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8981569813

    首先我要說,我婆婆是一個很勤勞也很賢惠的女人,不管是對我還是對孩子都很好。大寶今年12歲了,這麼多年我們從來沒紅過臉。我跟老公都在外面打工,大寶我帶到兩歲多就是婆婆在帶,婆婆也把大寶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前年,快要生二寶了我們才跟婆婆和大寶他們在一起呆了兩年。我才發現,當時大寶都10歲了,婆婆有時候還會給他餵飯,每天早上刷牙還會給他杯子裡接好水,牙膏給擠好,每天早上給孩子收拾書包,孩子的書桌上經常都是亂七八糟的,每次都是婆婆給他整理,垃圾隨手就丟,婆婆再去掃。我叫孩子自己洗澡婆婆也不放心她要給孩子洗。學校老師讓孩子種花種子,並觀察記錄,從買種子到播種,澆水管理直到開花全程都是我婆婆幫他做的,沒要孩子動一下手。孩子上街看到賣金魚的一定要買,結果買回來換水餵食都是我婆婆在做。其實我兒子還是比較聽話的,只要你叫他做什麼他都會去做的,但是畢竟是小孩子嘛,你不叫他他從來不會主動去做。我覺得婆婆太過溺愛孩子了,啥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我們只能把他帶大,不能帶他到老,等他大了什麼都不會還是得學。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跟我婆婆說讓她別那麼溺愛孩子,我怕說多了婆婆會生氣,會覺得說倖幸苦苦幫我帶孩子我還不滿足還說這說那的。其實我從心裡特別感謝她幫我們帶孩子的。我老公也從來不說他媽媽,因為他自己都是被慣壞了的,我呢也是嘴比較笨,不知道該怎麼邏輯清晰有條有理的去說服婆婆又不惹婆婆生氣。懇求各位指點一二!!

  • 2 # 絲雨如塵1

    謝謝邀請:你們這種情況下,真不太好辦,因為你們倆口子都不在孩子身邊。只是婆婆在管理和照顧孩子。其實我提倡孩子由父母自己管理,自己照顧。我有這方面的體驗。我家小外孫來我家,就和在自己家不一樣了。刷牙洗臉都需要督促,陪伴。不按時睡覺。吃平常他父母不讓吃的食物。但是孩子一年也來不了幾天,我是不負責教育的,只負責寵溺。但要是把孩子交給我,我想可能和在父母身邊一定不一樣的。這對孩子許多能力的培養都存在問題。建議要是可以,孩子上學了,自己帶和教育。你想想你們辛苦工作,不就是想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和空間嗎?假如孩子們在教育方面出了問題,那你們的努力不都付諸東流了。可能有許多困難,但人就是這樣,一切應該為了孩子。尤其是你已經發現了問題的情況下。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 3 # 枯木齋

    主要還是態度。

    因為隔代撫育是迫於生活的無奈,接受這安排是基於共同的目標一一讓孩子正常成長,生活能正常進行;

    但習慣的異同會產生偏見,偏見得不到及時糾正便衝擊了這個共同目標的順利實施,不是誰的單方面過錯,這主要在著重細節、原本完全陌生的兩代女人一一婆媳之間產生碰撞,若有一方固執己見,便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事難行,家難和,甚至傷及全家每一個人。

    作為過來人,我認為老人一般應責任重些。兒媳不清楚你家過往生活習慣,她對居家生活的觀念判斷還是以她媽媽為準,(這不能指責的,更不容貶損嘲弄),婆婆必須平靜表示出我為何要這麼做,你媽媽怎麼做的?哦,她應該那麼做,因為什麼什麼,兒媳必然信服一一還會覺得長了見識,孃家媽婆家媽都是媽。

    老人全職幫你帶孩子一一無論傳統還是現代,她都是在“幫你”!這點你不能含糊,可以不說出口(你留心,有的老人不喜那種“話多”,這是她親孫子!懂嗎?),但你得讓她知道一一你非常感激她在幫你。

    什麼舉止你都會腦子裡有判斷一一你應該是有文化知識的,三無食品的危害、自幼兒園學來的“寄幾的戲尋寄幾做!”、小學老師佈置的手工勞動作業,沒學會要挨老師批評同學嘲笑,甚至不願去上學...,相信再蠢的奶奶也會明白此中道理..倘若開口就是“溺愛”、“這是害他”,甚至“殺人放火”,哈,你蠃了,老太太走了,老公惱了,兒子女兒哭了。

    ……。

    居家、相處,無非就是個“態度”一一也就是“容”和“色”。古話說“容易色難”!笑容易做,臉色難裝,臉色是發自內心的,來自對大局的理解,長久習慣了,自會相向而近,不都是為了自己最在乎的那個人?那對父子或父女?

