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楊某人雜家派

    先說結論,道光是最應該繼位的。

    道光的出身

    嘉慶總共生有五個兒子:

    長子,未命名,穆郡王,母 和裕皇貴妃劉佳氏;

    愛新覺羅·旻寧,次子,乾隆四十七年出生,母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愛新覺羅·綿愷,三子,乾隆六十年出生,母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

    愛新覺羅·綿忻,四子,嘉慶十年出生,母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

    愛新覺羅·綿愉,五子,嘉慶十九年,母 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

    道光即為嘉慶次子,實際上的長子旻寧,其母喜塔臘氏是嘉慶的原配夫人。而生育三子和四子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在生下三子綿愷的時候還是皇子側福晉,嘉慶繼位後因原配夫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病逝,在嘉慶六年被封為皇后,之後生下四子綿忻。所以,道光不僅是長子,而且是名副其實的嫡長子。

    嘉慶立儲和駕崩之時兒子們的年齡

    嘉慶四年,嘉慶帝就已經秘密立儲。嘉慶四年時他的兒子們年齡分別是多少呢?

    長子死了二十年了,次子旻寧十六歲,三子綿愷四歲,四子和五子未出生。

    嘉慶二十五年,嘉慶帝突然暴斃,當時長子死了四十一年了,次子旻寧三十八歲,三子綿愷二十五歲,四子綿忻十五歲,五子綿愉六歲。

    此為立嫡立長。

    道光的能力

    道光從小學習非常好,據說一目十行,文采也很好。道光不僅學習好,還非常善於射箭。有記載,乾隆八十一歲高齡的時還帶著旻寧到圍場打獵面見群臣,旻寧的表現都非常好,大家也都認為這個是乾隆中意旻寧的表現。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林清造反攻入紫禁城。當時嘉慶帝正在木蘭圍場進行秋獮,身為皇子的道光正在宮中上書房讀書。當時在隆宗門外大敗衛戍清軍的部分天理教徒,正在從門外諸廊爬皇宮大內的高牆。這道障礙一旦突破,就會血濺大內深宮,紫禁城將成為造反者的天下。道光命太監取來鳥槍準備射擊,不料太監與天理教徒內外勾結,拿來的槍都沒有彈丸。道光扯下自己衣服上的銀紐扣當子彈,連發兩槍擊斃兩名爬上城牆的天理教徒。見兩名領頭教徒喋血墜地,其他天理教徒不敢繼續攀牆發動進攻。

    正在宮中群龍無首亂作一團之際,道光從容組織宮內人員抵抗,迅速穩住局勢並平定叛亂,將自己過人的膽魄和過硬的軍事技能展現的淋漓盡致。自此之後所有人都認為,不論是能力膽魄還是治國才能,旻寧都是嘉慶所有兒子裡面最出色的。

    此為立賢。

    所以說,不論是立長還是立嫡還是立賢,道光全都是排在第一順位,在群臣之中聲望最高,成為有清以來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

  • 2 # 伊耆角木

    雖然嘉慶的傳位詔書出了點么蛾子,但是道光繼位在當時而言真的沒什麼異議。他幾乎算是當仁不讓的人選。

    嘉慶皇帝於嘉慶皇帝二十五年七月在熱河避暑其間突然死於避暑山莊。據正史說法應該是中暑身亡(當然不應該是純粹的中暑,可能是中暑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野史則說是被雷擊身亡。當然,死因並不重要。關鍵是繼位之事不太尋常。

    嘉慶去世後,按照道理應該即刻派人前往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取出存放在那裡的傳位詔書,然後宣佈繼承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居然沒有。另外按照常理也有一份應該是皇帝隨身攜帶,一樣找不到。

    關鍵時刻,嘉慶的皇后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傳懿旨,命皇次子智親王綿寧繼位。由於綿寧是嘉慶的原配皇后,已逝的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之子,而鈕祜祿氏自己也有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在,卻沒有選擇他們,而是支援並非己出的綿寧,可謂大公無私。之後據說又從一個小太監身上找到了嘉慶隨身攜帶的密匣,而紫禁城內也發現了藏有綿寧繼位的詔書在嘉慶的寢宮被發現。塵埃落定,綿寧繼位,改名旻寧,是為道光皇帝。

