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9137106696

    惰性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問題,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心情,如何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呢?

    方法一提升孩子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熟練和敏捷度,隨時教他自己穿脫衣物,收拾玩具,及時給與孩子鼓勵。

    二,提升孩子時間觀念在孩子做事給他規定時間,及時給與表揚。

    三磨蹭,不管在學習方面,方方面面都有體現。想要克服就要儘早地對孩子進行及時教育,培養時間觀念。

    方法四,給孩子樹立榜樣,在周圍給孩子找個標杆兒榜樣,以此糾正孩子拖拉的問題。

    方法五,重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增加他們做事的興趣,適當的減少磨蹭的問題。

    方法六,必要時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磨蹭而引發的後果並適當的給予懲罰讓他知道做事磨蹭的嚴重性。

  • 2 # 促成教育

    在此淺談自己的一點看法,不當之處,也請諒解。

    孩子愛磨蹭,也不是一日之成,而是多日養成的不良習慣。為此,是不是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要做好監督,做好監管。在這時更應該給孩子約法三章,一定要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規定好了的事情。比如,孩子完成某項任務或某項作業,先讓孩子說出大致所用的時間,然後家長根據孩子所說的時間給以適當的壓縮,比如,孩子說大概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這時作為家長的就要要求孩子二十歲多分鐘,甚至是二十分鐘內完成,促成孩子的緊張意識。

    二,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絕不允許孩子做其他事情,要孩子專注,一心不可二用。這也是大多數孩子所犯的一個通病,一邊做著作業,一邊幹著其它,或擺弄著東西,或吃東西,或看著電視,或一手玩著其它。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怎麼能專注,怎麼能不磨蹭吶!

    三,作為家長的,平時做好榜樣,特別是在孩子面前。定好的事,說做就做,雷厲風行,乾淨利索,絕不可拖泥帶水,拖拖拉拉。要講實效,講效率。影響給孩子,教育給孩子。

    四,要有一個長效機制。要孩子改掉某一個不良習慣,不可能立竿見影,這就要求多點耐心,多點恆心,不要急躁,只要共同堅持下去,並及時的去表揚,去鼓勵,相信孩子會慢慢改變的。

  • 3 # i麗萍

    有關孩子磨蹭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節奏是比較慢的,就比如我自己,就是節奏比較慢的人,如果我做事情的時候總有人催,反而會打亂自己的節奏,更慢。如果孩子做事情的節奏比較慢,首先是尊重孩子自身的節奏,然後再談如何最佳化。

    2.孩子能力尚未達到,孩子做事情的熟練程度遠不如我們成人,要求孩子跟上成人的節奏,對於孩子來說的確是很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成人慢一點,讓孩子能跟得上。

    3.如果平時的生活裡,孩子總是被催,被要求快一點,孩子會用“慢”來對抗成人的催促。孩子沒辦法在語言上反抗成人“你別催了”,那就用行動表示抗議。這一點我家孩子明確的跟我說:你越催,我就會越慢。

    4.對於年齡稍微小一些的孩子,他不清楚自己都有哪些事情需要去做,或者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但又無從下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嘗試制定表格,要做些什麼,從那件事情開始做。(是和孩子一起討論,不是我們成人給孩子規定要怎麼做,儘量讓孩子自主安排,我們做引導)

    5.孩子如果需要提醒節奏,我們可以提醒,輕鬆提醒,幽默提醒。

    6.可以用遊戲的方式,最佳化一些事情。比如早上上學,眼看要遲到,孩子還是慢吞吞的。一般這時候,我會用他喜歡的動畫片情節來玩個遊戲,“海底小縱隊,去發射臺,有一隻鯨魚需要幫助”,這時候孩子就會快起來,比較迅速出門,帶著笑和好心情去學校。