  • 4 # 山上人279

    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小就抓起,家庭教育尤其重要。一個人的很多習慣甚至品行大部分是從小養成的。

    三字經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們平時也常說“小孩是一張白紙,家長們是畫家。”家長們對小孩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家長對孩子都是喜歡的,特別是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他們對孫輩更是隔代喜歡。喜歡孩子可不能去溺愛他們,把他們培養成不聽話或做壞事就糟了。這不是愛子孫,而是害子孫了。

    小時候,媽媽講過一個故事,我來講給大家聽:“過去有個獨生子,因為是獨子家裡父母和大人都特別喜歡他,尤其是他媽媽。簡直是他要啥就給啥,他想幹啥就幹啥,做孃的都依著他,寵著他,護著他。有一次有賣雞蛋的來賣雞蛋,大家都在挑選,這小孩混水摸魚去偷了一個拿回家,做孃的沒罵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下不為例,就把蛋煮了給他吃了。過了幾天有個賣魚的來賣魚,他又去偷了條魚回家。做孃的還是沒責罵他,只是叫他以後別去偷啦,可還是把魚燒給他吃了。後來……後來這小孩還是經常偷東西,長大了也越偷越大,終於被判死刑。臨刑前他提出還要吃口孃的奶,監斬官允許了他最後一個願望。當媽媽喂他奶時他把媽的奶頭給咬下了。他跟他媽說,今天我被砍頭其實都是被你從小寵著害的。”確實是這樣,媽媽的溺愛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我們家父母雖然沒文化,對我們儘管很愛但從來不溺愛。我們文化不高對女兒,對外孫女喜歡有加,但決不溺愛。現在我女兒婿和初為人母和初為人父的外孫女,外孫女婿都不溺愛小孩的。希望大家都不要溺愛小孩,因為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 5 #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

    這個問題無解。溺愛孩子的老人都是不由自主,無意識的,並不是刻意溺愛,而是一見到孩子哭就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儘可能自己教導孩子,不要讓老人“全權代理”孩子的一切。

  • 6 # 簡述荊州

    老人溺愛孫子,這種現象在農村更明顯。在這個物質主導的社會,我們沒辦法,在家裡不能有所發展的時候只能外出拼博,或許還有機會闖出一片天。

    但與此同時,孩子沒辦法帶在身邊,只能丟在老家。由爺爺奶奶替代照顧。這就是大家俗稱的留守兒童。

    孩子一年到頭和爸爸媽媽呆不了幾天,父母便要外出,孩子看起來也可憐,爺爺奶奶由此更心疼孫子,其至在孩子犯錯誤時候都沒有正確的教導,越發導致孩子不聽話。

    作為孩子的爸媽就得引起重視了,要和家裡的老人說明白,孩子能寵但不能慣,不能因為疼愛孫子而包庇孩子。孩子從小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這個階段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孩子日後才能有出息,有作為。要由點到片講給老人聽,要讓老人明白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作為父母,還是應當儘量把娃兒帶在身邊,必竟隔代教育很難把教育做到位,特別是老人家一般文化也不高,對孩子學習上也很難幫助。

    孩子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必竟孩子的成長就那麼幾年。教好了,以後輕鬆。教不好,做父母親的一輩子可能都要著跟著受累。

  • 7 # 磊磊城

    強化教育

    1.正強化:給予一種好刺激。為了建立一種適應性的行為模式,運用獎勵的方式,使這種行為模式重複出現,並保持下來。例如自己一個人去拉粑粑了就獎勵爸爸拋高高。

    2.負強化:去掉一個壞刺激。為引發所希望的行為的出現而設立。例如你不允許他邊拉粑粑邊吃東西,如果他這樣做的話就把他喜歡的玩具收走。如果下次不這樣就會捌玩具還給他。

    3.正懲罰:施加一個壞刺激。這是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給予處罰的一種方法。

    4.負懲罰:去掉一個好刺激。這種懲罰比之正懲罰更為常用。當不適當的行為出現時,不再給予原有的獎勵。

  • 8 # 林語菡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說我自己老媽溺愛寶寶的那些事吧。

    自從我有了寶寶,我媽媽每天都保持高度戒備狀態,每次我在哄寶寶睡覺的時候,寶寶有一丁點的哼唧聲,她就會一秒竄到寶寶面前,摩拳擦掌,準備著抱寶寶。

    半夜,寶寶剛開始哼,還沒有哭聲,她也會立馬竄到床前,試圖抱起寶寶。

    總之,只要有時間,寶寶基本上都是被她抱在手裡,她恨不得24小時不讓寶寶離開她的懷抱。

    寶寶一週歲的時候,去醫院體檢,醫生說我們家寶寶四肢發育不是很好。就因為我家寶寶基本沒有自己在床上躺著玩過,也沒有經歷爬行這個動作,所以他身體協調能力比較差。

    醫生跟我講:孩子錯過爬行階段,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爬行能協調四肢、刺激感統發育。感統能力強的孩子,身體協調性強,以後不僅在運動方面佔有明顯優勢,他的注意力、方位感也會更強。

