式混動技術THS,專利到期後一元錢把技術賣給了科力遠。科力遠是豐田HEV電池的供應商,同時吉利也擁有科力遠的股份,是科力遠第二大股東。科力遠與吉利再此之前也曾開發過HEV車型,為了繞過技術專利,該系統採用了拉威娜式雙排行星齒輪,巧妙的繞過了豐田的技術專利。這套行星齒輪在早期的4AT變速箱應用的比較多,利用雙排行星齒輪做動力分流,也是國內廠商慣用的辦法,為了繞專利而使結構更加複雜,傳動效率有所下降。這套系統也對硬體水平不高做了一定的妥協,畢竟電機電控技術比不上豐田,也沒有阿特金森迴圈發動機來匹配,所以這套系統百公里油耗比豐田THS要高一升左右,這也是為什麼世面上很少能看到中國產油電混動汽車的原因。豐田開放了專利,但是並沒有公佈詳細的製造技術、相關資料、製造工藝、流程、成熟經驗。
就像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不能逆向開放賓士寶馬的發動機一樣。汽車傳動系統、動力總成與鈑金覆蓋件復刻不一樣,鈑金等覆蓋件1:1開模就可以做出滿意的成品。發動機涉及到很多技術,比如說原材料。這個零部件什麼材質打造的,經過多少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工藝要求、加工精度、如何老化我們都不知道,也是不可能逆向研發出來的,硬體難以復刻,軟體更是如此。發動機沒有控制系統就如同步槍沒有槍栓一樣,如同電腦零部件沒有驅動程式一樣。程式怎麼寫?怎麼編?這些都是無數次實驗、修改而來的。
豐田的THS專利系統也是如此的道理,可以授權你使用該系統,但是不告訴怎麼製造。沒有一個廠家傻到把自己的技術配方公佈於眾,而且還能手把手告訴你怎麼做、告訴你所有實驗資料。如果有,也是要賣給你關鍵零部件。例如格特拉克的雙離合器,你買我的主要零部件,我提供相關技術,教會你做變速箱。就這樣很多廠商都與格特拉克合作開放雙離合變速箱,名義上是合作開發,實質上是賣零件贈技術。雙贏,小廠傍大牌,大牌賣零部件賺錢。
就豐田的混動系統來說,科力遠在仿製的時候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那就是發動機、電動機、電控技術的不足。在豐田開放轉讓技術專利後這個問題同樣存在,知道原理、材料但是不知道製造工藝、資料,如果自己去反覆實驗,可能成功那天油電混動車型已經淘汰了!怎麼辦?其實豐田已經給出了答案!使用這些技術專利需要像豐田申請,共同商討實施條件後才能簽署合約。這個實施條件是什麼意思?很簡單想用進一步的技術,拿錢給我!在技術支援一欄也做了相關說明:以電動車製造、銷售為目的的整車製造商,購買豐田車輛電動化系統後,豐田將根據對方需求提供商品化車輛特性相關的油耗、動力效能、靜謐性等實現更高級別商品所必須的車輛電動化系統整體最佳化設定的相關顧問。具體來講包括車輛電動化系統概要、控制要領、適配車型最佳化要領等進行詳細說明。隨後一個標註為技術支援為有償支援。這裡面已經說的明明白白,我開放了專利,但是你不一定能造出來。所以我可以提供關鍵零部件,把關鍵零部件賣給你。而相關的技術服務我是要收服務費的。這就像賣AT變速箱一樣,想要我給你標定匹配,那麼拿錢來。我說收多少就收多少,買不起自己去匹配。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採用愛信變速箱,但是平順性不一樣的原因,包括大眾在內,6AT變速箱匹配的一塌糊塗。
豐田開放的這些專利,只是看上去很美罷了!並不適合國情。我們這裡流行的插電混動、純電動。因為只有這兩個車型國家給與政策的支援,補貼。油電混動車型目前只能算是節能型汽車,納入燃油車管理範疇,政策導向問題。而且豐田本田的油電混動車型已經在市場上全面鋪開,我們買豐田的混動技術然後與豐田競爭,這不是開玩笑嗎?況且大多數廠商也沒有上油電混動汽車的計劃,油電混動車型在消費者眼裡是極好的,但是在廠商眼裡就是雞肋。
而插電混動、純電動技術,也不需要購買豐田的方案。豐田方案特點是節能,虧電後油耗佔據優勢。但是THS先天弱點就是動力系統之間相互拖累,發動機只有72%的功率輸出,餘下的28%充電。而兩個電動機轉速也不能差的太多,因此發動機與電動機都不能發揮最大功率,因此動力表現不如中國產車的混動方案。但是中國產在宣傳上是無敵的,例如百公里加速媲美跑車。再這樣的輿論導向下,電動汽車/混動汽車的標籤就是強動力,百公里加速只需xx秒,如果沒有這個標籤都是弱雞。至於虧電後的油耗高一點,那都不是事兒。我們可以增加電池容量來彌補,電池容量增加、純電續航里程增加,綜合油耗就會降低。儘量讓純電模式滿足日產開車需求,這就是典型的以實際用途為出發點,推出合適的產品,揚長避短的用強項彌補弱項。