  • 4 # A00-微微

    好像大部分的孩子都愛磨蹭,我家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可能還沒有時間觀念。早上起床,我得在後面催著,穿衣服特別的慢,洗刷也是,得一直催著才行,一不催就幹別的自己喜歡的事去了,每天早上我都和上戰場一樣,都快累死了。寫作業,收拾自己的書包,玩具也是特別的磨蹭。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

    針對早上穿衣,洗刷磨蹭。我給制定了一個時間表,規定早上6:40起床,10分鐘穿衣時間(冬天衣服多,夏天可以把時間縮短),10分鐘洗刷時間,7:15吃早飯,15分鐘早飯時間,7:30準時從家裡出發去學校,我們這學校7:45開始早讀。剛開始也不適應,慢慢習慣了就好了,她自己就會有時間觀念,會知道如果她有一項時間用長了,後面的時間就會不夠用,甚至會遲到。她會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會自覺的去做。

    晚上寫作業也是規定好時間,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作業,會給沒收一個她比較喜歡的玩具,若表現好會給一個獎勵。

    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督促孩子,慢慢的會好的,現在還小,時間觀念太差,不可能和大人一樣,知道時間寶貴,能夠有條不紊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 5 # 梅花媽媽育兒

    孩子愛磨蹭,父母首先要分析孩子愛磨蹭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父母需要分清楚,孩子是真在磨蹭,還是他原本的行為就是慢節奏。

    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節奏,就是真正比成年人要慢半拍,甚至不止,大人要理解接納,這時必經的成長過程。例如我女兒4歲,吃飯,穿鞋,走路等等就是比我們大人慢,但她沒有故意拖拉時間,那就是她本身的節奏。

    第二,針對故意磨蹭的習慣,父母只有真正關心並分析孩子的心理想法,才能找到治本的辦法。

    例如,我發現身邊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額外佈置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會佈置什麼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題等等。總之家長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閒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拖延戰術導致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沒有完成,家長當然也就不會另外安排任務。現在的孩子個個都精明著呢!

    第三,父母需要反觀自己的行為,審視自己生活中是否也有行為磨蹭的情況,從自身做起,才能引導孩子糾正不良習慣。

    那麼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孩子愛磨蹭的習慣呢?

    第一,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所以父母要想孩子行為速度快,就得表揚。例如孩子出門前穿鞋子,規定是2分鐘,孩子穿好後,家長要表現出吃驚並誇讚:“還不到一分鐘呢!”。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被表揚,它能激發孩子內在快的動力,孩子嚐到甜頭後,後期會更加努力表現。

    第二,在生活中,有意識訓練孩子的行為,讓好行為形成習慣。

    從生活習慣抓起,先給他規定時間,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透過長期有意識訓練,培養孩子行為利索的好習慣。好的行為被長期不斷強化時,自然也就形成了習慣。例如和爸爸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快的一方將得到什麼獎勵。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也可以用記時完成某一件事情,規定時間完成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十個“★”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 6 # 探園姐姐

    上學要遲到了,卻還磨蹭著不肯起床;

    匆忙趕著要出門,隨身帶的東西還沒收拾整齊;

    吃飯慢慢吞吞,全家人都吃完了就等他一個

    ……

    你的孩子也會這樣嗎?

    1:時間視覺化

    孩子之所以對時間沒概念,是因為時間的流逝很難目測。可以使用有指標的掛鐘,記錄做每件事所需的時間。也可用倒數計時的功能,激發孩子在時間內完成任務。不過,要排除造成分心的外在因素,會比較準確。

    2:行動明確化

    訂定計劃表,排出事情的優先順序,決定何時做,以及估計做多久。明確孩子目標的時候,不要標準太高,反而容易失敗。在剛開始,規則愈簡單愈好。

    3:整頓凌亂物品

    “找東西”往往是偷走時間的一大殺手。先陪孩子整頓讀書空間,用收納盒、收納籃,分類擺放各類文具,也要求孩子養成歸位習慣。

    4:避免孩子分心

    “先看個電視”、“玩一把遊戲再說”,這些分心因素,都是妨礙孩子去做該做的事。在孩子寫作業時,要先移除讓孩子分心的事物。尤其,在書桌上千萬不要擺放和寫作業不相關的東西,免得孩子把玩分心。

    5:獎勵制度

    家長可以利用有些孩子喜歡蒐集的愛好(如貼紙、卡牌等),用激勵把時間管理變成無壓力的遊戲,孩子才會更容易做到!