    雖然詔書確實有些古怪,但是其實如果沒有詔書,繼位的依然應該是綿寧。古代嫡長子繼承的觀念根深蒂固,清朝入關後夜深受影響。康熙二立二廢太子胤礽,乾隆欲立嫡子永璉、永琮,都是希望嫡長子繼承,能保證皇位穩固。綿寧的生母是嘉慶原配的孝淑睿皇后,並且是孝淑睿皇后獨子,所以是名副其實的嫡長子。雖然綿愷、綿忻雖然也是皇后之子,但畢竟是繼後所生,並且孝和睿皇后生他們時還不是皇后,嚴格意義上不算嫡子,另外,年齡更小。所以,實際上從身份上來說,就遠不及綿寧尊貴。而嘉慶的長子更是沒有取名就早夭,所以綿寧不僅是嫡長子,還是實際上的長子。

    另外,孝和睿皇后之所以支援綿寧而不是自己的兒子繼位,也確實是因為知道綿寧是獲得乾隆、嘉慶兩位皇帝認可的繼承人。綿寧從小深受乾隆喜愛,曾隨乾隆狩獵,被大加讚賞。嘉慶元年,綿寧娶嫡福晉時,乾隆為其在宮中操辦了盛大的婚禮,太上皇、皇帝同時出席。還特許綿寧夫婦婚後仍居後宮。這已經昭示了綿寧類似太子的待遇。而嘉慶顯然也有意讓這個嫡長子順利繼位。而其他孩子根本沒有任何能力與之抗衡。因此,道光的繼位順理成章,當仁不讓。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清宣宗(道光帝)該不該繼承皇位?何為該不該?我想提問者可能指的是清仁宗(嘉慶帝)去世之後的那檔子事情。嘉慶二十五年,清仁宗猝死於避暑山莊,死後親貴、大臣遍尋傳位密詔而不得,最終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一錘定音,由皇次子、智親王綿寧繼承皇位,即後來的清宣宗旻寧。

    說到這裡,很多人肯定要說孝和睿皇后放棄自己的兩個兒子而選擇清宣宗如何大公無私云云。個人覺得未必,這裡面更多的或許還是權衡利弊的結果。從後來被找出的傳位密詔來看,清仁宗很早便已經密立清宣宗為皇儲。而且,從清仁宗一直以來對這個兒子放手歷練來看,略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孝和睿皇后自然心知肚明。如果彼時她搶先宣佈由自己的親兒子即位,一旦密詔面世,立時間就會禍起蕭牆。以清宣宗彼時的勢力來看,孝和睿皇后根本沒有絕對的勝算。搞不好到最後她和她的兩個親生兒子都會不得善終。而在沒有密詔的前提下宣佈由清宣宗即位,她既有“擁立”之功,又有先帝皇后之尊,清宣宗必然會對她這位唯一的皇太后”禮敬有加。同時,她的兩個親生兒子也會得以保全。因此,在權衡利弊之後,孝和睿皇后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而選擇了清宣宗。

    除了密詔以外,清宣宗的另一重身份也是他名正言順即位的法理依據之一,他是清仁宗的嫡長子。清仁宗長子穆郡王系庶出,而清宣宗是其父清仁宗原配嫡妻、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所生,雖是次子,卻是如假包換的嫡長子。加之長兄穆郡王早夭,清宣宗彼時不僅是嫡長子,而且還是事實上的皇長子。雖然清朝沒有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的選擇,但是多多少少還是嫡子優先的,這一點從清朝宗室爵位的傳承規則也能看出一二。此外,清朝之所以除了清宣宗以外沒有嫡長子繼承皇位者,多多少少也有那麼點兒無奈。

    清朝皇帝活下來的嫡子本身就不多。除了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外,就只有清聖祖(康熙帝)、清仁宗、清宣宗有嫡子存世。而清宣宗的嫡子清文宗(咸豐帝)出生之時還是庶出,只不過因為母親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扶正,才勉強可以算作嫡子。至於清仁宗和慶僖親王永璘,他倆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是死後在清仁宗即將即位前才被清高宗(乾隆帝)追諡為皇后的,這兩位的嫡子身份就更加不那麼正統了。因此,清朝真正活到成年的皇帝嫡長子只有清太祖的長子褚英、清聖祖的次子胤礽和清宣宗。那兩位的結局大家都知道,褚英被清太祖廢了、而且還殺了,胤礽被清聖祖廢了、幽禁終生。由此可見,在有嫡長子存世的情況下,清朝還是嫡長子優先的。所以,清宣宗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至於其他嫡子,除了清太祖去世後因為制度不健全出現了一些意外,清朝總體上還是嫡子優先的,清文宗之所以最終勝過了恭忠親王奕訢,多少也有他是嫡子這一層原因。

