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敏
-
2 # 垂釣發燒友i
創業六步走,第一步:需要有一技之長。第二步:需要有一個能把一技之長變成現金的平臺。第三步:你對這個平臺的規則(也可以是行業規則)必須很瞭解。第四步:你要讓這個平臺讓儘可能多的潛在客戶所知(沒有流量沒有人流就沒有金錢)。第五步:你的一技之長必須對潛在客戶有所價值(你的產品價值定位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第六步,這一技,你必須儘可能的走在前面。所以,如果你想創業,又不想請別人幫忙,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看懂了,或許你就能嘗試創業了。
-
3 # 陳語講堂
“一招鮮吃遍天”這一民間俗語人人皆知,話很簡單道理卻很深遠,此語告示並激勵大家只要有自己獨特的絕招、高招、過硬的本領就能都處謀生。一招鮮中的“招”與“鮮”分別代表著招術、技術等和具有獨特的、特色的。可以說“一招鮮”不僅是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必須,也是創業者的“立足之本”。
先來案例說話:“第九屆中國青年創業獎”獲得者之一---80後創業標兵童超:如何將傳統做出創新、做成不同,形成特色與獨特。
1980年出生於湖北公安縣城的童超,從小就受到英雄人物傳奇故事的影響,總想著長大後要去闖蕩一番,夢想整出點像樣的事業出來。
於是,中專畢業後,童超放棄了父母安排的“金飯碗”工作,毅然決然地開始了創業折騰。沒有任何經驗,童超便嘗試著從各種小生意開始嘗試起。為此,他賣過豆漿,開過奶茶店、服裝店和餐飲店,辦過快遞公司甚至做過安利直銷,也炒過股。多次的折騰與嘗試,讓童超積累了豐富的商業經驗和也積蓄了一定的成果。
但同時,童超也發現:自己折騰了這麼多,但始終沒有折騰出大名堂,與自己的創業初心相去甚遠,如果在有限的時間裡幹出、幹成一件對自己、市場有重大意義的大事。有了要幹一件大事的決心後,童超開始改變過去換專案比換衣服還快的做法,調整思路集中精力準備去聚焦一件值得一生追求的大事業。
一次偶然,一則新聞引起了童超的注意與深思:該新聞中說中國是全球第一產茶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卻不是茶品牌強國。這讓童超的嗅覺到了機會與希望:這種衝突現狀的背後一定蘊藏的“無限商機”。商機或許就在那,可是機會切入點在哪?作為一個對茶一無所知的他一時也沒有整明白。
市場出真知,所有的機會一定要從市場中來,創業者一定不能想當然,一定要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多年的折騰讓童超更深入地理解了市場的內涵。接著,童超開始馬不停蹄地開始對中國茶及產業、市場開始了調研:
半年裡,童超走遍了全國17個產茶省份,跑遍了全國各大茶葉市場和營業場所,拜訪了國內幾乎所有權威的科研所和研發機構,還深入到立頓、香飄飄、王老吉、天福等企業學習,甚至到一些電子商務茶企去打工實習。隨著對市場的瞭解深入,童超越來越發現了問題所在:
茶大國,茶馬古道、萬里茶路都開創了古代中國茶葉的輝煌,但如今,國內七萬多家茶企的總業績抵不過一個非產茶國的英國立頓公司。茶葉和菸酒一樣,都是國內傳統的消費品大類。偌大一箇中國,為什麼就沒有一家做茶業的國際性大企業呢?
首先,“中國茶企業雖然眾多但都是單打獨鬥、各自為政”;其次,國內茶企業大多為中小型,大都依託產地建廠,規模上不去;再次,中國茶葉品牌眾多,卻沒有知名品牌;最後,中國茶葉的銷售模式仍然陳舊,以茶葉店等相對窄的渠道拓市,不符合現代消費需求和習慣,難以拓展廣闊市場。而反觀英國茶品牌立頓每年700億的銷售額,表面,定位不同,模式不同,結果就想娶甚遠:不要片面追求做最極品的茶葉,要先讓消費者知道品牌再感受產品。並且,立頓公司的產品銷售方式非常寬泛,早已突破了傳統茶葉店的銷售模式。
就要改變傳統讓茶葉讓茶成為一種快消品,隨時隨地都能簡單飲用,讓茶葉銷售突破茶葉店的限制,走進超市、酒店、餐館甚至電影院。立頓只因袋泡茶改變了中國幾千年固有的茶葉售賣模式,就將本身產於中國後流向印度、斯里蘭卡等產地的茶葉推向了全球市場。
對標立頓,做中國的茶界的“立頓”,袋泡茶是立頓的特色,而自己對標立頓的特色與殺手鐧是什麼?童超不斷強化自己,能不能也創造個奇蹟呢?