  • 7 # 君子之邀

    一般來說,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有許多共性的問題。比如,嫌孩子吃飯慢,就給孩子餵飯;嫌孩子穿衣服慢,就幫孩子穿衣服;嫌孩子書桌亂糟糟的,就去幫孩子收拾等等。如果他們沒有教導小孩做事要麻利一點的話,在一定程度上則會造成孩子磨磨蹭蹭的習慣。找到原因,就可以解決孩子愛磨蹭的問題。

    一是父母要做好榜樣。教育孩子,父母是一面鏡子。假如父母有慢吞吞的行為就會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自然養成了做事緩慢、磨磨蹭蹭的壞習慣。因此,家長要用行動引導孩子,在具體的事情中讓他體會到磨蹭和不磨蹭的不同結果,以及磨蹭帶來的不良後果。

    二是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為孩子制訂好生活日程表,記錄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飯等所用的時間,並做好監督引導,讓孩子有緊迫感,從而主動加快自己做事的速度,培養其把握時間的能力。

    三是增強孩子自信心。行為方式決定行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習慣,補救非常困難。在日常生活中,他會擔心自己這樣做不好那樣做不了,怕自己出錯而導致被批評,做事就會畏手畏腳。這時候,如果家長越催促,他就越緊張、越害怕,動作會更慢。作為家長,要意識到:愛磨蹭的壞習慣,也許會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交往等多方面,會引起一系列後果。所以,父母要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從點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幫助孩子克服愛磨蹭的壞習慣,多表揚和激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 8 # 程小Yao

    磨蹭,其實是人的一種惰性,並不是只有孩子才有這樣的毛病。我們成人,在面對手裡的事情時,也有拖延的時候,不到最後時刻不去做。我們一邊抱怨著孩子的拖拉,一邊自己卻在不知不覺中向孩子表現著拖拉,無形中感染著孩子。一轉眼又教訓孩子,是不是不太公平呢?

    找到孩子拖延問題的原因,尋求合適的解決方法,才能讓孩子做事逐漸變得敏捷利落。

    1 鍛鍊孩子精細動作的能力

    孩子在年齡尚小的時候,協調能力還不能做到最佳,家長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慢慢練習。比如可以給孩子找一些廣告紙,讓他用兒童安全剪刀剪一些他喜歡的卡通形象或者汽車玩具等,由淺入深,從大而簡單的形狀到細小幫助他進行練習。剛開始練習,難免會做不太好,不要去批評孩子,慢慢引導,多鼓勵孩子,這種練習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經過不斷的磨練,孩子的雙手會越來越靈活。

    2 讓孩子熟悉做事的流程

    孩子有時候磨蹭是因為不熟悉做事的流程,如何開始,如何進行下一步,可能孩子並不清楚,這會導致他的思考時間過長,降低做事速度的情況。

    孩子在做一件事之前,必定經歷學習的過程,每件事情只有經歷了學習才知道該如何去做。每個孩子對於做的事情不同,也會展現出學習過程的快慢之分,感興趣的他會學習的很快;困難一些的,他可能會學得很慢。這個時候,家長要調整好對孩子的期待值,不要把自己認為簡單的事,理所應當強加給孩子,認為他們也應該會做。做不好就著急。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去思考,去嘗試,只要方向沒有錯,不傷害到他人,就允許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事習慣。當他學會並記住做事流程,他的做事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3 杜絕包辦代替