    綜上所述,清宣宗既是清仁宗的嫡長子,又是清仁宗密立的皇儲,該不該繼承皇位,你說呢?實際上,清宣宗是整個清朝二百餘年裡最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沒有之一。同時,雖然清宣宗後來因為《南京條約》被認為是喪權辱國的帝王。但是,平心而論,作為守成之君,清宣宗勉強還是合格的,只可惜,他生不逢時,遇上了列強入侵而已。從清宣宗個人能力而言,雖然不如清聖祖、清世宗、清高宗,但是也算不得昏君,他內心還是想有一番作為的。史載,身為皇子之時的清宣宗無論文學、弓馬騎射還是協助清仁宗處理政務的能力,在皇子中都還是非常優秀的。天理教徒攻擊紫禁城時,身為皇子的清宣宗非但沒有“緊急避險”,反而身臨一線,親自以“鳥槍”射殺天理教徒。從這一點來看,清宣宗其人還是頗有些膽識的。拋開後來的“喪權辱國”不論,單就以上幾點,清宣宗還是擔得起“賢能”二字的。立嫡、立長、立賢,清宣宗都沾邊了,清仁宗不立他立誰?

  • 4 # 覃仕勇說史

    答:曾經有人問“年老時的乾隆有見過年輕的道光甚至孩童時代的咸豐嗎?”

    這其實是一道簡單的歷史加數學計算題。

    因為,只要查一下乾隆的卒年和道光、咸豐的生年,就可以大致知道答案。

    乾隆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時年89歲。

    道光是嘉慶皇帝第二子,出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

    咸豐是道光帝第四子,出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十七日。

    對照一下這三個時間點:1799年、1782年、1831年,不難看出,乾隆閉眼的時候,道光帝正好是17歲花季雨季的年紀;而咸豐出生的時候,乾隆墳上的草已經枯了又榮、榮了又枯,一共枯榮交替了32個春秋了。

    那麼,年老時的乾隆是否有見過年輕的道光甚至孩童時代的咸豐,答案不言而易。

    接下來,說說道光該不該繼承吧。

    大清王朝十二帝在登帝位過程中,幾乎沒什麼競爭對手、最輕鬆、最名正言順登帝位的,就只有三個人,一個是清高宗乾隆帝,一個是清宣宗道光帝,還有一個是清穆宗同治帝。

    乾隆帝為什麼沒有競爭對手呢?

    他長得聰明伶俐,很小就得父親雍正喜愛——史書裡面甚至還有一種這樣的說法:康熙就因為太過喜愛少年乾隆,這才把他的父親雍正定為帝位繼承人的。

    雍正是首創秘密建儲制的清朝皇帝——他把繼位的皇太子名字寫好密封,藏匿在匣內,再將匣子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下面。

    但他死的時候,大家並不急著去找那匣子,因為答案誰都清楚,上面寫的肯定是愛新覺羅•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的名字。

    當然,為了名正言順,後來還是找了,開啟一看,果真是寫愛新覺羅•弘曆的名字。

    乾隆帝是一個漢化響度很深的人,推崇周禮,在建儲問題上,一心一意推行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就把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的名字寫好密封,命人藏匿到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下面。但兩年後,年僅八週歲的永璉就患病夭折了。

    數年之後,乾隆又把元后富察氏生的第二個嫡子永琮的名字書寫好建儲密旨,命人藏匿到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下面。同樣,兩年之後,永琮因出痘感染,又夭折了。

    乾隆還想等元后富察氏生下第三個兒子再立為皇儲,但皇后富察氏卻在永琮死後不久,也患病暴斃了。

    乾隆帝的選嫡之路就此斷絕,只好在各庶出的皇子中挑選出了第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清仁宗嘉慶。

    嘉慶共有五個兒子,只有道光帝旻寧是元后即孝淑睿皇后所生。

    乾隆是個多福多壽的人,平生最大的憾事就是沒有實現自己所推崇的“嫡長繼承製度”,所以對這個嫡出的皇子愛得不得了。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乾隆帶著十歲的旻寧到木蘭行圍獵,特賜其賜黃馬褂、花翎。

    嘉慶是個出了名的孝順子,體察父親乾隆的心思,在嘉慶四年四月,寫上旻寧的名字,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鐍匣之內。

    所以,道光也和乾隆一樣,後來波瀾不驚、毫無爭議地登上了帝位。

  • 5 # 歷史課課代表

    請宣宗道光皇帝是清朝第8位皇帝,是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六位皇帝,同事時中國進入近代社會以來的第一位皇帝,還是清朝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位嫡長子皇帝。雖然擁有這麼多的頭銜,但是實事求是的講,道光皇帝並非帝王之材,他的執政能力,改革精神以及創新能力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都是末流的,但是就是這樣以為天資一般、能力平平的皇子,卻在在清王朝最為危急的時刻成為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的統治者。道光皇帝到底憑藉什麼繼位成為大清皇帝呢?其實這裡面有兩點原因:首先,道光的繼位是乾隆晚年的既定方針;其次,道光的繼位是嘉慶皇帝的深思熟慮;第三,道光皇帝的繼位是其多年來良好表現的最終結果。