況且各個廠商都已經摸索研發出屬於自己的電動/混動方案。例如吉利的P2.5混動,以經投產。比亞迪的混動方案更是強大。其他廠商也都有自己的混動系統,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採用豐田的混動方案了!而且比亞迪的方案已經成功的把豐田拖下水,比亞迪成功的製造了混動/電動汽車標籤:那就是新能源汽車必須要有跑車的動力!這點正是豐田的弱。豐田是一個商人,商人逐利是天性 ,一款產品能佔領市場、銷量高才是用道理,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才是王道。於是就有了豐田與比亞迪合資建廠的新聞。豐田與比亞迪各自出資50%成立了純電動汽車研發公司。豐田主動與比亞迪合作,就是看中了比亞迪三電技術,還有比亞迪註冊的電動汽車的一些專利技術,最終看到的是肥肉。而最快的分羹辦法就是與國內最賺錢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合資,這與我們之前主動與國外公司合資是一樣的。我們要技術,人家要錢。識時務者為俊傑!對於豐田來講,多了一個賺錢渠道,而且順利的獲取了新能源積分。也可以看出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風向,豐田與比亞迪合資,也可以看出來豐田的油電混動技術/插電混動技術起碼在中國市場上是不吃香的,至少目前是這樣的,銷量很低。特斯拉技術專利公佈也是如此,很多東西並不適合我們採用。特斯拉強大之處是整合能力/電控技術。產品直接切入高階,這與我們國情不符合。特斯拉典型的技術堆砌,高成本到現在也能難盈利。如果我們造出了特斯拉,恐怕在國內是賣不掉的,況且特斯拉品牌也具備一定含金量,我們造出特斯拉,成本不會位元斯拉低,售價接近的情況下,誰會去買採用特斯拉技術的特斯拉?況且特斯拉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並不多,並不能改寫新能源汽車局面。自己的路還需要自己去走,哪一條路最合適也是自己摸索探索出來的,並不是隨便一個技術就能改寫新能源汽車市場局面的。
-
4 # 威馬汽車車友會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汽車市場目前是以燃油車為主導,純電動汽車、混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高速發展的趨勢,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是大趨勢,這一點毋庸置疑,就中國而言不管是政策原因還是雙積分制度,每個品牌都必須有新能源汽車的規劃,各家車企都在賭未來的路,特斯拉賭的是純電動汽車,豐田賭的是混動及燃料電池汽車,作為兩個領域老大哥,開放專業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賭市場,用專利換市場,特斯拉想用用電動汽車完全代替現階段的燃油車,豐田想把混動和燃料電池的蛋糕做大。
回到話題,談談專利的事,特斯拉和豐田相繼公佈並開放專利,對行業發展必然是利好的並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但是,專利是專利,技術是技術,兩者之間顯然是後者更為重要, 特斯拉開放了專利但沒開放技術,專利的核心是技術引數,這些技術引數的具體數值對電動車效能有重要的影響。特斯拉對於極其機密和重要的技術,並不會申請專利,因為申請專利等於向全世界公開。就像可口可樂公司不會愚蠢到為其可口可樂的配方去申請專利。
所以特斯拉和豐田宣佈開放專利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那麼單純,但近幾年電動汽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發展,燃料電池及混動汽車發展速度相對緩和,現在來看,顯然特斯拉佔得了上風,但相比於發展了百年曆史的純電動汽車來說,不管是純電或混動亦燃料電池汽車都還是小眾市場,行業的顛覆需要時間,任何新生事物取代舊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新能源汽車就是汽車行業的未來彷彿已經是全球各國的共識了吧!