    有的父母做事不拖延,而孩子卻磨蹭,急性子父母面對拖拉的孩子,無法忍受,直接包辦代替孩子去做。時間久了,孩子就無形中養成“拿來主義”,坐享其成。思考能力,動手能力都得不到發展,等到需要他自己去做事的時候,他的行為能力則會變得很慢。

    面對孩子做事慢,磨蹭,要清楚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他獨自去完成。家長可以給出建議,引導,而不要以慢為理由,去幹涉孩子的行動。可以在孩子做得不完美的情況下,去偷偷彌補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別人不會代替,從而增加孩子做事的能力和責任心。

  • 9 # 壹念心理

    0-5 歲的孩子對時間的感知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對 1 分鐘有多長、5 分鐘有多長這樣的時間概念,非常模糊。心理學研究表明,哪怕小學 5 年級的學生對 1 分鐘的估計也過短。一般 5-8 歲,孩子開始能把時間和空間區分開,能夠感知時間的長短,但還非常不準確。3-5 歲的孩子能夠感知時間的先後順序,最早感知的是一天中的早中晚,其次是一週內的順序,最後是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

    因此,對於 0-5 歲的孩子缺乏時間觀念是正常的,他們能理解“早上和晚上要刷牙”、“週末爸爸媽媽不上班”、“講完故事就睡覺”,這樣簡單的一個時間點要做什麼,以及簡單的順序,但對於“ 3 分鐘內刷好牙”、“ 2 分鐘內準備好出門”,這種就屬於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事了。另外,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可以用來玩耍的,洗手的時候可以玩泡沫,出門穿鞋的時候可以研究鞋子,穿衣服的時候可以玩釦子。對孩子來說,這些都是她當下的興趣和需求,所以,孩子的磨蹭可能是珍貴的學習和探索過程。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並在需要的時候,讓孩子不那麼磨蹭呢?1、我們要理解孩子當下的需求,適當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再進行溝通。如果孩子洗手的時候在玩泡泡,我們要理解孩子的這種玩的需求。對孩子說:“你很喜歡泡泡,我們可以在洗澡的時候盡情地玩,但現在是洗手的時間,不玩泡泡,可以沖水了。”這樣孩子會感覺爸爸媽媽是理解我的,也允許我玩泡泡,只是這個時間不是用來玩的。避免完全不顧孩子當時的興趣和需求,表現出厭煩和急躁,讓孩子反感和倍感壓力。還要避免一邊做自己的事情,一邊對孩子吆喝或催促,溝通的時候,如果沒有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那通常是無效的。所以,我們可以放下手上正在做的事,走到孩子面前,請孩子看著我們的眼睛,或用手輕輕遮蓋孩子正在看的東西,等孩子抬起頭看我們時,再和孩子溝通。2、教給孩子“有些時間是有特殊功能的”。也就是告訴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對於起床、刷牙、穿衣服、洗澡等這些日常生活習慣,我們要經常告訴孩子:這個時間是用來做什麼的,不是用來做什麼的,給孩子正面的提示。比如:現在是睡覺的時間,起床的時間到了。還可以給孩子動作上直接的提示,或者給孩子選擇,比如:出門的時間到了,去穿鞋子,你是穿這一雙還是那一雙呢?或者,我們也可以經常問孩子,做完這件事,後面要做什麼,“看完這本書,我們要幹什麼呀?”“刷完牙,我們去做什麼呢?”讓孩子自己說出,下一件要做的事,從而讓他的作息形成習慣,也讓他的生活有穩定的節奏。3、我們也可以教孩子學習時間標識。比如 4 歲之後,可以教孩子認識鐘錶,但不必期待過高。或者用形象化的方式,把 1-10 分鐘用彩色比例條畫出來,或者把 1 分鐘、5 分鐘、10 分鐘按比例畫出彩色的長性粗線條,來幫助孩子理解和對比時間的長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文中的七絕,怎麼寫,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