    首先,道光的繼位是乾隆晚年的既定方針:

    道光皇帝出生於乾隆四十七年,此時的乾隆皇帝已經是一位七十二歲的老人了,對於這位嫡長孫的降臨,乾隆皇帝妃常歡喜。清朝皇帝對於皇位的繼承向來沒有立嫡的傳統和制度,但是深受漢族傳統文化影響的乾隆皇帝一直以來卻有著深深的“嫡子情結”,從之前暗自將富察皇后的兩位嫡子立為儲君的舉動我們就不難看出,乾隆皇帝一直以來也為自己並非嫡出而非常遺憾,並且在乾隆之前的清朝皇帝也沒有一位是嫡出皇子。就連自己的接班人嘉慶皇帝也是在其母令懿皇貴妃被追尊為孝儀皇后之後才獲得了嫡子的身份,因此乾隆皇帝罪與這位出生便是嫡子的嫡長孫旻寧非常看好,年邁的乾隆像其祖父康熙昔日經常將自己帶在身邊親自培養一樣,也經常將這位小皇孫旻寧帶在身邊,而旻寧從小表現出的機靈聰慧也讓乾隆皇帝讚歎不已。

    嘉慶元年,十四歲的嫡長孫旻寧迎娶了嫡福晉鈕祜祿氏,這位福晉鈕祜祿氏的選立是太上皇帝乾隆和嘉慶皇帝共同囑意的人選,並且在這場盛大的婚禮中,乾隆皇帝不顧86歲的高齡親率嘉慶皇帝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共同參加了皇孫的婚禮,如此高配的婚禮在有清一代堪稱之最。乾隆此舉也是暗示旻寧為儲君的舉動,對此嘉慶皇帝心知肚明。

    其次,道光的繼位是嘉慶皇帝的深思熟慮:

    嘉慶皇帝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循規蹈矩,對於祖宗和父皇做出的決定,嘉慶皇帝從來的矢志不渝的遵循,從不敢有半點改變,對於乾隆皇帝生前授意旻寧為儲君的舉動,嘉慶皇帝也是發自肺腑的同意的。嘉慶皇帝在其生前也積極為嫡長子旻寧日後接班而做了諸多的準備。

    嘉慶四年四月,太上皇乾隆帝剛剛去世不久,嘉慶帝就根據皇祖雍正皇帝創立的密建皇儲的家法,親自寫上旻寧的名字,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鐍匣之內。

    第三,道光皇帝的繼位是其多年來良好表現的結果。

    嘉慶皇帝執政的最大特點就是因循守舊,循規蹈矩,因此作為嫡長子的旻寧深諳此道,對於其父的執政方式更是亦步亦趨,因此也給中庸保守的嘉慶皇帝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嘉慶皇帝覺得這樣的人就是自己事業的繼承者,如果說旻寧之前的一系列表現讓嘉慶皇帝非常滿意的話,那麼嘉慶是半年那場驚星動魄的未遂政變,折讓嘉慶皇帝堅定了閩寧為繼承任的決心。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攻進紫禁城,在萬分危急的時刻,皇長子旻寧以鳥槍擊斃兩賊並迅速部署宮中侍衛和禁衛軍進行抵抗,天理教教徒和宮中作亂的太監很快便被鎮壓。旻寧在這場突發事件中的表現讓嘉慶皇帝非常滿意,事後,嘉慶帝很高興,封旻寧為和碩智親王,他擊斃兩名教徒時所使用的御槍也被賜名為“威烈”。此後,旻寧備受嘉慶帝器重,嘉慶帝稱讚他“忠孝兼備”。至此,旻寧的繼位之時時間的問題了。

    嘉慶二十五年,61歲的嘉慶皇帝在熱河行宮突然病逝,39歲的皇長子旻寧在靈前繼位,次年改元道光元年,清王朝從此進入了道光王朝的三十年時間。道光皇帝的皇位在清朝歷代皇帝的繼位中屬於爭議較小的,幾乎可以說是毫無爭議,因為嘉慶晚年並沒有諸皇子爭儲的現象發生,同時光皇帝的諸位兄弟之中也沒有一位有能力威脅其地位的,所以說,道光皇帝的繼位基本上是沒有懸念的。雖然道光皇地算不上一位優秀的合格的君主,但是就當是的形勢而言,似乎沒有人比道光皇帝繼位更合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戰日軍擅長的白刃戰被全面壓制?