    我媽媽聽完醫生的話之後,一個人轉過身偷偷地抹眼淚。

    從那以後,當我媽媽做出一些過分溺愛孩子的行為時,我就會跟她說:您想要疼孩子,這沒錯,過分溺愛孩子帶來的嚴重後果,您自己也看到了。

    我媽媽便不再做出過分溺愛孩子的行為了。

    老人溺愛孩子是天性,我們要多跟老人講道理。讓老人明白,過分溺愛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嚴重後果。如果老人依然堅持己見,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就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去照顧了。

  • 9 # 飛船與鳥

    這是個難題,他的難易程度可與“老婆和媽同時掉進河裡你先救誰”相同。

    這裡面有幾個點需要注意,第一是什麼是溺愛?第二是如果你認為是溺愛,而老人不認為是溺愛該怎麼辦?第三是如何去說服他人同意你的觀點。

    我們所普遍認為的溺愛,一般是指老人或家人無原則的對孩子百依百順。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各種合理的不合理的條件。

    這種無原則的百依百順不同程度的在家長和老人身上存在,而在老人的身上尤其突出。問題的重點是當一個人不認為他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你該怎麼去說服他,這其實是個“三觀”問題。當一個人和你的“三觀”不同,你是如何讓他認同你的“三觀”的問題。而當這個人還是你的親人乃至老人的時候,一方面是親情,一方面是理性,你如何才能讓他認同。

    其實所用的方法不外乎兩方面,擺事實和講道理,或者叫做“曉之以理情動之以理”。

    擺事實呢需要你從各個溺愛而導致人生失敗的例子講起,最好是從身邊的例子講起,這個更有殺傷力,其威力相當於和小孩子講“別人家的孩子”。當然在具體的說服上面可以適當的誇張。

    講道理呢這個可以從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講起,什麼孟母三遷等等都可以。但最主要的要集中在說服這個層面上。

    其實說服老人不溺愛孩子最主要的還是得老人自己從思想上認識到他的育兒方法是溺愛,並且在這種方法上受了傷甚至是很受傷,老人才能從根本上轉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愛孩子的方式。

    這是從“戰略”上來講的,至於具體的說服方法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 10 # 凡媽說教育

    老人帶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溺愛,她們對孩子疼愛有加,生怕孩子受一點點委屈,所以儘量的都是滿足孩子,殊不知,長期的溺愛,無原則的溺愛,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作為孩子的父母,一方面感激老人幫忙帶孩子,一方面又不太滿意老人溺愛孩子,出於孝心或對長輩的尊敬,不能當面制止,所以內心糾結,想說服老人不溺愛孩子,又不傷和氣,實在是兩難。

    其實新生代父母們也不必這麼糾結,試試下面的方法:

    首先,自己多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瞭解一些育兒知識,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有理可考,而不要讓老人以為自己說了算,不把老人當回事;

    其次,對老人幫忙帶孩子要有感激之心,而不是老人理所當然應該幫你帶孩子,肯定老人對孩子的愛和付出;可以的話,帶孩子和老人一起看看教育短片或者電影,關於溺愛孩子造成不良後果的片子,讓老人對“溺愛孩子是不好的”有個感性的認識;

    再次,定一個家規,家人一起商量,把溺愛孩子的行為列出來,指出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需要改進的,當然,做的好的方面要加以肯定。讓老人明白,列家規不是針對老人,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都要遵守。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 ...多嘗試多肯定。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相信用不了多久,老人肯定會明白你們的苦心。當自己和孩子獨處時,可以更加清晰地跟孩子講規則,哪些必須遵守,當老人和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可以委婉的告訴老人,怎樣對小孩子更好。有了前面的理論鋪墊,教育影片活電影做基礎,明事理的老人多少都會有所改觀的。

    養育孩子是一個複雜的工程,最大的責任在於孩子的父母,自己把握好愛孩子的度,立好規則,和諧相處,給孩子做好的榜樣,其他的都會滿滿改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室哪個位置最容易出學霸?座位與成績真的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