-
5 # 汽車之之家
從前,一個叫約翰納什的老頭“養”了兩頭豬,一頭大豬和一頭小豬,兩頭豬智商一樣,且絕頂聰明。閒來無事的他“設計”了一個神奇的豬圈,配置了“電子控制餵食系統”,操控方法是按下豬圈一頭的遙控按鈕,豬圈另一頭的石槽裡就會自動投滿10個單位的豬食,但是誰去按那個按鈕就會先付出2個單位的成本,且若小豬先到槽邊,大小豬吃到實物的收益比是6:4,同時到槽邊,大小豬的收益比是7:3,大豬先到槽邊,大小豬的收益比是9:1。那麼,誰去按這個按鈕才能保證兩頭豬的收益最大化呢?老頭告訴我們:大豬去按按鈕,小豬坐等吃食對大家都好。
豐田和特斯拉就是好比那隻“大豬”,中國產自主就是那隻“小豬”,“智豬博弈論”告訴我們,在市場經濟中,大公司負責研發生產,小公司買來就用,大家的收益是最大化的。雖然他們公開專利,但是不如他們直接造好我們去買成品划算。
此外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技術,另一個是動機。首先說一下技術,豐田公佈的是油電混合技術專利,要知道中國政府的補貼方向是插電式混動和純電動,豐田的油電混動技術在中國沒有市場,看看銷量就知道了,你在大街上看到幾臺普銳斯。技術雖好但是在各大廠商看來就是個雞肋。特斯拉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剛入門就是百萬級別的豪車,靠著華爾街重資本投入完成了技術堆砌,它的技術富麗堂皇,尖端超前但是不符合國情,我們的“彎道超車”計劃是造面對大多數老百姓的車,再造個特斯拉出來沒有太多的意義。還好,中國的自主品牌也沒有白拿政府補貼,比亞迪的“三擎四驅”和“542”戰略計劃重新定義了電動車概念,940N. M的扭矩,4.5秒的零百加速讓日本人膛目。吉利也開發了自己的P2.5混動技術,奇瑞和榮威也有了自己的混動技術。所以,中國產品牌都具有符合自己產品路線的新能源技術就不必依賴別人了。
再來說一下動機,豐田和特斯拉老闆都是商人,看似大無畏的公開了專利其實是為了賺更多的鈔票。以豐田的公告為例,“使用前需要向豐田提出申請,經雙方商議同意後才可以使用”,這句話暗藏的玄機值得深思。搞製造的都明白有些技術告訴你也沒用,會“水土不服”,如何用應到自己的產品上最為關鍵,另外只知道原理但是對產品的材料、工藝、疲勞、老化等等技術的不熟悉也很難出成品。所以相關的諮詢費、服務費肯定少不了。這就好比給你提供發動機或變速器你不具備動力匹配技術還要另外出錢。所以公開專利實際上是為了尋求更多更廣泛的合作渠道,將利潤最大化。自主品牌會根據自身的戰略方向有選擇的尋求合作,絕對不會大規模投入。前幾日比亞迪和豐田的合作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豐田看中了比亞迪的三電技術和專利儲備,比亞迪看中了豐田的耐久性和品質管控能力,強強聯合受益的肯定是中國消費者。
總之,新能源作為高度發展的新興產業,技術日新月異更新換代非常快,這點和傳統燃油車有很大差異,今天的“高精尖”很快就變成了明天的“低粗舊”,看看手機行業就能很好的理解網際網路車企,全球範圍內的技術交流和合作是保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華為的任總說“雖然我們有這個技術和能力,但是我們還要尋求和對手的合作,因為我們不願做孤家孤人”。
回覆列表
專利產品是不是隻停留在已有水平?
以後的專利還公開不公開?
開放的專利是不是高科技產品?
再有就是企業家都是不甘模仿的人
所以都是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