中國的茶大部分在強化產地、強化文化,為什麼不能像“香飄飄”那樣,直接把各種茶直接與杯子融合,化繁去簡,讓更多的消費者簡單、快捷地喝上自己鐘意的“杯茶”?
改變傳統飲茶方式,引領一場茶的革命,讓每個人隨時隨地簡單喝好茶。
你不知道的“杯茶”,創意就此出爐,這不僅成了童超的創業創新、創意機會,更成了童超形成市場區隔,打造產品獨特的思路!
將“產品的獨有包裝方式”--“杯茶”進行到底,如何將杯茶做到食品級嚴格要求,解決消費的顧慮與擔憂:
為了塑造產品特色,童超找人研發並申報了易泡茶新型專利技術(將各自工藝及配方的茶葉透過專利性食用級無紡布封在茶杯的底部,即方便沖泡,還不漏茶葉碎末),主導的產品具有簡單易泡、加水即飲、環保衛生、計量標準、口味多樣、香飄溢濃等特點。繼易泡茶之後,公司又開發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冷泡茶專利技術,只需要5秒種就可以用冷水泡茶,為夏季飲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可以這樣說,第一次接觸到童超杯茶的人,都會為童超的產品及創意嘖嘖稱讚。
有了專利性、特色型產品,如何將好產品推向市場?
有了市場調研並確定好大致的產品開發方向與確定大致的產品特色後,童超開始自己動手寫了自己人生第一本專案計劃書,並立即去向金融和資本機構尋求合作。
儘管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為了找投資人,他去了北京,到過上海,接觸了不少於幾十家投資機構, 吃了不少閉門羹。但好產品會說話,最終還是依靠產品的獨特創意以及具有良好想象的市場空間,打動並牽手了深圳的一家專業投資機構,並確定了投資事宜。伴著激動的淚水,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充滿挑戰的未來,一個在童超心中偉大的事業即將拉開序幕。
2012年8月29日,有了資本的助推,童超的經營主體農業科技公司正式註冊成立(後更名為美靈寶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美靈寶”茶品牌正式註冊成功,專利、方案很快轉化為產品成果,年底當“美靈寶”系列杯茶一經投放市場,即獲得消費者高度認同。
經過幾年的卓越奮鬥,現在,童超不僅建立起了中國杯茶的領導者品牌地位,形成了獨有的杯茶特色,也成功地叩開了包括英國、中東、南韓、東南亞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市場大門,自己在斬獲中國青年創業標兵的同時,將美靈寶打造成了新三板上市公司。
童超用事實告訴我們:他的成功離不開其創業中的產品創意與特色這一核心基礎,事實也的確如此,縱觀所有創業的成功的人,無一不是靠因某一方面或者系統性的獨特與特色而獲得成功的!
創業者要打造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清楚特色的重要意義,特色體現的層面,構建與塑造特色的基本關聯與邏輯:
一、特色對創業者有何重要意義?
創業者不管從事什麼商業,也不管怎樣的方式、形式參與商業行為,都必須以市場為基礎,以市場規則為準繩。創業者的創業行為既然是市場行為,用市場的手段解決市場的問題,用創新的方案、方法解決市場已存或者潛在的問題是決定一個創業者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無論是開公司,還是經意門店;也不論你是做網商,還是幹線下實體店;不管你是社群拼團,還是社交裂變零售,總之,創業就必須要創新,就必須讓商業的專案與行為具有獨特的價值,具有自己的特色。專案的特色對創業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特色是市場差異化的符號。
2、特色是參與競爭的基本條件。
3、特色是建立比較優勢的必然。
二、創業者的特色包含哪些核心層面?
不是創業者不想整特色,也不是創業者不願意幹出特色,而是很多創業者習慣慣性思維,沒有很好地理解特色及其層面,沒能力盡所能,挖空心思,動用智慧從各個關鍵層面去找到特色的一些切入點、切入面。對於創業者來講,如果從製造的角度而言,一般都會注意從產品開始切入,而對於那些中間商而言,自己的特色又該從何處入手?事實上,不管你是產品製造者,還是產品代售販賣者,特色一般會在如下層面中得到體現:
1、產品層面。
產品是與市場發生關係的敲門磚,也是操持市場狀態的立足之本。在越來越不缺產品,不缺品牌,不缺競爭對手的激烈的商業與市場社會,產品力將直接決定競爭力。一個越能解決與迎合消費與社會真痛點、真需求的產品才可能越具有產品力。產品及產品力是決定創業與市場成敗的關鍵,這也是很多創業者特別以技術見長的創業者特別喜歡琢磨、打磨產品的原因(別以為只有高大尚的行業或創業才需要打磨產品,小門小店就不需要打磨產品,任何行業,任何市場都需要打磨產品,不分行業貴賤,只分產品有無特色)。創業者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最底層的邏輯與最基本的抓手一定是從產品開始。談產品就離不開產品所須具備的條件與要素:其一,產品的功能與效能的確立與區隔;其二,產品的消費群與價格定位;其三,產品印記的符號與形象;其四,產品的外相、賣相的包裝。這些既是產品的組成要素,更是產品形成獨特、特色的途徑與方式。
2、營銷層面。
產品差不多,營銷來補。成功的創業者或企業很多要麼是以產品為導向、追求產品的極致,基於產品核心優勢決戰市場;要麼是基於市場結果以營銷功夫見長,反應快、行動狠,依靠營銷獲勝。不管是以產品為導向,還是以市場結果為導向,市場的競爭除了產品的競爭之外,就是在市場營銷工作中的作戰方法、反應速度、執行程度等三個維度的較量,在產品不差的情況下,這三個維度將直接決定創業者或者企業在市場的地位與份額。用老方法打老客戶或者用老方法套新客戶基本無效,新消費、新環境勢必要求營銷工作及功夫必須與時俱進,否則一定會落入“還沒入戰場就已經被戰敗”的結局。在市場營銷作戰中,基於“五個力”的基本架構不僅不可少,也是營銷創新的基本抓手與形成營銷特色的切入點:其一、渠道力;其二、傳播力;三、集客力;其四、銷售力;其五、黏貼力。
3、模式層面。
市場有固有的規律,但市場沒有固定的模式,所有能解決市場問題、提升效率、提高效益,促進體驗的模式才是有效的模式。正因為沒有約定成俗的模式,所以創業者及企業都可以按照市場需求與提供解決方案來進行打造自己獨有的商業或者業務模式。商業模式或業務模式是創業者可以形成獨特特色的層面之一。在模式層面,可以探討和挖掘的特色有:其一、方案型產品模式;其二、流量集客模式(免費模式與手段的靈活運用,一般不要輕易將免費模式作為商業模式,除非只是為了做大收穫資料後及時出手找到接盤俠接盤);其三、業務拓展模式;其四、供應鏈支撐模式(也可以是生態圈);其五、收入與盈利路徑與模式等。
4、執行層面。
雷軍曾說“其實試錯的成本並不高,但不做而錯過的成本更高”,“雷布斯”的此話不假,特別是對創業者而言,敢嘗試,敢行動是創業者的硬功夫,也是一種硬能力。敢行動,會行動就是執行力好的表現。現在沒有組織與企業不追求執行力的,執行力不一樣,其所產生的結果兩樣。同樣的一項工作,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做,會因為行動的時機、行動的效率、行動的動機、行動的方法等差異就會產生差異明顯的兩種結果。執行力不僅是組織與企業特色的一種具體而深刻的體現,也是一個創業者形成自己特色的層面。創業者要在執行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必須抓好行動的幾個相關要素:其一、行動的目標;其二、行動的方法;其三、行動的時機;其四、行動的效率;其五、行動的過程保障與糾偏;其六、行動的結果導向與考核等。
5、文化層面。
有人說公司文化就是老闆文化,也有人說企業文化很虛無用,不少企業的文化就是牆上文化(口號、理念掛在牆上,實際執行則是另外一套或者已經走樣變味)。這些說法的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確是部分事實現象。殊不知,企業文化形成過程就猶如小樹苗逐漸變成蒼天大樹那樣,是伴隨組織與企業逐步發展、壯大而變的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具有魔力。簡單地說,文化對於創業者剛開始就是一個願景、一個軟目標、一個初心等,別小看著願景、目標、初心等,一旦爆發,也是具有相當威力的。企業文化是一個創業者最能體現特色而又最難形成體系的特色的軟功夫、軟實力。對於上了一定規模的組織與企業,企業文化卻很實,這個實一方面在歸納總結為指導方針的時候沒有花式表現、說的很空、很大、很亂;另一方面文化的實主要體現說與做的高度統一上,不僅是那樣說的,更是那樣做的,不僅是那樣做的,也是那樣說的!這些字背後所代表的企業行為、行動無論是在市場競爭中、技術開發中、產品品質保障中、營銷策略使用中、管理過程管控中、團隊運用打造中還是在同行、同業交流、競爭中等全方面、全方位的得到了切實體現。
組織與企業越大,文化的力量與作用越明顯,因文化而形成的特色,即使競爭對手或者別人想學也還真學不會(關於華為、阿里等標杆型企業的文化介紹可真不少,但學到手的人卻還真沒有)。
三、創業者怎麼構建與塑造自己的特色?
不做第一,就做唯一,區隔是特色的基礎,特色是競爭的基礎,區隔與特色是建立競爭比較優勢的核心。特別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商業門類逐漸完善,商業體現日漸發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環境、新態勢下,競爭源自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源自獨有、獨到的特色,也就是即使別人看得見,但學不了,更學不會的東西。創業者如何構建與塑造自己的特色而獨步天下呢?
1、認知一個競爭模型:競爭區隔論。
其一、“四論定位”是機會的源泉。
其二、區隔是特色的基礎與支撐。
其三、特色是競爭的核心與利器。
2、認準三個底層邏輯:需求邏輯、產品邏輯、競爭邏輯。
其一、需求邏輯。
其二、產品邏輯。
其三、競爭邏輯。
3、認定三個基本抓手:產品切入、營銷切入、供應鏈切入。
其一、產品切入。
其二、營銷切入。
其三、供應鏈切入。
4、認好四個基本制宜:因人制宜、因行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其一、因人制宜。
其二、因行制宜。
其三、因時制宜。
其四、因地制宜。
5、認清三個特性:漸進的、動態的、發展的。
其一、特色是漸進的。
其二、特色是動態的。
其三、特色是發展的。
總之,創業的定義要求創業者創新是從打磨與構建特色開始,這是競爭的需要,更是創業使命的召喚!如果一個創業者不能為自己的創業專案構建起某一或者某些的特色,還不如趁早暫時放棄當前的、所謂的創業機會與專案!
-
4 # 木風恆
這個不好講啊,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不知道怎麼說才好,但是能從這個去入手,就是找到方向了,的確現在很多人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的特色所在,所以就見到人家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什麼了,這種就是跟風的作法,是非常危險的,相當於沒有自己,沒有自己的話,就沒有特色啊,所以說找到自己,就找到自己的特色所在了,這點很關鍵,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呢?這個就得要回歸自己的本身了,俗話說得好,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多反省反思自己,讓自己能夠靜得下心來,這樣才好找到自己,只有找到自己以後,才會慢慢找到自己的特色所在,這個是唯一的條路子可走,沒有找到自己的話,就相當於不明確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所在,當然就會迷茫了,當然就會沒辦法做出自己來,也就沒有特色可言了!
回覆列表
創業是條艱苦的路,需要毅力,關鍵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市場能力強還是專業度高?如果二者都沒有,那麼要謹慎。
我的結論是專業創業成功率更高。比方你正在打工,多年後對行業內的技術或者市場很熟,那麼在本行業創業的成功率就高很多。否則必然交學費,隔行如隔山,學費是金錢或者時間,幾乎沒人繞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